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握新常態打好「四張牌」
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助推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本報資料圖片
以創業支撐新型城鎮化發展,汝州市汝繡農民工返鄉創業產業園帶動周邊群眾家門口就業。⑨6本報記者史長來攝
米字形高鐵飛速發展,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日益形成。⑨6魏文慧攝
網際網路++眾創空間激發河南自主創新活力。本報資料圖片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盾構總裝車間。⑨6本報記者杜小偉攝
華燈初上,矗立在鄭東新區CBD的一幢幢高樓溢彩流光,仿佛是夜色中的一座座燈塔,俯瞰著南來北往的滾滾車流。
每一次揚帆,都需要燈塔的導航;每一次前行,都需要理論的指引。
當我們邁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經濟的列車駛入新常態的軌道。經濟總量名列全國第五的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打好「四張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中原大地正在發生新的歷史性變革,站上了更高的發展起點。
大河奔流,日生不滯。嵩嶽巍峨,勇毅者攀。
這一系列精彩的「河南故事」,都要從2014年的那個春天講起……
中原點題新常態中國經濟布新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習近平
2014年2月6日,河南省統計局公布了上年全省經濟運行數據,河南經濟總量雖跨入「3萬億俱樂部」,但增速降至9.0%,經濟走勢與中國經濟的運行曲線相似。曾經以兩位數高增長牽引全球經濟的中國,經濟增速降到8.0%以內。
中國經濟向何處去?這個重大問題不僅縈繞在決策者的心頭,也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就在這一年的3月和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兩次來到河南調研——
總書記看黨建,他在蘭考手把手教黨員幹部轉變作風,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總書記看農業,他在農田裡看長勢、估產量,叮囑「中國碗」要盛更多「河南糧」;
總書記看製造業,他到企業車間,興致勃勃登上盾構機裝配平臺,強調科技創新之於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極端重要;
總書記看對外開放,他到國際陸港,面對即將啟程西行的中歐班列(鄭州),希望河南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
總書記看E貿易,他到保稅中心,看著頻繁閃爍的屏幕,勉勵河南朝著「買全球、賣全球」的目標邁進。
……
在那個難忘的季節,中原大地的勃勃生機,河南人民的生動實踐,讓總書記深感欣慰,也在印證和豐富著大國領袖更加深邃的思考。
在充分肯定河南發展成就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影響深遠的講話:「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這是新常態一詞在公眾視野裡第一次出現,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向外界傳遞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信號。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在此後的日子裡,從貴州考察到浙江調研,從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到博鰲亞洲論壇,從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到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新常態進行論述,加深了人們對這一重大判斷的理解: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
……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一重大判斷,展現出總書記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為中國經濟確立了全新的歷史坐標。
面對戰略轉折,既要深刻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更要準確把握新常態,下大決心、大氣力引領新常態。
河南轉型升級之路該怎麼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我們「把脈開方」——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及競爭力,著力打好「四張牌」:
「以發展優勢產業為主導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構建自主創新體系為主導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以強化基礎能力建設為主導推進培育發展新優勢,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著力解決好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在拓展更大更廣發展空間的同時,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三年時間過去了,河南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著力打好「四張牌」的要求,搶抓「三區一群」機遇,打好「四大攻堅戰」,經濟總量邁上四萬億新臺階,糧食總產量達1189.32億斤,培育出裝備製造、食品加工兩個萬億級產業,建成全球重要智能終端生產基地,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加速提高,米字形高速鐵路網輻射全國,航空貨運樞紐連通世界,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在新常態的考驗中,河南正在努力書寫一份出色的答卷。
遵循發展大邏輯統籌打好「四張牌」
如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我們的認識和實踐剛剛起步,有的方面還沒有破題,需要廣泛探索。關鍵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應勢而謀,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辦法。路總是有的,路就在腳下。
——習近平
東方風來滿眼春。「春天的故事」唱遍了神州大地。
千紅萬紫安排著。「春天的囑託」開啟了新的徵程。
從春天出發的改革一路高歌猛進,永不回頭。
20多年前,鄧小平同志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考察,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掀起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熱潮。
當世界經濟經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而進入深度調整期,中國經濟發展,又到了一個攸關未來的路口。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提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不僅體現了河南在總書記心中的地位,更彰顯了總書記全面加快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引領中國經濟再出發的堅強決心。
新常態是一把理解中國經濟走向的鑰匙,也是我們找準自身定位的坐標。
進一步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不僅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對全國大局具有重大意義。
河南經濟發展狀況在中國具有代表性——
河南之於中國,有類於中國之於世界。
經濟學家把中國和各省區2013年的人均GDP進行梳理,並拿到世界範圍進行比較,發現中國人均GDP是6629美元,位居86位;河南人均GDP是5515美元,位居91位,二者排序接近。
河南是經濟大省,但不是經濟強省。人均指標的水平偏低,城鎮化滯後,服務業發展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發展動力任重道遠;
河南是農業大省,但不是農業強省。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有待提高,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等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河南是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資源強省。高層次人才比較缺乏,高技能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
河南的發展現狀在全國,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河南經濟結構矛盾在中國具有典型性——
從三次產業結構看,2014年全國和河南省三次產業結構分別為9.2∶42.6∶48.2和11.9∶51.2∶36.9,儘管河南省第三產業比重穩步提升,但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1.3個百分點。
從河南自身看,經濟發展存在著「三個同時並存」的結構矛盾:經濟總量不斷擴大與人均GDP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8%並存;結構不斷優化與第三產業比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5%並存;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5%並存。全省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長,資源壓力在加大,環境承載能力已近上限,繼續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速,我們「做不到」也「受不了」,增速換擋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河南經濟轉型在中國具有探索性——
現實的任務和深入的探索總是問題倒逼出來的。現階段的河南,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順應規律,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探索如何加快推動轉型發展。
差距即是潛力。城鎮化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蘊含著巨大投資空間和消費潛力。
矛盾也是機遇。三次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結構矛盾更為突出,但利用產業基礎好、市場迴旋餘地大的優勢,就能大有作為。
難點也是突破點。創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匱乏,但只要牽住創新驅動的「牛鼻子」,在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實現突破,就能帶動全局。
重點更能成為亮點。發揮區位優勢,構建空、水、陸、鐵、網立體大樞紐,就能帶動大開放、大物流、大產業、大都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放異彩。
作為中國中西部最大的經濟體,河南在全國轉型發展中具有很好的探索性。如果河南在推動轉型發展上趟出新路,就能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積累經驗、提供借鑑,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有人說,生活是一幅油畫,離得遠一些才能看得更清楚。經濟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
五年前,由於產能嚴重過剩,中國鋼鐵行業進入寒冬。作為全國最大的鐵礦石進口港之一,青島港曾經每天有1萬多輛卡車和30多列火車載滿鐵礦石,從港口駛向內陸省份。然而,隨著鋼鐵企業陷入越生產越賠錢的窘境,一時間幾百座鐵礦石小山堆滿了港口的角落,足有上千萬噸之多,只好連碼頭辦公樓也拆除,騰出地兒來堆放。
當時生產一噸螺紋鋼,企業只能賺四塊一毛八。曾經的盈利大戶河南安鋼集團也難以獨善其身,跌入虧損的泥沼。
痛定思痛,壯士斷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啟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結構之變。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全面深化改革決心的重要檢驗。改革有陣痛,但不改革就是長痛。只要看準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務求必勝。
得益於改革的強力推進,虧損5年的安鋼集團重煥生機。今年7月實現利潤3億元,創下了安鋼集團建廠以來單月盈利的最高紀錄。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新常態回應了中國經濟「怎麼看」的問題;「五大發展理念」為「怎麼幹」提供了行動指南;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怎麼幹」指明了具體路徑;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為「怎麼幹」提供了思想方法。
放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河南要實現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更加出彩,就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把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作為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持久深入地貫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發揮好「三區一群」等戰略實施組合疊加效應,推動經濟較高速度、較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經濟強省。
打好「四張牌」把準了河南發展脈搏,切中了河南發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關鍵問題。「打好『四張牌』,是河南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法寶。」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專家如是說。
面向經濟新常態,遵循發展新理念,河南承擔的使命擔當,已然清晰。
打好「四張牌」,中原更出彩。
咬定發展不放鬆打出轉變「組合拳」
中國將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紮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維護公平正義,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習近平
一條國際貨運航線將盧森堡籤證材料受理窗口帶到了中原。
6月13日,盧森堡與河南籤署協議開展飛行籤證業務,在鄭州即可辦理赴歐盟籤證並暢遊26個申根國家。這一大禮包,源於2014年開通的「鄭州—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線。
物暢其流則民心相通。2014年1月14日,一條重磅消息引爆全球航空業:河南航投出資2.1625億美元收購了盧森堡貨航35%的股權。從籤署股權收購協議至今,雙方不斷完善通航點布局和航線網絡,架起了河南與歐洲之間互聯互通的空中橋梁。
6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盧森堡首相貝泰爾。此前一天,貝泰爾率領的政府代表團剛剛結束首次「河南行」。在會見中,習近平明確表示:「要深化雙方『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金融和產能等合作,中方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
為此,河南提出將這條「空中絲路」打造成為引領中部、服務全國、聯通歐亞、輻射世界的空中經濟廊道,推動河南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和服務全國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熠熠閃光的「空中絲綢之路」,河南落實總書記囑託寫下了精彩一筆。
牢記囑託加油幹,且趁東風好揚帆。
任務越艱巨,越要牢記領袖的囑託;形勢越複雜,越要擔當歷史的重任。
決心和信心在探索中更加堅定,認識和領悟在實踐中更加深化——
總書記提出要打好「四張牌」,為讓中原更加出彩指明了路徑與方向:
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出彩」的重要基礎;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是「出彩」的根本動力;推動新型城鎮化是「出彩」的有效途徑;
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是「出彩」的必要條件。河南省第十次黨代會對持續打好「四張牌」進行了全面部署,確立建設經濟強省、打造「三個高地」、實現「三大提升」,把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列入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黨代會報告用整整10頁的篇幅對打好「四張牌」進行了具體安排——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產業新體系,建設先進位造業強省、現代服務業強省、現代農業強省和網絡經濟強省。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拓展發展新空間,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
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打造發展新支撐,夯實發展基礎,蓄積發展後勁。
緊隨其後,省委、省政府出臺「打好『四張牌』五年行動計劃」,明確了主要目標和重點舉措,並制定了17個重大專項。
頂層設計「規劃圖」統籌科學,落子布局「路線圖」環環相扣,具體執行「施工圖」周密務實。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原城市群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密集落地,讓河南牢記囑託打好「四張牌」如虎添翼,乘上了戰略疊加效應的東風。
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夯實把握新常態的重要基礎——
2017年4月8日,全省重點項目暨轉型發展攻堅集中觀摩在許昌舉行。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帶領18個省轄市市委書記、市長及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地教學」。
在森源集團,當電動乘用車、自裝卸環衛車、多功能抑塵車等近百臺特種專用車輛整整齊齊從觀摩組面前駛過,大家紛紛舉起手機拍照。
謝伏瞻邊觀摩、邊思考,不時點評。他指出:「經濟形勢比較好的地方,都是轉得早轉得快的地方。希望大家相互學習借鑑,務求轉型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放眼全局,河南產業結構轉型正在走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產業鏈、價值鏈、技術鏈走向高端,與創新鏈加速融合,形成一批全鏈條、高效率的新業態。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激活把握新常態的核心動力——
洛陽普萊柯公司,一支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帶來10億級產值;河南漢威電子,一個傳感器晶片撬動整個物聯網生態圈;新鄉科隆集團,一臺冷凝器做到了全球同行業第一……
一個領軍人物,一個創客團隊,一個好的創意,一項先進技術,往往能帶動一個企業乃至一個產業跨越發展。
鄭州、洛陽、新鄉是三個昔日互幫互助的「好鄰居」,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家族的「新成員」,在示範區的平臺上變成親密無間的「一家人」。
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以來,聚集了全省53%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的上市企業、76%的新三板掛牌企業、47.6%的科研人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9.4個百分點。從「蛟龍」探海到「神舟」翱翔,都閃現著三地的智慧之光。
河南加快培育創新引領型企業、人才、平臺、機構,集中全省創新資源優勢在生物育種、通信技術、超級電容、工業CT四大創新引領型項目上求突破,努力把中原全域打造成適合創業、適宜創新之地,共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發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築把握新常態的支撐載體——
速度改變空間,「雙城記」連連上演。生活在開封、工作在鄭州的趙鵬飛,每周至少有三天,都會在下班後從鄭州東站乘坐G1880次列車返回開封。「四鐵聯運」讓城際通勤時間的計量單位由小時變為分鐘。
遼闊的中原大地,被米字形高速鐵路網聚合成一小時生活圈。這是河南夯實硬基礎,提升軟支撐的縮影。河南重點提升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領域現代化水平,推動樞紐經濟加快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和文化建設,打好大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收穫更多幸福。
推進新型城鎮化,尋求把握新常態的最佳支點——
2017年8月10日。汝州市汝河沙灘公園。
細白的沙灘、度假風的涼棚、藍色的水面和休憩的遊人,讓這座內陸城市打造出了一片濱海美景。參加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推進會的市長們、縣長們紛紛稱讚:一步一景滿城皆畫,一行一業都有文化。
在這裡,河南省省長陳潤兒指出:「要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
河南多點支撐、大小結合推進城鎮化,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共同形成河南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與此同時,抓好中小城市特別是縣級城市的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河南特點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為中原添光彩為大局做貢獻
越是美好的未來,越需要我們付出艱辛努力。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
——習近平
9月21日起,七對「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列車將在京滬高鐵按時速350公裡運行,朋友圈為之刷屏。這次提速一年前曾在河南進行過嚴格的高速交會試驗。
2016年7月15日,11時19分50秒。鄭徐高鐵民權段。兩列動車成功交會,1.9秒,單列時速421.9公裡,創下世界高鐵動車組交會試驗最高速。不久,鄭徐高鐵正式開通,河南米字形高速鐵路網畫下重要的一橫。
「我們幹成了一批強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辦妥了一批多年想辦辦不了的要事,實現了一系列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突破。」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樸實描述的背後是「河南面貌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
經濟態勢穩中有進,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作出新貢獻——
「滴滴……」河南奇異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可樂手機上收到一條簡訊,「您完成工資交易5635元」。「漲工資啦?比上個月多了五百多呢!」辦公室的同事們紛紛聚在一起,議論這個好消息。
今年上半年,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9%,高出GDP增速0.7個百分點,實際增速跑贏GDP,老百姓有滿滿的獲得感。
這種獲得感不僅體現在居民收入上,也體現在經濟運行飄紅的數據上。
上半年,河南生產總值增長8.2%。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與全國相比,這是高於全國同期1.3個百分點的8.2%;與自身相比,這更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礎上實現的8.2%,增速好於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
滿滿的獲得感帶來穩穩的幸福感。上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2.73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66.12%。
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經濟總量持續擴大,帶動了就業總量增加。
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新常態不是不幹事,不是不要發展,不是不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而是要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更有創造精神地推動發展。」
細讀去年河南的經濟運行分析報告,我們可以發現兩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表述:「經濟總量保持全國前列」,「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
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河南的家底更厚實,經濟大省地位更鞏固。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河南承擔了拉動增長的重任,生產總值從「3萬億俱樂部」跨入「4萬億俱樂部」,持續穩居全國第五位,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作出了新貢獻。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正能量——
2016年,河南電商交易額突破一萬億;鄭東新區電子商務大廈,一棟樓的稅收超過一個縣;鄭東新區CBD稅收超億元的樓宇達到29幢,已成為一個個立起來的「不冒煙」的開發區,帶動河南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型。
2016年,河南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49.3%;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繼續攀升,達到50.3%。
河南工業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高技術製造業增長速度連續多年在高位領跑,裝備、食品、新材料、電子、汽車五大主導產業形成集群效應,機器人、新能源、環保裝備等新興產業快速崛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在夏糧總產量及畝產量持續創歷史新高的基礎上謀求「高位轉型」,從發展大宗普通農產品向發展優質小麥花生、畜草、蔬果轉變,向優質高效要市場。
創新的引擎一旦啟動,就會創造出千姿百態的新技術新業態。河南保稅物流園區內,「秒通關」「三個一」創新了中國跨境電商的新模式;中信重工產業園區內,機器人集群讓老國企站上了智能製造的風口;中原冷鏈谷內,鮮易控股打造出全國冷鏈資源公共交易新平臺……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河南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基礎、關鍵和引領作用,以推進「雙創」強化活力根基,打造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正能量。
經濟發展動能增強,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提供新探索——
「我是波士頓龍蝦,剛從美國抵達鄭州,現在要坐著冷鏈車去北京!」鄭州機場國際物流多式聯運數據交易服務平臺顯示:來自全球的生鮮食品與這隻龍蝦一起,正快速分撥至全國各地。
一隻龍蝦的「跨洋之旅」,折射出河南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不斷拓展空中、陸路、網上「絲綢之路」和米字形高速鐵路網的高效銜接,真正實現「一單到底、物流全球」。
「水清、岸綠、景美,水裡還不時有小魚遊動」,蔡河由過去商丘市民口中的「臭河」變成了「小西湖」;永城市西城區,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護城河通過清淤治理,從「臭水溝」變成「遊泳池」。
這是河南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成果,許多中小城市變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城在林中、水在城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如同一幅養眼的彩色照片。
站在鄭東新區CBD如意湖畔,一幢幢挺拔的高層建築鱗次櫛比,處處透著活力、時尚和「國際範兒」。
眼光放遠些、再遠些,從鄭州開始,向東、向西、向南、向北,包含五省30座城市的跨省級行政區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正在28.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鋪展開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聚鄭州、輻射周邊、活躍全局,彰顯中原腹地的重要力量。
河南把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為提升城市群競爭力的首要突破口,以重點突破帶動加快發展,增強中原城市群整體競爭力輻射力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閃耀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光芒,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把握新常態,打好「四張牌」,河南已經走上了持續健康發展的光明大道。新的優勢、新的潛力、新的希望正在中原大地蓬勃生長。
亂雲飛渡仍從容,是大國領袖的風範。不到長城非好漢,是中原兒女的誓言。
(責編:尚明楨、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