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建議財政支持 鼓勵普惠性託育機構發展
金羊網-新快報 2020-01-13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0至3歲嬰幼兒的家庭照料負擔和託育需求更為凸顯。
■0至3歲嬰幼兒託育需求巨大,鼓勵發展普惠性託育機構顯得很迫切。(資料圖) 新快報記者 李小萌/攝
一邊年輕父母「求託若渴」,另一邊託育機構又少又貴,如何解?有政協委員支招——
嬰幼兒成長,事關千家萬戶。據相關統計,2018年,廣州市常住人口出生21.54萬,其中二孩佔11.02萬,二孩在所有新生兒中的比例超過一半以上。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0至3歲嬰幼兒的家庭照料負擔和託育需求更為凸顯。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以「家庭為主,託育補充」為基本原則,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是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重點之一。
然而現狀卻是,一方面年輕的雙職工父母忙於打拼,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即使有人帶,新手家長在「帶娃」上也是一頭霧水;另一方面,如果把孩子送到託育機構,又擔心機構的資質和服務質量。
在年輕父母「求託若渴」、託育機構難以選擇的雙重困難之下,家長的託育之路該如何走下去?對此,有政協委員建議,可以由財政撥款,鼓勵發展普惠性託育機構。
媒體求解
問題 1
老人、保姆能幫帶,還要送託育嗎?
「家裡有老人或保姆可以幫忙帶娃,還要不要把孩子送入託育機構?」這是不少父母面臨的一道「選擇題」。
黎太太的兒子兩歲多,由於要上班,孩子主要交給外婆照顧。但她不免擔心,「我媽媽那一代人和我們現在這一代人對於怎麼帶孩子,觀念上還是有一點衝突的,我的觀點我媽媽不認同,大家互相說服不了誰。」
她表示:「如果可能有比較官方的、權威的,一些系統性的第三方機構告訴我們怎麼樣才是對的,可能我們雙方會比較聽得入耳。」
「小朋友過了一歲半以後,住家保姆已不能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和求知需求。」家長樂兒表示,在託育機構能讓孩子們一起玩一起學習,對小朋友的成長教育更有幫助。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保健部副部長張帆指出,0至3歲嬰幼兒進入託育機構,能讓寶寶更早從集體保育中獲得社會生活帶來的好處,對正常孩子的集體生活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鍛鍊更充分,特殊兒童如自閉症兒童在集體生活中更容易被及時發現和確診。
問題 2
託育機構良莠不齊,家長如何選擇?
隨著二孩政策放開後,雙職工家庭中0至3歲幼兒的託育需求逐漸凸顯。近兩年來,廣州的託育機構呈現「雨後春筍」之勢。然而直至去年10月,國家衛健委才印發《託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和《託育機構管理規範(試行)》,「國標」落地但細則尚未出臺。
市場先行,規範滯後,一方面導致機構的準入沒有「門檻」,空有一顆想「合法合規」的心,實際上卻沒有辦證上牌的具體指引;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生均面積」「師生比」「班級最大人數」等具體標準,家長在選擇託育機構時,心裡少了「一桿秤」。
由於家裡的老人生病,家住廣州市越秀區的李楊(化名)在不久前面臨著二胎女兒「誰來帶」的問題。她開始留意託育機構方面的信息,但在家附近方圓幾裡找了幾圈,都沒有找到公立託育機構,走訪的幾家類似服務的私人託育機構,不少都沒有營業執照,不敢貿然把孩子送過去。
在鄰居的推薦下,她把孩子送到了一家私人開辦的小託育機構。起初非常擔憂的她,通過一個多月的觀察,發現孩子被照顧得很好,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一利好消息,去年底廣州市衛健委透露:《廣州市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已完成起草,這意味著「託育市標」即將出臺。同時,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開始受理營利性嬰幼兒照護機構註冊登記,目前已有近40家取得「合法資格」。
問題 3
家長一邊喊「貴」,機構一邊喊「窮」
新快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民營機構由於自負盈虧,在收費上亦難以做到普惠,收費普遍較高。
陽光金搖籃託育中心是在廣州起步較早的託育機構,從2012年開始從事嬰幼兒的託育。該中心創辦人李建華告訴新快報記者,近年來隨著「二孩」開放和家長育兒理念的轉變,託育需求越來越大,但盈利空間很小。
「一是機構選址限制,如果以一樓為首選,會增加運營成本,難以達到普惠為民;二是幼兒配餐,因為託育中心一般人數少、品種要求多,難以找到適合的配餐公司;三是託育機構老師配比各項要求比較高,相對收費高於幼兒園,有的家長雖然認可,但有經濟壓力。」李建華說。
家長樂兒告訴記者,自己為女兒選擇了希蒙國際託育中心進行託管,每個月的費用是4200元,包含每天4餐的夥食,但需要一次性付完一年的學費。樂兒希望廣州能增加多一些針對3歲以下幼兒的託幼機構,政府參與設計行業標準和資質,並提供適當的補助支持這個行業規範發展,「3000元左右一個月比較合適」。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從今年3月起,越秀區首次試水嬰幼兒照護服務,與社會機構合作,分批次為區內常住人口家庭提供1-3歲嬰幼兒公益性託育服務,學費按照市場價7.5折計算。
■王衛芳
委員獻計
省政協委員、廣州海關技術中心研究員王衛芳:
對育兒家庭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助
王衛芳關注到,幼兒園基本只接受3-6歲的幼兒,使年輕父母工作分心、職場競爭力下降。3歲以下幼兒無處可託,基本以家庭養育為主,當媽媽休完產假返回工作崗位,只能請保姆或爺爺奶奶協助。
王衛芳認為,滿足家庭的託育需求,需要多措並舉,從各個層面進行發力。國家層面,可以推出大力鼓勵生育政策和獎勵生育制度。政府對生育一胎、二胎的家庭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助,用於補貼養育、託兒等費用。
家長想找託育機構,也面臨著機構少、收費高、離家遠、存在安全隱患等困境。王衛芳認為,要充分發揮省、市、縣(區)三級財政合力作用,適度通過財政支持、補助和補貼等方式鼓勵發展普惠性託育服務機構。降低門檻,公平對待並扶持民營託育機構,鼓勵民間有資質、有實力的機構辦優質託兒所。有條件的大型企事業單位自主設立3歲以下託兒室/所。
■劉蘭妮
省政協委員、省婦聯一級巡視員劉蘭妮:
多元化調動社會資源解決託育難題
曾在2018年提交《關於推進3歲以下兒童託育服務的提案》的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婦聯一級巡視員劉蘭妮在接受新快報採訪時,再次就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擴大供給支招。她指出,目前社會資源仍然有很多潛力可挖,全社會可以用多元化的方式解決託育需求缺口。
劉蘭妮具體有四個建議。首先可以鼓勵和支持公立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開辦接收3歲以下兒童的託班。其次是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在自有場地內開辦託幼園(所),為職工提供福利性託育服務。第三可以鼓勵和支持城鎮街道、社區利用公共服務資源,推進社區託育服務設施建設。讓有資質的社會組織通過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形式在社區舉辦託育服務機構。
此外,鼓勵基層衛生保健機構延伸服務。「3歲以下的孩子主要是保育方面的需求,託育工作的主管單位也已經明確為衛健部門,而嬰幼兒衛生保健已經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劉蘭妮表示,目前基層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本職工作已經超負荷,建議加大對基層衛生保健機構的投入,從人、財、物方面提高保障能力,在基層衛生保健機構進行託育服務的延伸。
編輯: 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