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到來的這個周末,分別有三部叫得出名頭的作品——《毒液:致命守護者》、《柯南:零の執行人》,以及這篇文章要說的《你好,之華》。同在前三甲,且都在同一天上映——票房排名第二的《柯南》由於其動畫電影體裁的特殊性、原作基礎紮實以及其針對其受眾的精準投放,故不能與其它兩部真人出演的電影相提並論。而剩下的兩部真人電影:《毒液》與《之華》——好巧不巧都是中外合拍的電影。
《你好,之華》是由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編劇並執導,陳可辛、巖井俊二監製,周迅、秦昊領銜主演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周迅飾演的女主角之華在姐姐之南亡故之後,拿著之南的初中同學會邀請函前去參加同學會所引發的故事。由於在姐姐的同學會上假扮姐姐,之華邂逅了自己初中時的暗戀對象尹川——後者也是姐姐的初戀情人;也是由於在姐姐的同學會上假扮姐姐,之華的丈夫誤會了她與尹川的關係,砸了她的手機,為之後全片的劇情提供了邏輯上的契機。
這部片子的中文名叫《你好,之華》,但事實上和女主角袁之華的關係卻不見得有多緊密。一條明線,是袁之南、袁之華姐妹與尹川三個人從初中一直延續至今的感情糾葛,另一條暗線,是袁之南的死,以及她的死是如何影響著那些與她有關聯的人們。一條主線,講初中時的袁之華一心愛慕尹川,尹川一心愛慕袁之南,兩人在上大學之後終成眷屬,但袁之南最終卻和外校混混張超結婚了;一條副線,講之南的孩子們愛著他們的母親,但他們母親卻沉湎於過去的日子。
如果我要用一句話向我沒看過這部片子的朋友介紹這部片子,我會簡單粗暴地告訴他們:這故事可以叫「單箭頭物語」。
從這個角度講,比起影片的中文名,作為2018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閉幕片,《你好,之華》的英文名「Last Letter」或許更符合本片的中心立意。「Last Letter」可譯為「最後的信」。雖然「Letter」是個多義詞,但我相信任何一個看過電影的人都不會在這裡跟我抬槓。
用閱讀理解的調調來說:「信」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帶動了情節發展,是一個意象,代表了一份情感——總而言之,《你好,之華》就是一個圍繞「信」展開的故事。它就像一個結構複雜,內裡七巧玲瓏的玻璃擺件。你想看清它的內部構造,看了很久才恍然大悟,這原本就是拿一堆碎玻璃黏的。
當袁之華再一次坐在尹川面前的時候,二人都已在步入中年的路上。談起之華假裝之南給自己寫信的事情,憶及她年輕時曾出於私慾在他與之南之間使的心眼,尹川一臉淡然。而之華呢?面對深愛著姐姐之南,且仍舊沉溺於他們過去的感情之中的尹川,聽他當面把與姐姐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她也只是極為克制地笑了笑。當她和尹川講起姐姐嫁給「渣男」張超並最終抑鬱自殺後,她才抹了抹眼淚,對尹川說:「姐姐當初如果能嫁給你,也許就不會這樣了。」
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片段,不僅代表著之南對於尹川感情的放手,兩人的和解,其本身也是一個非常高級的過渡。
在這個片段之前,影片主要落筆於年輕時袁之華對尹川的單箭頭以及迴蕩在三十年後的不甘。在這個片段之後,鏡頭開始隨著尹川行走,我們漸漸知道了已逝的之南、「渣男」張超與尹川之間的糾葛,在了解之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的同時,也走近了之南留下的兩個孩子。
所以,在之華那句「姐姐當初如果能嫁給你,也許也就不會這樣了」之中,鏡頭給了尹川淚流滿面卻隱而不發的面部一個特寫。下一個場景,尹川便出現在了張超家門口。張超約他去火鍋店見面。在微醺之中,張超質問他:你以為你跟之南好她就能得到幸福?此刻,尹川就像是一座冰山被火烤著。
一段劇情,既在內容層面揭示了角色身上的矛盾,又在形式層面完成了主人公的轉換。
宏觀一點看,《你好,之華》是一部人物比較多,線也比較多的文藝片。電影中的人物上至白髮蒼蒼的老人,下至剛上小學的孩童,無一不與「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事實上,是巧合讓穿越了時間洪流的人們再次相遇,但把人們再次聯繫到一起的人是信。寫信者,同樣也是送信者,收信者,也可以成為寫信者。通過信,之華的婆婆在晚年重拾對生活的熱情;通過信,之華放下了對尹川的情感,與或許曾經存在過的不甘;通過信,之南的女兒了解/理解了自己那個常年自閉的母親,並見到了自己曾經的「信仰」;通過信,之南的兒子釋放了一直以來壓抑著的對於母親離世的悲痛;通過信,尹川開始逐漸走出那個名為「之南」的泥沼,向前尋找新的曙光……
《你好,之華》是一部非常「日本」又不太「日本」的電影。更準確一點說,它更像是給你展示了一個中國大部分人能把握到的,最接近他們理解的「日本美學」。
影片以袁之南的葬禮開頭——這本不是一件能讓人開心的事情。但到影片結束的時候,你不得不承認——袁之南的死,竟然讓所有人都過得更好了。
「Last Letter」,既是袁之南留給兒女的遺書,也是尹川臨走之前在紀念冊上寫給之華的信,還是尹川所撰的那本《之南》裡的終章——而它們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即初中畢業典禮上,袁之南的畢業發言。
那份稿子由尹川與袁之南一起撰寫,象徵著他們之間最青澀而又純粹的那段時光。在空蕩的大禮堂內,她讀了一遍稿子,空蕩蕩的禮堂內只有一個觀眾,一個專注欣賞著她的觀眾——就是尹川。
到最後,當所有人看到這封「遺書」的時候,臉上竟然都洋溢著一絲微笑。
袁之南的死,是她生命的終結,令人悲哀,卻又在這個世界留下了一絲餘情。這份「情」是殘缺的、令人心痛的,但卻也正因為已經傷了太多人,大家本來也都是傷痕累累的人,所以在最終釋然的時候,反倒是能讓人邊哭邊笑,淚如雨下。
物哀、幽玄、侘寂——此刻渾然一體。
總體來說,《你好,之華》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文藝片。影片採用了多種拍攝手法,在這裡,你能看到白描,能看到長鏡頭,也能看到蒙太奇;敘事上,你能看到內斂與深沉,克制與隱忍,也能看到爆發與釋然……在它身上,你能清楚地看到日本三大審美情節,但又不至於沉重到男女主角雙雙跳崖殉情,或是全劇角色死的死、亡的亡……
如果非要雞蛋裡挑骨頭,那或許只有影片行將至末的時候體現出的,那種應試作文一般的煽情與「卒章顯志」才有的僵硬。從尹川拜訪袁之南家開始,影片似乎就「提前」進入了高潮,這個煽情的高潮持續了很久,久到觀眾都麻木了。一切已知條件幾乎都已經被用上了,就差一開頭袁之南給她兒女的「遺書」了——該拆了吧?該拆了吧?該拆了吧?
不過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得感謝巖井俊二。一方面因為中外合拍的電影,成功的並不多見;另一方面,近十年來,也已經很難有這麼一部「適合」中國人觀看,並直觀感受何為「日式」,何為「大和之美」的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