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南海青鎮研製出紅茶 使"南茶北引"初獲成功

2020-12-20 半島網官網



衝泡後的球形烏龍茶色澤與紅酒相似。

    素有「北方綠茶之鄉」的膠南市海青鎮以盛產綠茶而聞名,海青茶葉也已經逐步邁入了全國名茶行列,小鎮茶文化氣息濃厚,連道路名稱都帶「茶」字 ,然而,現在如果你只知道海青綠茶,那就太out了。近日,記者了解到,經過半年時間的試驗,海青鎮河西茶廠利用本地優質茶葉開發紅茶適制性試驗項目,終於研製成功並投入批量生產,結束了海青鎮乃至膠南市只生產綠茶而不會生產紅茶的歷史。

紅茶、紅酒分不清

    「從去年我們就開始了紅茶適制性試驗項目的開發,經過半年時間的試驗,終於研製成功並投入批量生產。」海青河西茶廠廠長李傳村說,我們聘請了臺灣炒茶大師,引進了先進的紅茶加工設備和技術,通過精深加工,開發出了好幾種形狀的紅茶產品。

    隨後,李傳村就拿出了一包球形紅茶,衝水以後,色澤紅豔,如果倒在紅酒杯裡根本分不清是茶還是酒。「新研製出的紅茶清亮度高、透徹,色澤跟紅酒相似,堪比南方紅茶的口感和品質。」李傳村說,目前,海青鎮後河西茶葉生產基地擁有生態有機茶園500畝,這裡擁有山東省第一臺微波殺青制茶設備以及全省最先進的有機茶生產流水線,紅茶生產加工都集中在這裡。「紅茶在海青鎮的成功研製,為海青鎮30000畝夏秋茶資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契機,下一步,我們將開始在全鎮逐步推廣紅茶的生產加工。」海青鎮鎮長唐恩志說。

全國首創球形紅茶

    「我們這裡有5個無性系繁育大棚,裡面的茶樹全是從南方扦插過來的,比種子繁殖的純度要高很多。」李傳村說,茶樹也分很多種類,這5個大棚裡繁育的都是血統純正的南方鳩坑和金宣樹。「紅茶、綠茶的分類主要是因為加工工藝的不同,採用的原材料都基本相同,但茶樹不同,選擇其用來生產茶葉的原材料也不同。」

    「金宣樹上生長的葉子一般都是一芽兩葉,這種類型的葉子適合生產烏龍茶,即球形紅茶,因為兩個葉子對稱芽適合將其揉成球形。」李傳村說,球形紅茶的生產在全國尚屬首例,「今年夏天我們從臺灣進口了7萬多顆金宣樹小苗,已經栽植到無性系繁育大棚裡,主要用來生產球形烏龍茶」。「鳩坑樹主要是用來生產鳩坑毛尖,是綠茶的一種,這種茶葉衝泡以後極具觀賞價值,茶葉都是直直地懸在杯子裡,但是不耐衝泡,特級一等毛尖的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對葉子的要求較高。」

海青茶源自安徽,已有45年歷史

    「海青茶自1966年從安徽引進 ,起初在後河西村試種,選址在空氣溼潤、晝夜溫差大、沙壤深厚的翠龍山為試驗示範基地。」李傳村說,海青茶原屬安徽祁門櫧葉群體品種之一 ,海青鎮土壤顆粒較均勻 ,粘粒含量低,非常適宜茶葉生長。「當年,後河西村人選用了抗寒力強的茶種,採取秋剪茶苗、減低茶樹擋風面、選取向陽避風山坡等方法 ,使『南茶北引』初獲成功。」

    據了解 ,目前,海青鎮直接和間接從事茶業產業化生產人員近2萬人。全鎮茶園總面積達3萬畝,茶葉行業協會5個,加工企業150多家,年產幹茶200餘萬斤,實現產值1.5億餘元 ,名優茶已佔茶葉總產量的70%以上。僅茶葉一項就可實現農民人均增收3000餘元,茶葉已經成為富民興鎮的主導產業。

■連結 曾送給周總理兩斤蓮花茶

    「當時,生產的一種蓮花茶,喝起來有一種豌豆的香味,非常獨特,讓所有村民難忘的一件事,就是當時鎮裡連夜製作了兩斤蓮花茶,送給周總理品嘗。」李傳村說,「這種蓮花茶的生產工藝要求較高,生產一斤茶需要12萬個芽,當時生產了兩斤足足用了24萬個芽,所以採摘就需要很多人。」李傳村告訴記者,因為人手不夠,臨時組織當地的一所小學,由上百個小學生採摘的。

    「我還記得當時為周總理炒茶的是山東省最早一批去南方學習的技術員李全良,當時山東省有89個人去,他是膠南的唯一一個。」李傳村說,當時得知要為周總理炒茶,村裡把炒茶用的房間鎖上了,以全封閉的環境為周總理炒茶,花了一天一夜炒出了兩斤茶葉。「裝茶葉需要包裝袋,為了讓包裝袋看起來有稜有角,李全良花了一個周的時間練習,最後得知茶葉已經送給周總理的時候全村人都很激動。」文/圖  本報見習記者殷萍 通訊員 郭建勇劉洪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

相關焦點

  • 西海岸新區海青鎮全產業鏈發展茶產業 年幹茶產值3億多元
    海青鎮地處青島最西南端,南接日照,北依諸城,西鄰五蓮,處「三市四區」交匯之地。近年特別是今年以來,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海青鎮立足茶的優勢,做好茶的文章,發展茶葉產業,打造茶韻小鎮,蹚出了一條全產業鏈發展茶產業、進而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打造獨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圖」。12月21日,記者深入探尋海青鎮一片葉子的鄉村振興傳奇。
  • 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海青鎮以茶為本推動鄉村...
    西海岸新區海青鎮是「南茶北引」落地繁衍的地標鎮,擁有「北茶之源」的美譽。近年來,該鎮立足茶的優勢,做好茶的文章,發展茶葉產業,打造茶韻小鎮,趟出了一條全產業鏈發展茶產業、進而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成功創建山東省唯一一家茶葉特色加工基地,建成年產250噸幹茶的全自動超潔淨茶葉生產線。引進瑞翰天成生物工程研究中心、鴻雨抹茶研發公司等企業,從事茶葉、櫻花等深加工,研發茶保健品、化妝品、抹茶等高附加值產品。   拓鏈,讓三產特色化。
  • 葉厚耐泡 四季分明獨特氣候育出「海青茶」
    西海岸新區海青鎮位於北緯35°35′-36°08′,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正是這四季分明的獨特自然稟賦,最終培育出了國家級農業品牌——海青綠茶。   海青茶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實施的「南茶北引」戰略。作為山東省北茶科研中心命名的青島地區唯一的「北茶科研基地」,海青鎮素有「綠茶之鄉」的美譽,是江北地區茶園面積最大的鄉鎮。
  • "南茶北移"再增紅茶新秀 三門峽"函谷紅"受熱捧
    「函谷紅」茶生產基地   9月16日上午,三門峽「函谷紅」茶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行。「南茶北移」再增中原元素,「函谷紅」茶受到與會嘉賓特別是茶商的普遍好評。同時,迅速組織在盧氏縣西南部瓦窯溝鄉等7個鄉鎮試點種植茶樹1000多畝,總體長勢良好,所產茶葉經過抽檢化驗,品質優良,茶樹試驗試種獲得初步成功。   據了解,按照「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思路,6月29日,三門峽市政府與福建九拓茶葉公司籤訂合作發展框架協議,合作開展三門峽紅茶的研製和開發。
  • "南茶北移"再增紅茶新秀 三門峽"函谷紅"茶問香中原
    2011年9月16日,三門峽「函谷紅」茶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行,「南茶北移」再增新的中原元素。「函谷紅」茶受到與會嘉賓特別是茶商的普遍好評和追捧。 三門峽地處豫西丘陵山區,海拔較高,雨量充沛,溫度適中,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土壤無汙染,富含微量元素,具有發展特色農業的良好自然稟賦。
  • 【民企訪談】萬裡江:誰說北茶不如南 嶗山茶香飄萬裡
    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有民間農業科技人員認為,嶗山三面臨海氣候溫和溼潤,水質優良,土壤呈酸性,非常適合種植茶葉,由此開啟了「南茶北引」工程的序幕。今天我們所喝到的嶗山茶,便是源於「南茶北引」工程中在嶗山上清宮附近頑強存活下來的優良耐寒品種。
  • 山東省十大特產茶葉,了解山東出名的茶,你喝過幾種?
    導語本期的內容為山東省十大特產茶葉,給大家介紹山東省出名的茶,找吃僅盤點整理了其中的十種茶葉,一起來看看具具有哪些吧,看看你認識幾種?3、海青茶海青茶,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海青鎮特產,農產品地理標誌。海青茶因為產於青島海青鎮而得名。海青茶屬江北綠茶,與其它綠茶相比,特點是葉厚汁濃,耐衝泡,色黃亮,味醇和,回味甘甜。
  • 中國臺灣紅茶的誕生
    說真的,身處茶之鐘靈毓秀之地臺灣,明明也是聞名遐邇震古爍今的頂級優質茶產區,烏龍茶高山茶文山包種白毫鳥籠之赫赫聲名遠揚全球,但紅茶,近幾年裡於本地已然越來越發展得普及精深,卻為何好像邈邈不見影蹤? 印象裡,臺灣應該是產過紅茶的。記得好多好多年前,曾經好幾次,在許多地方看到標示著「鶴岡紅茶」的茶包與茶罐子,可惜那滋味已經不復記憶了。
  • 初冬至李滄,品一盞茶,偷得浮生半日閒
    1959年在山東省政府「南茶北引」的政策下,山東特別是青島的茶樹種植得以復興。1980年全國茶葉劃區時把青島劃為中國江北茶區,從此青島茶葉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李滄與茶的淵源已久,早先位於李村河底的集市,在青島開埠之初就接納了販茶的商人;上世紀五十年代「南茶北引」工程拉開序幕,位於李滄區畢家上流社區
  • 浙江開化將紅茶納入頂級茶管理體系 錢江源育好茶 「開門紅」樹標杆
    另一方面,我國紅茶區域分布趨於多元化,貴州、廣東、江西、江蘇、四川和陝西的紅茶產量佔比提升,擠佔了滇、閩、鄂、湘4省4%的產能份額。  如何讓並不位於紅茶主產區內開化紅茶更好更快進入市場,「飛」入尋常百姓家?近日,在浙江開化縣舉辦的2020錢江源開門紅高質量發展圓桌會上給出答案。
  • 14個常見紅茶品種介紹,產地、歷史、傳說和獲獎
    4、2005年,研製出新品「金駿眉。」掀起了中國紅茶的復興。茶品詩詞:條圓直,色澤烏潤光。葉底顯紅亮,湯色紅豔妝。四、四川5、宜賓紅茶歷史: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是工夫紅茶的後起之秀,源起長江,出四海、譽歐羅郡。茶馬道的重要驛站。
  • 讓世界愛上中國茶,讓桃源紅茶走向世界 開放創新 合作共贏 桃源茶...
    桃源地處湘西北,南枕莽莽雪峰、北倚巍巍武陵。桃源歷來是中國茶葉的主產區,因其自然條件優越,桃源茶富含有益人體健康的硒、鋅等微量元素與500多種酚類物質,茶多酚含量高達35%,胺基酸含量8.56%,高於常規茶品一倍以上。近年來,在桃源縣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下,桃源紅茶憑藉品質和品牌優勢走出湖南,走向世界。大茶視界推出桃源茶企巡禮報導,見證它們的發展,合作共贏,讓桃源紅茶飛得更高更遠。
  • 你知道,紅茶、綠茶、烏龍茶是怎麼誕生的麼?
    綠茶的出現綠茶是我國最早創製的茶類,是茶鮮葉經過殺青(蒸青或炒青)、揉捻、乾燥等工序製成的成品茶,衝泡後綠湯綠葉。由於當時紅茶市場不暢,導致大量積壓,政和縣的茶農就改制白茶外銷,從而使白茶作為一類茶類正式形成。紅茶的出現紅茶是在綠茶、黑茶和白茶製作的基礎上創製出來的。紅茶按製法不同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碎紅茶。首先創製的是小種紅茶。
  • 一百多年前就獲國際金獎的中國紅茶,現在怎麼樣了?
    相傳清鹹豐、同治年間,茶商胡福四、施光凌以當地菜茶試製紅茶成功。自此,經過曬青、搓揉、發酵、烘焙、篩分、揀別、復火、勻堆等複雜工序精製的坦洋工夫,風行世界,西歐尤甚。1915年,坦洋工夫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隨著坦洋工夫聲名鵲起,各地茶商接踵而至開設茶行,坦洋遂成茶葉集散地,鼎盛時期擁有茶行36家、僱工3000多人。
  • 小罐茶·金駿眉紅茶榮獲「中茶杯」金獎
    小罐茶·金駿眉紅茶榮獲「中茶杯」金獎) 8月27日, 「中茶杯」第十屆國際鼎承茶王春季賽頒獎儀式於第二屆上海國際茶產業博覽會隆重舉行。高端中國茶品牌——小罐茶從來自全國各地近200家茶企中脫穎而出,旗下金駿眉紅茶獲評金獎。
  • 和閨蜜一起吃吃喝喝還看小罐茶金駿眉紅茶
    對於許多將桌上的冰美式換成一盞清茶的麗人來說,聽到小罐茶,就意味著金駿眉紅茶的品質有了保障。這樣的認知來源於小罐茶對茶葉始終如一的品質追求。事實上,這款金駿眉紅茶也確實沒有辜負各位茶友的期待。小氣候生態茶園,原產地品質保證從茶葉萌芽到7月上市,小罐茶金駿眉紅茶與我們的邂逅是一個漫長的故事,需要追溯到4年前。
  • 紅茶到底是什麼茶?
    前段時間蘇茶寫過一篇《綠茶是什麼茶》,然後發現原來真的有許多愛茶、喝茶、自以為了解茶的人不知道這些基礎知識。今天就繼續來聊聊紅茶這一大類,10個基本知識,讓茶葉小白也能迅速對紅茶有個全面了解。1、什麼是紅茶?
  • 最全茶類知識,一文看懂中國茶
    茶是中國最古老的飲品,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廣闊,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都有茶的身影。這麼多的中國茶,有何區別呢?今天就來理一理六大茶類(按照發酵程度區分)的概括性知識,讓你全面了解中國茶。 01.
  • 高級評茶師告訴你:武夷山最美紅茶——正山小種的秘密
    紅茶,因其口感清香醇和,香氣純正,湯色紅豔明亮,飲後回甘,而備受大家喜愛。而正山小種紅茶,則是許多茶友最喜歡的紅茶。極具特色,並且口感特別。正山小種為什麼叫「正山小種」所謂「正山」,乃真正高山地區所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