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孩子在苦撐,家長也在苦撐,整個社會都在苦撐,就看誰先掉下去……(本文某些觀點可能會引起部分家長的不適,請謹慎閱讀)
孩子沒說累,家長倒抱屈了
趙澤軒,是北方某個城市的一名普通的小學生,平時每天要做的事很簡單,就是吃飯睡覺寫作業,可能還要加上一個上輔導班。孩子每天也不說累,天天樂呵呵的,用他的話說「大家不都這樣嘛?」
可是,話到孩子的媽媽那裡,媽媽顯然就不樂意了,「太累了,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據孩子的媽媽說,因為學校遠,每天早上五點多就開始給孩子準備早飯,七點把孩子送過去,然後才去上班,晚上加班回來,就得陪著孩子寫作業,檢查聽寫拍照啥的。效率高點的話,晚上九點多就完成了。
這還是不錯的,因為下午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接送,省下了自己不少時間,要是趕上輔導班就不行了,「輔導班的老師說了,為了保證孩子的上課效果,建議家長陪同聽課,但是不支持孩子的爺爺奶奶去」
這就意味著,孩子的媽媽差不多每周至少有一個工作日要請假過去,——小學放學早,輔導班也開得早,「人家也想早點下班啊」。
這還不算,周六日也排滿了,周六上午兩節課,下午一節,周日上午有課,下午有個興趣班,還得擠出時間來寫學校留下的作業,「周六日和寒暑假幾乎都是如此。」
「咱們以前可沒這麼累啊,現在怎麼變成了這樣呢?」當然,以上的話都是背著孩子說的。
是什麼造成了家長和學生這麼累
作為家長,小編我的苦自然不比這位媽媽少,可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嘛,再說孩子都沒說什麼,做家長的怎麼能放棄呢?
可有時候也是真累,也在想,這一切是怎麼造成的。
第一,自然是因為應試教育,現在可以說,幾乎絕大多數的孩子和家長,都是奔著最後的高考去的,先進去重點小學,再考重點中學,最後考個重點大學,「一切都是為了那個考試」。
第二,素質教育壓縮了孩子的時間。現在孩子在學校,時間已經被壓縮的很少了,學的還不全是應試教育的東西,更別說在學校完成作業了,於是課上沒有補充的營養,課下只能由父母帶著開小灶。
第三,經濟條件好了。現在不光是城市,農村也開始補課上輔導班了,大家都在開小灶,你不開小灶,就可能營養不良,到時候過獨木橋,把握不了平衡,自然就會掉下去。可是,大家都吃小灶的話,小灶還是小灶嗎?
受驚的羔羊
現在的學生和家長,「就是一個個待宰的羔羊」,四周猛獸環伺,險象環生,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有羊撒蹄飛奔,其他的羊收到驚擾,也跟著跑起來。不跑不行啊,別人搶跑了沒人管,你要不跑,最後你就成了少數派了,沒你的草吃,反倒成了落後分子。
現在的家長,總有那麼幾個搶跑的,提前找學校的,提前報班的,甚至提前準備高考移民的,更有甚至作假進了名牌大學的。這些人可能有的確實違規了,也收到處罰了,那又怎樣呢?其他家長來說,只要你搶跑,不管你得不得利,至少我的利益肯定是受損了,因為即使是最後受到處罰的,錄取名額也被佔用了。
這樣的事情多幾件,影響的可不是一個學生和家長。所以,不想跑也得跑,不想跟也得跟,不跑不行啊。
要不要跟跑十二年?
今天,有個教授,在網上大談育兒經驗,「你的孩子每天寫作業,上輔導班,累不累啊?」「要知道,你這一堅持,就得至少堅持十二年。」「孩子多壓抑,多委屈,你知道嗎?」「你受不了得了,孩子受不受得了?」「你最後還不一定能得到好結果。」
「我的孩子就不這樣教育,孩子不想學數學,可以,那你就別學,挑你喜歡的學,我承諾你以後可以不考數學。」
聽聽,多灑脫,多開明,多鼓舞人心啊。
可是,我怎麼覺得這是一個坑呢?
要知道,孩子的興趣是多變的,不可能從一而終堅持到底,他要是興趣變來變去呢,喜歡哪個你就支持哪個?
那最後,恐怕你的孩子一事無成。
再說,除非你不打算讓孩子參加高考,你忽悠大家一起和你「快樂教育」,到了高考,你直接安排孩子出國了,其他的家長呢,不是誰都有條件送孩子留學,繞開高考的。
你要是以高考為目的,你只能適應甚至跟跑。
這位教授的言論,甚至讓我想起了一個發生在身邊的趣事,一個哥們,成績中等,眼看著考重點中學無望,於是可勁給其他人上糖衣炮彈,「作業沒寫,抄我的。」「想曠課,去吧,我給你盯著。」「這個好玩,我請你玩。」用他的話說,我的成績上不去了,但我可以把他們的成績拉下來,那樣可能還有點希望。
這個,看似是個小聰明,與前面那位「忽悠」人的教授倒是異曲同工。
是啊,要是大家都不跑呢?結果會怎麼樣呢?
可是,讓大家都停下來,慢慢走,做得到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