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一部剛開始就攤牌的推理作品,緣何能引人入勝?

2020-08-28 下飯課題研習社


(文 /下飯社長周不安)



「是的,只有這條路,幹!」

終於,這個叫路屋清一郎的年輕人下定了決心,要幹一件喪盡天良的事情——奪去一位老太太的生命。

如果你看到了一篇小說的開頭寫下上面這兩句話,可能你會覺得這是一部非虛構寫作的作品,但我要告訴你,這其實是一篇推理小說,而且還在剛一開始,就告訴你兇手是誰。

這篇小說叫做《心理測試》,是日本「本格推理」的超級大師——江戶川亂步的短篇作品,最早刊登在1925年2月的《新青年》雜誌當中。

江戶川亂步先生創作的推理作品有百餘部,這篇《心理測試》可能並不算出眾,但卻一定是最特別的,同時也是被大多數中國讀者所津津樂道的。



其原因就在於,《心理測試》在開場就交待了兇手是誰的情況下,仍然將推理過程以及偵探和兇手之間的博弈,描寫的毫不遜色於常規的「追兇式」推理小說。

《心理測試》這個故事講的是名叫路屋清一郞的大學生,因為自身經濟窮困,對好友齋藤勇的房東——一位在家中藏有巨款的老太太起了歹心,經過多次的自我心理博弈,最終還是決定痛下殺手。

不過作為一名大學生,路屋深知自己這樣做,必然會遭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即便是自己得到了巨款,如果因此事被揭穿而鋃鐺入獄,那麼自己還不如眼下這樣貧窮一點好。

於是乎,他制定了一個無比嚴謹的計劃,利用「負負得正」的心理策略,竟然三番五次的從警方眼皮子底下溜走,然而,最終他沒能躲過大偵探「明智小五郎」的尖銳考驗,受到了法律的嚴厲制裁。

那麼,這樣一篇「非主流」推理小說,為何能夠打動這麼多讀者,讓他們紛紛給予很高的評價呢?

今天我們不妨就來品一品,這篇僅有三萬字左右的《心理測試》,到底有什麼魔力,能夠讓諸多讀者沉醉痴迷,紛紛給出好評。



閱讀視角:閱讀體驗的顛覆式轉變



過去在閱讀推理小說以及刑偵小說的時候,往往都是沉浸在一場「貓鼠遊戲」當中,我們追隨著偵探或是警方的視角,在各種細節裡去探尋蛛絲馬跡,從而和人物角色一起全力緝兇。

這樣常規的設定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給讀者帶來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因為從偵探的視角出發,案件的線索是非常隱蔽、而且一環扣著一環的,讀者只有認真閱讀,不放過任何細節,才能夠做到跟偵探角色同步,也就是所謂的「共享線索」。



而在認真閱讀的過程中,實際上讀者就已經是沉浸在作者精心營造的氛圍當中了,這時候,讀者的思考和注意力就會被完全調動起來,在「探案」的路上越走越遠,經常是一口氣就讀完了整篇故事。

「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對於讀者而言,自然有其好處,那就是能夠和角色保持同步,能夠讓自己有如身臨其境一般,清晰的感受到文字故事轉化為一個個場景,故事就在這些場景當中,曲折離奇的向前行進。

然而這種閱讀體驗也有一種弊端,那就是太容易讓人感覺疲勞,閱讀本身對於大腦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消耗,在閱讀的基礎上還要伴隨思考,這更是讓大腦感到「被掏空」。

可以說,任何故事都繞不開「沉浸式」閱讀體驗帶來的正、反兩方面影響,而《心理測試》的成功之處,就是在這種閱讀體驗之上,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罪犯視角」。

這對於一直看慣了「偵探視角」的讀者而言,無疑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我們能夠跟著「罪犯」,一起完成一次「現場作案」,而非常規的「現場破案」,這在以往的推理小說閱讀過程中,從未有過的。

除了新鮮感的因素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閱讀視角的改變,這意味著讀者帶入故事中的身份,也隨之出現了轉變,以前閱讀中要做的事情,是發掘線索,而看這個故事的時候,卻是要想著如何隱藏、乃至毀滅線索。



視角的變化,帶來了在「沉浸式」體驗之上的強烈刺激,正是因為這樣的刺激,讀者更不容易感到大腦的疲憊,同時也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這也是《心理測試》收穫好口碑的重要原因,因為這種從未有過的閱讀體驗,真心太棒了。


思考視角:另類的「左右互搏式」推理博弈



偵探以及刑偵類型的小說與其他類型的文學相比,有一點非常特殊的地方,你必須要帶著思考去閱讀,才能感受到這種文學創作的故事中,緊湊、巧妙的情節安排,以及獨有的故事張力。

而這也恰恰是推理小說好看的關鍵所在,思考的過程宛如自己深入其中斷案一樣,我們努力的去發現線索、拼命的還原現場,甚至從心理、行為等角度,嘗試著去解讀「罪犯」的一系列行為的動機。

從本質上來說,這是推理小說作者給讀者設計的一種思維層面的博弈,這個博弈非常隱蔽,很多讀者以為自己是在尋求真相,但實際上卻是在完成一個「追兇」的過程。

然而《心理測試》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推理博弈思考,那就是:

讀者既要當偵探去「緝兇」,同時還要扮演「罪犯」,對偵探實行一系列反偵察操作。

故事裡有一個細節,在實施自己的惡行之前,路屋清一郞故意選擇在白天作案,他在人多的地方駐足休息,並且內心還想著,在遇到熟人的時候要主動上前打招呼,從這一點上看,路屋清一郞的計劃竟然周密到了如此微小的細節,足見其考慮之深遠。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在實施完惡行之後,路屋清一郞沒有第一時間溜走,而是「賊喊捉賊」的走進了派出所,把自己偷來的錢包交了上去,並謊稱是在路上撿到的。

憑藉這個小動作,愣是讓警方在先期陷入了謎團當中,甚至差一點就將他的好友齋藤勇誤認為是殺人兇手。



文章中類似的細節有很多,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些細節的存在,才將這種「左右互搏式」的推理博弈,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也恰恰是《心理測試》不同於常規推理小說的地方,江戶川亂步把這種隱蔽的博弈搬上了臺面,讀者一方面要替「罪犯」考慮「犯罪計劃」的嚴謹性,同時又要幫助偵探思考從哪裡入手才能擊破「罪犯」看似嚴密的謊言,這種「左右互搏式」的推理博弈,顯然能夠更加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

相比於過去「單方向」的推理思考,雙向思考所帶來的緊張和刺激,簡直就是促使讀者分泌多巴胺的「超級武器」,特別是思考視角從偵探到「罪犯」身上的轉移,給讀者在推理方面帶來的快感,是在之前的推理小說中無法獲取的。


「兇手邏輯」:我們都在小說裡當了一次「罪犯」



但凡是推理小說愛好者,肯定都想過一件事,那就是這個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所謂的「完美犯罪」。

這不僅是讀者一直思考的事情,同時也是推理小說創作者們反覆鑽研的一件事,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完美犯罪」這個議題,幾乎就是整個推理文學圈子始終在追求的一個題材。

除了小說之外,我們從《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以及《東方快車謀殺案》等經典電影中,同樣能看到對「完美犯罪」的探索與追求。

《心理測試》是對於「完美犯罪」的展現,堪稱推理小說中的一股「泥石流」,它並沒有讓讀者去思考「完美犯罪」的概念,反而是讓讀者設身處地的體驗了一把「完美犯罪」。



「罪犯」路屋清一郞的犯罪計劃其實非常簡單,簡單到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思考過,他的思考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負負得正」。

走路選人最多的地方,作案後自己上交錢包,接受審訊的時候故意往危險的地方說,在他的意識裡,深刻認同「最危險的就是最安全」這一理念,覺得自己越是鋌而走險,就越不會引起警方的懷疑。

事實上,他的目的在前期確實達成了,警方三番五次的抓捕他、釋放他,但「負負得正」的另一端確實「物極必反」,刻意的追求安全,反而將自己置身於危險當中無法自拔,最終大偵探捕捉到了這個細節,將其捉拿歸案。

從推理的角度看,這一點似乎平淡無奇,沒有任何新意,但是如果給你一個「罪犯」的視角就完全不同,這個幾乎人人都在腦中想過的「負負得正」思想,就在自己的面前,換了一個名字實施著,試問,讀者怎能不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呢?

莉薩·克龍在《怎樣寫故事》一書中提到:

故事之所以能夠快速抓住讀者,就是因為人物角色與讀者迅速的融合在了一起。

很顯然,《心理測試》在文章一開始,就交待了路屋清一郞要做的無良之事,並且迅速的將實施手段呈現在讀者面前,使得讀者迅速的投入到了故事當中,再加上情節安排的精妙、緊湊、篇幅短小,使得讀者的整個閱讀過程十分流暢,甚至大有意猶未盡之感。

1925年2月,是《心理測試》首次出現在大眾面前,距今剛好過去了95年之久,一部如此短小的故事能夠流傳至今,仍舊被廣大讀者津津樂道的談起,除了江戶川亂步先生本身的名氣之外,其絕大部分還要歸功於故事本身的精妙。

可以說,《心理測試》在推理文學中的裡程碑意義,就好比是《侏羅紀公園》之於電影當中的,後者開啟了電影特效的一扇大門,而前者則是在閱讀體驗、思考視角以及讀者心理帶入的層面,展開了全新的探索,並且成功的在推理文學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文章中還有一個沒有被注意到的細節,我認為同樣給文章增色不少,那就是作者一邊描寫路屋清一郞的犯罪計劃,一邊鄙視著這種無良的思想觀念,原文中這樣寫道:

「世上所有的歹徒都如出一轍,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編造出合適的歪理,為自己的惡劣行徑做出劣跡斑駁的詭辯。」

不得不說,江戶川亂步先生既帶讀者體驗了一把「犯罪」的感覺,同時也讓讀者身懷一種愧疚和罪惡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又能給讀者造成一種複雜而又微妙的體驗。

這部作品在豆瓣的評分高達7.4,在大多數推理作品裡排名偏中上,但是考慮到這僅僅是一部三萬字不到的作品,從中足以見得,《心理測試》這種不同以往的閱讀體驗,給廣大推理文學愛好者,帶來了多麼震撼的衝擊。


相關焦點

  • 覺得《冰菓》是一部推理為賣點的番劇的朋友,絕對是只看了一遍
    筆者在各種自己介紹京阿尼的動畫片的文章中都提到了對《冰菓》的高度評價,但卻沒有獨立開文細說自己心目中的《冰菓》是如何的作品。乍一看,誰都會覺得《冰菓》是一部融入了推理要素的日常,也確實幾乎每一話都有推理的情節,沒錯。但是推理並不是《冰菓》的賣點,真正的看點是角色的成長。為何筆者敢斷言,其中最重要的劇情就在於《冰菓》8話開始的,那個在學園祭上上映的懸疑小劇場的故事,這個故事對於主人公折木奉太郎的成長極為重要,也是故事的一大轉折點,也是全劇最精彩的故事。
  • 國產推理小說可不止《壞小孩》一部哦
    要說給這個暑假帶來「絲絲涼意」的影視作品,一定是《隱秘的角落》!本劇改編自紫金陳推理三部曲之一的《壞小孩》一書。紫金陳是國內知名的懸疑推理作家,被譽為「中國版東野圭吾」。《壞小孩》作為原著,比起影視版更加「高能」更加「驚悚」,除了一環扣一環的線索鋪墊和真相一點點被揭開的驚心動魄,最重要的是揭露了人性由善轉惡的情節刻畫,結局留下的懸念引人深思。
  • 日本的推理作品為什麼能甩我們十條街?
    前段時間,大家熱議的國產劇《沉默的真相》,是一部非常典型、優秀的社會派推理作品。儘管這並不是一部典型的社會派推理作品,但裡面蘊含了東野圭吾多年來在社會派推理上耕耘後的心血,他在此書中再次延續自我「借罪惡來剖析人性」的風格:「維納斯」並不特指某個人,而是那些存在於每個人內心深處令人瘋狂、會讓人痴迷其中而無法自拔甚至會失去自我的東西,或是對金錢的欲望、或是對科學的狂熱,一旦失去理智就會瘋狂,而成為罪惡之源。
  • 全球十大懸疑推理巨作
    那細思極恐、環環相扣又暗潮洶湧的情節;那抽絲剝繭,層層遞進又不斷接近的過程,讓無數人領略了「推理懸疑」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快感,直呼欲罷不能。《隱秘的角落》改編自懸疑小說《壞小孩》。其實推理史上所有的熒幕經典,都離不開精彩的原著,推理懸疑更是如此。因為電影無法自己掌控節奏,因此要想真正感受懸疑推理的魅力,體驗腦力激蕩的刺激,閱讀推理小說絕對會比看改編電影更加精彩。
  • 心理測試:下圖四個人誰是真兇?測出你的邏輯推理能力!
    心理測試:下圖四個人誰是真兇?測出你的邏輯推理能力! 測試開始: 題目:在一個校園中,發生了一起案件,被害人是這所學校的學生,經過初步分析,可以知道這名學生大概是下午6:00點中遇害,致命傷是在頭部
  • 這部超短篇懸疑推理小說合集,太上頭了!
    東野圭吾早期以清新流暢的校園推理起家,並以縝密細緻的劇情布局獲得「寫實派本格」美名,早期作品多為精巧細緻的本格推理。東野在懸疑、科幻、社會等多個領域都有所涉獵,同時作品亦能兼具文學、思想和娛樂,不停帶給讀者新鮮的閱讀感受,不過,這樣一位文壇巨匠也有過不得志的時光。曾經談到關於他剛出道不久時,他說「那時的我只是非常單純地覺得自己必須持續寫下去,必須持續地出書而已。
  • 村上春樹作品中的「舊愛」與「新歡」如何引人入勝?
    「舊愛」與「新歡」如何引人入勝?符祥瑞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摘要: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擅長對人物內心世界和情感的刻畫,在他的筆下誕生了許許多多引人入勝的愛情故事,他關於愛情的文字更是被網友們集結成語錄廣泛傳播。村上春樹描繪的愛情故事為何如此引人入勝?
  • 《Another》:一部推理動漫?還是一部恐怖動漫?
    綾辻行人,日本「新本格」推理的領軍人物,今天就來聊聊他的一部由小說改編的動漫——《Another》。對於這部動漫,許多人對他有不少爭議,有人說它是一部推理動漫,而又有人說他完全是一部恐怖動漫,和推理半點關係沒有,最多只能算靈異懸疑。
  • 懸疑推理小說推薦:周浩暉作品,將國內懸疑推理拔高了一個層次!
    提到國內的懸疑推理小說作品,就不得不提周浩暉。凡是喜歡懸疑推理的讀者大多都讀過他的作品。周浩暉最著名的就是「刑警羅飛」系列,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這一系列。在寺廟中經歷了「無頭鬼」,「屍體移位」,「兇畫詛咒」等一系列靈異恐怖的事,但這都與一幅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作為「刑警羅飛」系列的第一部,小說其實偏向懸疑甚至靈異,推理部分相對較少,並且篇幅較短且bug較多,但作為第一部已經十分不錯了。二.
  • 日本推理小說「開山鼻祖」《少年偵探團》開啟最強大腦
    一廂情願過濾孩子的世界 當心徒增危險 江戶川亂步(1894-1965),系日本推理小說「開山鼻祖」,以其命名的「江戶川亂步獎」堪稱日本推理小說界的「諾貝爾獎」,成就了東野圭吾等眾多懸疑大師。當今日本推理作家,百分之九十小時候讀過江戶川亂步作品,《名偵探柯南》作者青山剛昌就是視其為創作「靈感源泉」。
  • 千萬不要錯過的5部懸疑推理劇,每一部好看到哭
    《信號》這是我看過為數不多的韓劇中非常好看的一部,也是我個人認為最好看的一部。喜歡這種韓劇。沒有拖拖拉拉的感情戲,情節緊張,充滿轉折和意外。破案推理雖然有些誇張但也還算絲絲入扣,十分精彩。《信號》裡動人心魄的追蹤,懸疑,男女主角們精湛的演技,看得停不下來的劇情。這部劇很震撼也很感人,無論從劇情、演技、音樂、節奏、立意等各方面都無可挑剔。
  • 引人入勝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引人入勝,勝:引人進入佳境。優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風景或文藝作品吸引人。出自: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王衛軍雲,酒正自引人著勝地。」近義詞有:令人神往,反義詞有:味同嚼蠟,引人入勝是中性成語,兼語式;可作謂語、定語、狀語、賓語;含褒義。引人入勝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引人入勝(yǐn rén rù shèng)成語釋義:勝:引人進入佳境。優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風景或文藝作品吸引人。
  • 《名偵探柯南》,日本漫畫家青山剛昌的以偵探推理的漫畫作品!
    《名偵探柯南》(日文:名探偵コナン;英文:Detective Conan;美版英文:Case Closed)是日本漫畫家青山剛昌的一部以偵探推理情節為主題的漫畫作品。作品背景 《名偵探柯南》(日文:名探偵コナン;日文羅馬音:Meitantei Konan;英文:Detective Conan、Case Closed),是日本漫畫家青山剛昌的作品,於1994年1月在日本小學館的漫畫周刊《周刊少年Sunday》第5號起開始連載,是《周刊少年Sunday》史上連載時間最長的作品,1994年6月單行本第一冊出版,1996年1月TV版動畫播出,1997年4月第一部劇場版公映
  • 推理小說也有新花樣!三本不經典的推理小說,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
    不知道讀者朋友沒曾經是否和我一樣,想要看推理小說,但是發現市面上的大部分都看過了,讀來讀去都是那幾個作者,那幾本書,完全感受不到新意,上哪去找那些還沒有發現的比較出色的推理作品呢?今天笛蕭就來給大家推薦三本小說,它們都不能算是經典,但是絕對有你想像不到的驚喜。
  • 《怪你過分美麗》一開始用自殺的方式絕不是引人入勝
    #怪你過分美麗#《怪你過分美麗》一開始用自殺的方式絕不是引人入勝《怪你過分美麗》開始播出了,按說,這也是一部大劇,這部大劇的大在於其小說一開始就很有吸引力,在網絡上熱度很高,但在其開拍時,就已經做足了功課,而且也是通過強大的宣傳攻勢,而且也是用足用活了各種資源,包括導演,包括明星等等,目的就是要讓這部電視劇火起來,起碼也賺一個盆滿缽溢。
  • 懸疑推理小說推薦:紫金陳系列作品
    懸疑推理愛好者肯定對紫金陳大神不陌生,他創作的「謀殺官員」系列開啟了國內本格推理的新道路。而他所創作的「推理之王」系列更是大獲成功。《無證之罪》,《壞小孩》,《長夜難明》也先後被改編成網劇,全都成為爆款。
  • 推理類動漫推薦,一部比一部費腦細胞,根本停不下來
    在眾多類型的動漫裡邊,近年來異世界穿越類型大火但是也導致了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熱血番依然是整個動漫的頂梁柱。但除去這些大類,有很多小類目類型的動漫也是相當不錯的。比如說推理類的動漫,當然說道推理類自然要提到柯南了,但除去柯南之外還有一些什麼優秀的推理類作品呢?
  • 一定要給剛入宅的朋友推薦這幾部番劇!可以促進感情,加深友誼!
    拜此所賜,總有剛入宅的朋友來問:「能不能推薦幾部適合剛入宅的小白看的?」講道理,你讓我推薦我就推薦,我豈不是很沒面子?但是有求於我了,總不能不幫吧。於是,為了突出我的品味,我為其推薦了以下幾部動漫。萌系、清爽、可口的畫風是所有宅妹都喜歡的風格,再加上流傳超多作品的吉祥物丘比更為這部作品添加了一絲樂趣。拯救世界是它的主旋律,輔以親情、友情等溫暖元素更是讓它成為了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戰鬥類——斬·赤紅之瞳為了推翻陳舊的思想,不受壓迫的主角站了起來!為了實現自身的理想,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完成任務!
  • 成都本土作家作品《杏的復仇》英文版榮登「美國好書榜」
    成都作家松鷹  2016年美國《圖書館雜誌》最佳圖書近日揭曉,成都作家松鷹的社會推理小說《杏的復仇》英文版榮登2016年美國《圖書館雜誌》最佳推理小說榜,是登上該年度榜單的唯一一部中國作家的文學作品。亞馬遜官網這樣推薦該書:「《杏的復仇》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松鷹以巧妙的情節來展現中國現代社會,使這本書深刻迷人,令讀者在讀完後還會思考很長時間。」美國《圖書館雜誌》評價道:「這本在中國暢銷的書,細膩地描繪了一個現代國家如何面對它的過去,譯者準確地呈現出了故事的內涵。喜歡推理小說的讀者以及熱愛中國文化的朋友,肯定會將這本小說加入自己的閱讀列表中。」
  • 《警察鍋哥》:精心「烹飪」推理劇
    原標題:《警察鍋哥》:精心「烹飪」推理劇   去年5月,另類警察「餘罪」給觀眾帶來了新鮮和驚喜,網劇《餘罪》成為年度爆款劇目,同時助推同名原著小說暢銷100萬冊,也讓小說《餘罪》的作者常書欣被更多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