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環保問題,從今日起,麥當勞將在北京10家試點餐廳使用「免吸管杯蓋」並不主動提供吸管。星巴克也在7月宣布,2020年之前全球所有分店禁用塑膠吸管,同時公布不用吸管的新杯蓋設計。有網友表示:為了環保,以後要自帶不鏽鋼吸管出門了。(10月31日中國新聞網)
喝飲料,用吸管,不只是方便,而且成習慣。麥當勞、星巴克這樣的知名餐飲品牌店,突然宣布不再提供吸管了,還真讓人覺得很有些不習慣、難適應,難怪不少網友吐槽日後要自帶不鏽鋼吸管出門了。
吐槽也好,調侃也罷,國際品牌餐飲不再提供塑料吸管,短時間內或許可能讓我們感到不方便,但此處顯然值得報以掌聲。既然已經有證據表明塑料垃圾威脅海洋生態、環境衛生和健康安全,從生活、消費細節入手逐漸告別「塑料習慣」甚而「塑料依賴」理所當然,從供給側「限塑」「禁塑」更顯示責任擔當。
之所以說要給停供塑料吸管掌聲,還在於相關企業並沒有簡單地不提供吸管,而是嘗試提供更為環保的紙質吸管,或在免吸管喝飲料做出包裝方面的革新嘗試,顯示出維護生態環境和保障消費便利「魚和熊掌兼得」的思維和努力,同樣值得稱道。
現時代,生態理念、綠色發展越來越深入人心,但諸如經營成本、消費便利的考量,又使人們時常陷於尷尬境地,「限塑令」推行十年效果不十分理想,就是個鮮活的事例,究其原因,人們的消費習慣是一個方面,缺少更能讓大家接受的替代品則至為關鍵,而這很大程度上說需要企業肩負社會責任、積極能動作為。
國際餐飲巨頭行動了,中國餐飲品牌怎麼辦?大企業行動了,中小企業怎麼辦?餐飲行業行動了,其他行業怎麼辦?小小吸管會對環境和健康影響有多大影響,或許有人會不以為然,「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順應人類高品質消費、高質量生活需求大勢,做出積極主動、力所能及的應對努力,既需要商家拿出舍利取義的姿態和作為,也需要消費者做出明智的取捨,更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共同追求。
但願麥當勞不提供塑料吸管之舉能夠得到包括消費者在內有關各方的廣泛響應,能夠發生更大的「標杆效應」和「連鎖反應」。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