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寫論文,首先需要搞定的事情就是把figures給準備好。圖表中的數據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排版以及精美的插圖,可以給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這篇文章就講講我在這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工具
由於現在各雜誌社都允許figure以PDF的格式上傳,於是,Adobe Illustrator這種矢量圖工具就成了首選。缺點就是要錢,但在校的學生、老師,可以去看看學校方面有沒有相關的優惠訂閱政策。許多時候,像Office 365,EndNote這些常用軟體,學校都會和軟體公司談好優惠價的。如果沒有……hmmm……我不多說什麼了。
早些年,雜誌社一般要求CMYK顏色,因為當時印刷還是主流的論文傳播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後來開始要求,掛在網上的內容用RGB。到現在,基本要求全RGB。總之投稿之前,看一眼formatting guidelines總是沒錯。
此外,善用Illustrator的group功能,將同一組image給組合起來,能夠極大提高效率。
二、圖表的可讀性
你在屏幕上看著很舒服的東西,往往列印成A4紙大小的時候,就一團糟了……這其中涉及:字體、字號、線條樣式、顏色四大問題。
請照顧一下眼神不好的讀者。一般雜誌社都會有最小字號限制。線條粗細同理,就不多說了。而且當線條太細的時候,如果是斜線,在列印或者屏幕顯示的時候就會出問題。
ggplot2默認設置,差評……
這樣才能愉快閱讀嘛!
請不要嘗試挑戰讀者對顏色的解析度!在區分分組的、非離散數據時,儘量增大顏色之間的對比度。
這樣真的認不出哪個顏色對應哪個class
雖然顏色對比度足夠大,但這裡的黃色明度太高,反而不容易閱讀
這樣就好多了
順便安利一下兩個網站:
1、colorbrewer 2.0 (colorbrewer2.org):上面的配色方案都是經過科學設計的
2、Color Calculator (www.sessions.edu/color-calculator/):當你已經明確了某一種顏色,需要找到它在色盤上的對比色、鄰近色等,就可以用這個工具。
此外,也要考慮一下色盲讀者,也就是說,儘量不要選擇紅+綠,藍+黃,來表示分組數據。ColorBrewer 2.0網站就有一個選項,可以去掉所有對色盲不友好的配色方案。
三、關於排版
按照全球大多數人的閱讀習慣,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安排各個圖表的布局,這個就不用多講了。但是,在美觀的角度上,還有許多講究。我要重點強調的一點是:視覺上的對齊,和物理空間上的對齊,不是同一個概念。
從閱讀的角度而言,要照顧視覺上的對齊。
在我們製作圖表時,也要注意,同一類的,儘量保持繪圖區域(即右圖中灰色的方塊區域)的長寬比例一致。比如這裡都是1:1,這樣容易調整對齊。
四、繪製卡通插圖
Illustrator還是非常棒的生物插圖繪製工具,下面我可以給大家展示一下,一些生物學裡面的卡通插圖都是怎麼畫出來的。
例1:DNA雙螺旋結構
其實就是一些非常基本的圖形組合而來的。它的基本元素就是這個形狀
然後把它換個顏色,鏡像翻轉一下,就成了這個樣子
中間那個長條,其實是先用鋼筆工具,畫的一個菱形,注意使用網格工具,輔助定位喲
然後在比較新版本的illustrator版本中,在鋼筆工具的狀態下,按住control,就會在形狀的邊角出現圓點。
你點擊一下其中一個圓點,然後拖動一下,一個圓角就粗來啦
這個小角需要點小技巧,我也是從網上學來的
首先畫個圓,然後用直接選擇工具,刪除右、下兩個錨點
就會變成這個樣子
接下來會有點難度。你需要用鋼筆工具,依次點擊1-2-3三個地方。其中1和3是已經有的錨點,而2是新建一個錨點。當移動到2處時,軟體會顯示「intersect」的字樣。
就會變成這個效果啦
再用shear tool給變形一下~
後面就不用我教了吧~~
例2:核小體/染色質示意圖
這是基本單位
由更加基本的單位構成
這個結構是怎麼畫的呢?
其實就是同一個橢圓形,然後刪除右邊的錨點
就會變成這個樣子
然後鋼筆工具畫幾條線,然後填充顏色,搞定
其他的曲線,可以用自由曲線鋼筆工具來任性
是不是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