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醫療資源地圖:廣東三甲醫院最多,中部「缺醫少護」

2021-01-20 手機鳳凰網

1位醫生日均接診上百名患者、全國4萬餘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每個人深刻感受到醫療資源的重要性和緊缺性。

和平時期醫療資源緊缺,是一次次排隊掛號尋醫問診的經歷;但在戰「疫」時期,每張床位、每位醫護人員所代表的醫療資源,則成為與時間搶生命的武器。

無論一個地區GDP有多高,如果它的醫療資源成為木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那麼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或許也會不堪一擊。

截至2018年,全國共有99.7萬個醫療衛生機構、840萬張床位、1442個三甲醫院……這些醫療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省份?哪些地方的醫療能力最強?哪裡的公共衛生應急速度最快?

一般而言,醫療資源通常包括醫療機構、醫療床位、衛生人員等硬實力,也包括醫療服務、地方醫療支出等軟實力。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地方上述數據,力求刻畫出一幅完整的全國醫療資源地圖。

醫療機構:45%的三甲醫院在東部

人口大省多是醫療機構大戶,2018年河北、四川和山東擁有的醫療機構數最多,均在8萬個以上;河南、湖南、廣東也表現不俗。總體而言,全國37%的醫療機構都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

即使是醫院數,排在第一梯隊的仍然是山東、四川、河北這些人口大省,2018年醫院數量均在2000家。

三甲醫院作為優質醫療資源的代表,高度向東部地區集中。2018年全國共有1442家三甲醫院,其中45%的三甲醫院都在東部地區,而中部、西部地區只有不到三成比重。

三甲醫院最多的廣東省共122家,其中,廣州市三甲醫療機構38家。排名前十的還有山東、四川、江蘇、湖北、黑龍江、浙江、遼寧、河南、北京。

廣東三甲醫院多,主要是廣州醫療實力雄厚,諸如鍾南山院士所在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是全國呼吸科醫院的實力擔當。疫情襲來,廣東集結6家單位組成第一批醫療隊支援湖北,其中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都是來自廣州的三甲醫院。

醫療床位:長沙人均擁有量最高

2018年,全國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是6.03張。但從分布範圍來說,人均擁有量靠前的不是東部地區,而是遼寧、新疆、四川和重慶,每千人口醫療床位數均在7張以上。

從城市維度來看醫療床位數也是如此,北上深等一線城市並不具優勢。西部的重慶、成都總量領先,北京、上海兩大一線城市緊隨其後,雖醫療機構床位數超過10萬張,但平均在每個人身上,則略顯不足:2018年北京每千人口醫療床位數為5.76、上海為5.55,排名明顯靠後。

意想不到的是,一些老工業城市反而人均擁有量非常靠前。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長沙排名第一,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為9.48,其次是昆明、烏魯木齊、鄭州、太原、成都和武漢;深圳則排名墊底,該值為3.65。

這或許可以解釋,與疫情重地湖北僅一湖之隔的湖南,為何累計確診病例居全國第五,但死亡率卻很低。除了長沙坐擁中國醫學界「四大天團」之一的「南湘雅」以外,在全國確診病例最多的五個省份中,湖南人均醫療機構床位數最多,為6.99張,長沙更是位於全國前列。

不過,全國存在一個普遍現象——醫療資源除了地域分布不均外,城鄉差別也非常大。在人均醫療機構床位數上,城市人口是8.7張,而農村人口只有4.56張。

衛生人員:中部「缺醫」更「少護」

衛生人員數量同樣呈現地域高度集中的趨勢,廣東、山東等9省佔到全國衛生人員的一半以上。均攤在每個人身上,可獲得醫生、護士資源又是多少呢?

按照常住人口來算,2018年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遙遙領先的是北京,相當於每千人有4.63名醫生,遠遠高於全國均值(2.59);其次是浙江、上海、內蒙古、江蘇。

令人意外的是,整個中部地區的每千人執業醫師數只有2.41,與東部地區(2.84)相差甚遠。尤其是經濟大省湖北、安徽、江西,醫生資源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更突出。

但更需要中部地區警惕的,不僅是人均「缺醫」,更是「少護」。2018年我國每千人擁有2.9名註冊護士,而中部地區均值只有2.69,不僅低於東部(3.1),更是罕見低於西部平均水平(2.98)。

但不管怎樣,北京醫護資源的「王者」地位始終無法撼動。不止是人均擁有醫生量,北京人均擁有註冊護士數(4.98)也是全國第一,遠超其後的上海、陝西。即使在細分指標——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上,北京也穩居於全國前三甲。

醫療服務:上海醫生最忙

「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的體驗,相信不少人都經歷過。由於醫生工作量過大,經常導致醫療服務質量不盡如人意。

從門診服務的情況看,2018年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最高的地方是上海,為14.4人次,而浙江、廣東的醫生工作量只有10人次左右;山西、湖南、黑龍江的醫生則是全國最輕鬆,日均擔負診療人次在4.6人次以下,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7人次)。

從住院服務的情況看,醫院病床使用率既反映了醫院床位的利用效率,也是病床負荷情況的直接體現。上海依然是該指標最高的地區,2018年病床使用率為95.85%;其次是湖北(92.65%),比全國病床使用率高出將近10個百分點。

上海醫療資源人滿為患的程度,從中可見一斑。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床位使用率也是全國第一,為88%,幾乎是北京的3倍。

其實,上海醫療資源並不算匱乏,但人均擁有量偏低,加之在上海大醫院就醫的外地患者,使當地醫療資源更捉襟見肘。

醫療費用: 深圳看病個人花費最少

自2003年非典之後,國家就加大了對醫療衛生的投入,政府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03年的17%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30.66%,增加了將近一倍。此後佔比雖有所下滑,但2018年仍為27.74%。

財政投入力度加大,意味著個人看病成本的下降。由於衛生總費用為跨年核算,所以從全國31個省市區2017年的情況看:個人衛生支出佔比最低的地區是西藏(5.16%)、北京(16.36%)、上海(20.5%)。

以北京為例,雖然其人均衛生總費用已突破1萬元,兩倍於浙江、江蘇,但得益於社會辦醫、醫療保障等社會衛生支出佔比超過50%的比重,個人現金衛生支出仍處於全國最優水平。

但最低的還不是北京。2019年深圳個人現金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至14.42%,達到全國除西藏地區外最低水平。

WHO指出,只有當個人現金衛生支出降低到衛生總費用的15%以下時,經濟困難和因病致貧發生的機會才能降低到可以忽略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諸如東北三省,河北、湖北等中部省份,個人衛生支出佔比均在32%以上,明顯高於全國均值。

社區服務中心:床位使用率只有50%

總體來看,全國醫療資源配置呈現出區域分布、城鄉分配不均的問題。大量優良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區大醫院,尤其是在行政級別較高的城市,進而導致很多患者到省會城市、北上廣看病。

作為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因投入嚴重不足,使用水平明顯偏低。目前我國的醫療機構,95%都分布在基層的社區服務中心、街道衛生院、村衛生室等,2018年共有94萬個;但數量龐大的基層醫療機構並未有效發揮作用,2018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病床使用率只有51.9%,鄉鎮衛生院要稍高一點,也沒超過60%。

以上海為例,2018年其僅有4729個基層衛生機構,是同為一線城市北京(9172個)的一半,這也是導致上海醫院醫生工作量大的一個重要原因。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當下我們亟需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能力,讓大量的社區醫院能夠起到合理分流病人的作用,加大分級診療的力度。

此外,還要加大社會辦醫力度,提高醫療資源的市場化能力。一個對比鮮明的數據是,2018年全國有2.1萬家民營醫院,佔醫院總數的比重已超過60%,但數量龐大的民營醫院只承擔了全國診療人次數的14.7%,而公立醫院卻是一床難求。

相關焦點

  • 全國醫療資源排名,各省差距有多大?-虎嗅網
    可以看到,在主要城市千人均醫療機構床位數的排名中,前8位都是來自中部或西部的省會城市。我們還注意到,老牌區域中心、副省級城市瀋陽和哈爾濱,雖然現在經濟總量跌出全國前20、人口持續流出,但醫療硬體資源並未同步縮減,千人均床位數仍佔優勢。再來看各城市的醫護人員供給。
  • 廣東三甲醫院全國第一!廣州351個最強科室領跑全省
    與2018年11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9489個,其中,醫院增加149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956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減少1788個。122家!廣東三甲醫院佔全國第一在省級區域劃分中,山東、四川、河北這三個人口大省的醫院數量為全國前三位,分別有2607、2412、2115家醫院。
  • 全國三甲醫院最多的省份,廣東數量最多,高達100所
    廣東省有100所三甲醫院湖北省有73所三甲醫院山東省有72所三甲醫院浙江省有70所三甲醫院黑龍江省有63所三甲醫院>四川省有63所三甲醫院(數據來源於衛計委官方)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那就是廣東的三甲醫院的數量是最多的,高達100所,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汕中心醫院招聘36人公告(護技藥第一批)
    廣東衛生人才網同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招考公告信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汕中心醫院招聘36人公告(護技藥第一批),報名時間:9月17日-9月25日,請考生多加關注。
  • 重慶的基礎醫療資源在全國排第幾?
    武漢這次的疫情,令更多人關注城市的醫療資源,它將成為衡量一個城市越來越硬核的指標,因為生命大於一切。 重慶的醫療資料配置如何?根據相關衛生及統計部門的公開信息,事務君梳理了重慶公共醫療資源的基礎情況。
  • 「三甲」資源下沉!廣中醫一附院白雲醫院醫療集團成立
    「三甲」資源下沉!醫療集團成立後,將通過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特別是人才、技術等的縱向流動、下沉基層、資源整合,集團內各成員單位就醫療、管理、教學、學術交流等開展全方位合作,整合一批療效確切的中醫適宜技術、先進的醫院管理經驗、群眾認可的重點專科向基層醫療機構輻射
  • 高德地圖三季度交通報告:全國三甲醫院就診哪最堵?
    三甲醫院「擁堵榜」出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周邊最堵醫院門口交通擁堵,尤其是醫療資源豐富的三甲醫院,幾乎成了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通病。根據高德地圖「明鏡」系統監測,三季度中國主要三甲醫院「擁堵」榜單出爐。在全國規劃熱度最高的前30所三甲醫院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周邊道路擁堵最嚴重,全天擁堵延時指數高達2.457。上榜前十的醫院中:北京市有3所醫院上榜,長沙有2所醫院上榜,上海、成都、鄭州、瀋陽各有1所醫院上榜。
  •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創新引領全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浪潮
    一位需進行骨盆手術的陽山患者,在「家門口」的醫院,通過最新的5G技術享受到了省級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   整個傳輸過程音視頻流暢、無明顯卡頓和延時,畫質清晰穩定。據悉,經現場測試,通過5G網絡從省二醫視頻源回傳到陽山會診中心端到端時延平均低於40毫秒,具有大帶寬、低時延技術特點的5G網絡,為遠程醫療帶來了創新性的變化。
  • 騰訊:247家全國三甲醫院檢出勒索病毒,廣東、湖北最多
    另外在全國三甲醫院中,有247家醫院檢出了勒索病毒,以廣東、湖北、江蘇等地區檢出勒索病毒最多。其中,被勒索病毒攻擊的作業系統主要以Windows 7為主,Windows 10次之,以及停止更新的Windows XP。對此,報告指出,當前沒有及時更新作業系統的醫療機構仍佔一定的比例,這極有可能會為醫療業務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 西安藝星醫療美容醫院 5A評審,開啟西安醫美「三甲」時代!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為推動行業的規範化管理和健康有序發展,同時保障求美者的合法權益,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對醫美機構制定了評級標準,「醫療美容機構評價標準」按照得分高低,將醫美機構分為5A、4A、3A、2A、A五個等級。日前,西安藝星醫療美容醫院參評5A,開啟了西安醫美的「三甲」時代。
  •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建成後將成全國最大三甲民族醫院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建成後將成全國最大三甲民族醫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建設中的廣西國際壯醫醫院
  • 全國最堵三甲醫院榜單出爐
    記者 | 唐俊醫院門口交通擁堵,尤其是醫療資源豐富的三甲醫院,這幾乎成了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通病。高德地圖根據「明鏡」系統監測,統計分析了今年第三季度中國主要三甲醫院的「擁堵」情況。在全國規劃熱度最高的前30所三甲醫院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周邊道路擁堵最嚴重,全天擁堵延時指數高達2.457(註:擁堵延時指數,指的是在擁堵時期通行所花費的時間與暢通時期所花費的時間的比值)。上榜前十的醫院中,北京市有3所,長沙有2所,杭州、上海、成都、鄭州、瀋陽各有1所,包括浙大一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大三院、上海華山醫院等。
  • 醫院遭遇"醫生荒" 兒科、婦產科醫生缺口最多
    可真正從醫以後卻發現自己的工作遠沒有那麼簡單,十年苦讀才換取體制內的一席之地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近乎冰點的醫患關係、以藥養醫、寫不完的論文、漫長的職稱評審……逼迫一些80後糾結著要不要「逃離」體制。  醫生荒,缺人成了各大醫院面臨的共同問題。近一個月的時間,市衛計委組織「島城媒體看醫院」的活動。談到醫護人員配備,無論是三甲大型綜合醫院還是二三級醫院都缺人。
  • 長沙三甲醫院大盤點,這些樓盤有「醫」靠!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醫療配套並不像商業一樣分布廣泛,醫療一直是城市的稀缺資源。如果居住地附近擁有完善的醫療配套,那麼生活中就多了許多的便利與保障。尤其是在本次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優質醫療配套對於家庭健康的重要保障作用。 何謂優質醫療配套?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三甲醫院。
  • 醫院投資錦囊| 地理信息系統在醫療資源配置中的應用
    他帶著母親坐上大巴,花上兩個小時的車程到了省城的三甲醫院,光是取號、等醫生看診就花了四個多小時,做了多項檢查後才確定是母親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長期吃藥。還不等阿雄鬆一口氣,就被醫生告知每個月都要到醫院定期取藥,意味著除了藥費,每個月都要花上昂貴的車費和來回一天的時間,這讓在工廠打工、很難申請請假的阿雄感到十分煩惱。
  • 全國網際網路醫院總覽:實體主導佔八成,山東數量最多
    其他的專科醫院中,以慢病或口腔、眼科這類消費需求較強的專科為主,這些醫院能夠滿足患者醫療、健康管理、消費等的多層次需求。網際網路醫院地域分布,山東數量最多由於全國各地醫療資源、醫療水平、醫療信息化水平不盡相同,各地建設網際網路醫院的情況也有較大差別。
  • 三米陽光、37℃五星暖護……這家醫院不僅有暖男,更有暖醫!
    在65年的建院歷史中,浙江醫院始終秉承「臻德精術」核心價值觀,以「一分情懷、九九耕耘、百分精術、萬分責任」的信念打造高水平、現代化的大型省級三甲綜合性醫院。不忘為醫初心,牢記健康使命!這一次,站在兩院區協同高速發展新起點上的全體浙醫人,將深挖醫療服務內涵、持續改善就醫體驗,從醫療技術、服務、文化等多維度著手,持續創新醫療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高品質服務,著力提升患者的就醫滿意度和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浙江醫院黨委書記嚴靜表示,2018年,浙江衛生服務領域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煩等問題。
  • 【鈦坦白】微醫副總裁趙宇:微醫對「醫療+網際網路」的探索與實踐
    從2016年開始我們已經累計服務了4.1億人次,而且我們為全國的老百姓節省了3200萬個工作日的排隊時長。在連接醫院的同時,我們也連接了專家。大家原來去大醫院都掛專家號,但是大專家的資源非常稀缺,而且其實國家對三甲醫院的定位是科研教學以及疑難雜症,但是很多掛號就奔著大專家去的。如何把大專家的資源進行下沉?
  • 三甲公立口腔醫院院長辭職 加盟民營醫療
    1月19日消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學院院長、重慶市口腔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鄧峰教授辭去公立三甲醫院院長職務,加盟拜博口腔醫療集團(原拜爾口腔醫療集團)擔任總裁CEO。今日,人才助推,三甲公立口腔醫院院長加盟1月19日,筆者從可靠渠道得到消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學院院長、重慶市口腔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鄧峰教授辭去公立三甲醫院院長職務,加盟拜博口腔醫療集團擔任總裁CEO。鄧鋒院長目前還是中華醫學會口腔醫學分會常務理事、中華口腔正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江西10強「三甲醫院」:南昌大學一附院第2,贛州市人民醫院第8
    醫療機構的存在就是為了保障民生醫療,一所好的醫院能夠拯救多少家庭,讓更多的人重獲健康,醫院就是人類的健康守衛者。江西,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2019年全省生產總值24757.5億元,比上年增長8.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4、中部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