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稍微有點文學功底的人應該都能猜到,那就是文有文曲星,武有武曲星,但它出自何方,來自何處恐怕就很難說清楚了。
下面我們一起來考究此句話的來歷與究竟。此句見《水滸傳》引首語中。
相傳宋朝的宋仁宗皇帝乃是天上的赤腳大仙轉世,降生之時,晝夜啼哭不止。
想想也是,雖是投胎做人間的皇帝,但總歸不如神仙逍遙快活。想到此,赤腳大仙悲從心來,於是啼哭不止,天上那麼多神仙,為什麼偏偏讓我下凡呢?既然玩硬的,我便哭死算了!
天庭一看不行啊!再想想法吧,於是便派太白金星下界做工作。此時的朝廷正在發布皇榜,召人醫治仁宗皇帝的啼哭不止之病。於是太白金星揭了皇榜,醫治仁宗皇帝啼哭之病。
心病還需心醫治,太白金星內心當然十分清楚,也早跟玉帝商量好了對策。於是不急不忙的來宋仁宗身邊,抱起仁宗皇帝,在他耳邊低低說了八個字,仁宗皇帝便不再啼哭。
仁宗皇帝之所以啼哭,原因是人間沒有天庭舒服,還有自己孤零零的轉世投胎,身邊沒個幫手那怎麼行?這不正像人間做官的,到外地做官要帶上幾個心腹一樣嗎?要不真正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太白金星此次而來正是要了卻赤腳大仙仁宗皇帝的心病。於是說出了八個字:「文有文曲,武有武曲。」
赤腳大仙一聽便明白了,玉帝給自己派了兩個助手,一位是文曲星,一位是武曲星。既然有了替自己幹活的,自然就放心了,心裡的委屈自然少了很多,於是馬上停止了啼哭。
輔佐仁宗皇帝的文曲星便是開封府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曲星便是徵西夏國大元帥狄青。
神仙下凡還要找個幫手,何況人乎!你看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