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我是習慣理性消費的霸霸
啥叫理性消費?就是只買自己「真的需要的」;只花「自己有的錢」——不去額外透支未來的錢。
比如我喜歡 Apple Watch,我覺得它很酷,但是它對於我來說最大的作用除了裝X和一定的運動監測功能,就沒了。就這樣讓我花近三千塊錢去買它,我覺得是不理性的。
同理還有最新的手機——看著狠酷炫狠多人都在買,但是我真的需要嗎?手上兩年前的 xs 就不夠用了嗎?
我買得起嗎?買得起。買不起,我刷個信用卡刷個花唄,分個期也就買得起了。
但是有必要嗎?沒有。
這就是理性消費。
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理性消費的另一面——「智商稅」用英語怎麼講。
我先來定義一下「智商稅」。
簡單說,智商稅就是因為自己缺乏判斷力、或是智商和賣家存在差距而付出的代價。這個代價不僅是物質上的,還可以是精神上的。
比如燕窩、算命和裸貸……
肯定很多人會反駁,這些東西怎麼算是智商稅?它們很有效/靈驗啊!
嗯,你說的都對。
還有人說一隻售價幾百元的口紅,一克拉幾千元的鑽石是智商稅……這個就見仁見智了。(你看這個「智」就用的很好嘛!)
Ⅱ
可以說 Premium
Premium 是附加費、溢價的意思。
比如一部 iPhone 售價上萬元,但是同樣的配置同樣的性能國產手機也許只會賣出一半甚至不到一半的價格。
為什麼?因為 iPhone 的品牌溢價很高——很多人就是覺得 iPhone 很厲害,它值得這個溢價。(當然,這背後確實有 iPhone 質量與生態在加分)
所以 premium 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智商稅,至於怎麼理解,看你自己——畢竟「智商稅」也是一個人人都有不同理解的詞。
You have to pay a high premium for it's brand.
你得為它的品牌付出更高的溢價。
Ⅲ
也可以說
Stupid Tax
這個詞是我最喜歡的,因為狠口語化,也狠朗朗上口。
而且 stupid 和 tax 也完美契合了中文裡的「智商」和「稅」。
我們來看看 urban dictionary 對它的定義:
「因為無知而付出的代價」。
「對一個愚蠢的錯誤或是行動失敗而付出的罰金」。
「因為長期賭博,包括買彩票,而付出的代價」。
幾乎覆蓋了「智商稅」的各種定義了。看來中外人民付出智商稅的姿勢都是一樣一樣的。
1
Bro, I just got conned!
哥們,我被詐騙了。
Hey man, you just paid your stupid tax. That's a lesson.
呃,你就當是剛交了一筆智商稅吧。當個教訓。
2
I just bought a new pair of sneakers. It costed me 3,000 yuan stupid tax.
我剛買了雙新球鞋,交了 3000 塊錢的智商稅。
3
Stop paying stupid tax! You are losing your rents.
別再交智商稅了!你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果你覺得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分享給更多人。我們下期見,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