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2020-12-17 騰訊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於剛升上初三的同學來說,學化學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且初三學業比較緊張,學校一般都會用一個學期學完整個初三的化學課,其中難度更加大,稍不留神可能就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了,為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去學習化學,也讓家長了解化學,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從今天起我每天將分享化學的知識點,讓更多的學生去更快的掌握化學。今天我們就從第一節課開始分享。

其實第一節的內容比較簡單,主要還是要考記,這裡就兩個知識點:

1.什麼是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2.什麼是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如果了解清楚了這兩點,那你就基本掌握了這節課的內容了。

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產生,而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產生的。這個很好去理解,就看有沒有新的物質生成。

可以這樣記:無中生有為化學變化,否則為物理變化。(簡記:無中生有)

第二個知識點其實是在第一個知識點的基礎上去延伸講的,因為有了第一個知識點的基礎才能理解第二個知識點。

化學性質是物質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物理性質是不需要物質發生化學變化而表現出來的性質。

簡單的說也是無中生有表現出來的結果。

因此對於這兩個知識點的簡單記就是無中生有。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質都具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可能對於化學初學者來說區分兩種性質比較難,化學姐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方法來區分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1. 概念: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直接表現出來的性質。2. 實例:在通常狀態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3. 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等。 1.
  • 核反應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我在初中剛學習化學的時候,化學老師講了如何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說有新物質生成就是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就是物理變化。那個時候我問了老師一個問題:原子彈爆炸有新物質生成嗎?當時就把老師問懵了。後來高中時我又問物理老師核裂變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老師也是有點懵。
  • 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這個小遊戲幫你學會區分
    遊戲目的 區分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適合已經開始接觸物理、化學知識的同學。如果是對物理、化學變化比較了解的同學,也可以拿這套遊戲紙當卡牌遊戲和朋友一起玩。
  •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辨析
    一、什麼是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 很多學生區分不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其實很簡單
    現在很多中學生孩子對於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區分不開,今天我就仔細的給大家講講,其實不難,首先我們要對概念弄清楚,雖然都是變化,但是變化的本質是不一樣的。先說說物理變化吧,物理變化的概念是: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 初學「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如何抓住要點理解?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是學習初中化學最早接觸的兩個概念。「物理變化」是指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是變化時有其它物質生成的變化。教材在講述這兩個概念時,並沒有一開始就提出概念。在接觸這兩個概念之前,大多數學生對「物質」,「變化」等認識還比較膚淺;因此教材用兩個自然段的介紹加上四個實驗演示,首先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後再通過比較具體的變化,提出概念;接著又舉了幾個例子做進一步的說明。即便如此,還是有學生在通過以上過程學習後,不能對實例進行有效分析,無法正確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那麼,理解這兩個概念的難點或者說要點在哪呢?
  • 直擊中考: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恩怨情仇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是物質的基本變化,也是初中化學必考的內容。每年的中考題都會涉及區分化學與物理變化的題目,這類題目的考察的目的很明確: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那麼怎麼區分呢?你只要記住:物理變化是花瓶,只有華麗的外表,沒有真實的內涵;而化學變化最重要的是有內涵(新物質生成),當然大多化學反應也有華麗的外表。那麼能從外表區分它們嗎?答案顯然是不能的。區分它們只能看它們的內涵。下面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一起來探究下。例1.
  •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變化之後,還是「它」嗎?
    歸根結底,判斷一種變化是物變還是化變,就是要看變化之後的「它」還是原來的「它」麼。如何判斷是「物變」還是「化變」呢?示例:鐵生鏽:變化之前是鐵,變化之後是鐵鏽。鐵鏽是鐵嗎?顯然不是,所以這是化學變化。示例:石蠟受熱熔化:變化前是固態,變化後是液態,只是狀態發生了改變,本質依然不變,所以是物理變化。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從多個角度綜合判斷,不能僅靠單一條件就下結論。
  • 初中化學如何區分物質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初中化學中我們了解到,物質是由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可能對於一些新接觸的同學來說,區分兩種性質比較難,在線一對一小好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方法來幫助大家區分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   1. 概念: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直接表現出來的性質。   2. 實例:在通常狀態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3. 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等。
  • 面試真題>初中化學《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教師資格證真題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生活導入    【教師提問】在物質世界裡,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生著變化。請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有關物質的變化。    【學生回答】例如,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燃料能燃燒、鋼鐵製品在潮溼的環境會慢慢生鏽等。
  • 基礎知識——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
    ⑵化學變化的特徵:有新物質生成(3)化學變化常伴隨發光、發熱、顏色變化、產生氣體、生成沉澱等現象,可輔助判斷是否是化學變化但不是判斷是否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根本依據是:有無新物(4)化學變化不但生成新物質,還會伴隨著能量變化,這種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能、光能和電能的釋放或吸收。
  • 初中化學,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你掌握好了嗎?
    當我們進入初三,開始接觸化學的時候。我們了解完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這個化學緒言後。第一單元的開篇就是談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裡面的重點是:1.物理變化及其主要特徵2.化學變化及其主要特徵難點知識是:物質的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和聯繫。同學們很容易犯錯的地方就是根據現象辨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辨識爆炸屬於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 「水滴石穿」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水滴能石穿的原因不止一種,有的是物理變化造成的,有的是化學變化造成的。物理or化學水滴石穿的一種原因是水從高處滴落,其衝擊力比較大,衝擊力給石頭帶來磨損,水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滴一磨,石頭就被磨穿了。這一過程是物理變化,只是石頭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 【物理化學】「水滴石穿」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水滴能石穿的原因不止一種,有的是物理變化造成的,有的是化學變化造成的。水滴石穿的一種原因是水從高處滴落,其衝擊力比較大,衝擊力給石頭帶來磨損,水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滴一磨,石頭就被磨穿了。這一過程是物理變化,只是石頭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 中考化學命題點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必看!
    【方法歸納】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看是否生成其 他物質,而不能看現象作為判斷依據.例如化學變化中常伴隨有發光、放熱、變色、產生氣體、生 成 沉 澱 等 現 象,但 物 理 變 化 中也可能伴隨有這些現象,如燈泡通電發光放熱、燈絲髮紅等.
  • 【英文兒童科普】---98、​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孩子們的化學課堂
    點擊上方深圳小學教材輔助關注我們↑↑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在化學上 大部分變化被分成兩類:In chemistry, most changes are divided intotwo categories: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physical changes and chemical changes物理變化會A physical change is something that
  • 用英語表達初中化學知識: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nges
    我們知道,理解、區別化學與物理變化是化學學科的學習基礎。二者的區別在於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比如:水低溫下會結冰;水燒開後,壺嘴會有白色的水蒸氣出現。手持一個盤子懸在壺嘴上方,片刻後觀察會發現表面有水珠凝結。這是水的三態轉換,液體水,固體冰和氣體 — 水蒸氣。這三種狀態是可以互相轉變的。
  • 中考化學考點全析全練知識點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物質的變化及性質(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① 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② 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澱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麼物質。
  • 初三化學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
    考點三: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聯繫: 在變化語句中加「能」、「可以」、「易」「會」「難於」等詞語,變成了相應的性質。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 如何區分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
    根據吸附質分子和吸附劑固體表面分子之間鍵的性質,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及化學吸附。物理吸附:由Van der Waals引力產生的吸附為物理吸附。吸附質分子和吸附劑表面分子之間的吸附機理,類似於氣體的液化和蒸汽的冷凝,並沒有發生電子轉移、原子重排或化學鍵的破壞與生成等現象,當溫度降低到氣體正常冷凝溫度時,吸附能力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