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運維已死,無運維萬歲

2021-03-06 CSDN

在如今的IT發展趨勢中,開發運維(DevOps )這個詞非常流行。這個詞是幾年前隨著單頁應用程式(SPA)的盛行而開始火爆起來的。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你將聽到一個新的流行語:無運維(NoOps)。

作者 | Daniele Fontani

以下為譯文:

很抱歉這個標題看上去很像是騙點擊量。我討厭使用這樣的手段,但我需要引起讀者的注意。在如今的IT發展趨勢中,開發運維(DevOps )這個詞非常流行。這個詞是幾年前隨著單頁應用程式(SPA)的盛行而開始火爆起來的。

我認為從技術接受的角度來看這毫無問題。突然間,有人採用了某種新技術,然後所有人都開始採用並傳播。

在過去的幾年中,開發運維就是這樣一種情況。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你將聽到一個新的流行語:無運維(NoOps)。

開發運維是結合了開發和運維,是開發和運維工程師互相配合以定義驅動服務生命周期(從設計到交付)的流程的實踐。

而無運維則表明沒有運維。它的理念是移除所有平臺管理的工作,並減少開發人員與基礎設置之間的摩擦。

技術和業務的需求難度越來越大,IT服務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是為什麼交付如此重要,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協調整個過程的原因。

在雲的幫助下,我們不再需要大量的系統管理員,但是對開發運維的技術和業務技能的需求卻很高。為了實現開發運維,並創造更多利益,我們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技術交付。

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你可以認為沒有這種必要,因為當時的情況很簡單或文化還不健全。

我同意這些說法,但我認為還有其他的根本原因。根據我的經驗,技術才是最關鍵的問題。交付的自動化很難實現。

十年前,大多數系統都沒有自動化的構建過程,也沒有定義良好的工作流程(如git-flow)。當時沒有物美價廉的CI解決方案,因此很難實現。

我記得2009年,我打算部署一個.net門戶網站。這是我的第一個作品。某個星期六的早晨,我花了一上午的時間嘗試使用開源工具創建一個自動部署系統,最後我放棄了。

我知道維護這樣的系統比手動部署更昂貴。而如今,我們可以使用Azure DevOps,只需通過Web瀏覽器就可以在十分鐘內完成這些操作。時代已經變了。

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經過大量的努力將開發運維引入到公司後,每個人都感覺自我良好。然而,問題在於,IT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

如今的市場需求非常苛刻,而你卻無法簡單地說一句:「我厭倦了變化,讓我休息片刻。」

雲的到來加速了情況的複雜性。我們可以通過雲實現複雜的解決方案並解決許多難題,但是我們也需要掌握更多技術。

雲的所有服務均以可伸縮的方式出售,但你始終需要一些開發運維。這意味著你仍然無法擺脫部分手工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時候你仍然需要一個人在背後默默地工作。這意味著你仍然在按照舊的方式工作。

無運維的目的在於定義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無需將開發與運維結合到一起也可以讓系統正常工作。無運維的目標是:無需手工作業就可以通過設計部署系統。

基本上,無運維的方法如下:開發人員將代碼提交到代碼庫中,所有的部署就會自動完成。似乎這是一個連續交付的過程,但無運維的範疇遠不止於此。我們這裡所說的部署不僅指應用程式,還包含基礎設施。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無運維完全可以實現。具體的實現有很多選擇,但是,我們基本上可以總結如下:

• PaaS解決方案:例如Heroku,或託管在Azure、AWS和所有其他供應商上的雲服務;

• 從大型供應商(AWS、Azure等)購買的無伺服器計算;

• 建立可複製的基礎設施(第一次建立基礎設施時需要運維)。

上述這類解決方案非常適合解決基礎設施,而傳統的部署工具可以驅動流程並交付應用程式。

我承認移除基礎設施管理的想法很誘人。就像拔掉一顆蛀牙一樣。基礎設施管理的成本非常高昂,而且總會在開發人員和運營之間產生摩擦。

然而,重點在於有問題的不是基礎設施,而是流程。如果流程設計合理,就不會有摩擦,也不會有延誤,一切都會正常進行。

你擔心管理的成本?那麼就考慮整體的成本,而不僅僅是管理。也許基於非PaaS雲的基礎設施在管理上的成本更高,但最終的成本仍然是相同的。說到底人才是決定性因素,不是嗎?

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有些應用程式可以部署在PaaS上,而有些則不能。

如果你的應用程式很簡單,那麼PaaS會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開發運維人員很樂意削減工作量。但如果你想創造另一個Netflix,那麼可能就需要更多控制權。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始終未能實現開發運維和無運維的原因。實現方法只有一個:創建智能的基礎設施,儘量減少維護工作,並自動化一切。你可以研究一下Google Cloud等大型雲服務或其他服務,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解決方案。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什麼是無運維?無運維只不過是向雲過渡的過程中出現的又一個流行語。

原文:https://medium.com/better-programming/devop-noops-difference-504dfc4e9faa

熱 文 推 薦 

☞談談能帶來高薪報酬的軟體技術

☞GitHub App終於來了,iPhone用戶可嘗鮮,「同性交友」更加便捷

☞任天堂、雅達利、索尼, 曾經的王者之爭, 如何影響區塊鏈遊戲?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開發者大調查,好禮送不停!

相關焦點

  • Yann LeCun:深度學習已死,可微分編程萬歲!
    【新智元導讀】LeCun又發表驚人言論,繼昨天參與深度學習論戰、噴機器人Sophia後,今天他在Facebook主頁發文,稱「深度學習已死,可微分編程萬歲!」深度學習真的死了?而可微分編程又是什麼呢?LeCun又語出驚人了,這次直指深度學習——好,深度學習作為一個流行詞,現在時效已過。
  • CES已死·高級音響萬歲!
    美國音響雜詰Stereophile的記者Jason VictorSerinus在他今年的報導中如此作結:「CES已死 。高級音響萬歲!」(CES is dead. Long Live high-end audio!)
  • 腳踏兩隻船——「開發」與「運維」
    孩子的話卻讓我很無奈,作為一名「滬漂」,我也曾以這個理由踏上了開發這條船。結合自己學過的開發、管理相關知識,決定走項目管理的路。那在這之前,就需要了解更多項目裡涉及的東西。我開始兼起項目助理的崗位,參與任務安排、各種會議,有時間協助測試人員同時也能學習測試。偶然的機會項目裡負責運維的同事出國出差,我主動承擔運維的差事,同事飛機起飛前給我培訓了兩個小時,然後說有事打電話聯繫。
  • 程式設計師究竟是該做開發還是運維?
    開發和運維雖然入門都要求程式設計師有差不多的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 所以,程式設計師做開發比運維成長更快,更有前途。 好點的運維工程師是做伺服器運維的,但全方位發展的開發也懂伺服器方面的,甚至比運維更懂,因為他們得學會如何去優化系統性能,伺服器也是其中一項。 所以,開發比運維更容易升職加薪。
  • 不懂得DevOps開發運維,你未來該如何發展?
    一、下面已經不是趨勢,而是菜鳥及老鳥都必須要認真考慮的:1、運維人員要會運維、開發、資料庫、網絡,但側重點是運維。2、開發人員要會運維、開發、資料庫、網絡,但側重點是開發。新的時代對我們IT人員有了新的挑戰,我們不能抱殘守缺,而一定要快速學習,適應時代對我們的更多要求,不要本位主義,單純的認為運維就不需要開發,開發就不需要運維,這些想法都是在重複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另外,強烈建議,想從事Linux運維的朋友一定要先掌握好運維崗位需要的本領後,然後再去蠶食開發領域。
  • IT行業,測試、開發、運維這三種工作哪個比較輕鬆?
    測試、開發、運維這三個工種有交叉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下面我們就分開來說一下這三個工種的一些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然後再來比較一下這三個工作到底哪個比較輕鬆。同時對做測試的人來說,也要懂一些開發的技能,懂一些資料庫的技能。所以對測試人員來說,並不是簡單地去對業務有所了解就可以做了,你還要懂一些開發和運維的知識,當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測試可以直接連資料庫在資料庫裡面去查詢;當有一些代碼問題的時候,如果測試懂一些代碼的東西也可以直接把問題的根源找到並發給對應的開發人員去處理。
  • DevOps(開發運維一體化)管理培訓心得
    是一種促進軟體開發、技術運營和質量保障部門之間溝通協作和整合。為促使按時交付軟體服務,開發和運營工作的緊密結合。是開發、運維和測試的三者交集。由上述可知,DveOps的目標是希望在軟體產品的交付過程中,各個團隊之間減少時間上的損耗,更加高效率的協同工作,避免某一環節的脫節導致整體的的影響。
  • 雲計算培訓學院,雲計算Python自動化運維開發實戰
    都忘記是什麼時候知道python的了,我是搞linux運維的,早先只是知道搞運維必須會shell,要做一些運維自動化的工作,比如實現一些定時備份數據啊、批量執行某個操作啊、寫寫監控腳本什麼的。後來發現工作量大的時候shell開始變慢,實現某個功能使用shell感覺力不從心,聽人說python能實現shell能做的一切功能,而且開發效率高,速度快,慢慢的就認識了python,多多少少看點簡單的東西。
  • 雲計算平臺運維與開發實訓基地建設採購項目招標
    供應商地址:福州高新區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久策大廈A座12層1229室中標(成交)金額:9.4800000(萬元)主要標的信息序號供應商名稱 貨物名稱 貨物品牌 貨物型號 貨物數量 貨物單價(元)1福建神州騰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空調;雲計算伺服器;防火牆;光纖交換機;標準機櫃;雲計算基礎架構平臺軟體(企業版)和雲計算綜合實訓平臺軟體;雲計算平臺運維與開發鏡像包軟體
  • 運維小白成神之路1-什麼是Linux運維
    當然是各個公司開發的,這些軟體需要專業的開發工程師通過編寫電腦程式將其開發出來,但是軟體的運行與維護就需要運維工程師了。在電腦與手機上安裝的應用軟體一般稱為客戶端程序, 如遊戲APP,購物APP等。按管理的範疇來分:IDC運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也就是機房運維,主要管理硬體應用運維, 一般不用管理硬體,側重於管理軟體.
  • 大數據開發、運維、數據分析分別是幹什麼的?哪個薪資最高?
    什麼是大數據開發工程師 大數據開發:也就是去網絡上找數據,各大平臺,用爬蟲去爬取,建庫。 圍繞大數據系平臺系統級的研發人員,熟練Hadoop、Spark、Storm等主流大數據平臺的核心框架。
  • 遠程運維是什麼?運維是什麼?運維工程師是幹嘛的?
    大家眼中的運維工程師是這樣的:修電腦、裝網線、背鍋的。然而實際的運維除了包攬上面這些活之外,開發項目正式上線後,後續的所有工作都是運維的。運維,顧名思義負責運行、維護。所有就催生了"遠程運維"的需求,非工作時間時,監控告警突然響了,這時候怎麼連到堡壘機去登錄伺服器處理呢?俗話說狡兔有三窟,運維工程師一般也會準備多種方案去連接堡壘機,常見的有:通過Windows的RDP遠程桌面連回公司的授權內網環境、VPN撥號到公司的授權內網環境。
  • IT運維工程師的現狀
    三面不討好-不討好開發,不討好甲方,不討好老闆,好事想不到壞事第一個想到我。無法累積經驗-運維的問題是,積累的經驗往往是換個公司或者換個版本,原來的經驗就不能用了。運維辛苦-隨時待命,一旦出問題馬上去修,開發再累下班回家就沒事了,想幹嘛就幹嘛。運維永遠都是7x24小時待命,別人越休息你越緊張。
  • 大數據開發、運維、數據分析都是幹啥的?哪個專業掙得最多?
    什麼是大數據開發工程師大數據開發:也就是去網絡上找數據,各大平臺,用爬蟲去爬取,建庫。圍繞大數據系平臺系統級的研發人員,熟練Hadoop、Spark、Storm等主流大數據平臺的核心框架。深入掌握如何編寫MapReduce的作業及作業流的管理完成對數據的計算,並能夠使用Hadoop提供的通用算法, 熟練掌握Hadoop整個生態系統的組件如:Yarn,HBase、Hive、Pig等重要組件,能夠實現對平臺監控、輔助運維系統的開發。
  • 談AIOps基礎-從自動化運維到智能化運維
    另一個是自助化服務:標準運維通過與藍鯨集成平臺深度整合,為用戶提供了「輕應用」和「職能化」功能,讓用戶可以將業務日常的運維工作交給產品人員執行,實現業務的發布、變更等工作自助化。標準運維後臺使用 Python 作為開發語言,使用 Django 開發框架;前端使用 Vue 開發頁面,使用 jQuery 開發標準插件,通過配置式的開發模式, 不斷降低用戶開發標準插件前端表單的難度。
  • 想要變身Go運維開發架構師,看這一篇就夠了
    2020年馬哥Go運維開發架構師學習路線圖共八個階段的學習:GO核心編程--資料庫處理--Web開發框架--多雲管理平臺--用戶管理平臺--監控報警系統--發布系統--Docker與K8S。二、五大項目實戰(一)用戶管理平臺開源系統千千萬,如何整合最關鍵;如何快速整合監控、自動部署系統、工單系統、K8S等,迅速搭建符合業務的定製化運維自動化體系
  • 南京達內開發運維專場招聘會現場火爆,企業上演「搶人」大戰
    近日,南京達內軟體人才中心在軟體谷校區舉辦了「南京達內開發運維人才專場招聘會」,吸引了近30家企業蒞臨參與。現場蒞臨企業包含世界百強、軟體百強、央企、國企,其中知名企業佔90%以上,包括LG,NTT,亞信安全,烽火科技,潤和軟體,金蝶軟體,海泰醫療,科藍軟體,軟通動力,中軟國際等多家知名企業,其中,樂金,科藍等軟體企業,各來了5位面試官,並且都是領導過來的,足見對本次招聘會的重視。
  • 運維流程管理:保障運維管理效能的推手
    IT環境的日益複雜,對IT運維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對運維的質量(規範、安全、標準)還是運維的效率都有更高的要求。對IT運維的日益重視,意味著需要有一款專門的運維流程管理軟體對運維業務的管理工作做支撐。
  • 愛慕(Aimer):性感已死,自由萬歲,老牌內衣的新時代囧境
    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內衣市場在悄悄地掀起了「革命」——性感已死,自由萬歲。圖:雙十一排行榜在前十的榜單中,有一家公司正在衝刺上市——愛慕股份。
  • Linux運維工程師前景如何?
    Linux運維崗位描述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維護Linux作業系統以及系統之上的相關軟體服務、程序代碼和企業數據使得企業能夠優質、高效、快速的為企業的客戶提供服務,從而盈利賺錢,隨著企業增長,伺服器和服務數量、要求也會成倍增加,對運維的能力和數量都有更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