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是這樣評價王德明的:王德民作風嚴謹,一絲不苟;他的每項研究都應用至今,一直以來堅持原則,只研究油田急需並且大部分需要的項目。
任何行業都是有技術的,木匠有木匠的技術,水電工也有他們的技術,技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不過有些技術對知識的掌握比較大,難度也很高,因此那種技術對於國家來說是更加需要的。例如在石油工業來說,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技術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許多問題都等著技術人才來解決。
眾所周知石油資源對一個國家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從目前來看,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開採需要一定的技術,因此石油技術人員的地位是比較高的,在各方面的待遇都很不錯。
誠然,在新中國建立成立後的前面二十年裡,我國在開採石油技術方面還不是很精,需要克服很多困難,然而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的技術,讓中國石油技術得到了一個新發展,能在國內完成自我補給了。
自我國面臨石油技術難題的時候,有一個人才站了出來,此人就是王德明,正是由於他的努力,讓中國的石油實現了自給自足。不過王德明的背後,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他曾經參加高考時,以接近滿分的成績報考國內一流大學清華北大,但都被拒之門外了,最終經過一番抉擇,他選擇報考了石油大學。
「混血兒」王德明
王德明其實與普通的中國人有些不一樣,他是一個混血兒,在當時不太被認可的。王德明父親早年在美學醫,接觸到了來自瑞士的女子,兩人情投意合後結婚了,生下了王德明。
新中國成立後,出於對祖國的熱愛,王德明的父親來到了祖國,他的母親也跟隨父親一起。作為知識分子,王德明的父母都有較好的工作,一個是醫院的副院長,一個是教外語的老師,各自發揮各自的專長。
王德明結合了中歐的美,他本人長得也十分帥氣,再加上學習成績很好,父母都重視他的學習能力。在1955年的高考中,王德明成績非常突出,很多科目都接近滿分,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他也選擇了當時在國內最為有名的清華還有北大,作為他的第一第二志願。
眾所周知清華和北大自從民國時期開始,就已經是國內的一流大學了,很多優秀的科學家,文學家等大家是從清華北大畢業走出去的,因此王德明對這兩所學校是非常仰慕,希望自己也能憑藉自己的努力考進去。
填報志願後的王德明沒多久就遭到了一記晴天霹靂,他被清華北大拒之門外了,理由是他是混血兒身份,這讓王德明深受打擊。不過王德明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他決心在石油大學努力,作出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
在石油大學學習的王德明
被清華北大拒收後的王德明,在石油大學鑽採系裡學習採油專業,這個專業對技術的要求很高,王德明剛開始還是比較陌生的,他想著自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跟上節奏。
正是因為王德明的學習態度,使得他的成績在石油大學一如既往的好,在通過對採油專業的深入學習後,王德明對這個專業越來越有興趣了,在裡面專研出了很多新技術。畢業後的王德明拒絕過著辦公室的安穩日子,他選擇前往石油開採一線的大慶油田工作,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該專業,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在大慶油田工作的王德明非常認真,解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那時候我國的開採石油技術處於全面落後的情況,與西方國家在效率,技術能力方面是沒法比的,但王德明還是憑藉他學到的知識,讓大慶油田的工作效率等方面變得比之前好了很多。
工作中表現突出,王德明在工作三年後就被升為工程師,這是對他能力的認可。但王德明並沒有因此驕傲,在此後的工作中,他研究出許多技術方案和方法 ,目的就是為了擴大石油的開採量,其中「松遼分析法」效果顯著,大大提升了我國石油的產量。
周總理有一次視察大慶油田,看到現場工作效率之高,產油量比之前大了很多,當場表揚了以王德明為首的技術型人才。周總理對王德明等人給予了高度評價,大讚他們的努力讓中國石油實現了基本自給自足了,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受到了周總理的鼓舞后,王德明等人士氣大增,他們更加努力地為大慶油田解決技術難題努力。王德明與其他工程師一樣,夜以繼日的工作,一點點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王德明等人的技術問題越來越少,學到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經過長期的研究,王德明和他的團隊們研究出了「偏心配水器」,一舉解決了許多技術型難題,很多原本棘手的問題,影響了工作效率,通過「偏心配水器」,都得到了良好的解決,為之後大慶油田大幅度提升產量做了鋪墊。
在1996年,大慶油田產量迎來了突破,王德明和他的科學團隊,以提高產量為目標,研究出了「聚合物驅油三次採油」,讓大慶油田的產量迎來了飛躍性的提升。通過「聚合物驅油三次採油」,大慶油田一年的產量提高了百萬噸,這對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絕對是一個爆炸新聞。
憑藉「聚合物驅油三次採油」等多項技術研究發明,王德明入選為中科院院士,這是對他所取得成就的認可。王德明為中國石油的開發技術做出不小的貢獻,他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是一種工匠精神,一門專業學得如此之精,像王德明這樣的人才是和平時代下的中國最需要的人才。
王德明現狀如何?
在石油開採技術取得成功的王德明,一直都在為石油事業做貢獻,從未離開過這個他熟悉的行業。雖然獲得了中科院院士的稱號,但他沒有驕傲自滿,依然每天學習新知識,為下一次突破技術難題做基礎。
王德明在石油界所作個貢獻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他獲得了世界石油工程師學會頒給他的「傑出會員獎」,「提高採收率開拓獎」。我國為了表彰王德明所作出的貢獻,把一顆小行星的名字命名為「王德民星」,在中科院院士行列中,獲此殊榮的人也寥寥無幾。
現如今,王德明的年齡已經很高了,八十多歲的他拒絕退休養老,他不想過著和大多數老人那種曬太陽的養老生活,依然在石油開發中心工作,與年輕的科研者們一起研究新技術,爭取在新領域中有所突破。
王德明向我們展現了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年事已高的他依然幹勁十足,不僅是工作中年輕人的主心骨,更為我國培養了許多石油專業的人才,為中國石油未來發展同樣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總結
王德明是一個優秀的混血兒,他帥氣,陽光,遇到挫折困難不公不氣餒不退縮,勇於向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作為老一輩的科學家,在王德明身上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比如對工作的認真,對國家的貢獻,淡泊名利,不忘初心的品質等等,都是王德明身上展現給我們的標籤。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雖然我們不能人人都像王德明那樣有才華,有能力在如此技術高的領域中作出自己的貢獻,但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能學習像王德明那樣認真,在自己所在的領域中奉獻自己,這樣也是為祖國貢獻出出自己的一份,這樣我們都是「王德明」這樣的優秀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