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土地政策變革帶來行業發展機遇

2020-12-22 房訊網

  2014年,伴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得發布,未來城鎮化方向與原則得到確認,未來東部發達地區將主要以城市更新與土地再利用為主,作為存量土地最多,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潛力最大的工業土地得到各地的高度重視。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杭州、湖南、青島等二三線城市為代表的地方政府也在近期頻出工業用地新政,重點主要集中在工業用地供應方式、是否允許分割銷售、鼓勵方向等多個方面。新一輪工業用地制度改革風潮已經來臨。

  "創新土地供應方式,縮短最高出讓年限

  原因:傳統製造業發展進入轉型期,企業平均存續時間較短,土地利用效率較低,政府有通過土地制度改革推動產業升級的意願。

  措施:土地供應方式轉變,由以往單純以出讓為主,轉變為租讓結合、先租後讓等方式。北京提出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和租賃制,同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出縮短年限出讓、代建廠房及直接租賃試點;杭州提出可採取分期分階段出讓、先租後讓等方式;湖南則提出租賃供應為常態、出讓供應為特例。同時,縮短新增工業用地出讓年限、推行彈性出讓年期成為各地方政府的普遍選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臨沂等地均規定工業用地出讓年限一般不高於20年;杭州則規定工業用地最高出讓年限減至30年。此外,上海臨港地區、湖南等地,也規划進行彈性出讓,並設定了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五檔出讓年限。

  "是否允許工業用地及地上建築"分割銷售"呈現鬆緊分化的局面

  原因:現代服務業、高科技企業以及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新的載體,需要靈活的辦公與生產空間,過去工業用地不可分割的政策不適合新經濟的發展。

  措施:一線城市對"分割銷售"態度從緊,多採取限制措施。北京規定研發、工業項目未經批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轉讓;上海也明確工業用地與其上房屋均不得轉讓。二三線城市則呈現開閘"分割銷售"政策的趨勢。杭州新出臺政策強調"鼓勵"開發區(園區)建設標準廠房,並可分幢、分層轉讓。青島提出經各級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其房屋符合條件的可分割轉讓。

  然而,一線城市對工業用地分割銷售的管控雖嚴,但對高科創新型、開放型等產業項目也仍網開一面,反映出其態度並非完全禁止,而是根據城市和產業發展需求,進行合理規劃。上海自貿區內原工業用地轉型研發總部通用類和商務辦公用地的可以分割,此外,高新產業項目可將節餘的土地分割轉讓給經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和重大產業項目使用,但兩者均對自持和銷售的比例進行了規定。北京規定研發、工業項目涉及分割銷售的,經相關部門審批後可報市政府審批。

  "極其重視盤活存量工業用地

  原因:城市發展中出讓、劃撥大量的工業土地,目前利用效率較低,而且對於城市形象有較大的影響。

  措施:上海市規劃國土資源局頒布《關於本市盤活存量工業用地的實施辦法(試行)》,規定2014年4月1日起,允許開發主體通過存量補地價方式,將工業用地轉型為研發總部、商務辦公、教育養老等類型土地。

  "流通約束更加嚴格,政府及園區享受更多優先權

  原因:工業土地與商辦用地之間存在巨大的價格差,為了防止對市場產生巨大的衝擊,對相關土地與建築物的轉讓有著嚴格要求。

  措施:北京及上海的規定中,土地及地上建築轉讓時均需得到包括政府及園區及管理機構在內的多方綜合認證,並且政府與園區在購買時擁有優先權。深圳前海則對轉讓年限進行了限制,要求原則上自用部分10年內、出售部分5年內不得轉讓。

  "工業用地供應方向逐步向高新類、總部類等產業項目傾斜

  原因:工業土地改革是為了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推動城市產業升級,這是改革的目標和總綱。

  措施:北京提出要引導孵化器聚集發展;上海允許自貿區內工業用地向研發總部、商務辦公、教育養老等轉型,而臨港區也給予高新技術企業支持政策;杭州鼓勵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集團總部、金融辦公、科技研發、自用辦公等用地進行政策傾斜;湖南則積極推廣中小企業標準廠房供應模式。

  "強化供地後履約時間監管,引入履約時間保證金

  原因:為了防止項目規劃與實踐不一致,需要設置限制調控

  措施:上海"新版合同"規定,對開竣工期限進行了要求,並規定逾期不開工可收回土地,同時還引入履約時間保證金;合肥也同樣引入開竣工履約保證金制度。

  "部分城市對配套用地比例有所放寬

  原因:高科技企業、總部類企業員工收入較高,對於園區商業配套有著大幅提升的要求,同時為了提高投資者的積極性。

  措施:對於配套用地比例,廣州及上海均有適當放寬。廣州市鼓勵工業園區將配套設施等用地在園區內部統一設置,面積可佔園區總用地面積的15%;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用地配套設施用地面積佔總項目用地面積比例可適當突破7%。

  對於產業地產企業來說,雖然可利用土地不局限於工業土地,商業、科研、劃撥、物流等土地均可用於園區開發,但作為與產業發展作為密切、未來土地價值提升潛力最大的土地種類來說,工業土地政策轉變無疑對產業地產行業未來的發展構成重大利好。

  附:工業用地新政概覽表

  (特約供稿:協信集團產業事業部 產業研究員 鄭芸)

 

相關焦點

  • 工業網際網路給連接器行業帶來的深刻變革
    來源:連接器世界網【大比特導讀】乘著新基建的東風,工業網際網路在今年備受關注,它賦能了千行百業,推動了中國企業的「數智化」升級。《國際線纜與連接》記者採訪了多家連接器企業,看看工業網際網路對連接器行業帶來了什麼改變,連接器又如何為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注入動力。
  • 土地出讓方式變革的探索之路——工業用地「彈性出讓」相關政策梳理
    ,從實踐情況來看,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企業,其生命周期往往存在較大差異,按照什麼原則制定與企業生命周期相適應的彈性出讓年期成為工業用地彈性出讓首要難題。在短期內,可參考山東、江蘇、湖南等地區的實踐經驗,設定固定的彈性出讓單元年期,提高政策可操作性。長期來看,需要建立明確的執行標準,通過將行業類別、公司規模、投資額等多種要素納入指標體系,對不同企業實行具有針對性的出讓年限規定,真正實現彈性出讓政策適應企業生命周期。
  • 俞敏洪:上萬家線下機構倒閉,疫情也給行業帶來了變革與機遇
    他在演講中分析了疫情給教育帶來的直接影響,並詳細闡述了他眼中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四是教育行業出現洗牌和整合的局面,幾萬家線下教育機構倒閉,在線教育機構獲得加速發展。首先,教育理念的變革。
  • 極驗聯合創始人張振宇:技術變革帶來產業上的機遇
    峰會上,極驗聯合創始人張振宇以《AI生長:下一代深度學習技術的創新機遇》為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張振宇認為,以卷積神經網絡為代表的深度學習的技術進步,過去的3-4年在很多的應用領域,比如人臉識別、智能安檢、語音識別等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技術變革會帶來了產品上的機遇,甚至帶來產業上的機遇。在未來,AI+圖數據的組合對產業帶來巨大的變革。
  • RCEP對跨境電商行業的機遇與變革
    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下,2021年對跨境電商行業迎來哪些機遇與變革?RCEP對於中國外貿經濟影響又是什麼呢?【點擊觀看】朱秋城基於RCEP協定背景下展開深入探討。 主題:RCEP對跨境電商行業的機遇與變革 時間:12月15日(周二),16:00-16:30 嘉賓:暢銷書《跨境電商3.0時代》作者、財經作家朱秋城 本期直播內容提要: 1、RCEP的籤署,
  • 新技術變革給社會治理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因此,在新時代的社會治理中,我們要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空前機遇,同時也要清醒認識並及時應對其帶來的嚴峻挑戰,不斷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打造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為治理主體多元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進,為社會治理從國家一元管理向多元社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轉變創造了有利條件。傳統的社會管理依靠和運用的方式主要是政府主導的科層體系,其他社會主體的參與十分有限。
  • 幾萬家線下機構倒閉,疫情給教育行業帶來影響、挑戰、變革與機遇
    他在演講中分析了疫情給教育帶來的直接影響,並詳細闡述了他眼中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四是教育行業出現洗牌和整合的局面,幾萬家線下教育機構倒閉,在線教育機構獲得加速發展。首先,教育理念的變革。
  • 2020年工業地產行業土地供需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一線城市需求回升...
    工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工業用地一直是我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的主要構成。在新經濟、新型工業化背景下,以產業為依託,地產為載體,以工業樓宇、工業廠房、高新技術研究與發展用房為主要開發對象,集投資、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等為一體的工業地產、產業地產受到國家政策支持,房地產企業青睞。
  • 職業教育行業發展機遇巨大
    ,研究行業發展、行業改革以及與行業利益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提出有關經濟政策和立法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因此,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受益於國家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未來將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4、行業發展趨勢在國家大力促進職業教育行業發展的機遇下,職業教育裝備行業作為其細分子行業,也將受益於職業教育行業的發展,預期未來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 上海自貿區推進試行土地流轉 工業用地迎價值重估機遇
    除了條例之外,自貿區內的土地流轉試行工作也在加速推進。  上海自貿區土地拍賣相關人士向上證報資訊透露,近期上海自貿區土地流轉相關條例有望公布,土地所有者在補繳差價後,可選擇將工業用地流轉為具有工業用地、商業用地與辦公用地三種屬性的綜合用地。具體來說,土地所有者擁有的土地性質為工業用地,那土地所有者只能在土地上造最多兩層的倉庫。
  • 以動力變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賢明改革轉向高質量發展,推進動力變革,重要的是把新經濟這個引擎打造好。這不僅需要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基礎技術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更需要在相關的政策調整與體制創新上實現深刻變革。我國新經濟呈快速發展態勢與過去40年不同的是,當前全球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關鍵時期,這將深刻改革人類的技術邊界、經濟發展和社會形態。在這個過程中,我國依託巨大的國內市場與體制優勢,抓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性機遇,實現了新經濟的快速發展。
  • 搶抓技術變革發展機遇 科大智慧機器人業務按下「快進鍵」
    李大偉表示,移動機器人經歷了由點到線、面再到全局柔性的不同發展階段,當前移動機器人應用行業越來越多,同時移動機器人品類眾多,技術繁雜,即使在單一行業中也存在多種車型協同使用的場景。因此,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企業更需深耕細作,共同做大市場,同時找準賽道,良序競爭,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尋求共贏。
  • 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由於起步相對於發達國家較晚,我國智能製造裝備行業在人才培養和儲備方面相比之下顯現不足。未來,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智能製造裝備行業將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及競爭力的重要戰場。
  • 強力政策推動下 醫藥產業業態將如何變革?
    強力政策推動下 醫藥產業業態將如何變革?屆時將有資本大佬和醫藥行業大咖雲集,熱議未來的醫藥產業業態變革。受各種政策利好刺激,今年A股許多醫藥股數次迎來「漲停」行情,而在得到資本認可的同時,這些政策究竟會給醫藥產業帶來哪些變化?未來行業又會出現哪些機遇和挑戰也是業內熱議的話題。2017年11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將在四川成都舉辦2017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端經濟論壇之一。
  • 「千年商都」發展新機遇,華為雲賦能廣州再創不凡
    8月15日,花城廣州再度迎來發展新機遇——「廣州·選擇不凡 華為雲城市峰會2019」在廣州市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此次峰會由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州市人民政府指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主辦,旨在匯聚行業力量,迎接當前數位化轉型新挑戰,進一步推動城市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美康IHBF: 縱論美康產業發展大計,引領行業發展風向標
    廣泛凝聚共識,研討產業未來,共探發展舉措,面向全球為中國美康行業發聲!360集團首席發展官、高級副總裁李建華受邀出席了主旨論壇,分享了主題演講——《數位化轉型的機遇》,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數據價值化四個層面分析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
  • 2019年中國IC設計行業現狀,集成電路產業重心轉移帶來巨大機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隨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和其他一系列鼓勵政策的頒布,集成電路設計行業成為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競爭為激烈的領域。自 2015 年來,各地政府採取各種優惠措施吸引國內成熟的設計企業在異地開設分支機構,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共達1698家。
  • 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6.2 東部土壤修復行業發展機遇    6.2.1 河北省土壤修復行業發展機遇      (1)河北省土壤資源及其環境現狀調研      (2)河北省土壤修復行業配套政策      (3)河北省土壤修復行業市場容量      (4)河北省土壤修復行業投資現狀調研      (5)河北省土壤修復行業發展前景
  • 中金公司建築行業2021年展望:製造業投資復甦 「三化」變革深化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需求端製造業投資有望順周期加速增長;且建築行業工業化、數位化、智能化的「三化」變革帶來的效率提升在逐步深化,存量房的累積、集中度的提升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疊加行業估值位於歷史底部,我們認為建築行業2021年仍有較多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可供挖掘
  • 工業軟體行業深度報告:國產工業軟體的機遇和挑戰
    工業軟體發展受產業上下遊制約,需要產業協同推進。工業軟體的工業屬性注 定其對工業產業有著極強依賴,而工業本身是複雜度極高的行業,上下遊互相依 存度高,工業軟體同樣受到上下遊產業制約,因此工業軟體的發展需要產業的協 同推動。從研究的角度來說,站在工業的視角才能更好的理解工業軟體行業的發 展邏輯與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