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應該怎麼辦?作為家長經常對孩子的學習非常發愁。
學習這件事情,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要說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大人,如果沒有足夠的驅動力也不願意去學習。這種事情是很正常的。
比如最近的長徵B5火箭發射,一個人對此不感興趣,工作也和航天無關,無論別人如何和他說這個有多厲害,他也聽不懂,不感興趣,也不關心。更不會去學習航天知識。
假設一個技術人員,他的老闆下一個命令,公司將引進最新的技術。要求技術人員,必須在一個月內掌握這項新技術。掌握了就升職加薪,不掌握就辭退回家。這樣一個壓力下,這個技術人員的學習激情動力絕對是非常高漲的。
例如有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學習本身不錯。但是一直爭強好勝。想要當第一。於是為了成為最優秀的學生,發奮努力讀書。成為了第一也不敢放鬆,要保持自己的戰果。這就是內驅力。
有的寒門學子,非常努力,他們清楚自己的家庭情況,自己的父母為了自己有多辛苦。他們為了報答父母的恩情,為了改善家庭的未來。他們知道努力上進,知道自己學習可以改變命運。所以這是他們的內驅力。
也有一類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完全是因為外驅力。這就是父母的壓力。父母給的壓力很大。不允許玩手機,不許看電視。周末在家要學習。抽出時間上輔導班。晚上回家練鋼琴。一天到晚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的。在父母的監督之下。不努力也不行。一偷懶就會迎來父母的苦口婆心。在頂不住壓力的情況下,只能玩命努力學習。這就是外在的驅動力。雖然不是出自本心,至少效果是在這裡的。但是近些年也出現過不少孩子在高考面前,壓力達到一個巔峰,承受不住變得抑鬱的也是並不少見。
對於絕大部分的孩子來說,都是會主動學習的。雖然他們可能並不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只是從家長老師那裡知道,為了考好大學,為了找個好工作。但是意義在哪裡,意義是否有那麼重要。並沒有思考過,只是知道要聽父母的,聽老師的。這個時候就應該學習。
所以孩子是知道學習的。只是不愛學習。遇到自己喜歡的科目,自己會努力學習。但是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就十分牴觸。於是偏科現象也很嚴重。
但是這些內驅力外驅力並不是對於每個人都有效果的。有的孩子就是貪玩而已。我也不懂父母有啥壓力,家庭環境舒服得很。自己學習一般般,也感受不到未來的壓力。我也不爭強好勝。父母也不忍心把孩子逼迫到那個份上。怎麼辦?
學習最好的最管用的辦法還是興趣。就如同女人愛美,對於化妝品瞭若指掌。男人愛車,對於汽車品牌,車輛性能如數家珍。
讓一個孩子愛上學習最大的辦法還是興趣。其實這就涉及到遊戲的機制了。
遊戲為什麼那麼令人上癮。只要玩過遊戲的肯定都清楚。遊戲是立即反饋機制。當你殺了一頭怪物,會立即得到物品獎勵。當你殺怪需要很多經驗遲遲不能升級時候。系統大禮包給你一個經驗藥丸,吃完立馬升級。正是這種即時反饋。讓你感覺在玩一會兒又能升一級,在玩一會兒又能出個好裝備。讓人慾罷不能。
正是如此。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
我以前的數學非常的不好。直到我遇到一個好的數學老師。他講課非常清晰明了。我以前不明白的知識點立刻就明白了。然後再做練習題就感覺哇好簡單。然後我就立馬找到了成功的感覺。然後再做同一類型的練習題,感覺很簡單。難度再提高一點。也可以完成。
就是這樣。其實人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非常容易獲得滿足感。尤其是難度越大時候成就感就越強烈。滿足感帶來的快樂是比玩遊戲獲得的成就帶來的快樂幾倍而且更持久。
但是要注意,題目一定要適當的難度。如果題目過於簡單不但不會帶來快樂的感覺,反而覺得太無聊。
於是方法就出來了
當你的孩子不喜歡數學的時候,你可以找一些他能明白理解的一些題目,但是並不是掌握的很好的內容。然後讓孩子做題。當孩子成功解出來這些題目的時候,肯定會產生自信的情緒。覺得自己還是可以的。我還是有能力的。
其他科目也類似,對於孩子不明白的內容,可以給孩子講一講,然後讓孩子做做題,孩子實在無法理解的東西,可以降低難度,讓孩子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做一些簡單一點的內容。
只要讓孩子初步的建立起來這樣的自信。用一句網絡話來說,雨停了天晴了,覺得自己又行了。後面孩子自己就會努力去學習的。
也許有的家長並不清楚孩子的實際情況或者覺得無法教會孩子。可以和老師多溝通,看看孩子屬於什麼水平。制定一下屬於孩子的方法。只要孩子學進去一部分,後面慢慢的就可以自己找到好的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