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如何影響中國行政規制政策

2020-12-14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宋華琳

  原文出處:

  《行政法學研究》(京)2016年第20161期第25-33頁

  內容提要:

  跨國公司通過參加座談會、聽證會,直接接觸行政官員,接觸行政機關及其事業單位,通過對專家及傳媒的利用,通過對公益事業的參與,來對政府規制體系施加影響。跨國公司日漸成為中國行政治理網絡的一部分。應建構開放、反思、多元的政策形成程序,強化對規制政策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論證,規範跨國公司和行政部門的聯繫。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ory policymaking.Their influence approaches include colloquia and hearings,interviews with officials,formal or informal communication with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and subordinate units,utilization of experts and mass media.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become part of administrative governance network in China.In the future,it should build open,reflexive and pluralist policy making procedure,strength the legality,necessity and reasonableness of regulatory policy.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hould have more formal channels and chances to express their viewpoints in policymaking process.

  關 鍵 詞:

  跨國公司/行政規制/行政法/行政程序/政企關係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Administrative Law/Administrative Procedure/Business-Government Relationship

  自20世紀始,經濟、市場、產品和貿易的全球化,使得人類的活動超出了國家的範圍,建立起了全球社會,在這個社會的範圍內,現有的民族國家構成體仍作為相對獨立的結構單位而存在。①一國的行政法治,一國的具體行政法律制度,也要受到全球化、全球治理網絡的影響。在治理網絡中,政府不是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的角色,而是一個行動者,與其他主體合作,動員和聚合分散的資源,達成共識,形成政策方案,進而實現行政任務。②

  在全球規制治理網絡和一國政策網絡中,跨國公司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跨國公司最初的形態產生於1870年至1900年間,當時一些大企業開始在海外設立分部並進行直接投資。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可以更快速、便捷地遠距離傳遞數據、文本和圖像,使得跨國公司更容易根據市場、資源、效率以及戰略性資產等因素,來決定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生產布局。跨國公司成了全球經濟網絡的中心,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③現實是「世界最大的200個經濟體中有一多半是企業,而不是國家。通用汽車公司的營業額超過了南非的國民生產總值,豐田汽車公司的營業額則超過了挪威的國民生產總值。」④

  跨國公司在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日益認識到,影響政府規製法律制度的創設、修改和實施,對其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設定準入資格條件的寬與嚴,會影響它們是否能、何時能從事相應活動,將新產品投放上市;政府價格、稅收、外貿等領域產業政策,對其業務發展具有實質性的意義。政府規制的法律體系是否統一,政府規制體制是否明晰,規制職能是否交錯,規制風格是嚴厲還是寬鬆,規制能力是有力還是孱弱,規製程序是透明還是神秘,都直接影響跨國公司的商業環境和經濟績效。

[責任編輯:李萍]

11

1

相關焦點

  • 借鑑國外有益經驗完善跨國公司商業賄賂法律規制
    跨國公司在中國行賄案件呈上升的趨勢。西方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跨國公司賄賂行為的法律規制及實踐模式值得借鑑。主要有英國和德國為代表的、以強制執行和自我規制為特徵的實踐模式,以及美國和阿根廷為代表的嚴刑峻法和反腐敗合規剛柔相濟的模式。
  • 楊聚鵬教育政策執行者的行為研究述評:模式、影響、規制
    教育要如何管理?教育要管理什麼?長期以來,國家主義管理模式和市場主義管理模式一直爭執不停。無論是國家主義模式的教育管理還是市場主義模式的教育管理,其實質是教育政策實施強度問題,這個爭論本身就說明了教育政策執行問題重要性。教育政策執行者的政策執行行為是政策執行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因為教育政策執行者的政策執行行為直接影響政策執行效果,這也是教育政策研究從教育政策制定轉向後期研究教育政策執行的重要原因。
  • 分析政府規制【Tomain、Shapiro著,蘇苗罕譯】
    第二部分論述了管制國家中的制度互動和程序約束的本性,它體現了一種規制過程的模式,其中涉及到各種各樣的政策、政治和制度。通過這種模式,我們顯示了管制國家中法律、政策和政治是如何影響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規制決定的。這種實踐拋棄了那種完全依賴公共選擇對規制所作的解釋,認為這是與這篇政府規制文獻不相符的。事實上,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它允許也歡迎對政府規制進行多學科交叉的理解。
  • 邁向行政規制的個人信息保護:GDPR與CCPA處罰制度比較
    相反,對於個人信息違規行為,CCPA通過制度設計,更倚重於總檢察長職權下的行政規制和處罰威懾,這在本質上和歐盟GDPR以行政監管為主導的規制體系具有了相似性。儘管受法律體系的影響,在實現路徑上的具體表現上有差異,但並不妨礙二者在功能目的上達成一致,即通過行政規制對違規行為形成糾正和威懾效應。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強化對監管機構的授權。歐盟GDPR在這方面的突出特徵自不必多言。
  • 楊建順:論給付行政裁量的規制完善(二)
    不過,無論人們如何致力於法規範以及法條款的完善,無論看起來相關法規範和法條款寫得如何完美、規定得如何全面,多麼直截了當、簡明扼要,也無論書寫得多麼詳細周到,只要是作為具有一定普適性的法規範,就依然會存在諸多需要解釋的餘地。例如,中國《刑法》第232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如何對「網絡謠言」進行法律規制?
    該如何對網絡謠言進行法律規制?02規範謠言違法性確認程序構成謠言的基礎性要件是「沒有事實根據」,但是如何確認沒有事實根據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意見》加大了對謠言協助人的打擊力度,指出「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虛假疫情信息或者其他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要予以嚴懲。
  • 如何規制投訴舉報人濫用行政訴權?
    依據《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行政複議法》及《行政訴訟法》等的相關規定,筆者將投訴舉報人依法享有的行政訴權歸納為兩個部分。一是投訴部分。投訴屬於民事訴求,《辦法》明確對投訴採用行政調解程序,規定所有市場監管領域內的消費者權益爭議均可適用行政調解。
  • 如何對「網絡謠言」進行法律規制?
    該如何對網絡謠言進行法律規制? 完善立法,合理界定網絡謠言法律規制的邊界1、對網絡謠言予以立法定義在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之前,對謠言的法律規制被納入其他違法行為之中。2、規範謠言違法性確認程序構成謠言的基礎性要件是「沒有事實根據」,但是如何確認沒有事實根據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 胡敏潔:特許、行政法與規制工具
    同時,政府需要制定保證不會因特許經營企業擅自停業、歇業而影響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臨時接管應急預案,並保留在必要時收回自己經營的權力和能力。[8]對此,行政許可法中也有相關規定。對於一般許可而言,例如駕駛許可、營業許可,此類許可之後,政府規制的更多內容在於是否符合資質要件或者某種最低要求,以及在此基礎上,企業或個人是否遵循了必要的行業規定及其標準。
  • Barak Orbach著,李芹譯 | 何謂規制
    「規制」術語含糊其辭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是兩個無關事項相混淆的結果——抽象的規制概念與關於規制權的適當範圍或適當規制政策的意見。人們憑直覺將「規制」一詞理解為政府通過法律規則對自由和選擇的幹預,這些法律規則確定了法律上可行的方案,控制著激勵措施。但幹預意味著什麼以及是否需要幹預,往往受到意識形態和既有觀念的影響。
  • 如何對「網絡謠言」進行法律規制?
    該如何對網絡謠言進行法律規制?完善立法合理界定網絡謠言法律規制的邊界1對網絡謠言予以立法定義在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之前,對謠言的法律規制被納入其他違法行為之中。另一方面,立法要對謠言的主體類型予以定義,完善規制的對象,把不同類別的傳謠人和協助人均納入規制範圍。2規範謠言違法性確認程序構成謠言的基礎性要件是「沒有事實根據」,但是如何確認沒有事實根據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 楊治坤:區域治理的基本法律規制:區域合作法
    但整體來講,我國推進區域發展戰略主要是以「強制性制度變遷」為主要路徑,以區域合作作為突破區域經濟一體化體制障礙的路徑選擇,初步形成了以政策、行政協議等軟法調整為主,少量行政法規規範為輔的軟硬法混合規制模式。
  • 2019年美國行政法論文篇目分類選編(下篇)【規制、分論122篇】
    其間的意義,不僅僅是學習和研究美國行政法,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研究中國行政法。【討論了什麼是放鬆規制、為什麼川普喜歡放鬆規制、「二換一」的政策等,並提出了7項政策建議:包括填補聯邦行政機關首長空缺、OMB同時考慮規制與放鬆規制的策略、有必要引入新工具來度量規制與放鬆規制對自由的影響、在規制影響分析及行政決定等考慮此前規制帶來的收益、修訂氣候變化規則時防止被司法推翻、修訂聯邦規制和放鬆規制方案時考慮州和地方規制的未來】 規製成本收益分析
  • 南京大學舉辦「壟斷行業改革:競爭與規制」國際學術研討會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駱梅英教授報告為《論公用企業的行政管理》,主要探討了行政接管問題。提出行政接管的性質是一種特殊的行政強制措施,具有行政性、強制性、臨時性,對公用企業的臨時接管應當遵循法律保留原則、比例原則和正當程序原則。
  • 失信懲戒的類型化規制研究
    嚴格地講,失信懲戒、守信激勵等概念都來源於相關信用政策並為實務操作中採用,屬於相對抽象的實踐用語,而非嚴謹的法律概念。如果僅僅基於一個抽象的實踐用語,就試圖構建法治化的失信懲戒機制,並不是一種現實主義路徑。在建構失信懲戒規則體系的過程中,始終應當強調運用類型化思維,進行類型化研究和法律規制。類型化思維是介於抽象概念和具體事實之間的橋梁。
  • 馬懷德、王玎:行政法學的新使命——2016年行政法學研究述評
    近年來,規制理論受到學界廣泛關注。雖然,規制理論無法融入我國以「行政行為」為核心的行政法學概念體系,學界對規制的基本概念也尚未釐清,但成本收益分析、影響說明等規制工具已在我國政策和規範制定中廣泛適用。畢洪海探討了成本收益分析的具體方法及其困難,認為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對於增強我國規制改革過程中的客觀化、透明度和自我監督具有重要意義。
  • 論不當有獎銷售行為的法律規制
    我國現行法律對此行為雖有所規定,但仍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法律規制並不完善。本文試從法學的角度出發,採用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來探討如何完善我國對不當有獎銷售的法律規制。本文共分為不當有獎銷售概說、法律規制不當有獎銷售的價值分析、不當有獎銷售的法律規制現狀及不足、其他國家或地區規制不當有獎銷售的比較借鑑和完善不當有獎銷售法律規制的建議這五個部分。
  • 對濫用商標權的規制需要注意哪些?
    今年4月公布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第四條新增「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的正常傳播」的規定 近期,對權利濫用的規制問題成為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法規修改過程中所關注的內容。今年4月公布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第四條新增「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的正常傳播」的規定;今年7月公布的專利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第二十條規定申請專利和行使專利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濫用專利權損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接下來就讓深圳不難得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的小編為大家講解對濫用商標權的規制是怎樣的?
  • 美國生物技術研究風險法律規制
    我國《生物安全法》不久將正式施行,如何更好地促進生物技術的健康發展仍將持續成為各國生物安全法制領域長期探索的重要話題。作為較早投入生物技術研發的國家,美國對生物技術的立法規制也在不斷發展中。隨著神經科學和精神藥理學的發展,可能產生影響人類記憶、認知或情緒的藥物,使人暫時性或永久性失能。第五,生物技術雙重用途研究可能通過增強某種基因功能而直接損害人體健康。如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初衷可能是為了產生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的基因,但後續可能產生的人體健康風險卻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素。生物技術的這種「兩用性」,決定了其規制手段的「兩難」境地。
  • 安全、正義與績效:當代中國的行政治理改革與財政制度建構
    我們甚至不知道附帶風險是否比原初風險更大、更惡劣,除非能夠為控制這些附帶風險指明目標與方向,同時指明該如何到達那兒。這就要求將著眼組織整合的行政改革,推向更高的功能層次。 中國曆次行政改革之所以效果不彰,關鍵原因正在於痴迷於組織層面機構分合的同時,對著眼於功能層面的行政治理及其價值訴求缺乏清晰的概念框架和路徑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