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腦癱青年10年拍8部微電影多次獲獎

2020-12-23 遼瀋晚報

別看出生就腦癱、初中沒畢業,可他不向困難低頭,拖著殘疾身體頑強與疾病抗爭,省吃儉用先學習動畫片製作,後因繪畫時手腳不靈便改學影視拍攝與製作和寫劇本。10年共拍攝微電影8部,多部作品獲獎。國內業界人士都對他的作品和導演水平給予較高評價。「我最大夢想就是希望通過做電影製片人、導演來養活自己,還能賺錢來捐助殘疾人,通過鏡頭表達更多人間真愛,做個自食其力且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別人眼裡我就是個廢物」

他叫姚凱,1989年出生在葫蘆島市建昌縣。因出生時難產造成腦癱,至今仍口齒不清、雙手有時發抖、走路不太穩。「我3歲才會說話、6歲走路、9歲上學,但因為殘疾,學習一般。15歲時全省挑選殘疾少年培訓,爸媽送我去學遊泳1個多月,因我不感興趣就回來休了學。那時在別人眼裡我是個廢物,每天悶在家裡,有時痛苦到快要發瘋。」

正巧那時看了幾期央視《心理訪談》節目後,他想上這個節目。該欄目主編韓鑑聽了他的故事後告訴姚凱,因為電視節目需要表達,他並不適合這個欄目。但是韓鑑為姚凱指點了一條出路:學習做動畫。

此後,姚凱每天都打電話向韓鑑學習動畫製作,每次韓鑑都把電話打回來耐心教其動畫製作知識,還郵來教材。3個月後,姚凱學會了製作動畫。他為媽媽單位的同事製作了幾個課件,掙到幾百元錢。這讓姚凱很興奮,他第一次覺得自己不是個廢人。

隨後,姚凱根據邰正宵的歌曲《一千零一夜》製做了一個3分鐘的動畫片。「那時,我正暗戀一個女孩,但我很自卑,不敢表達。當我拿著自製的動畫片去給那個女孩看時,居然被她攆了出來。當時我真的很崩潰,甚至想到了死,後來是韓老師的鼓勵救了我。」姚凱說。

導師專為他製作了一檔網絡節目

此後,姚凱和韓鑑聯繫更頻繁。他每天至少跟韓老師通話2小時聊生活聊動畫,韓鑑成了姚凱最親的人之一。為了讓姚凱系統地學習動畫,2007年,在韓鑑的幫助下,姚凱來到北京學動畫。當通話3年後第一次見到恩人兼導師的韓鑑時,姚凱撲到他懷裡哭了,心裡充滿溫暖和感激。「我在北京租了個10平方米的小房,韓老師從家裡拿來檯燈、電扇、夏涼被等生活用品。他怕我孤單,每周都來看望,還開車拉我去動物園、故宮等景點參觀,有時還帶我到他家裡做客。怕我吃得不好,他隔幾天就在家裡做好燜酥魚送來。這道菜做起來非常麻煩,要把一條洗淨收拾好的魚放鍋裡燜1個半小時才出鍋。他做燜穌魚主要是防止我被魚刺扎著。」

半年後,姚凱學會了不少動畫技法。可因繪畫時手哆嗦、難以畫出更高的水平,後來就改學電視後期製作。他覺得很多情感可以通過畫面表達,對人間真情冷暖的表達也有強烈的欲望,就愛上了這個職業。因為有動畫製作基礎,再學習電視後期製作上手很快,沒多久就能做電視節目後期製作了。

在做節目後期製作時,韓鑑多次要給錢,都被姚凱拒絕。韓鑑自辦了網絡節目《韓鑑說話》,除了仍然讓姚凱做後期製作外,還讓他每天多看報紙找選題。「為了讓我能接受報酬,他說這節目是網站做的,他製作這個節目也掙錢。我這才同意接受每期300元錢,直到做了30多期後,我才得知這個節目就是為我而做。得知真相後,我要給韓老師退錢,可他說啥也不要。」

拍攝微電影讓他被更多的人知道

2008年夏天,姚凱迷上了微電影。他根據小說《你肩膀上有蜻蜓嗎?》改編了一個劇本,取名為《用靈魂來愛》。故事講述了一個女孩被車撞後昏迷不醒,男朋友為救她願化作隱身人,最後女孩被救過來。劇本寫好後,姚凱回到建昌縣拍攝並找到初中同學當男女主角。這部14分鐘的微電影8天拍完後,被姚凱放到新浪等視頻網站,點擊量很快過萬。

為慶祝微電影「首秀」成功,韓鑑給姚凱拍了個20分鐘的專題片《倔小子姚凱》在央視《講述》欄目播出。他的心酸故事也逐漸被人所知。為了讓姚凱的病情有所好轉,2009年,韓鑑又幫助姚凱到太原腦癱康復中心進一步治療。

2009年3月,姚凱回到建昌縣專心拍微電影。他尋找素材後,自已寫劇本還兼做製片人、導演、剪輯和後期製作。他先後拍了《為你流下第一顆眼淚》《花生仁的愛》《應該做的》等多部電影。他身殘志堅的故事感動了人們。2010年冬,央視電影頻道為他拍了《殘疾青年的導演夢》專題片。2012年,《我的姚凱》被拍成微電影,姚凱出任主演。這部時長24分鐘的微電影於當年播出後,反響很好。

2010年,韓鑑為姚凱爭取到為北京音樂會參展動畫片做後期製作的活兒。姚凱成功地為《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18部動畫片做後期剪輯,將每部片子濃縮成3分鐘並配上主題音樂。

韓鑑說,姚凱面對各種阻力、打擊和阻礙,還能勇往直前去努力爭取,他自強不息的奮鬥故事是很多人學習的榜樣。

「他用作品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2008年到2012年,獲悉殘疾青年姚凱能拍攝微電影,葫蘆島市殘聯為他買了一臺電腦。在拍攝《為你流下第一顆眼淚》《應該做的》時,葫蘆島市殘聯、建昌縣相關部門不僅鼓勵姚凱,也提供了資金支持。

2013年,為提高劇本寫作水平,姚凱找到北京電影家協會編劇分會副會長陳秋平。偏巧,陳秋平看過他主演的微電影,得知其想學電影劇本寫作便答應教他。在學習期間,經陳秋平推薦,姚凱還聆聽了美國著名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主講的電影創作研修課程。

2014年7月2日,姚凱成立了以公益事業和製作微電影為主的微電影創作工作室後,第一部微電影《花海》開機。讓他感動的是韓鑑和陳秋平也專程趕來。姚凱抱住恩人淚流滿面。

陳秋平說,經過多年艱苦努力,姚凱在導演手法、光影使用、演員調度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水準,展現出其在電影方面的才華和天賦。「他沒學歷沒人脈,不是科班出身,可他的自強不息和奮鬥故事令人感動。他用自己的實力和作品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希望為自己的電影劇本拉到投資

十餘年來,姚凱共拍攝微電影8部,其中《街角》曾獲民政部2015年首屆中國公益微電影節特別關注獎;《花海》獲首屆中國成語微電影大獎賽百佳作品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拍攝微電影《街角》時,拍攝用的儲存卡丟了。當時我做導演又要管理整個劇組,拍攝時間比較緊張。弟弟為幫我找回內存卡跑遍了建昌縣城,甚至連垃圾回收站都翻遍了……家人為我付出太多,我感恩親人朋友的幫助!」

令他欣喜的是,目前其創作的電影劇本《任性青春》已在國家廣電總局備案通過。本片講述的是一對少男少女在情竇初開時,遇到人生中一些意想不到的坎坷。他們在困難與危險來臨時,不改初心,將難題完美化解。因為種種困難,該影片拍攝暫時擱淺。姚凱希望有人能幫他一把。「與我合作拍攝的都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專業製作團隊,可要拍這部電影有些硬性花銷。如果有人願意投資,我願把投資折合成股份,大家共同分享影片上線後的票房。」遼瀋晚報記者 胡清

編輯 韓宇

相關焦點

  • 十幾部鞍山微電影國內獲獎,這部還拿下國際大獎
    1月18日下午2點,鞍山電影電視藝術協會微電影分會年會在烈士山附近召開,現場發布了鞍山微電影在2018年的成績,十幾部鞍山人自編自導自演的微電影在國內獲獎,甚至還有拿下國際最佳影片的作品問世!2018年是鞍山微電影大豐收的一年,這一年中,乘著國家對微電影這個行業的重點扶植,鞍山微電影人集體發力,拍出了眾多在國內叫得響的佳作。
  • 農大學生兩年拍了20部微電影
    農大學生兩年拍了20部微電影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4.03 星期四     青島農業大學擁有我市唯一一個「山東省大學生微電影創作工作室」,十五六名大學生是這間工作室的
  • 雲南青少年微電影大賽落幕 啟動青年導演扶持計劃
    (記者 馬騫)8日,「向上向善·大美至滇」2015雲南青少年微電影大賽在昆明頒獎,雲南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啟動儀式同期舉行。《姍姍的海》、《希望樹》、《媽九》、《愛就在身邊》等23部作品從參賽的近20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分獲大賽最佳劇本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等獎項。  「向上向善·大美至滇」2015雲南青少年微電影大賽由共青團雲南省委和1905電影網主辦,2015年7月上旬啟動,分為徵集、評選、頒獎三個階段。
  • 6歲小女孩拍了8部微電影 已是小有名氣的少兒模特
    虞理遜的藝術照。在蘇州工業園區天域花園,有一個可愛小蘿莉虞理遜,別看她小小年紀,她現在已是圈內小有名氣的平面小模特了,經常有線上線下的公司找她當模特、拍平面廣告,更有不少經紀公司主動找她拍微電影。至今,已經拍過8部微電影,還在全國新絲路少兒模特大賽獲得亞軍,成為社區名副其實的小明星。
  • 10年傾力腦癱孩子 河南「好父親」獲點讚(圖)
    為兩個腦癱孩子看病的10年間,讓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窮得僅剩下3間磚瓦房,3月8日一場大火,又輕易地奪走了馬磊全家唯一的棲身之所,但他傾力為腦癱孩子治病的初衷不改,他也因此成為網友眼中的「好父親」,獲得網友點讚。  作為父親,得對孩子負責  11日,記者來到開封縣楊樓村馬磊家。
  • 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評選揭曉(附獲獎作品名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倪自放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評選會議日前在濟南召開。根據《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章程》,評委會對參選作品進行了認真嚴肅、公開公正、科學規範的評審,最終評選出獲獎作品104部。大賽頒獎儀式將於9月2日線上舉行。
  • 《走近破爛王》 那是真不賴 中原區仨小學生拍的微電影登上央視
    中原區桐淮小學的3名小學生因為一個話題走在了一起,決心幹件「大事兒」:拍一部關於廢品分類回收的科學微電影。別小瞧這3個孩子,他們扛著攝像機走上街頭,走訪路人和廢品回收站,拍出了一部接地氣、採訪紮實的微電影《走近破爛王——關於廢品分類回收的調查探究》。
  • 青島農大學生兩年拍20部微電影 自導自演自寫劇本
    青島農大學生兩年拍20部微電影 自導自演自寫劇本 時間:2014-04-11 來源:青島日報/青報網
  • 德州5部信用題材微電影接連殺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良 通訊員 張璐璇繼國內首部信用題材電影短片《老楊的盛夏》正式上映,並獲得第八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最佳作品獎(一等獎)後,德州市新近拍攝的5部信用題材電影短片近日連續殺青,這標誌著德州市信用文化建設呈現加速度態勢,也標誌著德州市打造
  • 南京中學生微電影作品 國際影展獲獎
    2018-11-27 09:2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由中華中學華星電視臺拍攝、高三學生導演的微電影《噓,她來了》,近日經過層層選拔以及專業評委的評審,榮獲第四屆中國歐盟青少年電影節最佳中學生影像創作獎。南報網訊 (記者  錢紅豔)  由中華中學華星電視臺拍攝、高三學生導演的微電影《噓,她來了》,近日經過層層選拔以及專業評委的評審,榮獲第四屆中國歐盟青少年電影節最佳中學生影像創作獎。這也是江蘇省唯一入圍並獲獎的作品。
  • 內江拍的這部微電影,全國「出名」了
    威遠縣紀委監委攝製的廉潔微電影《心坎》獲全國大獎啦!注意!是全國大獎喲!掌聲歡呼聲在哪裡?2020年5月,中國紀檢監察雜誌社、浙江省紀委監委、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杭州市紀委監委、杭州市餘杭區委共同主辦第二屆「玉琮杯」清廉微電影微視頻大賽,面向社會徵集作品。此次全國性清廉文化賽事設立微電影、微視頻兩個類別獎項,每類獎項各設置綜合獎金獎1名、銀獎3名、銅獎5名,累計收到參賽作品852部,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 2019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微電影大型創作活動首映式暨頒獎典禮
    典禮最後,兩岸青年學子共同扣響象徵結伴創作微電影作品的打板器,宣布10部「追夢大片」海峽兩岸聯合展播正式啟動。未來,10部「海峽青年蓉城追夢記」將在兩岸啟動線上線下同步展映,還將走進兩岸校園,讓更多兩岸學子認識成都、嚮往成都,激勵他們在蓉追夢。
  • 大學生拍微電影:1個月拍兩三部或可賺萬元(圖)
    11月8日,記者走進這些校園電影製作人,拍微電影的目的就是愛好,但圖個樂的同時,校園微電影開始獲獎甚至可以賺錢,一個月拍上兩三部電影,月賺萬元不成問題。  青島農業大學擁有青島唯一一個山東省大學生微電影創作工作室,微電影在島城高校中也算高水準。
  • 2014年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策劃書
    2013年9月,以「微電影與中國電影人才培養暨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教育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年會」命名的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2013中國微電影發展報告》;  2013年2月,「第一屆臺灣微電影選拔活動」啟幕,宣示臺灣微電影正式邁向「微新運動元年」;  2013年7月「首屆海峽兩岸微電影交流營」在武漢大學展開,為期7天的合作時間裡誕生了4部優秀學生微電影作品;  2013
  • 2015第二屆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微電影作品及論文徵集的公告
    為了加強和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特別是兩岸青年之間文化交流,由湖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湖北青年聯合會共同主辦的2015第二屆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正式拉開序幕。   2015第二屆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包括兩項內容,即:2015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2015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
  • 兩岸大學生攜手拍攝微電影 10部「追夢大片」將在海峽兩岸展映
    中新社成都7月15日電 (王鵬)2019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微電影大型創作活動首映式暨頒獎典禮15日下午在成都舉行,兩岸大學生攜手拍攝的10部「追夢大片」當日與公眾見面。他們圍繞「我們都是追夢人」這一主題,經過70多個日夜的「線上」創意交流和為期8天的遊學拍攝,最終拍攝出了10部微電影,涵蓋成都經濟、文化、生活、旅遊、教育等諸多方面。當日,10部微電影在首映式中正式與公眾見面,現場頒發了最佳影片獎、最佳劇本獎、最佳創意獎等十項獎項。其中,微電影《爺爺的心願》獲得最佳影片獎。
  • 「渝創渝新」—2019年「大創慧谷」杯 大學生(青年)微電影創作大賽...
    「渝創渝新」—2019年「大創慧谷」杯 大學生(青年)微電影創作大賽啟動 2019年08月14日 11:02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邢臺這群小學生5年自編自導自演8部「微電影」
    2014年9月,第一部「微電影」《萌動的未來》誕生,五年來,邢臺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的師生自編自導自演了8部反映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微電影」。一部部利用課餘時間拍攝的影片,從不同角度講述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校園學習、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記錄著他們逐步走向自信自立、樂觀向上的成長曆程。
  • 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評選揭曉
    第十三屆(中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評選會議日前在濟南召開。根據《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章程》,評委會對參選作品進行了認真嚴肅、公開公正、科學規範的評審,最終評選出獲獎作品104部。大賽頒獎儀式將於9月2日線上舉行。
  • 2019年"大創慧谷"杯大學生微電影創作大賽啟動
    人民網重慶8月13日電(劉政寧)為鼓勵大學生和青年影視創作團隊用鏡頭記錄新中國的發展與變化,讓更多大學生和青年參與影視創作,8月13日,「渝創渝新」——2019年「大創慧谷」杯大學生(青年)微電影創作大賽正式啟動。   本次大賽由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重慶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