誰的母校是霍格沃茨?大學老師回憶自己的「黑魔法防禦術課程」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近日,《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高清重製版在影院公映。今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引進中國20年,同時也是哈利·波特這一角色的「不惑之年」。作為一部文學作品的主角,哈利家喻戶曉,甚至還作為英國特色的文化代表與「憨豆先生」「網際網路」出現在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上。

作者:林品

在中國,哈利·波特同樣有著數量巨大的擁躉,每當有其相關消息,都會在影迷、書迷心中掀起波瀾。時過境遷,這些擁躉也漸漸長大,步入社會。這部在他們的少年時代產生深刻影響的文學作品,至今仍在發揮著影響。

本文作者角色扮演的哈利·波特形象

■作者簡介

一名《哈利·波特》系列的「學者粉」(aca-fan),不但曾以《哈利·波特》為研究對象,寫下《我的哈利·波特:哈7大猜想》《作為現代性寓言的後童話——論〈哈利·波特〉》等論著,而且多次作為哈利·波特的Coser(角色扮演者),參與各種各樣的「哈迷」活動,曾在《神奇動物在哪裡》劇本書中文版首發式上擔任嘉賓主持等。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中哈利(左)、羅恩(中)、赫敏(右)的形象。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哈利(右)、羅恩(左)、赫敏(中)的形象。

我最重要的成長夥伴

作為世界圖書出版史上的一個奇蹟,J.K.羅琳和她的《哈利·波特》,已經是無數人耳熟能詳的傳奇:30年之前,一位身材瘦削的11歲男孩,突然躍入了正搭乘火車從曼徹斯特前往倫敦的羅琳的腦海——他戴著一副圓框眼鏡、頂著一頭蓬亂的黑髮、前額處有一道細長的閃電形傷疤……伴隨著車輪與鐵軌的合奏,羅琳為這位男孩取名為「哈利·波特」。在那之後的30年時間裡,這位男孩從火車旅客的突發奇想,成長為了靈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他的生命世界也化作文字、被搬上銀幕,陪伴著包括我在內的無數讀者,度過了我們的成長時光。

我是在自己讀初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哈利·波特》的。我看著哈利走進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從11歲長到17歲;而我也在這個過程中讀完了《哈利·波特》系列的七本書,從12歲長到了18歲。對我來說,哈利就如同我的一位成長夥伴,我和他一起在霍格沃茨接受了寶貴的教育,同時也因霍格沃茨收穫了珍貴的友誼……

從敘事學的角度上說,《哈利·波特》是一部採用「第三人稱限知敘事」的長篇小說。雖然原著並不是以哈利的第一人稱來敘述故事,但我們觀察魔法世界的視野卻是由哈利的視角所限定的,哈利的所見所聞(有一些哈利無法置身其間的場景,他也能夠通過夢境,通過他與伏地魔之間奇妙的心靈聯繫,產生身臨其境一般的感知)也就是原著讀者的所見所聞。這樣一種文學創作手法讓我很容易代入到哈利的角色位置,並由這種角色代入產生出強烈的情感共鳴。

更進一步說,《哈利·波特》系列的一大魅力,在於它成功地塑造了許許多多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人物角色,而哈利作為第三人稱限知敘事的視點人物,無疑可以說是那麼多角色當中獲得作者最多筆墨的一位,因此也是人物性格展現得最為豐滿的一位。在羅琳的筆下,哈利既會展現出正直善良勇敢的一面,也會暴露出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這一點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暴露得尤為明顯。無論是他的優點,還是他的缺點,我們讀者都一覽無餘。但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完美,因為這種多維度、多面向的呈現,讓我覺得哈利是最為真實的一位人物,也是和自己有著最多共通之處的一位角色。

我在自己的青春期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和心理問題,而在閱讀《哈利·波特》的過程中,我會仿佛攬鏡自照一般,看到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哈利也陷入一些相似、相通的生活與心理困境。而他在困境當中的堅強應對,他從霍格沃茨的同學那裡獲得的貼心安慰,他從霍格沃茨的師長那裡獲得的諄諄教誨,曾給身陷青春沼澤的我帶來過極為重要的勇氣、慰藉和啟迪,他的所作所為會反過來影響和塑造我的現實應對方式,他的所思所想也會反過來影響和塑造我的心態乃至三觀。在這個意義上,或許可以說,不僅是我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和哈利的共通之處,而且是這種閱讀本身就在讓我變得越來越像哈利。

我和他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是那個魔法世界的the chosen one(被選擇的人),而我只是一名平凡的麻瓜。或許曾經以為,只要在自己生日那天的午夜,默默閉上眼睛,就會有一個巨人懷揣著魔法學校的入學通知書,興衝衝地到來;或許曾經以為,只要瞄準著第九站臺和第十站臺之間的牆壁奮力衝去,就可以進入一片充滿魔力的天地;或許曾經以為,只要鼓足勇氣,就可以騎著掃帚飛行;或許曾經以為,只要念個咒語,就可以變出奇蹟……但時光的洪流卻將這些天真爛漫全都衝走,「長大」的我習得了「現實」,也習得了「平凡」。

但和哈利身處的那個魔法世界一樣,我們生活的世界裡也不只有魁地奇、黃油啤酒和螢光閃爍,還會有攝魂怪、烏姆裡奇甚至黑魔標記。而在這個同樣善惡交織的麻瓜世界中,我一直都堅持攜帶著我從哈利那裡獲得的勇氣和啟迪,攜帶著我從霍格沃茨學到的真知,努力書寫屬於我自己的人生故事;當我「不得不在正道和捷徑之間作出選擇」時,我也總是會回想起那一位「正直善良勇敢的男孩」……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中,一直以木訥、膽小形象示人的納威·隆巴頓慨然奮起。

我的黑魔法防禦術課程

時光荏苒,我已從一名「霍格沃茨學子」變為一名大學老師,而《哈利·波特》也已經進入了「新課標」語文教材和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今天的學生可能很難想像,當我還是一名高中生時,在我身處的班級裡,閱讀《哈利·波特》曾經是一件觸犯禁忌的事情。

當年,正值「中二期」的我會煞有介事地在自己的中學課程和霍格沃茨的魔法課程之間建立一一對應的關聯。而在我的課程比對中,語文課對應的是黑魔法防禦術,這既是因為語文課是我心目中最為重要的一門課程,也是因為我的語文課和哈利的黑魔法防禦術課存在著一個奇特的巧合——授課老師更換得特別頻繁。我的語文老師在三年的時間裡換了四任,而哈利的黑魔法防禦術老師則是在七年裡換了七任。

我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是一位相當開明的先生,我的Cosplay首秀就是在他的鼓勵下完成的。那是在2003年的秋季學期,學校舉行詩歌朗誦比賽,絕大多數同學都是從人教版的語文教材與語文讀本中挑選文學史上的經典詩歌作為朗誦篇目,而我卻選擇了自己撰寫的一首悼念小天狼星的原創詩歌。早在中考結束之後的那個暑假,我就從網上購入《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的英文版,一手捧著沉重的原著,一手翻著厚如板磚的詞典,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艱難地將書讀完。在這場閱讀之旅的結尾,我驚愕地目擊了小天狼星的犧牲,隨即將盈眶的淚水化作那首悼亡的詩歌。為了更加淋漓盡致地演繹那首詩歌,我決定穿扮成哈利的樣子去進行朗誦,以便更為真摯地進入悼念小天狼星的抒情氛圍。正是在那位語文老師和我家人的共同支持下,我從一個如今已不復存在的網站購置了一套霍格沃茨校袍和格蘭芬多圍巾,在我還從未聽說過「Cosplay」這個概念的情況下,完成了我人生當中的第一次Cosplay表演。

不過,我高三時遇到的語文老師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她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三來了,禁止你們再讀長篇小說。」在她的教學方案裡,高三的時間應當儘可能地用來在題海裡奮戰,而不能「浪費」在「課外閒書」之上。然而,我高三的秋季學期,恰逢《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部出版,像我這樣的「霍格沃茨學子」怎麼能放棄自己的「魔法學業」呢?於是,我就背著那位「麻瓜老師」,在課後爭分奪秒地搶讀最新出版的《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而在閱讀《哈利·波特》的過程中,我會有意識地在小說閱讀與知識積累之間建立起良性的循環。從赫敏的名字到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信使,從她被扣上「泥巴種」蔑稱的經歷到種族主義的漫長歷史,從她發起的家養小精靈解放陣線到現代社會的平權運動,在我的腦海當中,《哈利·波特》的故事元素會與人文社科的知識點不斷發生諸如此類的互文關聯,前者的感性力量與後者的理性力量相互激發,增強了我的感悟與理解,進而塑造了我應對現實問題的基本立場:反對偏見,反對歧視,追求平等,包容多元。

不僅如此,我還會去深究《哈利·波特》的故事情節與世界觀設定背後的靈感來源與文化積澱,將濃厚的閱讀興趣轉化為持續的求知動力,藉助各種課外書籍與網絡渠道,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而依照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和學術經典的提示,形成自己的知識圖譜。

由此獲得的閱讀體驗與批判性思維,由此拓展的知識結構與跨文化視野,也為我的作文增添了很多獨異於人的靈感與創意。然而,在高三年級的語文教研組裡,卻還有另外一位老師,不但多次給我的作文打了很低的分數,而且還直接來找我談話,聲稱他是故意這麼做的,目的是要讓我放棄那種在他看來「根本不適合高考考場」的作文風格,勸說我模仿他的議論文模板來進行寫作。

面對壓力,我再次從《哈利·波特》中汲取勇氣。我將他們視作哈利五年級時遭遇的黑魔法防禦術老師——思想僵化甚至濫用職權的烏姆裡奇,同時非常「中二」地將自己代入到反抗烏姆裡奇的「鄧布利多軍」的位置,努力在高壓之下繼續堅持自己的閱讀方式與寫作風格,繼續葆有自己的稜角與個性。

最終,我考取了我們市那年的高考文科最高分,成為全市唯一一位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並且在進入北大燕園的第一個學期,就將自己多年的體驗與遐想轉化為15萬字的文稿,出版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著作《我的哈利·波特:哈7大猜想》。

大三時,我更是將《哈利·波特》作為研究對象,嘗試調動自己的生命經驗,運用我在北大課堂上習得的理論與方法,對這個既深刻地影響了自己,也廣泛地影響了自己同代人的文學作品與文化現象展開深入的探討,最終完成了一篇5萬字的本科學年論文。這篇論文獲得了指導老師的高度評價,以及那一年北大中文系文學專業的最高分,這也帶給我很大的信心,激勵我走上了以學術為業的人生道路……

我們的霍格沃茨校友情

除了原著小說之外,由《哈利·波特》的精彩故事與豐富設定衍生而來的系列電影與同人文化,同樣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陪伴。

那些年,我們曾在各自的檯燈下、被窩裡,為著從紙墨中飄飛出的幻夢奇遇,時而悲戚,時而歡喜;那些年,我們也曾信手徜徉於賽博空間,發布我們的同人,討論我們的CP,彼此吐槽,互相嬉戲;那些年,我們還曾經與那些相交莫逆抑或萍水相逢的哈迷一起,結伴融入黑色的神秘,對著光影交織成的詭譎瑰麗,齊聲發笑,並肩哭泣……

而在《哈利·波特》系列的觀影經歷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一個場景出現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結尾處:當時,鄧布利多校長慘遭殺害,黑魔標記籠罩在霍格沃茨城堡的上空;然而,環繞著鄧布利多遺體的霍格沃茨師生並沒有就此放棄,只見他們紛紛舉起手中的魔杖,向天空施放「螢光閃爍」的魔法,仰拍鏡頭中,一點點星光在霍格沃茨的上空集聚,漸漸地照亮了那片夜空,驅散了邪惡的黑魔標記……

對我來說,這個場景具有雙重的象徵意義。一方面,這個場景象徵著《哈利·波特》系列所蘊含的一種極為寶貴的精神:即便身處弱勢,即便暗夜沉沉,我們依然永不言棄,我們依然要聯合起有限的力量,來對抗邪惡的強權,來捍衛人間的正義。

相信每一位讀完整個系列的朋友都能體會到,《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並不是一片「童話般的淨土」,其中也有沉重的挫折,也有難熬的苦難,也有令人窒息的絕望,也有撕心裂肺的離殤——一如那些童年之牆崩塌時我們所遭遇的現實,一如我們在合上書本、走出影院之後所要面對的生活。在那裡,我們曾見證小天狼星猝然落入帷幔彼岸,我們曾見識粉衣官僚露出的奸詐陰毒的惡笑,我們曾見證吐蛇的骷髏閃爍在被閃電擊中的城堡之上,我們甚至曾見識掌控公共資源的魔法部如何通過覆蓋全社會的權力體系向所謂的「泥巴種」張開大屠殺的羅網……

但也正是在這樣的世界中,我們才可以切實地汲取那種極為寶貴的精神。我們看到,從潔白的墳墓中,飛出一隻涅槃重生的鳳凰;我們看到,雙胞胎乘著掃帚,在烏姆裡奇的頭頂燃放自由的煙花;我們看到,盧娜送來慰藉,金妮目光堅毅,納威慨然奮起,哈利、羅恩、赫敏,堅定地邁出戰鬥的步履;我們看到,鳳凰社和D.A.的勇士們大無畏地衝破了極權統治下的自我保全邏輯,英勇地肩負起「同有史以來最邪惡的魔頭鬥爭」的崇高使命……在這些場景與事跡中,我們學到了如何從挫折中培養堅強,學到了如何從苦難中得到磨練,學到了如何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學到了如何從離殤中懂得珍惜,學到了如何在逆境之中堅持愛和正義。

另一方面,上述場景還聯繫著我的一段親身觀影經歷。在2013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哈利·波特》八部連映活動中,我與數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哈迷朋友一同觀看到這個場景。當時,我們也和銀幕上的霍格沃茨師生一樣,高舉起自己手中的魔杖,用這樣的方式傳遞我們的哀思,表達我們心意的凝聚。因而,在我的心中,這個場景還象徵著我與哈迷朋友圍繞《哈利·波特》展開的「趣緣社交」,象徵著我們因《哈利·波特》而締結的寶貴友誼。

我在八部連映活動上結識的北京魁地奇俱樂部,就是這種「趣緣社交」的絕佳代表。出於對《哈利·波特》的熱愛,全球各地有許多心靈手巧的哈迷朋友,相繼根據現實世界的物理規則,對羅琳發明的「魁地奇」進行了因地制宜的改造——由巫師騎著掃帚在天空中飛行的運動改造為麻瓜提著掃帚在綠茵場上奔跑的運動。2012年初,這項運動由杭州外國語學校的王佳晟同學從美國引入中國,隨後又由保送至北大外國語學院的劉誼穎同學從杭州帶到了北京,劉誼穎同學和北京交通大學的李揚聃同學合作創辦了北京魁地奇俱樂部,並且在2012年秋天舉辦了第一次活動。而在2013年春天的八部連映現場,身著格蘭芬多魔法袍的我面對面地結識了身著拉文克勞魔法袍的李揚聃與劉誼穎,同時還有許多來自四大學院的霍格沃茨校友也都以此為契機,加入了北京魁地奇俱樂部的網絡群組。在此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北京魁地奇俱樂部聯合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外交學院等多所高校的科幻奇幻社團與學生會,以及「哈迷有求必應屋」這樣的哈迷組織,舉辦了很多場魁地奇友誼賽乃至魁地奇聯賽。

對我們來說,「麻瓜魁地奇」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而且是一種以魁地奇體驗為核心內容的哈迷聚會,一種圍繞共同興趣展開的「趣緣社交」。我們這一代哈迷大多是獨生子女,而且都是在大規模的城市化、市場化進程中長大的,因而難免會陷入孤獨而疏離的「原子化生存」的境遇當中。但是,藉助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通過線上的交流和線下的聚會,我們能夠以共同的興趣愛好作為因緣的紐帶,形成屬於我們自己的「趣緣社交網絡」。在人口大規模流動的浪潮中,在鋼筋水泥的森林裡,這種並非基於傳統的血緣或地緣紐帶、也並非基於功利考慮的趣緣社交,為我們帶來了一種特別珍貴的情感聯結。

在過去的二十年時間裡,對於《哈利·波特》的興趣愛好,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種因緣紐帶,牽引著我與許許多多志趣相投的哈迷朋友,在賽博空間與現實空間相遇、相識、相知。這種友誼,至今依然緊緊地陪伴著我;這份霍格沃茨校友情,就像斯內普教授的守護神一樣,閃耀著恆久的光芒,永遠。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霍格沃茨|霍格沃茨的各式課程與教授,你的了解有多少?(中)
    昨天,我們一起走進了霍格沃茨,對霍格沃茨的課程與教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今天我們將持續上次的內容,一起來探索霍格沃茲的其他課程與教授吧。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一書中,由於哈利成為霍格沃茨的第二位勇士時,斯普勞特教授便自然覺得他搶走了自己學院勇士的榮譽,而她便明顯對他冷淡了起來。不過同時,斯普勞特教授對人的喜歡也是不可掩飾的。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霍格沃茨教室怎麼樣 霍格沃茨教室場景分享
    導 讀 霍格沃茨的魔法課程類型豐富,教室也因課程特色各有不同,今天大家就跟著葛騎士來參觀一下吧。
  • 【預言家日報】黑魔法防禦術教師總出事的原因(繼續補充中)
    【預言家日報】黑魔法防禦術教師總出事的原因巫師allya2002投稿
  • 《哈利波特》:為什麼鄧布利多不讓斯內普擔任黑魔法防禦課教授?
    在他答應進入霍格沃茨當教授起,就一直希望擔任黑魔法防禦術的教授,而這個心願卻遲遲沒有達成。斯內普對黑魔法防禦術教授這個職位的執念,幾乎整個霍格沃茨師生都知道,可直到《混血王子》時,斯內普才如願所償,但最終還是難逃伏地魔的詛咒,連一個學期都沒有教完就離開了這個崗位。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霍格沃茨教室場景曝光
    霍格沃茨的魔法課程類型豐富,教室也因課程特色各有不同,今天大家就跟著葛騎士來參觀一下吧。草藥課教室
  • 如果就讀霍格沃茨,你會選修哪些課?
    霍格沃茨作為一所魔法學校自然是給小巫師們傳授一些與魔法世界息息相關的課程知識,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到底在霍格沃茨都能學到哪些科目的知識。7、黑魔法防禦術黑魔法防禦術是一門學習如何在黑魔法下保護自己的學科。這門學科的教師以每年更換一個的速度飛快的消耗著。教科書為《黑魔法:自衛指南》。
  •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最佳教授榜單Top 15
    讓我們來看看,Ranker網站上「霍格沃茨最佳教授」的前15位都是誰吧!!!後來,西比爾回歸,倆人共同分擔佔卜學的課程。第11位 阿拉斯託·穆迪——黑魔法防禦課教授雖然阿拉斯託·穆迪在擔任黑魔法防禦課教授期間,全程被關在箱子裡,由小巴蒂·克勞奇冒充他,但在哈利的心中,還是會由衷地稱呼他一聲「教授」。
  • 哈利波特裡學習成績優異的赫敏為什麼沒能在黑魔法防禦術得到優秀
    當然在原著中,三人組都各有優點和缺點,合作互補才能一路走到最後,可作為超級學霸的赫敏,在黑魔法防禦術考試中卻沒能優秀,只得到了一個良好,遠差於主角哈利波特,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赫敏這個超級學霸,並不是全能型學霸,而是理論型學霸,實戰這種偏向實踐類的就是赫敏的弱項。
  • 哈利波特:細數歷任黑魔法防禦課的老師,誰的業務能力最強呢?
    在霍格沃茨眾多教授的課程當中,黑魔法防禦課絕對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不啻於咱們學習的語數外一樣。而教授這門課程的老師自然都是最具實力的巫師,例如鄧布利多就曾擔任過這門課程的授課教授。眾所周知,黑魔法防禦課當年遭到小湯姆·裡德爾的詛咒,每一任的老師都無法任教超過一年。而哈利在霍格沃茲的7年時間裡,果然就換了七位黑魔法防禦課的老師。那麼,這七位老師誰的業務能力更強呢,我們不妨來給他們排排序。第七位 吉德羅·洛哈特洛哈特教授在這7位當中絕對是屬於濫竽充數的那一種。
  • 霍格沃茨是我的「母校」
    在我深陷青春的沼澤時,是哈利、赫敏、羅恩、盧娜,用他們的所作所為賦予我勇氣、給予我啟迪;在我形成自己「三觀」的人生階段,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教導,塑造了我應對現實問題的基本立場:反對偏見,反對歧視;追求平等,包容多元。在我填報高考志願時,也是英國作家J.K.羅琳創作的這部文學作品,成為我最終選擇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重要動因。
  •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四大學院創始人,當年可能教什麼課程呢?
    說起霍格沃茨四大學院的創始人都是誰? 哈迷們絕對都能張口既來——戈德裡克·格蘭芬多、薩拉查·斯萊特林、羅伊納·拉文克勞以及赫爾加·赫奇帕奇。
  • 霍格沃茨在線魔法學校開放 人人都是哈利波特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些哈利•波特的超級粉絲們開辦了一家在線魔法學校,可申請入讀、選擇住宿和學習魔法課程,可徹底滿足影迷們體驗魔法世界的夢想。哈利•波特迷何嘗不希望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是真實存在的,這樣就能去那裡上課,甚至有一天變成學校裡的老師。如今這種夢想或許可以成真了。
  •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教授就只教一門課?這三位老師都曾「跨學科」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是英國巫師界唯一的魔法學校,其所教授的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但不論是哪門課程,任課老師都必須具備非常專業的相關知識。所以一般來說,教授們都只教一門課。就像咱們的學校,語文老師不可能去教英語。當然,更不可能出現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這種情況。不過,在霍格沃茨學校出現了三位教授,他們曾先後教過兩門課程,算得上是「跨學科」的巫師人才了。
  • 霍格沃茨學校的禁書
    似乎對霍格沃茨學校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在《哈利·波特與半血王子》中,霍格沃茨學校並不是一個烏託邦。這裡充滿了勢利眼、階層意識和特權,老師們會隨意扣除你的分數,並沒有寫下來的章程,扣多少分完全看心情;你的血統,父母的身份,會被暗暗比較。如果你能參加魁地奇比賽,那你就享有特權。使用二手課本,學院袍過於破舊,老師穿著不夠體面也會招來議論。
  • 霍格沃茨課程指南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30期,原文標題《霍格沃茨課程指南》,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整理/楊雯魔法史課程為理論教學,無實踐內容。授課教師:霍拉斯·斯拉格霍恩教授,斯萊特林學院院長教材:《魔法藥劑與藥水》《千種神奇藥草及蕈類》《高級魔藥製作》·黑魔法防禦術·
  • 《哈利波特》可以與霍格沃茨媲美的魔法學校
    霍格沃茨是全球公認的學校坐落於蘇格蘭的霍格沃茨城堡。霍格沃茨入學標準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來自英國本土。滿11歲的孩子會收到霍格沃茨貓頭鷹送來的錄取通知書,然後就可以進入學校學習了。對於普通人出身的巫師,如赫敏一般情況下不知道自己擁有魔法能力。因此,霍格沃茨學校會提前派學院的老師去家裡拜訪,和他們的父母解釋清楚一切。
  • 英國一考生申請上霍格沃茨,招生辦的人是這麼回復他的……
    看過《哈利波特》的同學一定都十分嚮往霍格沃茨魔法學院,而英國一位年輕人竟然真的通過英國高校招生機構UCAS申請上這所大學,
  • 再見,斯內普教授丨黑魔法防禦術也防不住麻瓜世界的病痛
    他突然想起來,自己的黑袍子自從上次一個學生打翻了藥劑坩堝,被粘上了有古舊書桌味道的福靈劑半成品,似乎就沒有清洗過。他最討厭洗衣服了,這就是為什麼他一直穿著一件黑色長袍的原因——耐髒。記得那時候的暑假,蟬聲聒噪,阿杜還在猶豫應該在車裡還是車底的問題的時候,哈利波特,這個戴圓眼鏡的小男孩,披著那件隱形鬥篷,走進了我的小小的回憶裡。他被刻錄在光碟裡。
  •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戰爭中,哪些人物的死亡,令人心碎?
    對於哈利·波特的粉絲來說,霍格沃茨的戰役,是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這也是jk羅琳這個有關魔法的故事中,發生一系列令人心碎的死亡事件的起因。在霍格沃茨戰役中,有不少重大的死亡事件發生。雖然我們不會為了像伏地魔這樣的反派而流眼淚,但是在《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戰爭中,一些人的離去,卻令我們感到心痛。科林·克裡維與哈利·波特一樣,他也是格蘭芬多的一員。他勇敢,也非常的有膽識。如果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收到了給霍格沃茨的信,想必許多人都會想看到科林·克裡維留下的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