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都關注2020高考作文將考什麼的時候,我在近日翻出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真題,忽然有個發現,上海這道老作文題,太適合當下的疫情了。
疫情當前,不光是全國人民都投入了抗疫戰鬥中,全世界都在抗疫。如何將這一現實狀況與上海這道老作文的「舊瓶」結合?
很有意思。
「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音樂,這說的是外國。「中國味」,則是重頭戲,是重點。
也許以前你對「中國味」沒怎麼注意,或者你關注的角度很普通,很一般,效果不好。現在材料給了你新鮮的視角,以中外音樂對比的角度,有意思。
是說你要來真的,不能以兒戲的心態對待,必須一本正經!即:莊重,嚴肅,認真!
中外音樂,不同風格之間,當然是可以對比的。但考生務必要明白對比的目的:更有意識地尋找和認識「中國味」!
你當然可以發現外國音樂的長處,你當然可以讚揚外國某風格音樂的優點,但是關鍵在於——然後呢?如果你忙活半天,得出的僅僅是崇洋媚外的結論,那也就誤入歧途!
通過對比,我們當然不是要故意抹黑別人。對比,其好處是可以突出什麼。通過對比,這只是手段,那要突出的,有且只有「中國味」——這才切合題意!
至於你通過外國的什麼音樂來和中國的對比,那是你的選擇。材料只規定了「音樂」——就是以音樂為突破口或把手,來重新尋找「中國味」!
從音樂下手,以外國音樂為鋪墊,聯想到中國音樂,然後引到「中國味」上去,重點談你對「中國味」的認識,這才是正道!
現在,2020年4月,高考前的日子,突破音樂這一介質,我們換個媒介來看「中國味」!
近日,北京朝陽一老外,因為不戴口罩進小區,不服從管理,還打保安,引起人們關注。
消息沒有透露此老外的國籍,但既然是老外,那就一定有他的傳統。
一提口罩,你似乎應該就明白了,中外在戴不戴口罩的問題上,分歧很大!
在中國,就要遵守中國法規。大家都說,保安小哥幹得漂亮,不能慣著老外!
疫情之下,關於抗疫的方式,特別是戴不戴口罩的問題,中外表現各異:
疫情當前,我們平時外出時是人人戴口罩!
在美國,那位極不靠譜的總統,一直鼓吹自己不會戴口罩。那些當初嘻嘻哈哈滿不在乎的人,不知如今還在否?
在英國,那位當初倡導「群體免疫」的首相,自身不保,感染了,有幸離開醫院後,他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病毒給他上了一節生動有力的課,教訓深刻!
在印度,有人以喝牛尿的方式抗疫……
難怪網友們都說:生為中國人,我驕傲,我自豪!這便是對「中國味」最好的認識!
舊瓶何妨裝新酒,上海這道高考舊作文太適合當下的疫情,絕配。回頭再看上海這道高考老作文我發現:踏遍千山萬水,風景這邊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