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導航即將覆蓋全球 外媒:報當年一箭之仇,歐洲悔恨不已!

2020-12-27 易評天下

距離上一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不到20天,全球四大導航系統之一的北鬥導航近日又有雙星升空組網,給世界導航格局亦帶來了更多想像空間。中國的北鬥系統歷經了三代的發展,計劃中的北鬥三號將在2018年覆蓋大多數亞太國家,2020年完成建設,提供全球定位服務。

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出來之前,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歐洲的伽利略計劃(GALILEO)、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已加入了門檻極高的衛星導航系統世界俱樂部。在全球範圍內已有成熟導航系統的大背景下,中國費時費錢費力自行發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其深層用意何在?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全球定位系統在美國多場海外戰爭中發揮奇效

GPS是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簡稱,系當下舉世公認的全球導航系統老大。GPS初起始於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當時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搜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於1994年正式布設完成。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期間,GPS全球定位系統在空襲伊拉克時已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美軍運用GPS給全球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大課,依靠GPS系統,美軍兩枚飛彈先後攻擊同一目標,並且後發飛彈通過前一枚飛彈炸開的洞口成功鑽入目標內部爆炸。

其後,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戰役中,美軍將GPS系統的效用多次提升,使得其成為戰場導航和通信系統的主幹以及精確炸彈和飛彈的最主要制導系統,創造了多次戰爭奇蹟。

中國在旁觀這幾場戰爭中得以充分認識到了現代化高科技戰爭的魔力,此後「自主衛星系統是大國必備」成為中國軍隊中的共識。

必須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

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有軍用、民用之分,軍用版僅供美軍自己使用,即便歐洲盟軍也分享不了這份福利,而民用版則可供全世界使用。但令其他國家頭疼的是,GPS民用版信號精確度遠低於軍用版,最高定位精度只有10米,雖然打擊精度相比其他制導提高不少,但是相比軍用版來說,打擊精度相差幾近10倍。

中國當時作為衛星導航系統的看客,雖已見識到GPS全球定位系統的奇效,但軍方、民間都只能使用民用版GPS。為提高武器打擊精度,中國軍方在海灣戰爭後即開始嘗試在部分飛彈中加裝民用版GPS作為制導系統,力圖完善精確打擊能力。

但令中國耿耿於懷的不僅僅是民用版GPS受限於信號的精確度,更要命的一點是,握有主動權的美國可以根據即時情形——對自己國家利益的影響程度——來確定誰可以繼續使用GPS。換言之,美國何時想讓GPS停止工作就能何時停。

1993年7月23日,中國「銀河」號貨輪在印度洋上正常航行時突然被迫停止前行。事後公眾方才知曉,原來是美國以指控中國「銀河號」貨輪將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運往伊朗為由,強行要求「銀河號」停船接受檢查,並關閉GPS導航服務致使中國船隻失去方向感,迫使其自然停止航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銀河號」事件。

這次事件使中國意識到,依靠美國的GPS是靠不住的,中國必須擁有自己能把控得住的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在伽利略項目蒙羞 催化北鬥全球組網

伽利略系統由歐盟通過歐洲空間局和歐洲導航衛星系統管理局建造,預期造價約50億歐元。該系統目的之一即是為歐盟提供一個自主的高精度定位系統,獨立於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GLONASS)和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

2003年中國承諾投資2.7億美元參加歐洲的伽利略項目開發,但直到2007年中國仍被以安全等緣由排除於重大決策之外。多年被排除在外,中國感到被嚴重利用,甚至是被羞辱了。

伽利略系統計劃發射30顆衛星,其首顆試驗衛星GIOVE-A於2005年12月28日發射,首顆正式衛星於2011年8月21日發射。伽利略系統於2016年12月15日在布魯塞爾舉行了啟用儀式,提供早期服務,計劃於2017年到2018年提供初步工作服務,最終於2019年具備完全工作能力。

該系統的30顆衛星預計將於2020年前發射完成,其中包含24顆工作衛星和6顆備用衛星。但實際上伽利略項目已遠落後於原先的計劃。被逼無奈的中國人則不斷前行,在開發自己的導航系統上進展迅速。

「真令人難以置信」,比利時Eutralex航天機構主席福布(Michelle Forbes)曾與中國協作者打過交道,他向外界表示,「中國人確定主次,做出決策。沒有爭論,沒有談判。這與歐洲不同,歐盟做什麼事之前,必須統一27種不同意見。」

如今,繼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之後,全球第三個充分運行的導航系統是北鬥,而非伽利略。

曾任美國空軍空間分析師的威登(Brian Weedon)稱:「中國不會輕易忘記所受的冷落,往往會以精明的方式做出反應。」 另有一種流傳的說法稱,中國未從伽利略項目獲得預期價值,並做出周密考慮、針鋒相對的反應,北鬥和伽利略頻率重合便是實例。

在北鬥三號即將於2020年完成建設,提供全球定位服務之際,去討論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研發初衷如何已無更多意義。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作為崛起中的世界大國,中國已瞭然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相關焦點

  • 中國北鬥再添兩星,外媒:成為美國GPS的勁敵,2020年將覆蓋全球
    2019年是中國衛星高密度發射的一年,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組建。12月29日,兩枚衛星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正式完成了由24顆中遠軌道衛星組成的核心衛星網的部署,這是我國正在崛起的太空力量中最複雜的項目之一。對此,外媒紛紛予以報導,稱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可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相媲美,成為GPS的勁敵並形成對抗態勢。
  • 「北鬥」擁抱全球 「虹雲」成功飛天 外媒贊中國衛星技術造福人類
    新華社發(梁珂巖 攝)27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宣布,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於當日起提供全球服務。北鬥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於1994年正式啟動建設。2000年,第一代北鬥導航衛星(北鬥一號)發射升空。作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北鬥發展的每一步都備受外媒關注。
  • 從北鬥覆蓋全球說起 手機導航如何越來越準?
    近期在科技領域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是北鬥導航完成全球組網。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可以擺脫美國GPS的技術限制使用自主可控技術的導航了。現代化社會對於定位有著極高的需求,不論是打車、點外賣還是導航,都會有衛星定位參與其中,普通人的生活已離不開衛星定位,因此北鬥導航的全球組網才會有如此重要的戰略意義。
  • 北鬥導航完成亞太地區全覆蓋 定位精度相當GPS
    我國衛星導航工程建設分為試驗系統、區域系統、北鬥全球系統「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目前,「北鬥」完成第二步發展目標,覆蓋亞太地區的區域系統全面可用,今年底向民用用戶提供衛星導航服務,2020年完成35顆衛星組網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發展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耗資巨大,如果不注重民用市場開發,將是巨大的浪費,也會影響北鬥系統的發展和技術進步。
  • 新時代,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國北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實現...
    2017年,乘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東風,北鬥三號系統開啟全球組網新徵程。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兩年半時間,成功發射18箭30顆衛星,提前半年完成覆蓋全球、服務全球的既定目標,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領域組網發射新紀錄。有人曾提出,美國GPS、俄羅斯格羅納斯全球系統建設已打好樣板,北鬥系統模仿複製,豈不簡單?
  • 北鬥升空二十年——寫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收官發射...
    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展開試驗探索。當年3月,美國已完成GPS衛星星座布設;次年,俄羅斯也完成了格洛納斯導航衛星全球組網。起步較晚,意味著爭分奪秒的追趕。這是一場步步為營的「接力賽」。自北鬥一號首顆衛星開啟北鬥升空之路以來,北鬥人循著「三步走」目標接力奮鬥,每一步都按照時間節點如期甚至提前完成。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目前覆蓋中國和周邊亞太地區
    中國網12月27日訊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今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目前覆蓋中國和周邊亞太地區。冉承其表示,目前北鬥系統的覆蓋範圍是中國和周邊亞太地區。覆蓋的亞太地區比較大,南可以到澳大利亞,亞太地區的大部分國家都可以完全使用北鬥系統。
  • 北鬥導航:距完成全球組網僅一星之遙
    此時此刻,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正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蓄勢待發。作為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它於4月4日運抵西昌,在這裡開展測試、總裝等工作,並計劃於5月發射升空。屆時,北鬥導航系統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 北鬥是個啥?七個問題看懂北鬥全球導航系統
    打開手機,依靠電子地圖導航目的地,或查看軟體裡外賣小哥到哪裡了,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都用上了北鬥系統。目前新入網的手機,也有70%可以用北鬥服務。  2年半、30顆衛星,這個我國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性能要求最高的衛星系統,到底是個啥?以下7個問題帶你看懂。
  • 藉助北鬥全國一張網和星基系統,千尋位置釐米級定位覆蓋全球
    為海洋沙漠高空提供釐米級定位在全世界範圍內,除了GPS導航外,還有另外三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定位系統以及歐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統。其中,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中國具備自主研發, 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一文回顧誕生路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回看直播)近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正式入網工作。
  • 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和美國的GPS有啥區別?
    所謂「北鬥導航系統」,是由中國自主研發和獨立運行的定位系統,英文縮寫BDS。它的目標是建立開放兼容且穩定可靠的全球衛星系統,推動衛星技術在全世界的廣泛應用。 所謂「全球定位系統」,是由美國研發的軌道衛星導航系統,英文縮寫GPS。
  • 衛星導航原理,北鬥導航到底如何?
    ②2004年,中國啟動了具有初步全球導航能力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北鬥二號)。2007年,中國首顆無源定位衛星在西昌發射場發射成功,標誌著國產衛星定位系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北鬥二號共發射20顆衛星,其中標稱星座只有14顆(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剩餘6顆屬於備份衛星和試驗衛星。
  • 中國北鬥導航全面開啟:小米手機已全面支持北鬥導航
    年,中國將會迎來航天大年,正式開啟空間站時代,雖然目前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但依舊還有很多科技是我們所以想不到的,除了「空間站」以外,最近一段時間特別火熱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也正式開啟了全球服務,可以說2019年的這一時刻,也同樣是非常值得讓國人驕傲的時刻,也正是因為中國科學家們的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讓國產的航天科研成果來更多地服務我們的生活。
  • 北鬥導航精度從米級跨越至釐米級
    「今年我國將發射6至8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鬥三號系統建設。」5月底召開的第十屆北鬥年會上傳出上述消息。5月17日深夜,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一星間接入軌方式,將第4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也隨之邁向嶄新的發展階段。
  • 【震撼】中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發展史!自此後-天上星星參北鬥!
    這一方案用當時中國最成熟的航天技術,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周期,實現了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自主可控,為後續發展堅定了必勝信心,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積累了豐富工程經驗。 是否一步跨到全球組網?這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建成覆蓋全球的導航定位系統,至少需要24顆衛星,美、俄用了20多年時間。
  • 一文讀懂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發布會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北鬥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謝軍,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設計師林寶軍,北鬥三號工程運控系統總設計師陳金平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
  • 手機怎麼查看北鬥衛星GPS信號 能否連接北鬥衛星導航
    自從手機支持北鬥後,使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導航,在導航過程中幾乎沒有提示GPS信號弱,不知道如何連接北鬥衛星的你,可以來看看本文提供的詳細介紹。  手機如何連接北鬥衛星  目前來看,個人手機無法只使用北鬥衛星的信號。手機的定位晶片集成到Soc中,用戶無法選擇使用哪種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推遲發射,即將發射的北鬥衛星射前測試發現存在...
    待發射的長徵3號 北鬥三號是我國第三代導航系統,也是我國第一個將要實現全球定位導航的系統。第一個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是GPS,起源於1958年美國軍方一個項目,到1994年實現全球覆蓋;第二個全球定位系統是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始於1993年,於2009年實現全球覆蓋;第三個是歐洲的伽利略導航系統(GALILEO),為了避免美國壟斷全球民用導航系,歐洲1999年決定發展自己的全球導航系統,波折不斷,終於在2018年具備全球覆蓋能力。
  • 中國人,為什麼要研製自己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但北鬥一號系統缺陷非常明顯,作為試驗型號各項參數均遠遠落後美國的GPS,北鬥一號系統不能覆蓋兩極地區,赤道附近定位較差,不能保證高動態要求和高保密手段的軍事用途。就在美國的GPS獨步天下的情況下,歐盟在2003年發起的「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計劃,被認為是結束美國「獨霸」局面的最有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