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讀段書才是要緊事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親子共讀,字面意思一目了然,所包涵的意蘊卻一言難盡。怎樣的閱讀才是親子共讀?為什麼要親子共讀?在親子共讀中成長的孩子有什麼不同?大人能從親子共讀中收穫什麼?

  這樣的問題可以一直提下去,答案反而愈發模糊,也許這本《為愛朗讀:爸爸與我3218天的讀書約定》([美]愛麗絲·奧茲瑪著,郭娜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能讓答案清晰起來。

  看到這本書的副標題「爸爸與我3218天的讀書約定」,很難不在心裡算算這段時間到底有多長。事實上,九歲那年正上小學三年級的本書作者愛麗絲·奧茲瑪和爸爸在開往波士頓的火車上開啟這個被他們稱為「連勝」計劃的時候,父女二人都沒想到這個計劃會從無中斷地延續這麼久。將近九年,每天晚上爸爸都會為女兒朗讀書中的內容。就算他是愛書愛朗讀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女兒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真正做到不間斷、不勉強甚至始終樂此不疲也仍然很難。女兒最初主動提出這個設想所預計的期限是1000天,這已經令爸爸感到不可思議。直到女兒即將離家求學,這個計劃不得不畫上句號。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卻少有人樂意用自己的付出成為榜樣,哪怕是面對自己的孩子。《為愛朗讀》中那個了不起的爸爸在該書序言中這樣寫道,「如果小時候有人為你讀過書的話,今後你也極有可能為自己的孩子讀書。樹立一個可以代代相傳的家族傳統吧」。如他所言,書中的女兒如今已長大成人,成為一名優秀的兒童教育工作者,爸爸種在她心中的文化和親情的種子也將被她傳遞給更多孩子。

  當她回憶起二十年前和爸爸共同完成的這個近乎「奇蹟」的閱讀計劃,將當時的往事、感慨訴諸筆端是水到渠成的。她在書中寫到了「連勝」計劃的來龍去脈,也有選擇地按照自己從九歲到十八歲期間比較典型而難忘的父女共讀瞬間展開,每個章節開篇摘引所讀圖書的精彩片段,列出當時所選的書目。她寫作此書的本意並非流水帳般拉個書單來映襯這個紀錄有多麼了不起,如她在「作者的話」裡所說,「這是一本關於人的書」「它包括了『朗讀』這個行為本身,還有消磨在其中的時光」。是的,她更願意記錄下聽爸爸朗讀時的氛圍、心情,甚至也寫到了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快樂和困擾,以及與爸爸在共讀之外相處的日常。這些生動的細節真切還原了那些朗讀之夜,有紀實的動人力量,也有縈繞文字間的文學意味。這些故事可以提供讀者閱讀的愉悅,然後呢,是發自不同身份和角度的思考——我小的時候爸爸是否這樣給我朗讀童話?我在陪伴孩子閱讀這件事上做得怎麼樣?

  親子共讀實在是考驗大人和孩子耐心、不能急迫又有著潛移默化親情陪伴和精神滋養、溫暖體驗的事情。翻看這本書末尾附上的「連勝」計劃部分書目,會為女兒在爸爸誦讀的《小熊維尼》《木偶奇遇記》再到《納尼亞傳奇》《哈利·波特》系列直到《福爾摩斯探案集》《麥克白》的這些書目中慢慢長大,最終滿載愛與回憶走向獨立思考、自由表達的人生而觸動。流暢的敘事、適時湧動的感情、充實的書籍信息量,這本書和「速成」「勵志」無關,與這個凡事講求效率和功用的時代「格格不入」,但堪稱這個女兒對爸爸多年用心朗誦的極好回饋,也讓讀到這本書的為人父母者稍有自省,進而有所改變。

  寫到這裡,我想從一個大人,一個父親的角度來理解這長達3218天的「連勝」計劃。對於書中的爸爸而言,這個過程當然辛苦。每個晚上對著女兒朗讀,背後的準備和其間的付出恐怕不是一本書能承載的。但是,當女兒沐浴在父愛的溫暖中、被書香和經典文字之美包圍而茁壯成長,爸爸又何嘗不是獲益良多。再沒有什麼比一天一天陪伴、旁觀、參與一個和自己血脈相連的生命的身心成長更有成就感的事了。每夜選書、朗讀的過程,對自己也是某種沉澱和充實。那些因為種種原因錯過孩子成長,沒能體驗親子共讀之樂的父母們,不能不說是有著無法彌補的遺憾的。(漢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這麼多書?讀什麼?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這麼多書?
  • 找個貼心人真的很難,碰到了這樣對你好的男人,珍惜才是要緊事
    因此,當遇到這樣的人時,你就應該要好好去珍惜對方。而不是把對方對你的好當作理所當然。找個貼心人真的很難,碰到了這樣對你好的男人,珍惜才是要緊事。就一起來看看到底如何對你好的吧:時時刻刻關心你很多男人當遇到一個真心喜歡的人,他們會全心全意對這個女人好。他們時時刻刻都關心著這個女人。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紙質書」?
    這些場景家長們一定經歷過: 孩子一哭,你拿出iPad放段小豬佩奇,他(她)立馬停止哭泣全神投入到屏幕裡的炫彩世界;孩子怎麼都不願好好吃飯,但當你將iPad放在他(她)面前,他(她)甚至能盯著屏幕自己吃完一頓飯……
  • 大人為什麼也要讀圖畫書?
    大人為什麼也要讀圖畫書?「魔法象」童書攜手7城書店倡議重構圖畫書價值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深圳9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芳)「圖畫書並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書,它屬於所有葆有童心和願意在童真的照耀下復歸初心的人。」
  • 【舊法新知】​專業熱誠,別人事要緊事
    專業熱誠,別人事要緊事無論是在慈濟或是地政事務所擔任志工,謝蘇翠敏把別人的事當作要緊事
  • 大學畢業要記牢一件要緊事——轉檔案
    所以,畢業後的一件要緊事,就是要明確本人人事檔案的去向,並根據實際就業情況,給自己的檔案找個「家」。  檔案放在哪個「家」?  有就業單位,且單位有人事檔案管理權限的,可以轉交單位接管;如果就業單位不具備人事檔案管理權限,則應委託政府所屬人才服務機構妥善管理;自由職業者,以及其他沒有就業單位的人員,應當將人事檔案轉交戶籍所在地政府所屬就業管理機構或人才服務機構委託保管。
  • 純乾貨|這要做,你的書才不會白讀
    搬家的時候,整理了好多書出來。隊友說,你看了這麼多書,能記得住書裡講了什麼嗎?經他提醒,我才發現,自己就像掰玉米的狗熊,看著掰了不少玉米,卻沒什麼收穫。除了幾部小說讓我印象深刻外,大部分書的內容都記不清了。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開始嘗試著在讀完書後畫思維導圖。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對於了解書的內容框架尤其有幫助。
  • 孩子越大,這類書越要多讀,可惜經常被忽視
    雙11臨近,最近就忙著給你們種草好書了我仔細分析了下大家的留言,經常求童話、故事書,但忽略了一類非常重要的書——非虛構類作品。其實,在國外非虛構類這個概念非常普及。我們通常提到的科普書、歷史書、哲學藝術類等,都屬於非虛構類。今天就和你們聊聊這個話題。
  • 變「要我讀」為「我要讀」的方法
    常聽學生家長們感慨:「我家的孩子熱衷於看電視,看漫畫書、卡通片,上網打遊戲比成年人還厲害,就是不愛看課外書,而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卻較差。」確實,當今多樣化、信息化的社會,對傳統的書籍產生了很大的衝擊。不用說孩子們不愛看書,就連成人們也熱衷於看電視、上網查資料,把書籍束之高閣。教育界人士普遍認為,如果長此以往,缺乏名著與優秀文化薰陶的一代人,將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識底蘊。
  • 沒有英語環境,給孩子讀原版書,需要翻譯麼?
    很多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我家孩子沒有太多的英語環境,但我又希望從小給孩子做英語啟蒙,那麼,給孩子讀原版書,要不要翻譯?叫魚君覺得如果不加上很多背景條件的話,是沒有辦法來好好回答這個問題的,你的孩子多大,英語程度怎麼樣,讀的又是什麼書?
  • 讓孩子讀「童書」是低估了孩子的智力發展麼?
    【文化譚】  給孩子讀什麼兒童書?這是許多家長都在苦惱的問題。其實,所謂「童書」恐怕只是出版商招徠顧客的一個噱頭罷了。如果以為孩子只適合讀「童書」,不是低估了孩子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是不了解讀書的樂趣。  1  「給孩子讀什麼書?」常有人問我。我也總是熱心地為他們提供網上流傳的種種書單,從幼兒園的到高中的都有。
  • 讓孩子開心地讀自己愛讀的書
    這站活動我們請來兒童閱讀推廣人「跳跳姐姐」陶麗來給大家講講怎樣輕鬆地讀名著。眾多渴望孩子多讀名著的家長早早帶著孩子趕來,會場100人的座位擠得滿滿的,還加了不少座。    為什麼孩子不愛讀書?  跳跳姐姐一開場就提出要讓孩子開心閱讀。只有開心了,孩子才願意讀書。她說現在一些孩子閱讀興趣不大,跟家長的一些做法關係很大。
  • 讀著書,陪孩子一起成長!
    要讓小孩喜歡閱讀,就要買適合小孩讀的書。法布爾的《昆蟲記》有很多的譯本,但我根據小孩的年齡特點,購買了兒童彩圖版的《昆蟲記》。由於這套書圖文並茂,語言簡潔,故事情節生動活潑,所以小孩閱讀很有興趣。小孩讀了這套書後,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把了解到的昆蟲知識津津有味地講給我們聽。不僅小孩喜歡看這套書,我也和小孩一起去閱讀,去了解昆蟲的世界。讀後,我也感到震撼,原來每種昆蟲都有自己的精彩。
  • 允許孩子享受讀「閒書」的自由
    在全民閱讀的氛圍下,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已經成為多數家長的共識。但更多的父母把孩子閱讀的範圍鎖定在經典、名著之內,如果他們閱讀漫畫書、青春文學、網絡小說、科幻小說,以及哲學、經濟等自己選擇、和考試目標聯繫不緊密的書。即所謂的「閒書」,部分家長則免不了擔心這些與學習無關的書會拉低孩子的成績,甚至會嚴令禁止,畢竟孩子要學的內容太多,而時間有限。
  • 讀「正確」的書,還是讀「喜歡」的書
    我問:「要不要我揭發你期末考試的前一天,通宵讀《一簾幽夢》的糗事。」瓊瑤的系列小說,好友每本都讀過,還模仿書中女主角的名字,給自己起了一個詩意的筆名,初三那年,她曾因為父親撕毀自己的瓊瑤藏書而離家出走過。多年過去,她站在父母當年的立場上,對孩子提出了相同的要求:讀「正確」的書,而不是「喜歡」的書。
  • 買彩票中獎了,這三件要緊事,得先搞定
    文|花見花開小郎君買彩票中獎了,這三件要緊事,得先搞定。所以說如果不打算暴露的話,提前想好說辭,到時候應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才好從容不迫。三、領回來的錢怎麼處理怎麼花錢,這是個問題,是拿著這筆錢去花天酒地,還是用這筆錢去投資去錢生錢,又或是用這筆錢去置產置地,這都是個問題。
  • 移民孩子的痛:書讀了不少,英語卻不見好
    那就得多讀!於是那段時間憨媽每周都會從圖書館和憨憨一起扛回來20多本書來讀,那麼一個月就得將近閱讀100本,一年就是1000多本!才4、5歲的孩子,一年讀書1000多本,想到這個數據我們就不由得心裡有些小得意,你看我家娃的英語水平多高啊,能讀這麼多書了!
  • 《當孩子遇見書》:書、孩子、繪本之間不可分割的奧秘
    雖然這些書都標註了幾歲到幾歲,但是書本裡的故事性和互動性都是非常強的,我每天都會在和寶寶玩耍的時候,給他讀一讀繪本,現在寶寶還是在啃書階段,不過正是因為啃書,才是對書感興趣,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正處於探索期,對任何事物都是新鮮的,所以咱們要和寶寶多多互動,在玩耍中陪伴孩子一起成長。02 如何進行親子閱讀?
  • 《當孩子遇見書》:書、孩子、繪本之間不可分割的奧秘
    雖然這些書都標註了幾歲到幾歲,但是書本裡的故事性和互動性都是非常強的,我每天都會在和寶寶玩耍的時候,給他讀一讀繪本,現在寶寶還是在啃書階段,不過正是因為啃書,才是對書感興趣,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正處於探索期,對任何事物都是新鮮的,所以咱們要和寶寶多多互動,在玩耍中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 中學生應該讀什麼樣的書——以《歐陽修傳:世俗的聖賢》為例
    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書,是雅俗共賞的書。章敬平的《歐陽修傳:世俗的聖賢》,陽春白雪的人可以讀,下裡巴人也可以讀,學者教授可以讀,中學生也可以讀。這樣的書,就是雅俗共賞的書。我覺得這樣的書,才是通俗的書,雅俗共賞的書。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書,是有用的書。什麼叫有用呢?有用,當然不是為了考試,為了分數等一時之用。在我看來,就是能夠打開中學生視野,幫助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推開一扇新窗戶看到一片新風景,有助於中學生人生觀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