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越湖,武漢四環線成城市流動景觀線

2020-12-16 武漢交通

暢行後官湖大橋看鷗鷺展翅

過府河大橋觀江堤風光

再到青山長江大橋賞天興洲晚霞美景

……

武漢四環線沿途跨越長江和漢江

經過大大小小20餘個湖泊

以及多個公園和溼地

一路是景

即將貫通的它

被譽為「武漢最美環線」

武漢四環線西四環後官湖特大橋球形全景。

綠色選線:

繞行七大湖多建6公裡

作為湖北最寬高速公路,四環線雙向8車道,全長148公裡,沿線穿越區域水網密集、綠楔相間,串起眾多湖泊,在世界大城市環線中獨一無二。道路如何與環境相容,為設計建設者帶來挑戰。

「我們在選線中重視對湖泊、河流、森林公園、生態綠楔的環境保護,不進入、不破壞核心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等,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保護不利的影響。」規劃設計方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院相關工程師介紹,四環線選線時非常謹慎,為生態讓路。

東四環跨北湖。

自2009年起,歷時6年多的踏勘與反覆的路線方案比較,經過了多次修改。武漢四環線東段,繞行嚴西湖與北湖,以最大限度維持大東湖生態水網完整;南段,為儘量減少對湯遜湖影響,線路向南繞道2公裡;青菱湖因受制沌口長江大橋橋位,無法繞道則選擇最短垂直穿湖方案,減少湖中橋墩;西段,為避免直接從後官湖中央穿越,利用後官湖東側大、小半島的岸線布設橋梁,在後官湖上形成一條「S」形的曲線在湖面蜿蜒向前,同時少佔水面,避開對知音湖的影響;北段,方案中特意繞道避開後湖、盤龍遺址。

武漢四環線西四環後官湖特大橋球形全景。

該項目工程師向記者介紹,比如,四環線西北部原規劃路線從繞城高速公路和三環線中間通過,但這樣一來,北四環線正好橫穿後湖的主要湖面,同時與盤龍城遺址「擦肩而過」。後湖是黃陂區一大湖泊,是水源供應地,所以最後的選擇是向北繞開後湖,避開盤龍城遺址。雖然線路繞遠1公裡,貼近繞城高速公路,但能取得更好的生態效益。

據悉,為給湖泊讓道,四環線綜合裡程多繞6公裡,綜合投資多出十數億元。當時為四環線專家評審組成員的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認為,為生態讓步是城市建設一大進步,既體現城市對湖泊的尊重,也是社會共識的凝聚。對武漢這樣有山有水的江湖城市來說,建設代價巨大,而生態價值無法換算。

綠色施工:

涉水施工設置隔離帶

驅車馳騁在即將貫通的四環線上,武漢四環線沿線穿越多個湖泊,沿途風景旖旎,綠色施工成為共同命題。如何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水面施工如何最大程度減少水質汙染,是四環線建設者面臨的一大難題。

北四環全線共有12座橋梁,穿越了2條大型河流和後湖等5個大型湖泊。為了保護好沿線河流和湖泊水環境,施工便橋全部採用搭設鋼棧橋,鋼棧橋總長9400餘米,耗用鋼材總重量為71000多噸。

「我們在項目涉水區全線採用鋼棧橋作為便道、鋼平臺作為施工平臺,減少湖泊佔用;水中橋墩施工,承臺、墩身鋼模板拼接嚴密,沿鋼平臺設置隔油帶,放置移動垃圾箱和移動廁所,不讓廢水、垃圾流入湖中。」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武漢北四環五標項目負責人王江介紹。

南四環線跨湯遜湖段並非從中間橫穿湖面,而是緊臨岸邊跨越。「樁基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泥漿滿溢造成水質汙染。」現場責任工程師唐剛介紹,為保護水質,在樁基施工中,設置了深扎湖底的圓柱形鋼護筒,每根樁都被一個鋼護筒罩住,每三個鋼護筒都用穿漿管相互連通。

當一個鋼護筒中泥漿即將溢出時,通過連接的「導管」,將多餘泥漿導入到相鄰筒中,繼續使用,從而實現泥漿循環。當第三個鋼護筒泥漿即將溢出時,則用抽泵將泥漿抽出,再通過泥漿車清理運走。由於採用泥漿池循環方式,工期不得不延長一倍,但項目負責人說,同巨大的生態效益相比,這個投入值得。

武漢四環線南四環湯遜湖大橋。

工程結束後,鋼結構施工棧橋全部回收。唐剛表示,與以往湖面施工時採用填湖方式鋪設施工便道不同,1.8公裡的鋼結構棧道使用了近12000噸鋼管柱,所有工程完工後,我們將鋼管柱一一拔出,鋼材也全部回收,避免對水質產生汙染。

此外,在橋梁墩柱施工過程中,構築了鋼圍堰。圍堰中湖水被抽乾,供工人施工。施工中產生的任何廢渣廢水,圍堰都會兜住,集中後通過專用的泥漿車清運。同時,還利用彩條布、隔離帶等將施工區域與湖區隔離,如有垃圾意外掉落,將立即打撈清理。南四環建設方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先後採用了17項綠色施工技術。

青菱湖引橋施工

智慧施工:

應用BIM技術提高標準化

近日,在東四環北湖樞紐互通,建設者正在忙著收尾施工,北湖樞紐互通上跨繞城高速及北湖收費站。在這裡,平均每小時有近900輛汽車高速通行,要在滿足車輛正常通行條件下完成改造,併入到新建城市環線高架中,這一施工尚屬全國首例。除了改道難,還涉及大量複雜的管線遷改。

東四環新建的北湖收費站。

中建三局東四環一標段項目經理楊軍介紹,為解決北湖樞紐互通工程既有高速公路通行保障難題,項目反覆修改施工方案30餘次。針對北湖樞紐交通組織複雜、難度大等特點,通過製作三維動畫與主體模型結合,真實模擬各階段交通組織安排,形象直觀指導施工。

東四環2017年7月開工,作為四環線最晚開工的項目,又面臨黏土覆蓋層厚、線路交叉多且與既有高速公路交叉、預製梁數量大等難題。為提高工程質量,縮短工期,東四環項目充分推廣新技術應用,共創新使用四新技術應用12項,先後完成11項課題攻關,其中,基於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的預製梁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中建東四環指揮部指揮長王瑋介紹,東四環規劃建設3座梁場,項目開發利用梁場BIM生產管理系統,對預製梁生產、架設、安全、質量、檔案等工作進行全方位管控,提高標準化水平。

梁場BIM模型。

其中,東四環一標段項目的梁場佔地約68畝,面積相當於108個標準籃球場,可生產超2500片的預製梁,生產力是普通梁場的2~3倍。在管理後臺,項目全方位利用BIM技術對施工總平面建立三維可視化信息模型,對制梁區、加工廠等賦予綜合立體空間信息,實現最優化總平面布置。「比如,通過利用BIM技術對預製T梁進行精細化建模,提前發現鋼筋過密、鋼筋與波紋管碰撞問題,進行優化設計施工。」楊軍介紹。

在四環線6個新建段中,北四環要穿越武英、岱黃等5條高速公路和武漢市的15條幹線公路,以及石武高鐵、漢孝城際鐵路、漢口北編組站等12條鐵路,面臨線路長、投資大、跨高速多、跨鐵路多、涉河湖多等難題。北四環項目工程部負責人介紹,既確保北四環施工進度,又不能影響這些公路、鐵路的正常運營,非常考驗協調能力。

北四環轉體橋施工。

以跨越漢口北編組站為例,施工方中鐵七局武漢公司採用了4座轉體橋梁的形式,其中最大的轉體橋梁是3.3萬噸。「橋梁轉體的核心部件在於球鉸,轉體時採用了國內最先進的大尺寸、高精度球鉸,直徑5.2米的球鉸安裝在橋梁的上下承臺之間,誤差在1毫米之內,上轉盤承載著轉動的梁體,下轉盤則與橋梁基礎相連。」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國內首次一個項目在1公裡範圍內有連續4座轉體橋,也是國內最密集的轉體群,轉體群總重量高達11.5萬噸。

科技橋 智慧橋 顏值橋>>>

在四環線全線,最難、最有代表性的工程莫過於新建的兩座長江大橋,各有千秋,集顏值、科技感於一體,成為長江武漢段上的璀璨明珠。

沌口長江大橋

鑽石型主塔造型優美,全橋應用多項新技術工藝

沌口長江大橋。

遠望沌口長江大橋,如長虹臥波,藍白相間的雙索斜拉橋橫臥長江,兩座高233.7米的主塔高聳入雲,形似鑽石,稜角分明的主塔線條流暢。引橋根據城市景觀需要,設置為造型優美的花瓶墩,整個大橋氣勢宏偉,是一道亮麗景觀。自通車運營以來,目前日均車流量約1萬輛,形成武漢西南方向「環線+射線」快速路。

沌口長江大橋全長8.599公裡,為主跨760米的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橋寬46米,是目前國內設計載重量最大的重載橋梁之一,大橋建成用鋼量相當於6座艾菲爾鐵塔。

「由於四環線定位於物流大通道,主要通行大貨車。為保證鋼橋面鋪裝壽命,我們對重車道橋面鋼板進行了加強。」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南軍強介紹,橋面鋼板最薄處為16毫米厚,貨車行駛的外側車道,加大到18毫米厚,同時還加密U肋間距,從而減小鋪裝結構橫向變形。用通俗的話來講,這種構造改變的效果將是:重載貨車行駛在橋面上時,下方橋面的鋼板仍將固若金湯。

沌口長江大橋。

建設期間,結合大橋寬幅、重載、大跨的特點,項目團隊在關鍵技術上大膽創新,還自主研發了大噸位「彈性+阻尼」複合式阻尼器,首創正交異性鋼橋面板U肋雙面焊接技術,開展寬幅大跨斜拉橋剪力滯效應研究,首次通過對中塔柱設置橫向預拱、使塔柱軸力產生偏心彎矩等,新技術、新思路的推出為大橋紮下了堅實的「底盤」。項目榮獲了11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國家級工法等。

「為了保證橋梁的『健康』,我們還推出了沌口長江大橋全壽命安全檢測系統,在大橋上布置了411個傳感器,對施工和運營情況進行信息採集和分析,實現對橋梁環境、荷載、內力和位移等的全面監測,定期出具安全評估報告。」南軍強介紹,比如,在上橋兩側接線互通前,安裝有動態稱重檢測設備和可變情報板,降低超限車輛過橋率,減少超限車輛對大橋的危害。

青山長江大橋:

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主跨達938米,一跨過江

青山長江大橋。

沿東四環一路向北行駛,遠遠看去,一座巨型斜拉橋聳立於長江之上,藍白色彩交相輝映,氣勢磅礴。這是武漢市第十一座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百層樓高的荼白色主塔上,伸出252根藍色的斜拉索,吊起整座大橋,雄偉壯觀,為大武漢增添一座新地標。

青山長江大橋項目公司總經理付曉鵬介紹,該橋的配色經過細緻考量,斜拉索的藍色,按照武漢跨長江橋梁「上遊暖色、下遊冷色」規則設計,代表藍天;主塔的荼白色,代表白雲;草綠色的防眩板,代表綠水青山,3種顏色搭配在一起,意味著「藍天白雲間的綠水青山」。

青山長江大橋。

作為四環線控制性工程,青山長江大橋顏值與內涵兼備。中鐵大橋局青山大橋項目經理部一分部工程部劉宇飛介紹,青山大橋全長7548米,在建造過程中,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世界最高「A型」橋塔,塔高279.5米;長江上已建成的最寬橋梁,主橋總寬達48米;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全漂浮體系斜拉橋,主跨達938米;世界上最大的「啞鈴型」鋼圍堰,主墩鋼圍堰高37米等。

該橋位於80萬噸乙烯化工區、武鋼外貿碼頭和陽邏港王家屋錨地之間,是未來重載車過江通行主幹道。此外,橋址位於長江武漢段黃金航道,大橋的設計還需滿足未來大通航的需求。這就要求它具備大跨、超寬、重載的特性。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青山長江大橋總設計師徐恭義介紹,經過對水上環境、地質條件、橋梁屬性等的反覆論證,938米一跨過江的全漂浮體系斜拉橋設計方案成為最優選擇。輕靈高挑的全漂浮體系能擔千鈞之力。

據介紹,建成後的青山長江大橋可抗19級大風。如遇地震,橋面梁體無下橫梁阻擋,可順著拉索方向來回「蕩鞦韆」,最大位移2.1米,以抗震消能,保證大橋主體結構受力安全。橋上處處顯示出人性化設計。該橋在國內首創「多維度低位照明」系統,所有光源定向投射到橋面,夜間開車不會對司機形成直射。車輛如果在橋上拋錨,司機只要按下路邊的開關,前後150米內的橋邊就會閃現警示燈光。

來源:長江日報

相關焦點

  • 武漢四環線一路是景,但車輛寥寥無幾……
    暢行後官湖大橋看鷗鷺展翅、過府河大橋觀江堤風光,再到青山長江大橋賞天興洲晚霞美景……武漢四環線一路是景。作為武漢市最大的交通工程,四環線位於繞城高速公路與三環線之間,途經蔡甸、漢陽、武漢開發區、東湖開發區、武漢化工新區、青山、黃陂、東西湖、江夏、洪山等多個區,沿途穿越多個湖泊,風景秀麗。今年底,整個四環線將「畫圓」,武漢將邁入四環時代。(請將手機橫過來)西四環後官湖特大橋。
  • 武漢四環線主線下月貫通 市民過江再多一條通道
    在項目已經接近尾聲的路面上,武漢北四環項目工程部部長胡志紅介紹,北四環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隨時準備貫通整個四環線。 北四環即四環線武湖至吳家山段,全長47.39公裡,全線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建設標準,設計時速100公裡,概算總投資118.35億元。
  • 機場聯絡線、軌交15號線、23號線、銀都路越江隧道等20項市政工程...
    機場聯絡線、軌交15號線、23號線、銀都路越江隧道等20項市政工程,最新進展!、機場聯絡線軌交15號線、23號線,銀都路越江隧道工程……閔行正乘勢而上、奮力奔跑在「交通強區」的堅實跑道上今年,閔行完成了哪些交通市政重大工程項目?
  • 網友建議武漢四環線早晚高峰免費或優惠通行!回應來了!
    武漢四環線南四環湯遜湖大橋。來源:長江日報途經江夏等地的武漢四環線開通以來,很多居民沒有走過,路車流量很少主要原因就是大家感覺太貴了!部分網友留言對此,武漢市交通運輸局近日回復稱,首先非常感謝您對武漢四環線高速公路的監督指導,您諮詢的問題我公司高度重視,根據您諮詢的問題,我公司已迅速核實,現對四環線相關問題回復如下:武漢四環線不同於三環線等城市環線,屬服務於城市發展的高速公路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百裡長江生態廊道 武漢兩大重點工程同日開建
    武漢市政府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後,將有利於保障長江兩岸防洪安全性,提升濱水岸線生態性,對於武漢實現沿江發展、跨江發展,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義。
  • 繞城高速公路與四環線共線段擴建
    &nbsp&nbsp&nbsp&nbsp長江網12月27日訊(記者王謙 通訊員呂作武)長江網記者從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獲悉,武漢繞城高速於27日正式啟動高速中洲至北湖段改擴建項目,這一段為繞城高速公路與四環線共線段,原有的雙向四車道將改擴建成雙向八車道。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武漢兩大重點工程同日開建
    武漢市政府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後,將有利於保障長江兩岸防洪安全性,提升濱水岸線生態性,對於武漢實現沿江發展、跨江發展,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義。
  • 武漢四環外買房:蔡甸、漢南、新洲該怎麼選?
    億房研究中心數據統計,今年2月武漢遠城區中黃陂成交量最高,江夏次之,新洲第三,其次是漢南和蔡甸。曾經你瞧不起的「蠻荒之地」,似乎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洲開通了地鐵陽邏線,今年年底蔡甸有望開通地鐵,明年江夏和漢南將迎來地鐵2號線南延長線和地鐵16號線。不久之後,武漢遠城區將全面實現地鐵覆蓋,你還會覺得武漢四環遠嗎?
  • 武漢交通邁向全球頂尖水平!多個第1
    隨著疫情的好轉,武漢城市交通建設也逐步復工,絕大部分交通建設工程已經復工,地鐵12號線(武昌段)、8號線二期、5號線、11號線東段二期、6號線二期、7號線北延線等5條地鐵線路也全面開工或復工,二七路至鐵機路過江通道、北四環等工程也全面復工,BRT東延線今年將擇機開通,光谷長江大橋和雙柳長江大橋也納入規劃。
  • 武漢地鐵7號線一期設計方案亮相 全程只需46分鐘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7號線一期各車站站位已經確定,其中徐家棚站成武昌首個三線換乘大站;三陽路公鐵兩用長江隧道,將成為世界上直徑最大的公鐵兩用盾構隧道,內部結構複雜,好似「三室兩廳」。該工程今年底全面開工,2017年底建成試運營。
  • 交通|軌道交通6號線延伸至四環,與17號線換乘!這些地鐵延長線也有...
    「 6號線延長線有新規劃嗎?6號線是否延伸到天鵝湖大道?」近日,對於網友關注的地鐵6號線延長線的問題,武漢地鐵集團在回覆中介紹:依據新一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軌道交通6號線規劃延伸至四環線附近,與天鵝湖大道規劃蔡甸中運量線路、軌道交通17號線形成換乘。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今日開建,計劃「十四五」時期內建成,打造武漢大...
    360公裡大通道繞成環武漢城市圈大通道位於武漢繞城高速公路與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之間,北起黃陂,順時針依次經過黃岡紅安、新洲,建設雙柳長江大橋跨長江,經鄂州華容,利用黃鄂高速、鄂鹹高速,經鄂州梁子湖、江夏、鹹寧嘉魚,建設簰洲灣長江大橋跨長江,經漢南、蔡甸、孝感漢川、雲夢、孝南,再接回黃陂實現畫圓
  • 地鐵3號線新增2座地鐵站!三江上新添跨江大橋和過江通道!
    3號線二期工程(增補)是寧波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3號線二期工程與5號線一期工程實現聯通的前提和基礎,其建成加強了江北與鎮海的快速聯繫,也將為沿線地區架設一條快速客運通道,對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社會經濟發展等產生重要影響。
  • 武漢地鐵8號線二期3座特色站亮相
    原標題:武漢地鐵8號線二期3座特色站亮相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記者成熔興、通訊員袁永華)武漢地鐵8號線二期工程建設已進入衝刺階段。12月10日,記者隨武漢地鐵集團工作人員乘坐試跑列車,探訪該線路上的3座特色站點——洪山路站、街道口站和省農科院站。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開工建設,全長約360公裡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計劃在「十四五」期內全面建成。  規劃方之一——武漢綜合交通研究院副總經理童亞雄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在加快推進四環線建設的同時,2018年武漢就組織啟動了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的規劃研究工作,於2019年初形成了初步成果。2019年9月,省人民政府印發《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正式納入省級規劃。
  • 咕咚武漢後官湖半程線上馬拉松 趣跑田園相映
    11月18日~19日,全國最大運動社交平臺咕咚將帶來武漢後官湖半程線上馬拉松。
  • 武漢遠城區有處生態農耕園:佔地數千畝,體驗種地、採摘活動
    在武漢遠城區,有一座農業風情園,它佔地3000畝,裡面生態環境優越,完全還原生態農村和農耕場景,加上各類農作物採摘活動,可謂是城區裡最適合體驗種田種地的景區了,它就是位於黃陂區武湖農場的農耕年華風情園。 農耕年華風情園位於武漢東北方向,屬於黃陂區武湖農場範圍,從實際地理環境來看,它處在武漢城區四環線與漢施公路交匯處。
  • 北京地鐵10號線北段不走三環和四環,卻走了號稱3.5環的知春路
    眾所周知,北京有三環路、四環路等城市快速度,北京環線也是中國城市環線建設的典範,也是北京城市的坐標。北京三環的北部為北三環、四環的北面為北四環,除此之外,北京還有一條路稱之為3.5環,北京的3.5環最著名的一段就是知春路。
  • 武漢信心重啟!2020城建投資超3000億!6條地鐵!未來依舊亮眼!
    這是武漢首條和唯一一條獨立環線,標誌著地鐵迎來「三鎮成環」新時代。武漢地鐵12號線是武漢地鐵第四輪規劃中的重要線路,也是武漢第一條環線地鐵,因為它全部站點都集中在三環內,穿越的全是成熟區域,也是最受關注的地鐵線路之一,且12號線也是武漢第四輪地鐵規劃中全線通過的規劃批覆線路。2019年8月,12號線的武昌段正式公示了環評報告。
  • 有變→ 2018新一線城市武漢排名第四!湖北多地也入線! - 荊楚網
    趕緊送上最新城市分級完整名單湖北超多城市上榜你家鄉在幾線城市武漢人日均觀影規模在新一線城市中排第二,「足夠的人口規模為武漢的觀影消費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潛在客源,同時也說明武漢人消費習慣上更重視文化消費」。不安分指數衡量的是城市向上生長更新的欲望,它代表了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武漢是一座不安分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