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臺獨!民進黨欲廢「臺灣省政府」「福建省政府」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打算廢除「臺灣省政府」與「福建省政府」,為何說民進黨當局此舉邁向實質性「臺獨」?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到臺立法機構備詢時表示,「臺灣現在還有『臺灣省政府』這不正常」,希望明年「臺灣省政府」的預算是空的,外界評價此舉是臺灣當局進一步「去中國化」搞「臺獨」的步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解,這個所謂的「臺灣省政府」又是一個什麼機構?

兩個「省政府」

其實,臺灣當局不僅有一個「臺灣省政府」,還有一個「福建省政府」。這是因為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往臺灣,其有效統治範圍僅剩下臺灣省全部,包括澎湖地區,以及福建省的極小部分地區,也就是金門縣以及連江縣馬祖鄉,臺灣當局在馬祖鄉設立所謂的「連江縣」。

雖然實際統治面積大幅縮小,但是蔣介石當局為了維持自己的正統地位,也為了彰顯「一個中國原則」,依然堅持設立「臺灣省政府」,管轄臺灣本島以及澎湖縣,當時「省政府」設在臺北市;設立「福建省政府」,實際管轄金門縣、馬祖地區等地,由於金門、馬祖屬於兩岸對抗的前線,因此「福建省政府」轄區基本屬於軍事管制地區,從1956年起由當局「戰地政務委員會」管理。直到1996年,這個「福建省政府」才從臺北縣(今新北市)遷回「省府」金門縣。

那麼問題來了,「福建省政府」管轄範圍遠離臺灣主島也就算了,「臺灣省政府」轄地竟佔臺灣當局實際管轄地的99%以上,這就出現了兩個問題:現實問題是行政機構嚴重疊梁架屋,當局有所謂「國民大會」,「臺灣省」有「臺灣省議會」,當局有行政機構,「臺灣省」也有相應的一套,造成行政效率不彰、資源重複浪費,對臺灣的整體發展不利。還有潛在問題:當局領導人與臺灣省主席之間關係怎麼擺,當局與地方間施政產生衝突怎麼辦?在蔣介石、蔣經國這樣的強人時代當然不是問題,但是到了李登輝時代就成了問題。

當然,這些情況臺灣當局也心知肚明,分「臺灣省政府」權力便成了應有之策。1967年,臺灣當局政治經濟中心臺北市就從「省轄市」升格為「當局行政院轄市」,也就是「院轄市」,而早在1956年,「臺灣省政府」辦公地點已從臺北市搬到了中部內陸的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等到了1979年,臺灣第二大城市高雄市也升格為「院轄市」,進一步減少「省政府」的版圖。之後,臺灣地區一個當局、兩個「院轄市」、兩個「省政府」維持較長時間。而我們熟悉的陳誠、嚴家淦、林洋港、李登輝、連戰等人,也都先後擔任過「臺灣省政府主席」一職。

「凍省」:架空宋楚瑜

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臺灣政局開始出現重大轉變,對於原本不容討論的「省政府」存廢問題也擺上了臺面。

1995年,剛當選為首任民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李登輝宣布召開「『國家』發展大會」,邀請朝野各界共商臺灣未來,而省制的廢除與否,則成為會中最受各界矚目的議題。經過朝野的不斷爭論,各方最終達成了省制精簡化的決議。1998年,臺灣當局立法機構修改憲制性規定,並制定「地方制度法」取代原有的「省縣自治法」。

在這次的修法中,省制遭到了虛級化。這也造成省政機關的重大變革:「省政府」仍具有法人身份,但原本「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被移除,成為行政機構的派出機關,政策制定與人事任免權均由臺灣當局直接掌握。同時,「省議會」改制為「省諮議會」,失去了原有立法功能,改為諮詢機構。至於原來那些省轄市、省轄縣等,則改由當局直接管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凍省」。

至此,原來呼風喚雨的「臺灣省政府」風光不再,而原本就勢微的「福建省政府」自1956年7月為實施戰地政務就已精簡,因此影響不大。

當時分析人士認為,李登輝一定要主導「凍省」,除了上得了臺面的簡化行政架構原因外,也與打壓當時如日中天的「臺灣省省長」宋楚瑜有關。

1994年,臺灣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民選「臺灣省政府首腦」,當時稱為「省長」,宋楚瑜如願當選。比起時任地區副領導人連戰來,李登輝更難駕馭掌握實權的「臺灣省省長」宋楚瑜,況且省長與地區領導人都直選後,「臺灣省省長」與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權力基礎高度相似,更使當局與「省政府」在施政上容易產生衝突,因此李登輝通過讓「省政府」虛級化,架空宋楚瑜。

後來就出現了李登輝宋楚瑜反目成仇,宋楚瑜反出國民黨另立親民黨,成為了國民黨自新黨分裂後的第二次大分裂。

「廢省」:實質性「臺獨」

之後,「臺灣省政府」與「福建省政府」的日子就成了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島內政治人物,特別是綠營政客,一而再再而三地壓縮兩機構預算、減少人員編制,讓「省政府」維持著最低活力。如今,自稱「臺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明確表示,未來「臺灣省政府」的預算歸入臺行政機構的業務預算中,不單獨編列,也不會有「臺灣省政府預算書」,更是從「凍省」升級為了「廢省」。

對此,應該從兩個層面看,第一,從行政效率來看,多一級「省政府」確屬無用,第二,既然兩個「省政府」已經壓縮得不能再壓縮了,為何就不能留它一口氣在呢?

這個問題就和民進黨當局執意廢除「蒙藏委員會」是一個道理,它們雖然都已經有名無實,但卻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象徵,「蒙藏委員會」代表臺灣方面曾經自認為的「中華正統」地位,「臺灣省政府」「福建省政府」則表明它是中國的一個省。如今,這些具有特殊含義的機構,在民進黨的操弄下,正逐步走向末路。

賴清德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只是因為「臺灣省政府」的名稱寫在島內憲制性文件裡,行政機構無權取消,因此才保留至今。或許,他對此解釋為「廢省」可以提高當局效率,但在他堅稱自己是「臺獨工作者」、蔡英文當局「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情況下,這一隱含著破壞現狀的舉動,很難不與一系列的「去中國化」動作聯繫在一起,值得海峽兩岸高度警惕。畢竟,雖然「臺灣省政府」「福建省政府」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但如果把它徹底拿掉,那就是邁向實質性「臺獨」。

相關焦點

  • 徐曉全:賴清德推動實質「廢省」的算計
    「廢省」是邁向「實質臺獨」的一步    抗戰勝利後,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中華民國的蔣介石政權光復臺灣,1947年5月重新設置「臺灣省政府」,臺灣成為當時中國的35個省份之一。而福建省則早於1927年即設置,1949年8月福州解放後,「中華民國」的「福建省」撤到金門。
  • 臺灣"福建省政府"明年關門 當局直接統管縣級政府
    金門民眾則自認是中國人,是福建人,不是臺灣人,他們不喜歡推行「臺獨」的民進黨當局。 不僅屬「福建省政府」管轄的金門縣民眾有不同聲音,香港媒體中評社也指出,民進黨當局無力改變臺灣是一個省的事實,如有踩到大陸底線的行動,眼下的「臺灣省」甚至會加速成為實實在在的中國臺灣省。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按照臺行政機構「去任務化」及2019年起不再編列預算的要求,「福建省政府」將於2018年12月31日結束辦理業務,所有人員移撥至其他機關。
  • 「臺灣省政府」不見了 邁向實質「臺獨」?
    正式宣告「臺灣省政府」、「臺灣省諮議會」、「福建省政府」走入歷史。南投中興新村「省府大樓」一樓門口的「臺灣省政府」銜牌也在7月撤下,連兼職的「臺灣省主席」也卸任了。歷經「精省」、「凍省」的「臺灣省」,終於走到「廢省」這一天。前「臺灣省政府建設廳」員工、現任南投市長宋懷琳目睹中興新村的蕭條,不勝稀噓。
  • 「臺灣省」和「福建省」都沒了,民進黨搞什麼鬼
    臺灣當局的「臺灣省政府」和「福建省政府」在7月1日走入歷史。臺灣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表示,為了提高行政機構效能,將廢止「臺灣省政府」「福建省政府」和「臺灣省諮議會」,員額和業務都在7月1日起移撥並且將2019年預算終止歸零,至此,正式宣告「臺灣省」和「福建省」走入歷史。
  • 【專家觀點】民進黨「臺獨」路徑分析(上)
    一是民進黨當局在島內社會全力推行「文化臺獨」工程。民進黨執政後,首先取消遙祭孫中山、遙祭黃帝陵等象徵大中國的儀式;又借民進黨人士以批孔、批鄭、批孫、毀蔣等方式顛覆民眾認知,蔡英文更強行將臺灣納入南島文化,開展「南島尋親之旅」。更為嚴重的是民進黨當局推行「去中國化」課綱,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大幅刪減中國史,並著力突出臺灣與東亞和世界的關係。二是瓦解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的「一中架構」。
  • 媚日組織「美國臺灣政府」佔領臺灣省政府 現場插美國國旗
    位於臺灣南投市中興新村的「臺灣省政府」辦公大樓,7日下午遭上百人佔領。他們稱自己所屬的組織是美國體制下的「臺灣政府」,還在現場插起美國國旗。由於該組織既媚日又涉嫌詐騙,且這一幕發生在臺灣當局和民間紀念「七七事變」的當天,島內相當警覺。
  • 學者:民進黨死抱「臺獨黨綱」 蔡英文處心積慮搞「臺獨」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前所長餘克禮日前參加第三屆中華文化論壇時就蔡英文當局的「實質臺獨」政策主張發表看法,餘克禮認為,蔡英文是一個理念型的「臺獨主義者」,一上臺便開始全面「脫中」的「實質臺獨」路線,以實現臺灣是一個所謂「正常化國家」的目標。
  • 民進黨黨內派系修憲爭論與局限性
    「正國會」「立委」召開「邁向國家正常化」修憲提案記者會,此次提案涉的「修憲條文草案」,此頗引發外界高度關注,鹹認為民進黨可能進一步走向「修法臺獨」、「法理臺獨」。  這些激進政治訴求主導2008年民進黨選舉政策主軸,尤其以臺灣正名運動取代黨籍「大選」後選人謝長廷所倡議 「憲法一中」、「憲法共識」及「一國兩市」主張,結果導致2008年選舉大敗,得票比例為歷史創新低,足見激進「臺獨」訴求並無法擴大民進黨民眾基礎。雖然較為激進 「正常國家運動」,固然利於激勵及鞏固傳統泛綠選民的支持,但卻會疏離中間選民的支持,導致難以達成 「選票極大化目標」。
  • 金門馬祖仍隸屬於「福建省政府」,民進黨「去中國化」的罩門
    然而,就算政治風向、國族認同可以靠執政者有意引導而改變,但臺灣與大陸存在的連結,卻如鐵證般無法磨滅,如文化上對臺北故宮的態度,地緣上金門馬祖特殊的行政地位,可說是民進黨推動「去中國化」工程的兩大罩門。民進黨2016年執政初始,對國民黨的「不當黨產」開鍘,起算時間訂在1945年8月15日二戰日本投降,有意切割國民黨在大陸與到臺灣的分界點,當時有藍營人士諷,乾脆把當年運來的故宮文物都還給大陸,這都反映兩岸那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
  • 民進黨黨內派系「修憲」爭論與局限性
    這些激進政治訴求主導2008年民進黨選舉政策主軸,尤其以臺灣正名運動取代黨籍「大選」候選人謝長廷所倡議 「憲法一中」、「憲法共識」及「一國兩市」主張,結果導致2008年選舉大敗,得票比例為歷史創新低,足見激進「臺獨」訴求並無法擴大民進黨民眾基礎。
  • 社科院學者:蔡英文「實質臺獨」路線已臻於完善
    原標題:學者:民進黨死抱「臺獨黨綱」 蔡英文處心積慮搞「臺獨」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前所長餘克禮日前參加第三屆中華文化論壇時就蔡英文當局的「實質臺獨」政策主張發表看法,餘克禮認為,蔡英文是一個理念型的「臺獨主義者」,一上臺便開始全面「脫中」的「實質臺獨」路線,
  • 民進黨妄想「去中國化」?金門馬祖仍隸屬於「福建省政府」!
    近期又有消息稱,民進黨當局再次挑起「去中國化」,計劃將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隸屬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甚至是改名。雖說民進黨當局有意引導政治風向、以此改變民族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兩岸之間的連結是不可磨滅的。金門馬祖同屬「福建省政府」,臺北故宮也不可能「去中國化」民進黨推動「去中國化」的「罩門」,從其對臺北故宮和金門馬祖的態度上可以看出。據臺《中國時報》稱,從政治、文化、歷史、血緣等方向來分析「中國」,兩岸關係癥結所在得從政治提起,至於其他層面並不具備太大爭議,畢竟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是兩岸在文化歷史上的重要紐帶。
  • 臺灣軍事專家:蔡英文利用臺軍當「臺獨」靠山 厚顏無恥!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今年5月在漢光演習中提及,我就是臺軍最大的靠山。對此,臺灣軍事專家宋兆文直言,蔡英文是利用臺軍當「臺獨」靠山,蔡英文心虛民進黨長期對臺軍的傷害。民進黨一方面厚顏無恥的利用臺軍鞏固政權,另一方面砍殺、欺負退伍軍人。
  • 「去中國化」課綱審議通過 臺統派:實質「臺獨」最後一步
    據香港中評社9月17日報導,針對臺灣「教育部」課審大會就「十二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議題決議」,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架構,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表示,這是實質「法理臺獨」的最後一步,是在中國人自己領土臺灣上,先亡自己的「中國史」。
  • 學者:蔡英文「實質臺獨」路線完善 有六大行動 鐵了心對抗大陸
    蔡英文當局被指在行動上「去中國化」 12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前所長餘克禮近日參加第三屆中華文化論壇時就蔡英文當局的「實質臺獨」政策主張發表看法。一是「現行憲政體制」、「維持現狀」包裝「臺獨」,為避免重蹈陳水扁急進「臺獨」的覆轍,採行李登輝的「實質臺獨」路線,推動「臺獨」進程。 二是要將兩岸關係「區域化」、國際化。
  • 賴清德出下三濫狠招,「臺灣省政府」預算要歸零,看國臺辦怎麼說
    有分析認為,賴清德此舉是邁向實質性「臺獨」。報導稱,賴清德28日上午主持「行政院院會」時稱,臺灣當局目前共有3個「省級機關」,其中「福建省政府」因金馬地區實施「戰地政務」,1956年起即「虛級化」;至於「臺灣省政府」及「臺灣省諮議會」的前身「省議會」,自1947年及1951年分別成立以來,在臺灣地方自治發展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民進黨被「激進臺獨」裹挾 蔡英文不敢赴美「面試」談兩岸
    隨著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鄰近,美國也開始以各種方式影響島內政治局勢,「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日前更是表示,華盛頓方面對臺灣地區2016選舉「不會沒聲音」。據臺灣《中國時報》9月15日報導,美方此前曾經通過渠道邀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訪美,但至今未獲得回應。
  • 對民進黨重回「臺獨」不以為然 美國「警告」蔡英文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9月15日消息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報導指出,「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日前曾表示,華盛頓方面對臺灣2016選舉不會沒聲音。有消息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年6月回鍋擔任黨主席後,美方曾再度邀其訪美,溝通兩岸路線。但因臺灣反服貿學運後,民進黨重新倡議「臺獨」路線,為避免引發美方反彈,截至目前,蔡英文仍不願赴美「接受面試」。
  • 中美對抗蔡英文邁向實質「臺獨」,大陸是否該繼續對臺忍耐
    隨後出臺各種政策,發動各種力量,明裡暗裡扶持民進黨。 在李登輝奶水的「哺育」下,民進黨走上發展快車道。民進黨知道自己還不成氣候,離不開李登輝,在國民黨的歷次政爭中,不管是非曲直,每次都站在李登輝一邊,為李登輝撐臺面。 見「臺獨」有了地盤,「流亡美國」的「臺獨」團體也回到臺灣,整建制進入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