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出生就腦癱、初中沒畢業,可他不向困難低頭,拖著殘疾身體頑強與疾病抗爭,省吃儉用先學習動畫片製作,後因繪畫時手腳不靈便改學影視拍攝與製作和寫劇本。10年共拍攝微電影8部,多部作品獲獎。國內業界人士都對他的作品和導演水平給予較高評價。「我最大夢想就是希望通過做電影製片人、導演來養活自己,還能賺錢來捐助殘疾人,通過鏡頭表達更多人間真愛,做個自食其力且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別人眼裡我就是個廢物」
他叫姚凱,1989年出生在葫蘆島市建昌縣。因出生時難產造成腦癱,至今仍口齒不清、雙手有時發抖、走路不太穩。「我3歲才會說話、6歲走路、9歲上學,但因為殘疾,學習一般。15歲時全省挑選殘疾少年培訓,爸媽送我去學遊泳1個多月,因我不感興趣就回來休了學。那時在別人眼裡我是個廢物,每天悶在家裡,有時痛苦到快要發瘋。」
正巧那時看了幾期央視《心理訪談》節目後,他想上這個節目。該欄目主編韓鑑聽了他的故事後告訴姚凱,因為電視節目需要表達,他並不適合這個欄目。但是韓鑑為姚凱指點了一條出路:學習做動畫。
此後,姚凱每天都打電話向韓鑑學習動畫製作,每次韓鑑都把電話打回來耐心教其動畫製作知識,還郵來教材。3個月後,姚凱學會了製作動畫。他為媽媽單位的同事製作了幾個課件,掙到幾百元錢。這讓姚凱很興奮,他第一次覺得自己不是個廢人。
隨後,姚凱根據邰正宵的歌曲《一千零一夜》製做了一個3分鐘的動畫片。「那時,我正暗戀一個女孩,但我很自卑,不敢表達。當我拿著自製的動畫片去給那個女孩看時,居然被她攆了出來。當時我真的很崩潰,甚至想到了死,後來是韓老師的鼓勵救了我。」姚凱說。
導師專為他製作了一檔網絡節目
此後,姚凱和韓鑑聯繫更頻繁。他每天至少跟韓老師通話2小時聊生活聊動畫,韓鑑成了姚凱最親的人之一。為了讓姚凱系統地學習動畫,2007年,在韓鑑的幫助下,姚凱來到北京學動畫。當通話3年後第一次見到恩人兼導師的韓鑑時,姚凱撲到他懷裡哭了,心裡充滿溫暖和感激。「我在北京租了個10平方米的小房,韓老師從家裡拿來檯燈、電扇、夏涼被等生活用品。他怕我孤單,每周都來看望,還開車拉我去動物園、故宮等景點參觀,有時還帶我到他家裡做客。怕我吃得不好,他隔幾天就在家裡做好燜酥魚送來。這道菜做起來非常麻煩,要把一條洗淨收拾好的魚放鍋裡燜1個半小時才出鍋。他做燜穌魚主要是防止我被魚刺扎著。」
半年後,姚凱學會了不少動畫技法。可因繪畫時手哆嗦、難以畫出更高的水平,後來就改學電視後期製作。他覺得很多情感可以通過畫面表達,對人間真情冷暖的表達也有強烈的欲望,就愛上了這個職業。因為有動畫製作基礎,再學習電視後期製作上手很快,沒多久就能做電視節目後期製作了。
在做節目後期製作時,韓鑑多次要給錢,都被姚凱拒絕。韓鑑自辦了網絡節目《韓鑑說話》,除了仍然讓姚凱做後期製作外,還讓他每天多看報紙找選題。「為了讓我能接受報酬,他說這節目是網站做的,他製作這個節目也掙錢。我這才同意接受每期300元錢,直到做了30多期後,我才得知這個節目就是為我而做。得知真相後,我要給韓老師退錢,可他說啥也不要。」
拍攝微電影讓他被更多的人知道
2008年夏天,姚凱迷上了微電影。他根據小說《你肩膀上有蜻蜓嗎?》改編了一個劇本,取名為《用靈魂來愛》。故事講述了一個女孩被車撞後昏迷不醒,男朋友為救她願化作隱身人,最後女孩被救過來。劇本寫好後,姚凱回到建昌縣拍攝並找到初中同學當男女主角。這部14分鐘的微電影8天拍完後,被姚凱放到新浪等視頻網站,點擊量很快過萬。
為慶祝微電影「首秀」成功,韓鑑給姚凱拍了個20分鐘的專題片《倔小子姚凱》在央視《講述》欄目播出。他的心酸故事也逐漸被人所知。為了讓姚凱的病情有所好轉,2009年,韓鑑又幫助姚凱到太原腦癱康復中心進一步治療。
2009年3月,姚凱回到建昌縣專心拍微電影。他尋找素材後,自已寫劇本還兼做製片人、導演、剪輯和後期製作。他先後拍了《為你流下第一顆眼淚》《花生仁的愛》《應該做的》等多部電影。他身殘志堅的故事感動了人們。2010年冬,央視電影頻道為他拍了《殘疾青年的導演夢》專題片。2012年,《我的姚凱》被拍成微電影,姚凱出任主演。這部時長24分鐘的微電影於當年播出後,反響很好。
2010年,韓鑑為姚凱爭取到為北京音樂會參展動畫片做後期製作的活兒。姚凱成功地為《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18部動畫片做後期剪輯,將每部片子濃縮成3分鐘並配上主題音樂。
韓鑑說,姚凱面對各種阻力、打擊和阻礙,還能勇往直前去努力爭取,他自強不息的奮鬥故事是很多人學習的榜樣。
「他用作品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2008年到2012年,獲悉殘疾青年姚凱能拍攝微電影,葫蘆島市殘聯為他買了一臺電腦。在拍攝《為你流下第一顆眼淚》《應該做的》時,葫蘆島市殘聯、建昌縣相關部門不僅鼓勵姚凱,也提供了資金支持。
2013年,為提高劇本寫作水平,姚凱找到北京電影家協會編劇分會副會長陳秋平。偏巧,陳秋平看過他主演的微電影,得知其想學電影劇本寫作便答應教他。在學習期間,經陳秋平推薦,姚凱還聆聽了美國著名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主講的電影創作研修課程。
2014年7月2日,姚凱成立了以公益事業和製作微電影為主的微電影創作工作室後,第一部微電影《花海》開機。讓他感動的是韓鑑和陳秋平也專程趕來。姚凱抱住恩人淚流滿面。
陳秋平說,經過多年艱苦努力,姚凱在導演手法、光影使用、演員調度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水準,展現出其在電影方面的才華和天賦。「他沒學歷沒人脈,不是科班出身,可他的自強不息和奮鬥故事令人感動。他用自己的實力和作品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希望為自己的電影劇本拉到投資
十餘年來,姚凱共拍攝微電影8部,其中《街角》曾獲民政部2015年首屆中國公益微電影節特別關注獎;《花海》獲首屆中國成語微電影大獎賽百佳作品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拍攝微電影《街角》時,拍攝用的儲存卡丟了。當時我做導演又要管理整個劇組,拍攝時間比較緊張。弟弟為幫我找回內存卡跑遍了建昌縣城,甚至連垃圾回收站都翻遍了……家人為我付出太多,我感恩親人朋友的幫助!」
令他欣喜的是,目前其創作的電影劇本《任性青春》已在國家廣電總局備案通過。本片講述的是一對少男少女在情竇初開時,遇到人生中一些意想不到的坎坷。他們在困難與危險來臨時,不改初心,將難題完美化解。因為種種困難,該影片拍攝暫時擱淺。姚凱希望有人能幫他一把。「與我合作拍攝的都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專業製作團隊,可要拍這部電影有些硬性花銷。如果有人願意投資,我願把投資折合成股份,大家共同分享影片上線後的票房。」遼瀋晚報記者 胡清
編輯 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