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裡的「相對論」

2021-02-08 語言學雜貨鋪


語言學裡的「相對論」

在話題的開始之前,我先做個聲明。。。。。。嗯哼,啊!啊!啊!

回歸正題

在物理學界中,大家一定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不陌生。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其相對論可分為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其實在語言學裡也有相對論,那就是薩丕爾-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其相對論有強假說和弱假說之分。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來源

語言決定思維的假說最初由19世紀的德國思想家威廉·馮·洪堡 (Wilhelm von Humboldt)提出。

在20世紀早期,美國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弗朗茨·博厄斯 (Franz Boas)、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和 傑明·李·沃爾夫(Benjamin Lee Whorf)對這一假設進行了深刻的討論(Koerner,1992)。於是得出以下弱假設:


比如說,因為英語語法裡存在單複數,它能夠使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無意識地使用單數和複數。再比如說,英語是存在時態系統的語言,當母語者使用該語言時,它的語法迫使說話者根據事件發生的時間去注意和使用相應的時態。

曾經,有很多人問以英語為母語的歪果仁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需要學英語語法嗎?」 歪果仁都會回答:

也就是說語法是語言約定俗成的規律,當一個人長期浸泡在一種語言中,就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如何使用該語言。該語言的語法會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去影響你的思維和表達方式。

如果你不信,請看下圖:

你一定會說,這它喵的不就是「『小貓玩球』嗎」。在中文裡的表達一點都沒錯。在中文的思維中,我們可以不需要思考貓和球的數量以及這個事件是發生在什麼時候。但是!在英語表達中,你用中文的思維逐字翻譯成英文時,你有可能會說成「 little cat play ball」。這時你就犯了兩個英文的語法錯誤。第一,你忽略了英語語法裡的冠詞(a/an/the),第二,你忽略了英語語法裡的時態 (-ed/-s/-ing )。因為,如果你忽略掉冠詞,在英語圈裡,別人就不知道你講的是多少只貓玩多少個球。如果你忽略掉時態,別人就無法知道這件事是發生在什麼時候。所以說,當你用英文思維去思考該事件時, 你必須要思考有多少只貓和多少個球以及這事件是發生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所以說這就印證了沃爾夫(1956)所認為的不同語言的語法能夠影響人們看待同一事物時有不同的觀察和評價,並且不同語言的語法的不對等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使觀察者擁有不同的世界觀。


總的來說,語言學相對論並不是真正由薩丕爾和沃爾夫兩人提出的,他們兩師徒從來沒有公開和闡述該假設。隨後,人們不斷地討論語言,文化和思維之間的關係時,「薩丕爾-沃爾夫假設」逐漸地變成了約定俗成的語言學相對論。該相對論的強假設已經被眾人否定,弱假設依舊在學術界裡有著不同的爭議。


References:

E. F. Konrad Koerner. (1992).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A preliminary history and a bibliographical essay. Journal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2(2), 173-198. doi:10.1525/jlin.1992.2.2.173

Whorf, B. L., & Carroll, J. B. (1956).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相關焦點

  • 【語言學】語言與社會互動:從語言相對論到批評話語分析
    從大方向上來說,CDA的研究本身就可以歸入後一種社會語言學研究,儘管兩者在一些具體觀點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巨大差異。不過,本文要具體討論的是前一種社會語言學在基本觀點和研究方法上對CDA的影響。總的來說,對於CDA影響最大的仍屬拉波夫(W.
  •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下)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下)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裡就簡單的公式,給定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
  • 通俗的解釋一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推出來的這一套就是狹義相對論。所以,簡單的來說,狹義相對論就是愛因斯坦假設光速在不同的參考系下都一樣,然後把牛頓體系裡除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東西重新給推理了一遍。因為光速是不變的,所以在愛因斯坦推導出來的新公式裡,啥都跟速度光速有關係,時間、長度、質量、能量都是,然後就有了上面說的運動的物體時間會變慢,長度會縮短,質量會增加這些狹義相對論的效應。廣義在哪裡上面說了狹義相對論,那廣義相對論又是啥?狹義廣義,從名字上來看,也應該知道廣義相對論適用的範圍更廣一些。還記得上面在說狹義相對論的時候我說了狹義相對論是基於慣性系的麼?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在愛因斯坦之前,最成功的兩個理論分別是牛頓提出的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提出麥克斯韋方程。
  • 極簡科普:什麼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所以,簡單的來說,狹義相對論就是愛因斯坦假設光速在不同的參考系下都一樣,然後把牛頓體系裡除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東西重新給推理了一遍。因為光速是不變的,所以在愛因斯坦推導出來的新公式裡,啥都跟速度光速有關係,時間、長度、質量、能量都是,然後就有了上面說的運動的物體時間會變慢,長度會縮短,質量會增加這些狹義相對論的效應。
  • 通俗解釋一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有一大批人試圖用以太來解釋這個,後來這一批全部陣亡,不解釋。愛因斯坦想,光這小子好像確實與眾不同,不同參考系下的光速確實都是一樣的,不符合以前的疊加原理,這種事情要怎麼辦呢?為什麼光速會不變呢?想不通,既然想不通,那就乾脆假設光速是不變的,看看能推導出一些啥東西來,而且如果假設光速是不變的,麥克斯韋電磁學和牛頓力學之間的矛盾也好解釋了,也能解釋一些其他的難以理解的現象,這真是一舉多得啊。然後好景不長,愛因斯坦看看他筆下的公式,OMG,看看我都推導出來了一些啥?如果光速是不變的,那麼運動的物體時間會變慢,長度會縮短,質量會增加,這個世界瘋了麼?
  • 英語語言學 總結
    1  索緒爾Saussure瑞士語言學家,「現代語言學之父」或者「使語言學科走向現代的大師」2  布拉格學派Prague School   貢獻:共時語言學研究,從「功能」角度看待語言,強調語言的系統性,把語言看做一種功能
  •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上)
    相對論預言,在飛船坐標系中,完成這趟旅行只需要60年。這個實驗其實是可以做的,而且好幾十年前就已經做過了,而且結果完美符合相對論。科學家做這個實驗用的是一種叫做"μ子"的基本粒子。μ子的可以視為是電子的一個變種,關於它你只需要知道一點:它非常、非常短命,就像是之前黑洞節目裡說的空間的負能量一樣。
  • 愛因斯坦相對論PK北鬥衛星,結果是相對論被五五開了
    在人們大腦裡已經存在愛因斯坦相對論這種有爭議舊知識的情況下,人們可以把北鬥衛星知識學進大腦裡,同時再往大腦裡學進一些有關的知識。然後,人們可以對北鬥衛星等新知識,愛因斯坦相對論等舊知識,綜合分析,對比推論,獨立觀察,獨立思考,有膽有識,獨立判斷,這就是發揚科學精神和科學智慧。由此,人們就能發現更多真相,糾正錯誤假象,推動認識進步,實現科學創新,超越愛因斯坦相對論,把相對論五五開。
  • 指環王裡的精靈語,我們師哥發明的 | 語言學
    (語音學,音系學,句法,語義,詞法,第二語言習得,歷史語言學,計算機語言學,神經 / 認知 / 心理語言學等等)。你會知道為什麼中文裡沒有 géng、déng、díng 的讀音,會知道為什麼你的外國教授總是叫錯你的名字,會知道為什麼英語的拼寫完全沒有規律可循.
  • 「應用語言學」跟語言學什麼關係?
    摘自於根元《應用語言學概論》 標題:應用語言學在語言學中的地位 寫在前面 漢語言文學學碩8大方向有一個是「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相關閱讀《漢語言文學考研8大方向》),很多同學疑惑:語言學跟應用語言學二者是什麼關係
  • 相對論英雄譜
    所謂的相對論,就是物理學定律具有關於參照框架(涉及時空坐標、速度、加速度等因素)的變換不變性。從這個角度出發,容易理解為什麼相對論經歷了樸素的相對論(涉及簡單的參照點移動)、伽利略相對論(涉及勻速直線運動)、狹義相對論(勻速直線運動下的時空變換)和廣義相對論(加速度與引力,場方程的二階協變張量形式)等幾個發展階段。順著這個思路,相對論的世界,至少就筆者的粗淺理解而言,一時變得明朗起來。
  • 從文化視野看斯拉夫民族語言學研究
    「民族語言學」這一學科概念,曾因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而為人熟知並得以廣泛傳播。關於民族語言學,馬林諾夫斯基最初的關注點是基於對某語言社群生活方式及言語行為的觀察,進而研究其信仰、精神體系,從而達到了解該語言社群普遍世界觀的目的。民族語言學在斯拉夫世界逐漸發展為具有獨特文化基因的學科範疇,即「斯拉夫民族語言學」。
  • 相對論淺談
    物理學方面最出名的要算是相對論理論架構的建立了(另一個出名的是量子力學,裡頭的數學結構是Hilbert空間)。這樣,一整套狹義相對論的四維時空幾何結構就建立起來了。隨之而來的相對論動力學結論如 尺縮效應,時間膨脹,質速關係,雙生子佯謬,時空圖,光錐,因果關係,速度變換式,質能等價關係等都是這個全新的四維Minkowski幾何的自然推論。A.Einstein曾試圖把引力也囊括到狹義相對論中去。但廢了一翻努力發現這樣是不可行的。
  • 專訪《相對論之路》作者:最早科普相對論的正是愛因斯坦本人
    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 1916年即出版面向大眾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力圖讓更多人了解相對論。「早在1922年,愛因斯坦的這本科普書就被譯成中文了。」哈諾赫說。最早翻譯這本小冊子的是愛因斯坦的中國學生、北大教授夏元瑮。譯文先於1921年4月發表在《改造》雜誌上,1922年以《相對論淺釋》為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 相對論的根源
    ,似乎相對論所說的時空變化並不是「真正的」變化,而僅僅是一種觀測者的視覺效果。洛倫茨通過對電磁波的研究已經得出了狹義相對論的核心公式:洛倫茨變換。但是,洛倫茨只是被物理學界認定為電磁學領域的傑出物理學家,並並不認為洛倫茨對相對論有重大貢獻。為什麼呢?因為洛倫茨認為洛倫茨變換僅僅為了解釋電磁波傳播機制所做的一種數學處理,不具有實際物理意義。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的關鍵一步就是:大膽提出洛倫茨變換並不僅僅是一種數學處理,而是具有實際物理意義的。
  • 相對論英雄譜 | 曹則賢
    所謂的相對論,就是物理學定律具有關於參照框架(涉及時空坐標、速度、加速度等因素)的變換不變性。從這個角度出發,容易理解為什麼相對論經歷了樸素的相對論(涉及簡單的參照點移動)、伽利略相對論(涉及勻速直線運動)、狹義相對論(勻速直線運動下的時空變換)和廣義相對論(加速度與引力,場方程的二階協變張量形式)等幾個發展階段。順著這個思路,相對論的世界,至少就筆者的粗淺理解而言,一時變得明朗起來。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到底有啥區別?
    之前的所有文章,我們多次談到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概念,其實這裡所說的相對論僅僅是狹義相對論,其中長度收縮僅僅是一種相對效應,也就是地面人看運動的物體,長度變短了,但是運動物體自己看自身,長度依然是沒變的,這就是長度的相對性,如果不理解這個,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看下。
  • 相對論與少年—新聞—科學網
    兩年後,他才從郭碩鴻先生編寫的電動力學課本上第一次接觸到相對論。 「相對論孤零零的一章,就掛在電動力學課本的最後,介紹得很簡單。廣義相對論在1915年奠立,在近70年後,這就是我作為知名大學物理系學生學習相對論的唯一來源。別說入門了,就等於你只聽過『相對論』三個字。這樣的我們,何談走到物理學研究的前沿,何談去和別人競爭?」如今談到此處,曹則賢仍有著痛切的感受。
  • 愛因斯坦:相對論
    昨天說到物理界四大神獸,今天填坑愛因斯坦吧;現代物理已被兩大物理學佔據: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今天來說相對論,為了讓大家好理解部分理論內容,先舉幾個看似不可能,但是可能存在的例子吧。相對論嗎,不就說的是相對麼。這是存在狹義相對論裡面的,(我的理解是可以實際證明的,但是沒人和你這麼說,因為物理界非常嚴謹,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我統稱為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