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經營兩不誤,這家重慶市屬重點國企逆勢增長。7月16日,重慶機電控股(集團)公司召開了2020年半年工作會,該集團上半年各項工作基本實現階段目標,其中營業收入50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7%;利潤總額2億元,新增訂單66.5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總額以及新增訂單分別完成年度目標進度的45%、51%及54%。
「上半年,集團所屬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搶抓市場大訂單,實現了逆勢增長。接下來,集團要做好目標分解,確保措施落地見成效,完成全年目標。力爭用2-3年的時間,實現向資本投資公司的轉型。」重慶機電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玉祥表示。
為全國抗疫作出了貢獻
重慶機電控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黃勇在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重慶機電控股集團在高端裝備製造板塊、電子信息設備及智能製造板塊上分別同比增長13.7%、21.4%和20.4%,交通運輸裝備板塊的商用車業務逆勢上揚,二季度月均產銷實現「雙破萬」。
在重慶機電控股集團所屬20戶主要生產型企業中,有12戶企業實現了「雙過半」,佔集團營業收入的67.5%,合計實現利潤3.7億元,同比增長26.1%。
在疫情期間,集團為全國抗疫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其中,重慶鴿牌電工材料有限公司緊急研發量產「口罩鼻夾支撐骨架」35噸,智能製造、工具機組建專家團隊多次技術馳援口罩生產企業,全力保障我市口罩產能;重慶通航集團直升機組24小時待命,參與應急救援;上汽紅巖近300臺紅巖重卡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
同時,重慶機電控股集團也積極加快自主研發,加大創新投入、促進新產品開發、積極向數字智能化轉型等。上半年,發放獎勵技術創新395萬元;投入研發費用1.5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34.8%,研發費用投入強度3%;新增專利申報138項,新增專利授權121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完成年度目標的27%。
除此之外,重慶機電控股集團上半年還完成重點新產品開發112項,2項國家級專項通過國家工信部驗收。其中由重泵自主研發、填補國內空白的「VGO循環泵」投入運行;西計首臺「重慶造」國產化計算機「天玥」成功發布;重通自主研發的船用「磁懸浮離心式冷水機組」完成試車;綦齒「十二檔變速器」小批量下線;上汽紅巖傑獅C6系列產品成功上市。
今年力爭營收113億元
今年下半年的工作目標,重慶機電控股集團為緊盯「3個10%」增長目標,力爭營業收入113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10%,利潤總額4億元,同比增長11%,新增訂單122.8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10%以上。
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玉祥接受採訪表示,集團將積極推進企業大數據智能化應用,「三端」發力加快產業數位化。
在製造端,加快數位化車間、智能化工廠改造進度;在產品端,智能製造、盟訊、西計等企業,將抓住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機遇,儘快形成具有核心智慧財產權的系統解決方案、3D列印技術、智能化產品;在應用端,賦能中心將積極作為,主動參與到企業所有信息化建設項目當中,加快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在所屬企業的深度應用。
「引領重慶裝備製造業發展,在新興產業上找準定位和項目,這是一個難點也是重點,接下來,要往這方面下功夫,與川渝兩地企業合作,助推雙城經濟圈建設。」王玉祥表示,為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集團將充分發揮西南地區最大綜合裝備製造集團優勢,關注重點項目,促進兩地企業技術交流及產品合作。加快推進與中物院、中冶賽迪、國機重工等戰略夥伴在工程總包、軍民品及機電設備等方面市場合作,積極發揮協同作用,爭取電線電纜、大型空調機組、高低壓變壓器、開關櫃及成套設備等產品入圍供應目錄,在軍民兩用設備領域實現合作配套。
集團還將重點發力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建設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推進渝西水資源項目、軌道交通15號線建設項目。同時,加強與重慶高速集團在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設備配套等方面的合作。集團在力爭完成今年目標的同時,還將著眼長遠,圍繞國家新興產業和先進位造業,積極謀劃明年及未來的發展,包括抓戰略性新興項目的引進培育,積極對接各類戰略合作夥伴,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契機,尋求重大項目和資本層面的合作。同時也會加快海外市場的拓展,除聯合中冶賽迪跟進印尼鋼鐵項目外,還將加快推進印度K大型泵站、越南松巖電站等重點項目,同時深化與德國本特勒合作,擴大供貨份額。
王玉祥表示,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時,還要紮實推進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勇敢承擔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帶領重慶裝備製造產業報國」的四大責任,努力把重慶機電控股集團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本投資集團。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首席記者 劉勇 實習生 閆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