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2021-01-18 總有愛妃調戲朕

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哲學」一詞源自希臘文,是由「愛」和「智慧」兩個詞組合而成的,涵義是「對智慧的追求,哲學從一開始就被看作是「愛智之學」或「智慧學」。當然這僅僅是字面的意思,並不能說明哲學的本質。由於哲學研究的問題涉及世界的廣泛領域,不同時代或不同名族的哲學家總是從不同的角度關心和強調哲學某一方面的內容,因此,自古以來關於哲學是一門怎樣的學問,始終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人類哲學思想的萌發產生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對所接觸的具體事物或現象產生一定的看法,形成各種具體觀點。

隨著實踐的深入以及人類思維能力的提高,具體觀點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終於產生出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包括自然界、社會和思維在內的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間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世界觀與具體觀點不同,它不是人們對世界局部領域的具體認識,而是有關整個世界的普遍本質以及人和世界的關係的一般認識。

相關焦點

  • 世界觀:現代人必須要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
    這一章(第25章)在本書中的位置相對偏後,從而可以在討論時把前面章節裡討論過的科學體系作為例子來使用。除此之外,我增加了一章來討論量子理論中的測量問題。測量問題被廣泛認為是標準量子理論(至少是從現實主義角度來看的量子理論)的一個(可能是唯一一個)主要問題。就我所熟悉的有關測量問題的討論而言,大部分或全部都不是為初次接觸這些話題的讀者準備的。
  • 《網際網路世界觀》讓我改變了對物理,對哲學的理解
    老實說,這本《網際網路世界觀》讓我改變了對物理,對哲學的理解。可能之前上學時學習這些學科都是建立上應試的基礎上,所以會覺得枯燥無味,晦澀難懂。李善友通過哲學,通過物理理論,講述了這個時代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從原子理論到比特論,打通兩個世界就能發現最大的商機,是風口;從物質論到關係論,我們可以從物質入手也可以從關係入手,產品是
  • 孫正聿 | 凝鍊和闡釋構建哲學學術體系的學術命題
    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最為重要和最為艱巨的理論任務,就是凝鍊和闡釋這四大類學術命題,賦予這些命題以新的思想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並在它們的相互規定中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本文集中探索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念和解釋原則的學術命題。
  • 孫正聿丨凝鍊和闡釋構建哲學學術體系的學術命題
    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最為重要和最為艱巨的理論任務,就是凝鍊和闡釋這四大類學術命題,賦予這些命題以新的思想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並在它們的相互規定中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本文集中探索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念和解釋原則的學術命題。
  • 哲學中的體系和定義怎麼這麼多?
    ,談論一下我所認為的哲學,而不能說哲學是什麼,否則在這裡就開始打架,糾纏不清了。哲學首先是一種理論體系,這點是沒啥疑問的,每個哲學家都搞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來解釋世界的事情,來說明自己是怎麼理解這個世界的。理論體系都有論點,有論據來支撐這個理論體系的建立,所以,分析了一個理論體系的幾個結構,就基本上就知道了這個理論體系。
  • 堅持理論自主性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前提
    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是代表無產階級立場的新世界觀,深刻揭示了歷史發展規律,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解放道路、奮鬥目標,是無產階級意識獨立性的科學理論形態,同其他意識形態有著根本的區別。堅持理論自主性,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教育群眾,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劃清界限,同時必須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
  • 每周一書推薦 (世界觀 作者:理察·德威特)
    他利用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對《世界觀》這本書的文稿反覆地進行打磨,並配以豐富的圖表補充說明。同時,作者具有將複雜和技術概念分解成讀者可理解的獨特能力,本書對於科學哲學的初學讀者來說是一本廣受歡迎的書。內容介紹:1.書中介紹了科學史和科學哲學根本的問題,如什麼是真理、哲學性概念性事實等。
  • 當代教學理論流派之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
    一、核心觀點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源於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知識即道德」的傳統。這種理論認為教學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過知識積累自然形成的。為了實現道德目的,知識就成為教學的一切,便演繹出一種偏於知識授受為邏輯起點、從目的和手段進行展開的教學理論體系。
  • 常識丨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的高頻考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於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是和人們的世界觀聯繫在一起的。哲學就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或者說,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基本觀點。世界觀人人都有,而哲學則是自覺的、系統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哲學的樸素形態,哲學是世界觀的系統理論。
  • 每周一書精彩不斷(世界觀 作者:理察·德威特)
    《世界觀》一本把西方科學、歷史加哲學都能統一概述,並讓我們了解西方諸多名人事跡的書籍,類似於中國的史記一類,但讀起來更通俗易懂,從側面也能體現出中世紀末以後,為什麼歐美經濟能趕超亞洲、非洲及當時的中東地區,並蓬勃發展起來的。作者介紹觀點闡述:整本書讀下來跟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創新、探索的迭代傳承。
  • 「薦書」《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當代闡釋》
    內容簡介本書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理論及其當代發展進行學理探討,側重從思想史和社會現實的雙重維度深化研究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當代視野。結合時代發展的新特點新形勢廓清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當代闡釋,主要是從社會形態理論、社會建設理論、社會風險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的視野出發,探討發展社會主義的中國道路,提升社會文明的中國經驗,防範化解風險的中國方案,涵養價值觀建設的精神資源。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解決這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迫切需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對外學術交流的不斷擴大,西方學術理論和話語體系以各種形式傳入我國並產生影響。解決話語體系「西強我弱」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不斷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
  • 在學術和體系建構中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
    這種貧乏不僅是與哲學(例如在《法哲學原理》中)顯露了一種首鼠兩端的狀況的結果,而且也是與生命的內在聯繫相脫離的直接結果。在這一點上,馬克思把它叫做泛邏輯主義的,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把「活生生的特質」「賦予抽象東西時沒有顧慮,而把它賦予具體東西時則有顧慮和有保留」(18)的思想方式—— 一種19世紀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現代人是很可以把它認作為哲學的。
  • 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哲學》教材及練習題庫——才聰學習網
    世界觀是通過人們觀察和處理各種具體事物時採取的態度和方法表現出來的。2哲學的含義哲學是人們關於世界的總的看法或根本觀點,是系統化、理論化的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3哲學與世界觀的關係(1)世界觀是人們關於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學從總體上把握世界的人類智慧,是一種理論形態的世界觀。哲學問題總是關於人與世界關係的重大問題、根本問題。
  • 公考《哲學》題庫——馬哲的概述
    馬哲的內容、理論來源和基本特徵重點考察理論來源、實踐的觀點1. (判斷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古希臘羅馬哲學。(單選題)隨著時代的轉化、實踐的深化、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作為時代精神之精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必然要關注重大現實問題,增添新的內容,以新的理論觀點、理資體系滿足時代的要求和實踐的需要。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是( )。A. 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B.
  •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答案:B解析: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誠然要研究世界的一般規律,但這不是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的理由。某些非馬克思主義的學說也研究世界的一般規律,但卻得出了錯誤的結論。因此,A為淘汰項。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具有完整性,但完整性不是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的理由。許多錯誤的學說也非常完整。因此,D為淘汰項。
  • 亞里斯多德世界觀,統治了西方接近2000年,它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是《世界觀》,副標題是「現代人必須要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這本書的作者是費爾菲爾德大學哲學系的教授:理察德威特,除了研究科學歷史哲學之外,他有興趣研究的領域還包括哲學思想、數學和哲學邏輯。我們經常說「一個人的三觀不正」,三觀究竟是指什麼呢?
  • 全球聯評論量子哲學
    比如哲學、物理、數學、邏輯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系統的理論創新。尤其是物理哲學範式的創新,這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個過程,必將是一個漫長、艱苦、多學科的綜合攻關的過程,才能最終形成完整、系統、全面的理論創新。以至於霍金在《時間簡史》裡感嘆道:我們的哲學家都幹什麼去了,難道他們只會進行語言分析嗎?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作者:劉宏宇一說「哲學」,或者問「什麼是哲學」「哲學是指什麼」,估計咱中國人十有八九都得犯懵。剩下十之一二,少說得有一半能告訴你:哲學就是啥啥啥主義。最後剩下那很少一部分人,可能會背出老版教科書上的所謂定義——哲學,就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聽起來很對哈。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張文宏認為,要以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的起點,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解決目前學科體系不健全、學術體系不完善、話語體系不到位的問題,為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