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露農場的精油城堡。 頡亞珍攝
本報記者 頡亞珍
一進花露休閒農場,主人陳基能就帶著我們走進了洗手間。「我這個化妝間來的人都要參觀一下的,好多記者還專門來拍照。」他的話讓我們好奇心大起,進去一看,果然驚喜:迎門一株綠植枝葉蔓延,生機勃勃,牆面是古樸的紋飾,上掛兩幅花卉圖,便池是一朵朵的花卉。不止乾淨,而且富有創意。
創意,正是花露農場的立場之本,隨處可見:幾個破缸巧妙搭配,組成美麗盆景;鐵皮屋打洞,刷上白灰,擺些木頭和綠植,搖身一變為情調滿滿的果茶廳;不知從何處不時噴出的水霧,既含豐富的負離子,又造成霧氣氤氳的神秘感;玻璃屋被颱風撕開一個大洞,難以修補,由蕨類植物裝飾成美麗的天窗;無用石灰板稍加修整,便鋪成受人青睞的石板路;廢棄鋼條和石頭相遇,活化出一隻只栩栩如生的小鳥;住宿樓飾以特殊瓷磚、藤蔓、大木桶,設計成有故事性的精油城堡;還有竹製鴨群、月琴人偶木雕、垂釣吊床等極富巧思的造型設備……每走一步,都會有驚喜。「我喜歡用舊東西,給它們賦予新的感覺。」陳基能說。
陳基能頗具天賦。高中畢業服兵役後,陳基能在親戚的店鋪裡賣陶瓷產品。一天,他突發奇想,把一個破缸改造成有山有水有金魚的盆景。盆景後來被拿到畫展作裝飾,意外地引起了媒體的注意,竟賣了1萬元,為陳基能的花園夢掘到第一桶金。
陳基能從小喜歡花花草草。1987年,他用盆栽掙到的錢買了一塊地,種上了當時市場熱賣的一品紅,又利用一品紅短日開花的特性,開發出「用燈光調節開花時間」的技術,讓一品紅在春節前開得最漂亮,防止了供過於求情形的出現。隨著觀光業的興起,陳基能也轉型做起了休閒農業,初時還好,但同質花卉農場的相繼出現和金融風暴的衝擊,使陳基能的「花露」失去了水分。於是,陳基能學習香草精油生產製作的課程,把香草精油產業導入了自己的農場。
如今,陳基能的香草能量花園裡,已有澳洲茶樹、迷迭香、芳香萬壽菊、土肉桂、百裡香、紅刺蔥、檸檬桉等近300種香草植物,漫步其中,暗香浮動,鳥語啁啾,令人神清氣爽。花園旁邊一座精油故事館,展示著苗慄香茅油和樟腦油產業的歷史、香草精油資訊、精油萃取過程、保存良好的客家文物,甚至還存有幾十瓶百年前日本人製作的精油。
陳基能說:「農業如在一級產業,是賺不了錢的,必須進行創意加工。」他以苗慄縣遍地皆是的油桐樹為例。油桐花俗稱五月雪,飄落時紛紛揚揚,像雪花一樣,非常好看,但落到地上後,卻非常滑,車一碰到就滑倒,為此,苗慄很多的油桐樹被鋸掉了。「太可惜了!我們就想,怎麼加點創意讓油桐花變得有用呢?後來,我們就舉辦了桐花節,製作桐花餅、桐花花布、桐花公仔等,來的人很多呀,也為我們的農場帶來了大量客流。」
立志把花露農場建設成為世界上最精緻最美麗花園的陳基能,有創意為翼,相信能實現他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