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培養幼兒的愛心,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創造交往的友愛環境

2020-08-28 嫚琳侃八卦

幼兒是塑造人生情感傾向的重要時機,也是愛心教育培養的關鍵時期,家庭愛心教育培養已經成為當今幼兒早期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高度重視幼兒良好情感的培養,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或使其將來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圖從家庭愛心培養對幼兒愛的情感影響方面做一些探究。

愛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幼兒是塑造人生情感傾向的重要時機。蘇霍姆林斯曾經說過:「善良的感情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幼兒時期形成的。」這句話深刻地告訴我們應重視幼兒早期良好情感的培養。

幼兒就像一棵棵正在沐浴著陽光茁壯成長的小樹苗,需要成人的關愛、呵護和正確引導,使其向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生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發現很多不好的跡象,小小的孩子冷漠、殘忍,不懂得珍愛生命,毫無同愛心和同情心。

為此,家庭在進行幼兒教育的時候,不僅要注重早期智力的開發,更要注重對幼兒愛的情感培養。家庭愛心的教育途徑很多,家長要以身作則,創設良好的物質生活環境和精神生活環境,主要從培養幼兒的愛心、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創造人際交往的友愛環境等方面入手。

一、培養孩子愛人如己'心中有他人的品德和情操

孝心、愛心和同情心的培養,家庭最為直接。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對他們極其重要。作為家庭一定要想辦法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心意識。一個人如果只能自愛而不能愛人,那只能說是一種低層次的狹隘的愛,人只有做到愛人如己,以愛己之心愛人,才算有了愛人之德。

正如古人所說,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在社會生活中,愛語會給人們帶來溫暖和快樂,甚至有「回天之力」。但是人們之間的相愛,不能夠只停留在漂亮的語言上,而要體現在實際的行動上,佛教有這樣一句格言:「一個救人性命,出於純正之愛的行動,比在侍奉佛祖的宗教活動中獻祭大象和馬匹而度過一生時光要更偉大。」真正的仁愛具有真誠性,利他性和無私性。

愛的本質是給予而不是索取。真正的仁愛之心是不期望回報的,而是基於高度責任感和同情心。然而,人際關係也常常象自然界一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什麼種子就結什麼果,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

二、養成孩子關心老人和愛護弟妹的好作風

平時通過言行多教育孩子關心自己的情人和家庭,家長應要求孩子主動關心家家中的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弟妹。培養孩子的愛心,即在得到愛的同時,也要愛比別人。隨時建議孩子去幫助身邊的親人,像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拿拖鞋,遞毛巾等。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教育孩子要扶持正義,保護弱者。孩子做這些事情後,父母要及時的表演,通過幫助別人一點一滴的小事,讓孩子找到價值感,從而樹立孩子的愛心。

三、善於培養、保護和激發孩子的愛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正面事物,培養孩子的愛心。教育孩子熱愛動物,熱愛生命。英國有句名言:「愛我者愛我的狗」把狗等同於人,借用小動物啟迪孩子的愛心是最直觀,最便捷的方式,現代社會掀起「寵物熱」並非全是精神空虛,它是人類在人情淡薄的社會中借用寵物培養愛心,其根本目的仍然是呼喚美好的人性。

所以借用小動物活潑可愛的天性來喚起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家庭上,父親要教孩子愛母親,在幼兒園裡我們常常聽到有母親說,我的孩子一點也不關心我,有的孩子甚至對媽媽打罵。母親用血乳養育了孩子,而孩子卻忘恩負義。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錯,深究就會發現孩子是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養成這種惡習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正是從父母彼此相愛,忠誠相待那裡感受到家庭之愛,並且將這種愛推及到別人身上,丈夫該尊重並熱愛自己的妻子,以此來教育孩子熱愛並尊重他的母親。因為孩子正是從愛母親開始,擴大到愛老師,愛朋友甚至是愛不相干的人。一個連自己的家人,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愛的人,是很難真正的愛其他人的。

在培養孩子的愛心方面,父親的作用尤為關鍵。父親應該教孩子尊重母親,不要對母親高聲大嚷,不要嫌棄母親的嘮叨,因為這也是母親的愛,父親應該教育孩子關心母親,關係母親的身體,體貼母親的困苦,在母親遇到困難的時候站在她的身旁說:媽媽,不要怕,有我在這裡。如此可以培養孩子細膩溫柔的愛心。

四、在孩子心中播撒善良的種子

善良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暖的一縷陽光,沒有善良,就沒有一個人給予另一個人的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溫暖與關愛,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愛。善良的情感及其修養是人道精神的核心。這種情感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悉心培養才會產生效果。一個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健壯的樹,必須以善良為根,正直為幹,豐富的情感為蓬勃的枝丫,這樣才能結出甘美的果子。

那麼,怎樣才能把善良的根植入孩子的心中,怎樣教孩子與人為善,怎樣才能使孩子在見到其他人的痛苦之後,設身處地地把他人的痛苦視為自己的痛苦。並對別人的痛苦和憂傷產生切膚之痛呢。善良的根在於培植,父母應對周圍的人表現出真摯的同情,並幫助身邊正在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播撒善良的種子。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心,學校和社會舉辦的獻愛心活動,父母要熱情的支持孩子參加這樣的活動。

總之,愛的情感培養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見影的事情,需要大人用耐心和愛心去雕琢。家庭中的每位家長,都應抓住一切教育時機培養幼兒的良好情感,使幼兒學會做人、生活、學習,逐漸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個體,為其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並且使這整個的教育過程成為幼兒多彩生活的組成部分。只有這樣,一個家庭才會充滿愛、充滿幸福,世界也就會充滿愛、充滿陽光,明天會變得更美好。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未來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互助的社會,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極為重要,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呢?
  • 幼兒社會交往的培養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社會交往的培養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越來越需要人們具備與人合作與分享的品質。
  •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能夠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動手、想像能力,並把自己所看所想體現在紙上。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一)注重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培養幼兒的對美的感受力、表現力。
  • 如何培養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
    如何培養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怎樣培養?具有劃時代得意義。對我們幼教工作者來說正是從社會人的角度來發展教育幼兒。   段文婷女,26歲小教一級教師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說:「創造人的首要標準是能與人合作。」的確,在當今社會,與人合作是最重要的素質之一,也是我們要注重培養孩子從小具備的能力之一。
  • 良好家庭環境對幼兒與同伴良好交往的意義
    家庭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在家庭中家長應積極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給孩子一個祥和的家庭交往環境,儘量避免在幼兒面前發生分歧衝突,做到一個好的榜樣作用,並且引導鼓勵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在鼓勵和引導的同時也要改進自身的教育方式,找到適合幼兒的教育方法,讓幼兒能夠自己建立起良好的同伴關係,與同伴進行友好的交往,促進其社會性的良好發展。
  • 國筆科二知識 | 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記憶口訣:射蜂子(客觀、主觀題)(一)情緒的社會化:(1)社會性交往的成分不斷增加。(二)情緒的豐富和深刻化(三)情緒的自我調節: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幼兒對情緒過程的自我調節越來越強。(1)衝動性逐漸減少(2)穩定性逐漸提高(3)從外露到內隱二、幼兒高級情感的發展(客觀題)(一)道德感:是幼兒評價自己或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行為標準時所產生的內心體驗。
  • 愛心義賣「跳蚤市場」活動受到幼兒歡迎
    為豐富幼兒的業餘文化生活,強化孩子們勤儉節約的意識, 9月23日下午,鄂溫克旗婦聯、鄂溫克旗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鄂溫克旗第二民族幼兒園共同舉辦了鄂溫克旗第五期愛心義賣跳蚤市場活動。 「攤位」商品豐富,有玩具、幼兒圖書、學習用品、手工製作、小飾品等琳琅滿目。
  • 淺談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創造培養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淺談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創造培養   幾年來,我在美術活動中嘗試培養幼兒創造力。
  • 與友善為伴 做健康寶貝——談幼兒友善培養四要素
    幼兒時期是友善教育的關鍵時期,友善教育將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針對3-6歲幼兒中出現的以自我為中心,不懂謙讓,容易爭搶等現象,如何培養幼兒的友善品質呢?動之以情——情感體驗來引導以情感體驗為友善培養的突破口,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談談自己與同伴友好相處,或得到同伴幫助時的積極感受;說說當自己與同伴間發生不友善行為時,自己會有哪些反應。
  • 以幼兒為本建創造教育「大廈」
    培養心性就是引導幼兒學會交往。基於此,我們在組織所有活動時,都要考慮幼兒的「三性」,因為它是「創造」的出發點。為充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我們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拓展。比如,我們定期不定期地組織幼兒遠足、去農田採摘、參觀自然博物館、參觀航空館等。為尊重幼兒的個性與培養幼兒的心性,教師既要注重發展幼兒各自的獨創性,又要引導他們注重合作。以我園的建構遊戲為例。
  • 【幼兒教師資格證】重點筆記:情緒與情感的發展
    幼兒的情緒情感與社會性交往、社會性需要的滿足密切聯繫,幼兒的情緒情感正日益擺脫同生理需要的聯繫而逐漸社會化,其社會性交往、人際關係對兒童情緒影響很大,是左右其情緒情感產生的最主要動因。2.情緒中社會性交往的成分不斷增加學前兒童的情緒活動中,涉及社會性交往的內容,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 環境是幼兒的第三方教師
    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是一個包含了物質的和精神的有效健康刺激的環境,我們應充分注意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通過塑造物質和精神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  活動空間的設置。活動空間是幼兒和教師、幼兒和幼兒交往和相互作用最多、最頻繁的地方,極大程度地影響著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 20道幼兒教師資格證科目二常考簡答題
    幼兒記憶能力的培養 (1)激發興趣與主動性; (2)豐富生活經驗; (3)培養有意記憶; (4)教授記憶策略。 3.
  • 教師招考幼教《幼兒心理學》複習資料總匯
    應用幼兒注意及觀察力的培養: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1.必須使幼兒明確活動的目的和任務;2.必須對幼兒有一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3.用語言組織、穩定幼兒的有意注意;4.讓幼兒在積極的活動中保持有意注意;5.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經驗 。
  • 為幼兒成長創建互動式幼兒園環境
    老師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讓幼兒園達到了一定的裝飾效果,同時也不惜成本,耗費了一定的物質材料,但是這些往往缺乏師幼互動,情感溝通和幼兒的主動性。1. 幼兒園環境創設形象單一,缺乏多樣性。當我們走進幼兒園,經常見到的環境布置是一些用色卡紙等材料進行拼接卡通造型,色彩很豐富,鮮亮。
  • 幼兒的社會情感的發展有何表現方式
    社會感情是指人在社會中培養出來的與人交往並改善自身行為的感情幼兒時期的情感表現是什麼樣子的?每個年齡階段有什麼不同?(一)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標準去評價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時產生的情感體驗。3歲前幼兒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小班幼兒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個別行為,如懂得摘花、咬人是不對的。中班幼兒不但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而且開始關心別人的行為,並由此產生相應的感情。
  • 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從幼兒的談話、行為、遊戲、活動和家長的交談中。發現了以下原因是造成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本。1,成人對幼兒的過度溺愛、包辦代替 現在社會的家庭裡,大多數幼兒是「小皇帝」、「小太陽」,更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長輩樣樣都捨不得他們幹,視幼兒柔弱的個體,總是煞費心思的為孩子解決各種困難。
  •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健康愉快的情感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如何培養小班幼兒健康愉快的情感   導讀:在情感教育中,幼兒學會了生活、學習、做人,但情感的交流並非一朝一夕。
  • 第四章 幼兒幼兒全面發展教育試題2
    智育 C.體育 D.美育3.幼兒德育的核心是( )A.培養品德 B. 培養情感 C.培養性格 D.培養習慣4.以下不屬於幼兒德育內容的是( )A. 培養情感 B.
  • 幼兒園社會教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1.有助於幼兒發展良好的自我意識,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對幼兒進行社會教育,從幼兒自身出發,給予幼兒充分的尊重和良好的教育,能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發展積極的自我意識;給予幼兒實現自我價值和體驗成功的機會,能培養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給予幼兒交往和對話的權利與機會,能使其學會自我評價:給子幼兒自由選擇、自我決斷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