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回復[讀書]推薦我的書單
【這世上唯讀書不可辜負】
今年夏天,高考結束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填報志願。
可是你真的會報志願嗎?
有調查顯示:僅有13.6%的人了解填寫的志願,67.9%的人是盲選專業。
《叮咚上線,老師好》
這表示,一半以上的人選專業時都是憑著感覺,而他們對於未來要從事的行業也非常迷茫。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大學志願的填報,對於每一個高中畢業的學生來講都至關重要。
&34;
&34;
……
這些問題都是好多家長和學生好奇的。
湖南衛視的《叮咚上線,老師好》請來了薛兆豐老師,他從經濟學的角度,講解了自己對於大學報志願以及大學教育的問題。
看完以後,感覺很受啟發,薛老師將分非常有意思。
《叮咚上線,老師好》
臺下的50位學生,可以為老師們投票,向老師提問問題,老師也會用專業知識解答這些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薛兆豐老師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經濟學家。
薛老師參加過《奇葩說》,在節目中用幽默的語言,結合經濟學知識分享自己的觀點,圈粉無數。
薛兆豐老師
好多經濟學老師給人的感覺是嚴肅,不苟言笑,同時經濟學知識也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好多學生會覺得課堂會比較無聊。
跟大家想像中的經濟學老師不太一樣,薛老師卻能把經濟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明白。
他能用最簡單的語言,讓聽眾明白一些事情,把枯燥的經濟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接下來,我將重點從薛兆豐在《叮咚上線!老師好》中的精彩的觀點點出發,結合個人觀點與經驗,從&34;看比專業更重要的是某些特定的職場品質;用博弈論分析&34;,&34;為你談談讀讀大學的作用。
薛兆豐老師分享志願填報的建議
每年報志願的時候,好多同學和家長可能都會問:有沒有一個專業畢業後最賺錢。
賺錢這是一個很功利又實用的方向。
如果單從每年報考的專業熱門程度和各院校的分數線來看,經濟學應該是比較熱門的專業。
每年志願錄取時,經濟學的分數線都異常高,同時財經類院校的分數線也是非常高的。
那是不是最賺錢的專業是經濟學呢?
其實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薛老師說的:行業前景並不等於個人發展。
薛兆豐老師
沒有任何一個專業是最賺錢的,因為一個行業哪怕再賺錢,未必意味著從事這個行業的的人能賺錢。
就像是現在非常火爆的直播,大家都知道直播賺錢,好多明星紛紛加入直播賣貨。
薇婭和李佳琦一場直播的收益能買一套房。
薇婭和李佳琦
但是,這並不代表直播行業裡的人都是賺錢的。
有調查顯示,在直播行業,絕大部分的人,根本賺不到多少錢,只有頭部的一些主播比較賺錢。
三百九十行行行出狀元,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讓這些人成功的不只是這個行業,而是他們自身的某些特定的職場品質。
比如:靠譜、堅持、完美、愛琢磨思考。
薛兆豐老師
為什麼當初直播的人那麼多,最後成為頭部的卻是薇婭和李佳琪。
不是他們進入直播的時機好,而是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讓他們成功了。
薇婭是一個事事追求完美的人,她做每一件事都要求做到最好,而這種品質在任何一個行業都能夠做的特別好。
口紅一哥李佳琦為了試口紅,有一次一晚上試了300多支,最後嘴唇都沒有知覺了。
這種堅持、對顧客的認真負責的精神也會讓他在任何一個行業中大放異彩。
口紅一哥李佳琦
因此,無論讀哪一個專業,最重要的是能夠培養某些職場特質。
比如:愛琢磨、靠譜、堅持的品質,這些才是你未來最重要的。
人人都想報考一個熱門的專業,因為未來的就業比較好。
因此每年出現一些熱門專業時,會吸引很多學生去報考。
現在的熱門專業4年後,真的還是熱門專業嗎?會不會人才過剩?
薛老師提到了一個博弈論很有意思。
博弈論的意思就是:考慮個體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他們的優化策略。
就是你在做決策時,必須把別人的決策也考慮在內。
薛兆豐分享博弈論
你感覺熱門的專業,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每一個行業都有他的發展周期,需要的人才也會有飽和的時候,所以等過了四年以後,原本熱門的專業,人才可能已經過剩。
你想選一個最熱門的專業也不太可能實現。
因為這個社會是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的,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是一直經久不衰。
報志願不是選熱門的專業,而是感興趣的專業,未來你才會有興趣做你喜歡的事。
前幾天,湖南留守女孩,考上北京大學卻迴避了熱門的經濟學,選擇了考古專業的新聞引起人們的熱議。
網絡出現好多不同的聲音,有人說這個孩子傻,考古專業畢業就失業,有人贊同女孩的做法,能堅持自己的興趣。
其實,未來,想要在一個行業中做好,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有興趣可能就沒有了動力。
因為到最後,你是跟這個行業內的瘋子來競爭。
薛兆豐
雲南留守女孩的選擇就是最好的證明。
讀過大學的人,畢業後一部分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大學學過的好多東西,畢業後並沒有多少用處,為什麼還要學習這些知識。
大學階段好多課程被稱之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全面發展,而不是讓你學習某個技能就能在畢業後立馬用上。
薛老師用經濟學的知識講了,為什麼大學重視素質教育。
薛兆豐
他說經濟學給出一個非常獨特的答案:大學重視素質教育,是因為大學的功能,不是積累知識、不是積累技能,而是給人才做篩選,分類,識別。
讀大學最重要的好處是發信號。
薛老師在現場展示了兩張圖片:
兩框橘子,你選擇買哪一個?
你覺得哪一一邊的橘子會買的好。
答案是右邊,為什麼?
因為右邊的橘子有新鮮的葉子,而這個葉子就是一個信號。我是新鮮的,我比較好。
薛兆豐
上大學就像是橘子的葉子,它是一個信號。
簡單來說就是,告訴社會的人,我考上大學了,我符合企業招聘的標準。
這也從側面表明了,讀書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至關重要,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捷徑。
學歷是區分社會人才的標準,也是我們普通人進入賽道的入場券。
2008年徐孟南高考故意考零分,對抗應試教育,後來的徐孟南後悔了,十年後他選擇重新高考。
當年考零分的好多考生都後悔了
因此讀書無用論是最大的謊言。
儘管大學學到的知識不會直接用在工作上,但是它可以篩選人才,可以幫我們在社會中定位自己。
報志願選擇一個專業的標準並不是熱門、賺錢那麼簡單,更多的是你是否感興趣,你是否有能力做好,更不要將自己的專業與未來的職業捆綁。
從來不存在最賺錢的專業和最熱門的專業,只有是否感興趣和喜歡的專業。
大學的教育不僅僅的學習知識,更多的是學習和鍛鍊一種思維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薛老師的用通俗易懂的經濟學知識把問題講的生動有趣,上課傳授知識不僅拘泥於一種教學方式,只要是易於學生理解和吸收的形式,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是西渡橋讀書,每周閱讀一本書,北漂三年,如果你喜歡我,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