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雲大!雲南大學2018年度十大科研成果盤點

2021-01-08 MBA中國網
厲害了我的雲大!雲南大學2018年度十大科研成果盤點

2018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2018年已經結束,在這一年裡中,雲南大學在各學科專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這些雲大學者們令人驕傲的成績吧!01《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張喜光、楊傑團隊節肢動物顎基取食起源研究成果2018年2月1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張喜光教授、楊傑副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共同完成的題為「中國寒武紀早期撫仙湖蟲類揭示真節肢動物顎基原節的起源」(Early Cambrian fuxianhuiids from China reveal origin of the gnathobasic protopodite in euarthropods)的研究論文。首次發現了節肢動物系統演化中基節發生實質性變革的最早化石記錄。02國際頂級期刊IEEE TPDS發表雲南大學學者論文雲南大學在計算機系統結構及高性能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國際計算機系統結構領域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並行與分布計算會刊,簡稱IEEE TPDS,IF:4.181)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信息學院張學傑教授、2014級博士研究生劉曦,以及信息學院出站博士後、數學與統計學院李偉東副教授等合作撰寫的論文。劉曦為論文第一作者,李偉東為通訊作者,雲南大學為論文的成果單位。03黨雲琨課題組eLIFE發文揭示密碼子偏好性成因2018年3月27日,國際著名期刊eLIFE(IF:7.725)正式發表雲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中心黨雲琨研究員課題組與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Yi Liu教授課題組合作完成的成果。該成果揭示了密碼子的成因。黨雲琨與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Zhipeng Zhou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黨雲琨與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Yi Liu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雲南大學楊崇林實驗室和張建實驗室的大力支持。04雲南大學正式進軍材料基因工程領域 王崇愚院士工作站落地2018年4月26日雲南大學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王崇愚院士工作站同時落地。將開展材料基因工程的前沿性研究。前不久,雲南省重大科技項目——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一期)啟動實施。雲南大學是核心研究力量。05Journal of Catalysis發表化工學院方文浩課題組最新成果國際重要學術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IF:6.759,中科院1區)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化工學院方文浩副教授課題組在生物質催化利用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Ru/MnXCe1OY catalysts with enhanced oxygen mobility and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Exceptional performances in 5-hydroxymethylfurfural base-free aerobic oxidation, J. Catal. 2018, 368, 53-68.」。論文第一作者為2016級碩士研究生高天宇,通訊作者為方文浩博士,第一通訊單位為雲南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藥學院。方文浩博士為雲南大學引進人才,雲南省「千人計劃」青年人才,雲南省中青年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06於黎研究員課題組揭示川金絲猴的起源和群體歷史雲南大學省部共建雲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於黎研究員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員李海鵬研究員課題組合作,在川金絲猴起源和進化歷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以「The origin and population history of the endangered golde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為題發表在國際進化生物學領域頂級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doi/10.1093/molbev/msy220;進化生物學領域排名第二;IF5=14.479)上。於黎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博士生匡衛民為論文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資助。07我校「水域生態與河流健康研究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封面英國皇家化學會環境類重要學術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IF=6.087, 中科院1區TOP期刊,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類)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陳禮強副研究員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生態環境效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Metabolic profiling of silver nanoparticle toxicity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Environ. Sci. Nano, 2018, 5, 2519-2530.」。同時,由於良好評審意見,該論文還被選為該期刊的封面論文和Top 10%熱點論文。08雲大畢順東研究組《自然》發文定義混元獸,改寫有袋類起源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畢順東教授領銜中美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於6月13日在英國《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研究長文(Article),報導了一件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早白堊世哺乳動物化石,命名為混元獸。09《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雲南大學特聘教授唐勤國際合作研究團隊重要研究成果10月2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IF: 12.353)發表了雲南大學生態學與地植物學研究所師生,雲南大學植物研究所王煥衝老師,重慶大學楊永川、錢深華老師、成都生物研究所胡君博士研究生等合作完成題為「Identifying long-term stable refugia for relict plant species in East Asia」 (判定東亞孑遺植物長期穩定的避難所)的學術論文。該學術論文第一次解明了100多年以來在植物學界非常好奇的科學問題「為何在歐洲及北美於地質時期的冰期已絕滅的許多植物而現在卻倖存於東亞?」10國際著名SSCI期刊Information Development發表新媒體傳播領域的研究成果論文國際著名SSCI期刊Information Development發表新聞學院院黎藜老師在新媒體傳播領域的研究成果,題為「Examining how dependence on smartphones at work relates to Chinese employees』 workplace social capital, job performance, and smartphone addiction.」該論文在媒體系統依賴理論(Media System Dependency Theory)基礎上,運用量化研究方法,探究在職人員對智慧型手機的依賴類型與其社會資本、工作表現、手機沉迷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在職人員依賴智慧型手機的不同類型會導致不同結果;與通常預想不同,依賴手機進行溝通並不會引起手機沉迷症狀,手機沉迷更多是與依賴手機進行信息獲取相關。輸其實雲南大學優秀的科研成果還有很多,因版面受限無法全部一一列出,但它們也同樣的非常優秀!讓我們衷心的感謝這些在學術界努力奮鬥的學者們,有你們在,雲大越來越好!出品 | 新媒體中心圖 |來源於網絡文 |慄椿雅編輯 |慄椿雅責任編輯 |趙紫君©雲南大學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MBAChina立場。採編部郵箱:news@mbachina.com,歡迎交流與合作。

+1

+1

收藏

訂閱

相關焦點

  • 雲大附小2018年10月紀事
    日至30日,蘭州大學舉辦的中國教育學會2018年度課堂教學展示與觀摩暨第三屆小學青年教師語文教學觀摩活動會上,雲大附小餘楠老師執教的示範課《猜猜他是誰》代表雲南省進行錄像課展示,獲評為本次錄像課展示活動最高獎——示範課獎。
  • 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錦鯉、佛系、官宣…
    大數據殺熟、貿易霸凌……2018年度有了這十大新詞。5月3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舉行發布會,介紹2018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並發布了《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9)》。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在發布會上介紹,國家語委科研規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共資助語言學類科研項目823項,語言文字智庫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年度「漢語盤點」活動繼續引發社會關注,「奮」和「退」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和國際字,「改革開放四十年」和「貿易摩擦」分別當選年度國內詞和國際詞。
  • ...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入選《Nature》期刊 2019年度世界十大科學進展
    徐匯區這家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入選《Nature》期刊 2019年度世界十大科學進展 2019-12-19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大學,雲南最好的211大學!雲南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怎麼選
    由於雲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樣的省份,也由於氣候原因,是中國的動植物王國,所以雲南大學的民族學和生態學,都是國家雙一流的優勢學科,有得天獨厚的研究發展平臺。作為一個雲南人,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雲大,同時也會拿雲南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做對比。
  • 東華大學8項科研成果獲2018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東華大學獲獎代表、科研處管理人員參加了會議。(東華大學與會獲獎代表,從左至右依次為江莞、王連軍、史向陽、陳志鋼、陶有山、吳海波、梁擁成)  在2018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評獎中,東華大學牽頭或主要參與的8項科技成果分別榮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
  • 蘭州大學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2019年度十大新聞
    蘭州大學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2019年度十大新聞每日甘肅網12月18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武永明)繼近日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學術帶頭人陳發虎院士領銜、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年度十大新聞,排名第五。
  • 摩託車企2018年度十大關鍵詞盤點
    「2019請對我好一點」這句話好像去年也說過儘管2018虐我千遍萬遍但回頭看看那些衝過來的日子還是忍不住要給自己打個電話今天就和小帆子一起盤點一波力帆摩託2018年度十大關鍵詞車神2018年力帆摩託共出徵了十場賽事決戰了三水
  • 雲南大學怎麼樣?雲南唯一雙一流,雲南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怎麼選
    由於雲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樣的省份,也由於氣候原因,是中國的動植物王國,所以雲南大學的民族學和生態學,都是國家雙一流的優勢學科,有得天獨厚的研究發展平臺。作為一個雲南人,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雲大,同時也會拿雲南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做對比。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項成果入選「2020年度博新計劃十大創新成果」
    12月11日, 2020年度博新計劃十大創新成果發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年「博新計劃」入選者張文濤提交的《基於磁性納米分離技術的蘋果汁中有害微生物捕獲—分離技術研究》成功入選。   本次共有82個單位的343名「博新計劃」入選者提交成果,通過專家嚴格評審,遴選出100個優秀成果,最終評定產生「2020年度博新計劃十大創新成果」。
  • 福州大學法學博士點申報師資及科研成果盤點
    後臺收到很多粉絲要求老法格對今年申請法學博士點的高校進行盤點,老法格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
  • 雲南大學又在全國出名了!這次是因為…
    雲南大學一座在昆明具有傳奇色彩的學校建校以來,「軍功」累累,「戰績」顯赫!昨天小掌剛推送了內容↓↓點讚!雲南省教育廳推選這5所高校!2018年創新創業他們真有料~其中就有雲南大學!↑雲大呈貢校區夜景航拍(來源:雲南大學官網) 然鵝,今年以來雲大依然接二連三地用好成績刷屏朋友圈真是讓你不得不感嘆一聲「雲大,你太厲害了!」言歸正傳!關於雲南大學紫陶傳承基地大家可能還不夠熟悉!來來來!
  • 謀劃開啟新一輪戰略合作 復旦與雲南大學將在這些領域精準發力、提升能級
    他說,2001年6月,教育部啟動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復旦大學與雲南大學結對幫扶。當年8月,兩校領導商談並籤署對口支援的框架性協議,建立正式的對口支援關係,2018年又開始確立為部省合建高校合作夥伴。多年來兩校先後開展了20多次互訪協商。「復旦是雲大學習的榜樣,是堅強後盾,是精神家園。」
  • 哈工大(深圳)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哈工大(深圳)供圖中新網深圳3月20日電 (鄭小紅 朱族英)記者20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獲悉,由哈工大(深圳)徐科、宋清海課題組牽頭完成的「可密集集成和任意路由的模分復用光子晶片」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雲南唯一!雲大這位女博士入選2019年國家傑青名單
    兩口鋁鍋8月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公布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共300人入選。其中,雲南有一位:雲南大學研究員於黎,她的研究領域是哺乳動物分子系統發育和適應性進化。
  • 杭州師範大學2020年度學生十大學術新成果評選揭曉!
    杭師大舉行首屆「精進杯」年度學生十大學術新成果答辯會申報本次「精進杯」評選的研究成果,覆蓋了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七個學科大類。項目類型涉及論文、發明專利和創意研究類成果等。尚永豐強調,教學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強校之路。要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平臺建設和文化建設,特別要重視制度文化的建設,體現杭師大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處事格局。師生要互敬互愛,行政、後勤要為教學科研做好服務。他強調,建設一流大學是師大人的追求、家長學生的期盼,也是校友的期望。杭師大人要正視學校底子薄的現實,以高遠的目標為動力,奮發有為、砥礪前行,為學校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西北大學「清江生物群」成果領銜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4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研究團隊科研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入選,並在十大進展中排名首位。「清江生物群」復原圖「清江生物群」為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早期生命與環境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科研人員在湖北長陽地區發現並命名的一個距今5.18億年的布爾吉斯頁巖型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寶庫
  • 湖南大學十大學術教授數據對比,凸顯國內女性科研人員發展的弊端
    然而在2019年的國家三大獎表現中,湖南大學以優異的表現讓人們感到這所高校科研實力的雄厚,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湖南大學8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主持完成的2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以及參與完成的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牽頭項目數位列「雙一流建設」高校並列第4位。
  • 南京大學多項成果入選「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南京大學多項成果入選「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會,多所大學與機構共20項成果獲此殊榮(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其中,南京大學獲得一項基礎研究類獎項與兩項應用研究類獎項,此外,還有一項重要參與成果入選。「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選活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於2005年發起,旨在傳播中國光學科研人員發表的具有重要學術和應用價值的論文,促進光學成果的傳播。
  • 2018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盤點 2018年十大網絡用語都是什麼意思
    2018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盤點 2018年十大網絡用語都是什麼意思 2018年12月21日 HuangJiang來源:天氣網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科研團隊成果獲評「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2019年3月19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在上海浦東召開「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會,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技物所、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成果獲此殊榮(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團隊和盛政明、陳燕萍團隊分獲基礎研究類和應用研究類「2018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