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聲,祖籍四川,出生於1931年,在清末時落戶於果敢,如今在緬甸地區身居要職。他這一生經歷的事情真是不少,正逢亂世,戎馬半生,經商參軍他都幹過,後來還帶領著一方人民自治,成了新時代的特區主席,他也是備受爭議的一位人物。
在清朝初年,明末舊部想反清復明,於是在緬甸地區建立了反清海外基地,彭家聲的家族正是這時候定居於緬甸果敢,後來由於清政府籤訂了《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將果敢割讓給英國當殖民地,1948年緬甸獨立,果敢便成了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到了1960年,中緬雙方籤訂邊界協定,果敢被劃分給了緬甸,再到如今21世紀緬甸新政府宣布成立,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也正式成立,果敢便一直與緬甸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
從1960年開始果敢的民眾便開始進行獨立戰爭,彭家聲便是在此時加入了緬甸自治軍政府,靠著祖輩的財富和權威起兵反抗。1965年,彭家聲起兵反抗大緬族主義,他帶著軍隊在山上打遊擊戰,不到幾年便將政府軍和其他勢力趕出果敢,成為果敢王,開始了統治。但在統治過程中也是歷盡艱辛,經歷過戰爭、背叛……直到1989年成立「緬甸民族同盟軍」。
彭家聲邊進行武裝鬥爭,便和緬甸政府談判,最後和緬甸政府達成停戰共識,歷經數年的戰爭方才結束。之後彭家聲便將精力放在果敢地區的管理和建設上,彭家聲在果敢實施「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重新發展民生和經濟,漸漸讓果敢地區富裕起來,被人戲稱為「小澳門」。
好景不長,2009年,緬甸政府試圖將果敢同盟軍改編為緬甸的邊防軍,於是一直和果敢特區政府保持密切聯繫,但是這支軍隊可是彭家聲一手建立起來的,他不願意讓他們再重新依附緬甸,於是拒絕了。緬甸政府可不是善罷甘休的主,以發現毒品工廠為由帶領軍隊闖入果敢,而這也是因為彭家聲還有一個身份是毒梟,而果敢地區的確存在毒品工廠,因此緬甸政府才敢違背與果敢籤訂的和平條約闖入果敢。
果敢地區是毒品販賣區,在戰爭年代為了戰爭勝利和果敢地區的經濟發展,彭家聲也曾販過毒,這在他輝煌的一生的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汙點,也因此飽受爭議。但是在與緬甸籤訂和平條約後彭家聲便開始全面禁毒,禁止種植、製作、販賣、吸食,但由於之前廣泛而長期靠販賣毒品為生,禁了毒一時間難以生存,彭家聲於是組織人們種植其他農作物以保證經濟來源,畢竟人民還是得生活。
可見彭家聲實在稱得上是一位好的領導者,帶領果敢人民走向獨立並禁毒發展果敢地區的經濟,人民生活變得幸福起來,雖然他的大毒梟身份令人詬病,但他對果敢地區的奉獻實在不小,我們不能單純功過相抵或者就說他過大於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他別無選擇,可能這就是宿命,總之即使不將他當成英雄,也犯不上就是罪人,你們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