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個,孩子們又要重新回到學校,重新回到鋼琴、畫畫、籃球、機器人等各式各樣的興趣班了。關於興趣愛好,此時此刻,各位家長朋友們需要稍稍重新思考一下:孩子學藝,到底是為了什麼?
作者吳維寧
以色列籍華人,三個女兒的母親,曾任臺灣「教育部政次秘書」,十多年前嫁至以色列後做幼教老師。
今天,分享有三個女兒的以色列華人媽媽吳維寧老師的一篇文章:她細數電影《她比煙花寂寞》裡那個全家聯手,不經意間一步步毀掉一個天才大提琴家少女的故事,來給自己警示,來促使自己反思:一定要反覆思考,急匆匆為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興趣特長班,是否正在不經意間犯下大錯!
「要跟姐姐表演,就得一樣好」
這是一個熱愛音樂的家庭,媽媽是一名音樂老師,讓兩姐妹們學音樂,姐姐學長笛,妹妹學大提琴。姐姐可能年紀較大,也可能領悟力比較好,被BBC邀請演出。妹妹硬是要跟,指揮家媽媽就給她一個簡單打鼓的任務。結果妹妹在錄音時因為不停看著姐姐表演長笛而忘了打鼓。
生氣的媽媽對妹妹說:「以後再也不允許你上臺,如果你要跟姐姐一起表演,你就要演奏得跟她一樣好。」
為了要跟姐姐在一起演出,妹妹開始勤練大提琴,日夜無休。姐妹倆同臺演出,同臺比賽,走到那裡都手牽著手。很快,妹妹在大提琴上竟展現出了極高的天份,成就很快超越了姐姐,又幸得名師教導,年紀輕輕就在國際樂壇上大放光彩。
妹妹對於自己才華受肯定後的生活是沒有自覺的。最初接到義大利王室婚禮演奏的邀約,她還拉著姐姐一起去。表演後拉著姐姐一起跳舞,晚上睡在同一張床上,用手電筒窺視壁畫上兩個相依天使,感覺自己像是在天堂一般。
兒時的倆姐妹
而隔天早上,妹妹的世界轉了彎。她被叫醒前往柏林表演,臨行前親吻還在熟睡的姐姐。她沒有想到的是,等待著她的不只是柏林的演出,而是兩年期無止盡的全球巡迴演出。
「別傻了,你沒法做個普通人」
她趕著從一個陌生國度到另一個陌生國度,演奏完後,寂寞地接受一個又一個讚美,而大提琴的外袋貼了一個又一個航空公司貼紙。在莫斯科表演後,她對於十分讚賞她的大師吐出真言:「我其實並不想變成大提琴家,我恨演奏大提琴。」
巡迴表演完後的妹妹興衝衝地趕回家看姐姐,卻發現姐姐有了男朋友,後來甚至答應了對方的求婚。妹妹不滿姐姐「背叛」她們的親情,難以祝福姐姐。她告訴姐姐,她想要放棄大提琴、找份普通的工作,做個普通人。
成名後的妹妹開始陷入極度的孤獨和空虛中
「我們什麼都不會,我只會吹長笛,你只會拉大提琴,」姐姐告訴妹妹,「如果沒有大提琴支撐著你,你則一無所有。」姐姐接著說:「你以為做個平凡人比做個不平凡的人容易,那你就錯了。」
成就不能抵換成「愛」或生活能力
當我把上述《她比煙花寂寞》電影劇情告訴我的先生、沒看過這部電影的雅爸時,雅爸聽到這裡,嘆了一大口氣後跟我說:「She(Jackie)is such a baby」。
是啊,其實妹妹一直是個大baby。小時候的她其實並沒有熱愛大提琴,她只是熱愛跟姐姐「一起」的感覺。
等到出名了,巡迴演出時,在維也納,她連如何打公共電話回家都不知道。
在馬德裡,她跟言語不通的飯店打掃人吵了半天,還是沒辦法找到清洗她衣物的辦法(無論是她自己洗或送給別人洗)。
在莫斯科,她把髒衣服全部寄回家,然後收到乾淨的衣服時,她抱著衣物大大吸一口氣說:「這是家的味道。」
無論妹妹拉奏大提琴的技巧有多成熟、多感人。她心裡的那個小小女孩並沒有跟著一起長大,她沒有自理生活的能力,情緒與理性也沒有長大。走到那裡,她一直是個生動活潑的小孩,有著討人喜歡的金髮,單純熱情的眼神。
她像孩子一樣求救,卻無人理會
但無止盡的表演生活讓她疲憊而退縮,也讓她離唯一的情感寄託(家庭)更遙遠,讓她更寂寞。
可惜的是,當她發出求救訊號時,沒有人聽到,也沒有人聽得懂。姐姐的一句:「如果沒有大提琴支撐著你,你一無所有」把她打回原地。
除了繼續拉大提琴,她還有其他的選擇嗎?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的天才女兒才在全球巡迴兩年廣受好評、深受樂界愛戴、大師期待後告訴你她不玩了,你會怎麼反應?
所以妹妹繼續她的表演生涯,跟被她大提琴琴聲迷惑的天才鋼琴家結婚。有一天她發現她的手開始抖動,她開始擔心終有一天她無法繼續拉奏。所以她問她的另一半:「如果有一天我不能拉大提琴了,你還會愛我嗎?」
她的先生回答:「像是舞者與舞蹈是不能分的,如果你不能拉大提琴了,你就不再是你。」那一刻,她理解她老公愛上的是她的才華,不是她。
如果重來,你願意再投入一次嗎?
黯然離開後的妹妹發現自己得了絕症,從四肢無法控制開始,漸漸失去行為能力。病中的她跟丈夫要求再一次上臺演出,丈夫也盡力幫了她——讓她在臺上擊一聲鼓。
她坐在輪椅上,在舞臺中央看著大家的彈奏,時光彷佛倒退到兒時,她硬是要跟姐姐去表演,她只能看著別人看到發呆,而忘了輪到她該擊鼓。
妹妹的最後一場表演
當她伸起已不大容易控制的手,奮力地敲下一聲鼓時,看演奏的觀眾熱烈鼓掌,我卻熱淚盈眶——這個可憐的小孩,這個可憐的命運。
就算是天才,她自始至終要的,跟所有平凡的人都一樣:平凡的愛,平凡的幸福。而她的天份,卻讓她像是斷線的風箏,愈吹愈高,愈飄愈遠,終究要失速落地。
電影的最後,成年的妹妹與自己的童年在沙難上碰面,成年的她告訴自己的童年:「I just wanna to tell you,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alright。」
事情有好轉的一天嗎?她指的是她最後在姐姐的懷裡獲得親情的救贖嗎?
而我,實在很想問問成年後的她,「如果讓你的人生重來一次,你會不會再拿起你的大提琴?」
電影檔案>>
導演:安南德·圖克爾
編劇:Frank Cottrell Boyce
主演:艾米麗·沃森、瑞切爾·格裡菲斯
類型:劇情、音樂、傳記
地區:英國
語言:英語
日期:1998年12月30日
片長:121分鐘
評分:豆瓣8.4、IMDb7.4
↓長按二維碼看電影↓
◎想分享給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將我們的內容[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好友],你也可以[分享到騰訊微博],或[複製連結]進行分享。
◎如果您還想瀏覽過去的內容,請點擊育兒周刊的頭像打開我們微信公眾平臺的[詳細資料],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可瀏覽曾經錯過的內容。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微信,請點擊[詳細資料]右上角的[…],將我們[推介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