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食品安全熱點六:益生菌無益論刷屏 專家:功效因菌株和人群不同...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v.cen.ce.cn/video_info/2019-1-4/1546581799328.json,553,450

圖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教育部公共衛生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厲曙光發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相成/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 (記者 吳曉薇 韓肖)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2018年,「益生菌無益論」出現在媒體報導當中。對此,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教育部公共衛生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厲曙光表示,益生菌的功能及安全性得到了科研成果證實及權威機構認可,其功效的發揮具有菌株和人群特異性。「益生菌無益論」的出現源於一項「研究結果」,它不能等同於「科學結論」,過度解讀研究結果既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取的。

  益生菌成了「無益菌」?

  2018年9月起,有兩個頂級期刊刊發有關益生菌與健康的相關文章,一些媒體在援引這兩篇研究文章時指出:「益生菌不僅無益,還有害健康」,報導一出,滿屏的「益生菌無益論」輪番上演,一時間,益生菌成了「無益菌」。

  中國經濟網輿情研究所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共監測到相關紙媒報導39條,新聞網站文章1071篇,移動端文章數 405篇,微信公眾號文章5674篇,微博原發、轉發1700條,論壇發帖112條。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2018年9月世界著名科學技術新聞雜誌《New Scientist》曝出新聞「益生菌大多無用,實際上可能會傷害你」,引起輿論的熱烈反響。

  從事件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北京、廣東、山西、浙江、上海等地區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專家解讀: 要認清「研究結果」不等於「科學結論」

  厲曙光表示,益生菌早在幾千年前就進入人類的飲食,長期的食用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其安全性。科技界也正在通過大量科學嚴謹的研究,逐步發掘益生菌的有益作用。2017年WGO基於大量醫學證據,再次指出益生菌可以有效防治消化道疾病。此外,一些頂尖的期刊也報導了益生菌的其它健康功效。

  目前研究表明,不同種屬的菌株,其生理、代謝存在一定差異,對人體的作用也不盡相同。益生菌的基因組差別較大,即便是同種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之間也存在差異性。同種益生菌的不同菌株含有或表達不同的功能基因,可發揮不同的益生功效。因此,益生菌需要在菌株的水平上進行益生功能的驗證,明確菌株的功效,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進行個性化食用,一種益生菌製劑對腸道無益不等於所有益生菌製劑均對腸道無益。

  學術雜誌上發表的科學研究成果,稱作「研究結果」。但是「研究結果」不能等同於「科學結論」。研究結果往往是在「特定人群中」、「特定實驗條件下」、採用「特定實驗材料」等所發現的。引起本次爭議的就是一項「研究結果」,任何科研的實驗設計與方法都不是絕對完美的,研究者應在其特定條件下解釋研究結果,過度解讀研究結果既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取的。

  厲曙光建議,科技界與產業界應關注益生菌的個體差異性研究,分析不同消費者腸道微生態的個體化差異特點,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益生菌幹預方案和建議。

  對於每天產生的「海量」的生命科學學科的科研結果,應該冷靜、客觀地對待和處理。媒體報導應該全文通讀,全面解析,正確引導輿論,避免偏頗。在開展科普過程中,普及益生菌的生理功能、明確益生菌「量」的科學概念等,讓消費者科學看待益生菌產品。

(責任編輯:施曉娟)

相關焦點

  • 益生菌無益?2018年這些食品安全熱點值得回顧
    三文魚被淡水虹鱒「強攀親戚」,或許是2018年公眾印象最深的食品安全領域爆款事件。(東方ic/圖)2018年食安熱點事件,一大特徵是輿論關注點正從某個產品的安全與否,延伸到對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的建設,進而轉向對保護消費者、對公平對待所有市場主體的探求。一個有意思的趨勢是,2018年的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中,「進口」佔到了1/4,無論是「酸鹼體質」、咖啡「致癌」謠言還是益生菌「無益」的謠言,消息最早都源於國外,而後快速波及中國。
  • 益生菌是養生騙局?專家:功效已經科學證實
    專家:功效已經科學證實 2018-09-29 10:32:58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最近,國外頂級學術期刊上發布的兩篇關於益生菌的研究文章引起廣泛關注。一些媒體在援引這兩篇研究文章時指出,「最新研究顯示,益生菌不僅無益,還有害健康」,「益生菌,一個養生騙局」。一時間,益生菌成了「無益菌」。國外學術期刊上發布的這兩項研究的結論到底是什麼?益生菌真的是養生騙局嗎?日前,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了專家釋疑解惑。
  • 益生菌「無益」「有害」?研究結論被錯誤解讀
    益生菌真的是養生騙局嗎?日前,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了專家釋疑解惑。   益生菌功效經科學證實   據了解,細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益生菌,顧名思義,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細菌;致病菌,會致使人體生病的細菌;條件致病菌,寄居在人體一定部位,在正常情況下不致病,當機體平衡狀態被破壞時可引起疾病。
  • 專家解讀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網紅食品靠譜嗎?益生菌真的有用嗎?剛剛過去的2019年,你關注過哪些食品?它們給你帶來了什麼困擾?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日前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專家對過去一年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作了梳理和解讀,通過事例科普食品安全知識,為食品安全監管建言獻策。本版摘取部分熱點解讀內容。
  • 健民龍牡益生菌八大菌株功效解析,國家食品菌,放心食用
    可廣泛應用於食品、保健品、日化品、醫藥品和農業產品中。研究結果證實,該菌株能拮抗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增強腸上皮細胞黏膜屏障,有較強的耐酸、耐膽鹽及粘附腸上皮細胞的能力,可有效拮抗腸道內致病菌,降低腸道微生物感染風險,提高腸道免疫力。  長雙歧桿菌BL21 專利號ZL201510217639.X  健民龍牡益生菌專利菌株,外觀呈乳白色或淺黃色粉末狀,可廣泛應用於食品、保健品、日化品、醫藥品和農業產品中。
  • 專家稱益生菌作用具有個體差異性,不存在「萬能」菌株
    新京報訊(記者 歐陽曉娟)2020年1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專家解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陳衛,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教授何國慶對熱詞之一的「益生菌」進行了解讀。
  • 解讀益生菌界明星--鼠李糖乳桿菌LGG®菌株
    專家建議,媽媽在選購之前,首先應對益生菌的菌種有基本了解。    國家衛生部:LGG益生菌可用於嬰幼兒食品    目前,經國家衛生部認證的可放心食用的兒童益生菌菌種只有6類菌株,而經過研究證實能調節免疫、緩解過敏的益生菌只有2種,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GG菌株)就是其中之一。
  • 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出爐
    2018年年底,益生菌在我國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研究專項課題,探索將益生菌原料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逐步推進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備案管理。為探尋發展的未來航向,8月19日—21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南京農業大學承辦的第十五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舉辦。40多所科研院所的專家、50多家企業代表近500人參會。
  • 嬰幼兒益生菌產品研發思路(一)菌株選擇篇
    益生菌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和社會熱議話題,市場上各種益生菌產品也備受青睞。目前全球益生菌產業市場規模約400億歐元,大部分益生菌產品在發達國家已形成了較成熟的市場。其中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約60億歐元,中國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50億元人民幣。
  • 別再傻傻地分不清益生菌和乳酸菌|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
    益生菌(probiotic)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和社會熱議話題,市場上各種益生菌產品也備受青睞。目前全球益生菌產業市場規模約400億歐元,大部分益生菌產品在發達國家已形成了較成熟的市場。近年來,國內市場對益生菌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據估計2020年產品規模將接近850億人民幣。
  • 益生菌成「無益菌」?聽聽醫生怎麼說
    原標題:益生菌成「無益菌」?聽聽醫生怎麼說 近日,世界科學期刊《Cell》發表新的兩項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不僅沒有好處,還可能對人體有害。一時間,「最新研究顯示,益生菌不僅無益,還有害健康」「益生菌,一個養生騙局」等言論引起廣泛關注。頃刻間,益生菌居然成了「無益菌」?
  • 「重磅」「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權威發布!
    益生菌可通過調節消化道微生態平衡、抑制致病菌生長和黏附、降低炎症反應等機制,對口腔疾病、胃炎、胃潰瘍、腸易激症候群及炎症性腸病等進行防治。但不同益生菌菌株的作用機制、臨床效果及人群差異性,尚需得到循證醫學的證實。「厭氧腸道晶片」及腸道微生物採集膠囊,可為研究益生菌在腸道內的作用機制提供新方法。
  • 「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發布 涉及消化道健康、免疫調節等內容
    第15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現場,10位益生菌研究專家共同發布「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肖/攝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方面表示,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在益生菌的資源、功效、作用機制及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科學試驗研究,益生菌科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至今熱度不減。
  • 過敏寶寶食用益生菌產品有學問,經國家批准驗證的專用菌株才有效
    湖南郴州多名嬰幼兒因食用「倍氨敏固體飲料」導致發育異常的事件才剛平息。近日,湖南長沙又有一家名為「王建湘兒科診所」因向50多個過敏寶寶家長推薦銷售「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樂亦康」益生菌膠囊、「益根敏」益生菌等普通食品,被家長投訴舉報。據悉,目前該診所已被長沙執法部門吊銷營業執照,並被頂格罰款200萬元。
  • 解讀益生菌酸奶對增強身體免疫力的科學功效
    倡議指出,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奶製品更有利於改善腸道微生態,有利於新冠肺炎的預防和治療。作為已經被中國衛計委列為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BB-12TM顯然是增強身體免疫力的「益生菌之星」。  此外,需要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的是:益生菌具有的作用高度依賴於某個特定的「菌株」,而不是菌種。菌株是一個菌種當中經過篩選得到的一個具有好性能的個體,經臨床試驗和文獻報導的某菌株具有的某種功效並不能推理到其他同種的不同菌株上。
  • 2019食品安全熱點發布 這些內容與你健康相關
    本次活動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2020年伊始,以權威、專業及第三方的特徵,通過「科技界共識」的方式,就公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分析,選擇十大熱詞近景解讀,彰顯科學共識,為科學肅清食品安全謠言,引導輿情正能量做出努力。
  • 益生菌包治百病?益生菌食用10大常見誤區你中了幾個?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益生菌和腸道微生物群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和社會熱議話題。在一些報導中,益生菌常具有各種健康功效,還能「治療多種疾病」;但也有「益生菌無用」,甚至「益生菌有害」的說法。
  • 益生菌治百病?益生菌食用10大常見誤區你中幾個?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益生菌和腸道微生物群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和社會熱議話題。在一些報導中,益生菌常具有各種健康功效,還能「治療多種疾病」;但也有「益生菌無用」,甚至「益生菌有害」的說法。  針對這些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6月11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攜手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發布了《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常見誤區》報告。報告收集和整理了公眾對於益生菌的10大常見誤區,是迄今首個針對消費者的 「益生菌科普手冊」。
  • 鼓吹功效的迪輔樂只是普通食品?
    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的益生菌產品主要分為三類:otc藥品、保健品和普通食品。其中藥字號益生菌產品的功效明確,有臨床驗證,適應症清晰;健字號益生菌產品一般集中在提升免疫力,調節腸道菌群這幾個方面;而普通食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缺乏驗證,所以不得有功能宣稱。
  • 益生菌抗過敏靠譜嗎?菌株配方很關鍵,告訴您如何正確選擇
    但並非所有的益生菌都具有抗過敏的功效,益生菌廣泛存在於我們的腸道、生殖器官,皮膚表面等各個角落,不同菌種和亞型的益生菌產生的功效是不同的,特別是針對0-14歲兒童、成人、孕婦及哺乳期媽媽人群的使用,選擇益生菌時尤其要謹慎。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琳琅滿目,種類繁多,而欣敏康益生菌是其中抗過敏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