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際網路醫院總覽:實體主導佔八成,山東數量最多

2020-12-14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動脈網

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在疫情防控中作用積極,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動脈網此前已經推出了《網際網路醫院政策報告》分析行業政策趨勢。不過,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各地推動進度與力度不盡相同。

那麼,目前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實際有哪些特點?我們以2018年9月國家衛健委出臺《網際網路醫院管理辦法(試行)》為時間起點,從多個公開渠道搜集到目前497家網際網路醫院的資料(數據截至4月30日)。

通過這些網際網路醫院的成立時間、地域分布、申辦主體、醫保接通情況等維度分析,我們試圖更準確地觀察行業動向。為了確保分析結果的合理性,我們嚴格把握了資料來源的權威性,搜集標準主要如下:

網際網路醫院名單:優先使用衛生健康部門公示的名單、其次是醫院官網官微信息和主流媒體公開報導;網際網路醫院公司若無法證實已獲得網際網路醫院資質的,不計入名單;網際網路醫院成立時間:優先使用各級衛生健康部門披露的審批時間,其次是主流媒體、醫院官網官微披露的獲批時間或上線時間;申辦主體基本信息:以各級衛生健康部門、醫院官網官微、企業官網官微公開內容為準;醫保接通情況:以各級衛生健康部門或醫保局、主流媒體公開報導、醫院官網官微為準。

全國網際網路醫院總覽,實體主導佔八成

網際網路醫院根據申辦主體的不同,分為實體醫院主導型和企業主導型。497家網際網路醫院中,有415家是實體醫院主導,佔83.5%。

醫生是網際網路醫院最核心的資源,實體醫院天然具備這項優勢,企業卻需要長時間沉澱,或在短期內付出巨大成本才能積累起一定數量的醫生。

在網際網路醫院發展早期,探索這一形態的實體醫院並不多。隨著網際網路醫院運行模式的完善,政策加以肯定、推動並進行規範,實體醫院越來越多開始建設網際網路醫院,直至目前佔比遠遠超過企業主導型網際網路醫院。

同時,網際網路醫院剛剛經歷了新一輪的建設高峰。

2018年9月國家衛健委《網際網路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出臺之後,網際網路醫院正式進入審批、監管等規範化發展的階段,新政出臺當年審批的網際網路醫院並不多。因此,我們以2019年為起點,在下圖中梳理出了每個月網際網路醫院的成立情況(以獲得執業許可的時間或上線時間為準,二者都不明確的未展示在圖中)。

可以看出,成立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4月迎來第一個高峰,在8月國家醫保局《關於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出臺後,12月又迎來第二個高峰。

到2020年,2月建立的網際網路醫院最多,達到65家。這或許也是網際網路醫院誕生以來,單月建設數量最多的階段。

2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峰期,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推動了網際網路醫院建設。疫情期間,原有網際網路醫院紛紛開通線上發熱門診、慢病複診、肺炎諮詢,此外還不斷有網際網路醫院緊急獲批和上線。

據媒體報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武大雲醫」申辦僅耗時一天,也成為了湖北省首個獲得線上診療資質的網際網路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高華介紹,2月3日向省衛健委提出申請,第二天就批覆同意了。

這樣的速度並不只發生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在天津,2月5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網際網路醫院向天津市衛健委申請增加呼吸內科。當天下午16:14工作人員正式受理後,迅速進行審核、審批,於16:25將此事項辦結,耗時僅11分鐘。

隨著疫情平穩,2020年3月開始,網際網路醫院增長速度放緩,4月回落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醫院滿足了大量慢病患者的用藥需求,提供在線複診、開方、藥品配送服務,部分還可醫保報銷。然而,網際網路醫院不能只靠疫情防控來推動,儘管行業在此期間進行了很好的用戶教育、習慣培養,但疫情之後,在線問診對患者的吸引力是否能維持,充滿不確定性。

所以,網際網路醫院的服務模式亟待升級,需重構醫療健康服務流程,而非簡單複製線下流程。

從目前網際網路醫院類型來看,綜合醫院和中醫院佔主流,專科醫院類型多樣。綜合醫院科室齊全,能滿足患者多種就診需求。中醫院雖然在線上無法把脈,同樣可以開出在線處方。

4月10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在網際網路醫院開出中醫處方。一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此前一直在龍華醫院風溼免疫科治療,通過長期穩定的治療,病情已明顯緩解。該患者通過網際網路醫院視頻就診後,醫生為他開出了中草藥處方,物流公司可將中醫藥飲片配送到患者家中。

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和婦產醫院也是佔比較高的醫院類型。孕產婦、兒童原本就是就診需求較高、就醫又不方便的人群。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疫情期間在2月3日上線網際網路醫院,2月份累計問診量1.2萬餘人次,累計在線處方量397張,其中54%為異地患兒,藥品配送至四川、貴州、雲南及市內多地,極大方便了患者就醫。

其他的專科醫院中,以慢病或口腔、眼科這類消費需求較強的專科為主,這些醫院能夠滿足患者醫療、健康管理、消費等的多層次需求。

網際網路醫院地域分布,山東數量最多

由於全國各地醫療資源、醫療水平、醫療信息化水平不盡相同,各地建設網際網路醫院的情況也有較大差別。

從上圖可看出,現階段網際網路醫院主要分布在東部、南部沿海省份,這些區域優質醫療資源集中、醫療信息化程度也較高,有良好的基礎。其中,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等省份還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

網際網路醫院最多的幾個區域,原本就是進行行業探索較早的地區。目前,山東的網際網路醫院已達到133家。

2019年以來,海南、上海、天津、黑龍江等地加快了網際網路醫院建設的腳步。其中,海南的網際網路醫院以企業主導型為主,目前的24家網際網路醫院中,有22家屬於此類。

陝西也在加緊推動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受疫情防控需求推動,已有多家醫院獲批網際網路診療資質,但網際網路醫院較少。而北京僅已批准幾家實體醫院的網際網路診療服務,暫未批准網際網路醫院。

現階段,網際網路醫院還呈現出逐漸往地級市、縣或縣級市拓展的特點。根據行政區劃,我們梳理出了各類城市擁有的網際網路醫院數量:

從上圖可看出,總共有20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位於直轄市和省會城市,200多家在地級市,縣級城市有76家。

截至目前,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已制定了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目標,河北、湖北、四川等考慮了區域分布因素,除了省會城市的大型三甲醫院之外,要求各地市、州同步建設網際網路醫院或開展網際網路醫療服務。

網際網路醫院分布也體現了政策推動之下,覆蓋面逐步下沉的趨勢。尤其是在浙江、廣東、山東、江蘇幾個省份,地級市、縣級城市已經較為廣泛地覆蓋了網際網路醫院。

網際網路醫院申辦主體分析

若從實體醫院和企業這兩個網際網路醫院的申辦主體來分析,會發現哪些規律呢?

>>>>

實體醫院主導,公立三甲最多、民營佔比小

我們先來看實體醫院,其根據出資方、醫院等級又分為不同類型,這也會使網際網路醫院呈現出不同特徵。

目前申辦網際網路醫院的415家實體醫院中,公立375家、民營40家,在實體醫院主導的網際網路醫院中,分別佔90%、10%。與此形成反差的是,根據《2018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全國公立醫院有1.2萬個,民營醫院2.1萬個,民營醫院數量遠超公立醫院。

也就是說,大約有3.1%的公立醫院建設了網際網路醫院,但只有0.2%的民營醫院建設了網際網路醫院。

對公立醫院來說,尤其是大三甲醫院,建網際網路醫院主要是將常見病、慢病患者進行分流,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流程,提升患者就醫和醫院管理的整體效率。同時,公立醫院能夠加快投入網際網路醫院建設,與其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推動也有一定關係。

而對門診量更低的民營醫院來說,將常見病、慢病患者轉移到線上並不是剛需,他們更多考慮如何提升醫療和服務質量,以此吸引患者。若要建網際網路醫院,也希望達到這樣效果。即民營醫院必須考慮建設運營成本與效益之間的關係,尤其是營利性民營醫院。

上圖是建立網際網路醫院的民營醫院類型,綜合醫院仍然是多數。專科醫院覆蓋了眼科、婦產、口腔等消費屬性強的領域。在各類專科醫院中,網際網路有助於塑造醫院品牌和拉近醫患距離,從而促進醫院經營。

但整體上看,民營的各類專科醫院建設網際網路醫院較少,未來是否能持續通過網際網路擴大獲客渠道還不確定。不過,疫情期間,線下醫療服務量整體下滑,民營醫療機構更是如此,通過拓展線上服務,至少能夠將疫情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從實體醫院等級來看,全國的三級醫院中,近13%已建設了網際網路醫院。這其中,已有253家三甲醫院拓展網際網路醫院,佔全國1442家三甲醫院的17.5%。

這些三甲醫院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南大學湘雅系醫院以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知名醫院均已上線網際網路醫院。

前文已經提到,從行政區劃的維度看,網際網路醫院正在從直轄市、省會城市向地級市、縣級城市鋪開。從上圖同樣可以看出,二級醫院建設網際網路醫院的比例僅有0.61%。

二級醫院除了分布在各個市轄區之外,還廣泛分布在地級市和縣級城市。所以,網際網路醫院的下沉,從醫院等級這個層面看,也是同樣的趨勢。

但是,醫院等級也體現了其服務定位、服務能力,所以,並非每家醫院都有必要或有實力單獨建一家網際網路醫院。

實體醫院建設網際網路醫院,可獨立申請網際網路醫院作為第二名稱,也可以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申請網際網路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後者在實體醫院主導的網際網路醫院醫院中,佔了約10%的比例。

合作共建的網際網路醫院,醫院名和企業名都要體現到網際網路醫院的名稱中。通過這種方式,企業既要提供平臺建設支持,還要提供資源、持續參與後續運營。

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醫療信息化企業廣泛參與合作共建網際網路醫院,微醫、納裡健康等均與多家實體醫院共建了網際網路醫院,這種形式可以探索實體醫院的醫生、醫療資源與企業的平臺覆蓋、建設運營能力深度結合,雙方形成優勢互補。

>>>>

企業建網際網路醫院,意在搭建自身業務閉環

網際網路醫院界定了常見病、慢病的複診,似乎是局限了問診範圍,但仍有各種類型的企業投身其中。

早期主導網際網路醫院的企業,以網際網路醫療、醫療信息化、醫藥電商企業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細分領域參與企業越來越多樣化,包括上遊的醫藥、醫療器械以及下遊的保險企業等。

以上是我們本次統計的企業主導型網際網路醫院中,各類企業的數量。網際網路醫療、醫療信息化、醫藥電商等仍是主力,其他企業類型多樣。

醫療需求並非高頻需求,加上在線問診又嚴格界定了範圍,所以,各種新類型的企業投入成本建設網際網路醫院,並非在線上問診本身這個環節,而是通過合規資質來打通其業務閉環。

例如,在藥品集採政策等對藥品流通格局的影響下,藥企可以開拓新的銷售渠道和服務方式;醫療器械以網際網路醫院為切入點,與線下醫療機構合作,圍繞產品展開相關診療,可迅速推廣產品。而保險企業通過網際網路醫院將業務環節前移,可以更好地對客戶進行健康管理,減少疾病發生,從而降低成本,或者積累醫療數據更合理地設計產品。

醫保支付起步,推進迅速

我國覆蓋全民的基本醫保制度已經建立,根據國家醫保局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底,基本醫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患者到線下就醫,以醫保支付和個人支付為主,而在線上,醫保支付才剛剛起步。

我們本次統計的網際網路醫院中,僅49家接通了醫保支付,26家表示暫未開通,但此事項正在進行或已提上日程。

大部分網際網路醫院沒有公開資料顯示開通或未開通,我們將其列入「不明確」類。不過,這類重要的民生服務在一般情況下,主管部門或醫院都會通過適當渠道公布,所以,「不明確」這類大概率是暫未接通醫保。

已接通醫保支付的網際網路醫院中,結算方式主要有直接在線結算、醫保平臺結算以及其他支付方式。

直接在線結算即患者通過網際網路醫院複診後,系統自動算出個人支付部分,患者按此支付即可。平安好醫生湖北網際網路醫院、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武漢專區、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等均屬於此類。

醫保平臺支付需要網際網路醫院入駐,例如江蘇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進駐了南通醫保APP,可實現在線複診、醫保支付、藥品配送等服務。

山東省網際網路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也是類似模式,該平臺從開設網際網路醫院、納入醫保定點,到患者身份驗證、複診確認,再到醫保在線結算,構建了網際網路醫院醫保在線支付結算的完整閉環,是網際網路醫院服務模式的新探索。

此外,在網際網路醫院與醫保信息系統、藥店等對接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也有部分地區採用個人支付部分生成二維碼、患者掃碼支付,或者患者先在網上自費支付,之後再到醫院報銷。

疫情防控對網際網路醫院的醫保支付打通有強力推動作用,湖北、上海、江蘇、浙江、天津等地多家網際網路醫院醫保支付火速上線。疫情之後,醫保支付的完善成為大趨勢。

幾個需要突破的問題

我們在搜集和分析上述網際網路醫院名單的過程中,發現還有一些問題需要突破。

首先,各地對複診的時限要求不一。例如,上海在《上海市網際網路醫院管理辦法》中要求,患者需要提供2個月內的實體醫院就診病歷,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福建省人民醫院均要求提供3個月內的就診資料,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要求5個月內的就診記錄。

大多實體醫院還要求初診記錄需為本醫院的就診記錄,這樣一來,複診的醫療資源與網際網路只是有限範圍內、有限區域內的結合。

初診地、複診時限的標準問題,急需從政策層面加以完善。

其次,實體醫院越來越多地開通了網際網路醫院,但線上運營並非他們的強項,如何在建好後發揮實際價值、不當成自上而下的任務,才是更大的考驗;而如何合理分配這些醫療資源,也需要一盤棋考慮。

前文已經提到,許多知名大三甲醫院已建成網際網路醫院,雖然在政策推動下,網際網路醫院已逐漸在往二級醫院延伸,但患者對三甲醫院的信任會長期存在,既然通過三甲醫院可以在線諮詢複診,何不就選擇三甲醫院呢?也就是說,三甲醫院對患者的虹吸效應可能會更強。這似乎與分級診療的大趨勢是相悖的。

所以,如何提高實體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的運營能力?如何通過服務模式的變革,整合各級醫療資源?這不僅是實體醫院、主管部門面臨的問題,也是值得行業深思的,因為問題存在正意味著市場需求的所在。

再次,大量實體醫院上線了網際網路醫院,會導致平臺型網際網路醫院的醫生大量流失嗎?我們認為,從總體上看,醫生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此消彼長的關係有可能會出現。但是,「此」和「彼」一定是對立的嗎?是否可以達成良好的合作和行業生態?這些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投入了大量精力來搜集文中資料,一方面,受統計渠道限制,可能存在誤差,但已通過儘量多的權威信源來提高準確度(本文開頭已對信源做了說明)。

另一方面,不少人認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再次迎來風口,但我們無意跟風,也並非鼓動大家都去開網際網路醫院,而是希望通過更加完整的數據和嚴謹的分析,讓行業有更冷靜和理性的思考。

後續,我們還將從其他角度持續關注網際網路醫院進展,進行更立體的觀察。

相關焦點

  • 300+網際網路醫院PK數萬家實體醫院,三種模式能否殺出重圍?
    截至目前,企業主導建設的網際網路醫院超過300家,其中,寧夏、廣東、海南、山東及貴州5個省份網際網路醫院建設數量遠遠走在全國其他省份的前列。主導建設方既有政府、又有醫院、企業,如九芝堂、愛康國賓、搜狗,瑞康醫藥、天力士等。圖片1  網際網路醫院發展歷程
  • 桔子財經|山東搬家公司破萬家全國最多,六成註冊資金低於百萬
    來自企查查的數據顯示,經濟大省都是「搬家大省」,其中山東是全國搬家公司數量最多的省份,截至5月11日達10122家,其中六成註冊資金低於100萬,註冊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只佔5%。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近11萬家搬家公司,其中在業存續的企業有8.2萬家。
  • 「衛生巾自由」背後:山東廠家全國最多,近7成註冊資金百萬以下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衛生巾相關企業0.98萬家,近八成企業註冊資本低於500萬。今年上半年,相關企業新註冊1352家,同比增長94%。從地域看,山東省衛生巾相關企業以1644家的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其中以臨沂最多,近7成註冊資本百萬以下。
  • 依附實體醫院 「網際網路+」還能做什麼?
    形成創新管理模式《意見》除認可依託實體醫療機構開設網際網路醫院外,還積極鼓勵醫療機構應用網際網路技術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推進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國所有醫療聯合體和縣級醫院截至去年10月,全國已有6800多家公立醫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遠程醫學中心為例,至今累計完成了6500餘例遠程會診,其中中西部地區服務量佔比72.3%,覆蓋包括雲南、內蒙古、西藏、新疆等24個省份,涵蓋各種疾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腫瘤專科醫聯體」覆蓋上海5個區11家、江蘇3家、浙江1家醫療結構,在推進長三角醫療一體化的建設中成效初顯。
  • 60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上線,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的春天已經到來?
    「我發現,網際網路公司做的很多工作,沒有考慮病人到底需要什麼,也沒有考慮線下實體醫院需要什麼。如果不了解這兩種需求,就沒法做網際網路醫院。」瞿介明所在的瑞金醫院就是疫情期間開張的215家網際網路醫院的參與者之一。像這樣由實體醫院主導的網際網路醫院有166家,佔比近八成。這個主導方比例與2019年的數據基本持平。數據能說出很多故事。
  • 60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上線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的春天已經到來?
    像這樣由實體醫院主導的網際網路醫院有166家,佔比近八成。這個主導方比例與2019年的數據基本持平。數據能說出很多故事。比如,網際網路醫療為何跟其他「網際網路+」行業不一樣,平臺始終未能戰勝「生產型企業」而成為贏家?又比如,網際網路醫療為何又「慢」又「熱」,讓你很難隨時隨地點上一份「外賣」的醫療服務?
  • 2019年西安實體書店數量位居全國第4名
    為了解西安市民對實體書店的關注和使用情況,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近日對300名西安市民在2019年走進實體書店閱讀的情況進行了線上調研。調查顯示,成人去實體書店的比重達到八成以上,但是能夠經常去實體書店的成人只有二成多。市民對近三年來西安實體書店快速建設的成果比較認可。
  • 網際網路醫療風口已至 插上實體醫院翅膀飛得更高
    品嘗過烈火烹油,苦熬盡資本寒冬,回歸於冷靜淡然,短短數年間,網際網路醫療仿佛經歷了一個輪迴。國家一紙文件出臺,為「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格局定下乾坤。將網際網路醫療落地於實體醫療機構與醫療服務場景中,一批服務於實體醫院的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正由內向外破土而生。
  • 財鑫聞|「顏值經濟」再爆發,山東醫美相關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一年...
    記者通發現,醫療美容相關企業主要集中於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企業形態以醫院、醫療機構為主,數量佔據整個醫美行業的半壁江山。(我國醫美企業地域分布情況)對於現代人,特別是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年輕女性而言,醫美已經成為一種時髦。
  • 全國各省養老床位數量排名,山東老齡化嚴重
    全國各省養老床位數量排名:1、山東 669959張2、江蘇 663911張3、浙江 616195張4、四川 514972張5、廣東 467174張6、河北 462575張7、安徽 386348張8、湖北 377073張這是2018年全國各省市養老床位數量最多的8個省份,其中山東的養老總床位數最多,主要由老年人和殘疾人服務床位和社區養老床位兩部分構成
  • 滕州:我市14.4萬家個體戶——數量全國第9,山東第一!
    近期,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平臺企查查推出《2020中國個體工商戶洞察報告》中,山東的個體工商戶數量在全國遙遙領先,與廣東、江蘇同屬700萬量級,位於全國第一陣營。在個體戶數量縣級市TOP30中,山東滕州以14.4萬家的數量排名全國第9,山東第一。
  • 全國醫療資源地圖:廣東三甲醫院最多,中部「缺醫少護」
    醫療機構:45%的三甲醫院在東部人口大省多是醫療機構大戶,2018年河北、四川和山東擁有的醫療機構數最多,均在8萬個以上;河南、湖南、廣東也表現不俗。總體而言,全國37%的醫療機構都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即使是醫院數,排在第一梯隊的仍然是山東、四川、河北這些人口大省,2018年醫院數量均在2000家。三甲醫院作為優質醫療資源的代表,高度向東部地區集中。2018年全國共有1442家三甲醫院,其中45%的三甲醫院都在東部地區,而中部、西部地區只有不到三成比重。
  • 網際網路醫療與實體醫院「聯姻」 是大勢所趨共贏之舉
    實體醫院觸網「要火」  近年來,「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概念很火,出現了很多網際網路醫療平臺。但是,實體醫院在「網際網路+」之路上的探索依然有限。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文件,允許醫療機構依託實體醫院建立網際網路醫院,正式開啟了網際網路醫療與實體醫院的聯姻。
  • 全國旅行社數量、收入排行榜,看山東排名
    其中,旅行社數量排名前十位的地區依次為廣東(3281)、北京(3062)、江蘇(2943)、浙江(2769)、山東(2613)、上海(1758)、遼寧(1524)、河北(1513)、安徽(1487)、湖北(1267),上述地區旅行社數量佔全國旅行社總量的57.05%。
  • 世界上華人移民最多的六個國家,其中一個國家華人佔主導
    華人群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目前世界上華人以及華裔有近16億人口,除了生活在中國的華人,世界各國遍布華人,今天來看看世界上華人移民最多的六個國家。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的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最近30年移民加拿大華人眾多,有很多富豪和官員子女,大約有140萬左右。
  • 企查查個體工商戶報告出爐:滕州個體戶數量山東第一全國第九
    近期,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平臺企查查推出《2020中國個體工商戶洞察報告》中,山東的個體工商戶數量在全國遙遙領先,與廣東、江蘇同屬700萬量級,位於全國第一陣營。在個體戶數量縣級市TOP30中,山東滕州以14.4萬家的數量排名全國第9,山東第一。在個體戶在主體市場的比例中,滕州、新泰、平度、安丘、諸城、高密都在70%以上。其中,滕州以78.7%的佔比在全國排第6位,位居山東第一。
  • 國家衛健委:網際網路醫院須落地在實體醫療機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焦雅輝26日表示,網際網路醫院須落地在實體醫療機構。加大醫療健康服務主體責任,線上線下統一監管,確保「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質量安全。焦雅輝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例行發布會上說,將加強醫療機構和網際網路醫院對不良醫療事件或損害事件承擔主體責任,促進網際網路企業主動履責。
  • 全國排行:廣州今年上半年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增長最多!
    眾成醫械研究院根據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地生產企業數量增長情況,發布了全國各省、城市、區/縣等地區生產企業數量增長排行榜,其中,廣州成為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增長數量最多的城市。全國各地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增長情況詳情如下。
  • 商標帶「GPS」 山東「地理標誌商標」數量連續9年全國第一
    八成是煙臺、東阿、龍口。有一類商標,把地名放進商標的方式,被稱作「地理標誌商標」。「地理標誌商標」不僅能增強品牌影響力和附加值,在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還會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山東連續9年全國第一  山東的「地理標誌商標」數量,在全國算頭一號。
  • 山東蘋果皮薄水足,產量在全國佔比達兩成
    全國各產區之間的果品的競爭也從地域競爭走向了全國競爭。百果園現有約3600家店,在全國水果店面數量中排名第一。百果園集團的品類採購總監陶軍介紹,他們的蘋果採購主要有四個產區,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他們從雲南和四川的高原地區採購,約佔年採購量8%;11月上旬到次年3月,從新疆的阿克蘇地區採購,約佔年採購量10%左右;10月初到次年4月份從陝北和甘肅採購,約佔年採購量40%左右;10月上旬到月底從煙臺採購,約佔年採購量40%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