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如何抓住要點理解?

2020-09-09 探理究事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是學習初中化學最早接觸的兩個概念。「物理變化」是指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是變化時有其它物質生成的變化。

教材在講述這兩個概念時,並沒有一開始就提出概念。在接觸這兩個概念之前,大多數學生對「物質」,「變化」等認識還比較膚淺;因此教材用兩個自然段的介紹加上四個實驗演示,首先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後再通過比較具體的變化,提出概念;接著又舉了幾個例子做進一步的說明。即便如此,還是有學生在通過以上過程學習後,不能對實例進行有效分析,無法正確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那麼,理解這兩個概念的難點或者說要點在哪呢?

一,對變化的認識不夠深刻。

初三學生對物質的運動變化有一定的認識。在物理課裡就接觸到物體運動,如:勻速直線運動等;在生物課上認識到生物體的生長發育等;在地理課裡也了解到天體日月運動。實際上,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即使相對靜止的物體也發生運動變化。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同學科研究物體運動形式不盡相同。學科間的區別在於研究的對象不同,研究的內容也不相同。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都是物質運動變化的一種方式而已;並且與複雜的自然運動變化比起來,這兩種變化比較簡單。自然運動變化往往包含多種複雜的運動變化形式。如:生物體的生長發育、繁殖、死亡過程中就交織著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等等。因此,在運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區分不同變化時,要看主要發生的變化是什麼。

二,對「物質」,「物體」認識不清。

化學學科對初三學生而言是一門新學科。他們對化學研究的對象「物質」,與物理學科中經常談及的「物體」還容易混淆。容易將(同一物質形成的)不同物體看成是不同的物質。如,鐵絲和鐵鍋,雖然是不同的物體,但是都是由鐵形成的,在化學上,將它們都看成是「鐵」這種物質。同種物質的形狀大小可以不同,狀態也可以不同。

因此,在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時,首先要破除「物體」就是「物質」的認識。一些同學理解出現偏差,就是混淆了「物質」和「物體」。顯然,「物質」比「物體」更抽象,學生開始理解會感到有一點困難。為了克服這個困難,多舉例說明,逐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很有必要。

提問1:有氣體生成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嗎?

答:不一定。

發生化學變化時,往往伴隨顏色改變、產生氣體、生成沉澱等現象。但是,反過來,發生這些變化現象並不意味著生成了新物質。例如,升華過程中物體從固態變成氣態,物質本身並沒有改變,即:沒有新物質生成。

提問2:爆炸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化學變化,是嗎?

答:爆炸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象鞭炮點燃爆炸,火藥燃燒爆炸,燃氣洩露引起爆炸等都發生了化學變化。在上述爆炸過程中都有新物質產生。

但是,象高壓鍋爆炸,主要是由於鍋內氣體受熱壓強增大導致發生的。在這一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

提問3:核反應(包括核聚變和核裂變)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答:核反應既不是物理變化也不是化學變化。

在核反應中,涉及到的變化是原子核的變化,不是物質的變化。談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前提是「物質」。

練習:下列詩詞或成語中,哪些描寫涉及到物理變化,哪些涉及到化學變化?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千錘萬鑿出深山。

3.烈火焚燒若等閒。

4.粉身碎骨渾不怕。

5.要留清白在人間。

6.只要功夫真,鐵棒磨成針。

7.蠟燭成灰淚始幹。

8.水滴石穿。

9.百鍊成鋼。

答案:1,3,4,5,7,9描寫涉及化學變化,其它涉及物理變化。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於剛升上初三的同學來說,學化學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且初三學業比較緊張,學校一般都會用一個學期學完整個初三的化學課,其中難度更加大,稍不留神可能就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了,為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去學習化學,也讓家長了解化學,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從今天起我每天將分享化學的知識點,讓更多的學生去更快的掌握化學
  • 核反應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我在初中剛學習化學的時候,化學老師講了如何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說有新物質生成就是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就是物理變化。那個時候我問了老師一個問題:原子彈爆炸有新物質生成嗎?當時就把老師問懵了。後來高中時我又問物理老師核裂變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老師也是有點懵。
  • 初中化學,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你掌握好了嗎?
    化學變化及其主要特徵難點知識是:物質的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和聯繫。同學們很容易犯錯的地方就是根據現象辨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辨識爆炸屬於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而要掌握這兩種變化,我們就必須抓住它們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產生!接下來我們一起去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什麼是物理變化呢?物理變化的核心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它只是講形態或狀態的變化。
  • 如何正確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質都具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可能對於化學初學者來說區分兩種性質比較難,化學姐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方法來區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1. 概念: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直接表現出來的性質。2. 實例:在通常狀態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3. 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等。 1.
  • 基礎知識——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
    ⑵化學變化的特徵:有新物質生成(3)化學變化常伴隨發光、發熱、顏色變化、產生氣體、生成沉澱等現象,可輔助判斷是否是化學變化但不是判斷是否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根本依據是:有無新物(4)化學變化不但生成新物質,還會伴隨著能量變化,這種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能、光能和電能的釋放或吸收。
  •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辨析
    一、什麼是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 「水滴石穿」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水滴能石穿的原因不止一種,有的是物理變化造成的,有的是化學變化造成的。物理or化學水滴石穿的一種原因是水從高處滴落,其衝擊力比較大,衝擊力給石頭帶來磨損,水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滴一磨,石頭就被磨穿了。這一過程是物理變化,只是石頭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變化之後,還是「它」嗎?
    歸根結底,判斷一種變化是物變還是化變,就是要看變化之後的「它」還是原來的「它」麼。如何判斷是「物變」還是「化變」呢?示例:鐵生鏽:變化之前是鐵,變化之後是鐵鏽。鐵鏽是鐵嗎?顯然不是,所以這是化學變化。示例:石蠟受熱熔化:變化前是固態,變化後是液態,只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本質依然不變,所以是物理變化。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從多個角度綜合判斷,不能僅靠單一條件就下結論。
  • 【物理化學】「水滴石穿」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水滴能石穿的原因不止一種,有的是物理變化造成的,有的是化學變化造成的。水滴石穿的一種原因是水從高處滴落,其衝擊力比較大,衝擊力給石頭帶來磨損,水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滴一磨,石頭就被磨穿了。這一過程是物理變化,只是石頭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 中考化學命題點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必看!
    【方法歸納】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看是否生成其 他物質,而不能看現象作為判斷依據.例如化學變化中常伴隨有發光、放熱、變色、產生氣體、生 成 沉 澱 等 現 象,但 物 理 變 化 中也可能伴隨有這些現象,如燈泡通電發光放熱、燈絲髮紅等.
  • 直擊中考: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恩怨情仇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是物質的基本變化,也是初中化學必考的內容。每年的中考題都會涉及區分化學與物理變化的題目,這類題目的考察的目的很明確: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那麼怎麼區分呢?你只要記住:物理變化是花瓶,只有華麗的外表,沒有真實的內涵;而化學變化最重要的是有內涵(新物質生成),當然大多化學反應也有華麗的外表。那麼能從外表區分它們嗎?答案顯然是不能的。區分它們只能看它們的內涵。下面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一起來探究下。例1.
  • 面試真題>初中化學《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教師資格證真題
    【教師總結】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1.物理變化    【教師演示】教師進行有關物質變化的小實驗。實驗一:水沸騰的實驗,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實驗二:將藍色塊狀膽礬固體研碎後成為藍色粉末。    【教師提問】實驗1、2有什麼共同特徵?
  • 用英語表達初中化學知識: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nges
    我們知道,理解、區別化學與物理變化是化學學科的學習基礎。二者的區別在於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比如:水低溫下會結冰;水燒開後,壺嘴會有白色的水蒸氣出現。手持一個盤子懸在壺嘴上方,片刻後觀察會發現表面有水珠凝結。這是水的三態轉換,液體水,固體冰和氣體 — 水蒸氣。這三種狀態是可以互相轉變的。
  • 【英文兒童科普】---98、​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孩子們的化學課堂
    在化學上 大部分變化被分成兩類:In chemistry, most changes are divided intotwo categories: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physical changes and chemical changes物理變化會A physical change is something that
  • 初三化學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
    考點三: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聯繫: 在變化語句中加「能」、「可以」、「易」「會」「難於」等詞語,變成了相應的性質。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 很多學生區分不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其實很簡單
    現在很多中學生孩子對於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區分不開,今天我就仔細的給大家講講,其實不難,首先我們要對概念弄清楚,雖然都是變化,但是變化的本質是不一樣的。先說說物理變化吧,物理變化的概念是: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 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這個小遊戲幫你學會區分
    遊戲目的 區分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適合已經開始接觸物理、化學知識的同學。如果是對物理、化學變化比較了解的同學,也可以拿這套遊戲紙當卡牌遊戲和朋友一起玩。
  • 初中化學丨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知識講解
    【學習目標】1.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和判斷。2.掌握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和判斷。3.理解物質的性質、變化和用途之間的關係。【要點梳理】要點一、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1.探究物質變化的幾個實驗:(高清課堂《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實驗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後的物質變化後有無新物質生成
  • 中考化學考點全析全練知識點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物質的變化及性質(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① 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乾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① 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 化學的定義、變化和內容
    我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化學發展簡史》中提出「化學是研究物質在原子和分子水平的變化規律及變化過程中的能量關係的科學。」我國化學哲學家廖正衡先生提出:「化學主要是研究物質的分子轉變規律的科學。」化學中心在「化」。「化」新華字典中解釋為性質狀態或情形和以前不同。自然科學研究的是天體、四季、動植物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