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自行車的故事

2020-12-11 水去法來

我與自行車的故事,最早可以上溯到我一歲那年。

一、嬰兒時期

那年,我得了肺炎,去十八線城市的大醫院裡住院。醫院離家幾公裡遠,這在今天,在北京,似乎是近在咫尺,而在小城市人民 的記憶中,堪比天涯。

為了往返醫院和單位,父親借了同事的一輛自行車。然後,然後你們懂的,屋漏偏逢雨,車被偷了。丟了人家的東西,賠唄!你說的輕巧!那時候還是物資緊缺的年代,沒有票證,有錢你也買不來自行車。更何況,沒錢。

我爸媽攢了幾個月的錢,又託關係才搞到了自行車票。爹媽合計了合計,一氣之下,搞了兩張票,買兩輛!一輛還給人家,一輛自己家留著騎!!聽著那麼豪氣沖天。自行車也的確就是當時中國普通家庭的重要生活物資之一了。

因為丟車的印象太深刻,所以對於防盜措施記得很清。小時候自行車車把上要打鋼印的,也是要上牌照的。為了驗證我的記憶,我上網搜了一下,結果,嚯——好麼!

有北京的

有上海的

有省裡的

有縣裡的

有上個世紀的

有這個世紀的

有上面那樣四方的↑,還有下面這樣異形的↓

二、童年時期

那次爸媽發狠買的這輛二八大自行車,給我們家帶來了很多便利。那時的車,應該是很結實的。一家人去逛街,一輛車就夠了,也沒聽說誰家的車胎被壓爆、車圈被壓彎的。

好在我們家只有三口人,不用這樣緊湊的。每次逛街回來,進院子的時候,院門外的地高,院門內的地低,有個三級臺階,老爸像雜耍演員一樣,兩腳翹起,車子搖搖晃晃、咯咯噔噔地下坡、進院,逗得我哈哈大笑——小孩子的笑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理由。這一招我現在用來逗我的女兒,也是非常好使:)

1985年,我爸去外省學習,家裡就剩我和我媽,作為十歲的小男子漢,也得承擔起「開車」的任務。我媽教會了我騎車。個子小,得「掏」著騎。

騎車這本領,學會了就不會忘。很多本領,都是如此,所以說藝多不壓身,能學的時候就學點兒。

未成年人騎車,其實危險性也真的不小。我清楚地記得,那年,我剛會騎車不久,蹬著滿院子跑,在一個巷子裡,有一輛汽車在倒車,我停不下來,徑直從車屁股後頭給騎過去了,如果晚幾秒鐘……人生就是撞大運,不可多想。

三、中學時代

初中時,天天走路上學,與自行車幾乎無話說了。

高中時,開始天天騎自行車上學。早早上學的我們,天不亮就出門,天黑才進門。存放自行車的黑黑的地下室就成了怕黑的我心中永遠的陰影。現在還時不時地會夢到地下室裡有賊之類的……

高考發志願表那天,我沒帶書包,就把厚厚的《志願填報指南》塞在短袖衫裡。騎著車走到半路,我思想開小差了,自行車撞到路邊的花壇欄杆上,人直接平著飛出去,拍在花叢中。那花杆子好硬,把我的胳膊劃出好幾道口子,所幸肚皮上臨時揣了「護心甲」,才算沒事。

四、大學時代

後來到北京上大學,又差點平著飛出去一次。那是第一個寒假,我舍友去北京南站送人,我則負責騎車去接他回來。為什麼要這麼複雜?因為,那時候,夜班車很稀少。打車?不敢想的。他為什麼不騎車?他不會!估計他現在也不會,因為他已經會開車了。我騎車騎到南站附近的時候,已經很累了,又累又不熟悉路,「當!」又撞路邊水泥高圍欄上了,人已經栽出去一半兒了……胸口一甜……真的就差一口老血了吧!

1993年1月,寒假沒回家的我,晚上10點多,騎著自行車,馱著衣服和書,從西三環北路騎到了東三環南路。路過建國門的時候,有聯防隊員的崗哨(你問我為什麼會有這個東東?自己看年份去聯想吧),看我行跡可疑,攔住我盤查,把包裡的東西都翻出來了。查完了,我收拾東西的時候,他跟我說:「我問你話,讓你不言語!(所以查你)」漂在一個城市裡,隨便來個人找個理由就查你,就是這樣的感覺。

再後來,發現,在北京,自行車,竟然,還要交稅!甭管多少錢吧,不記得了,姆們交不起!——我一個月生活費才110塊,1塊錢能幹好多事了!其實現在知道了,這稅一直在收,只是以前都是家長交,自己不操心,也就不知道。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是也。到了自己管錢過日子的時候,才知道哇,原來自行車還要繳稅吶?!不光是我一個人這麼覺得,那時候非常遊行的中國搖滾專輯——《中國火I》中有一首歌名叫《累》,

歌中唱道:

「吃的貴喝的貴,自行車要上稅,這一天那一夜空度這年歲!」

這歌裡還有其他一些有意思的歌詞,例如:

總想嘗嘗愛的滋味,可卻總沒有這種機會!空蕩的房間裡沒有人作陪,只有去那街上看看姑娘的腿。想要上學,可學費太貴,想要工作,我又嫌累!

擱今天的青年男學生身上,也貼切得不行:)實際上,那會子,北漂還是漂得起來的。不像現在,漂在北京的,都被嗆得不要不要的。當然,街上看姑娘的腿是更方便更多了,而且要多白有多白。

一好奇,上網又一搜,發現徵稅還不是北京的個例:)

再查資料,原來,中國的自行車稅從1951年就開始徵了,當時的名稱是「自行車車船使用牌照稅」,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使用牌照稅暫行條例》。這個暫行,暫行了54年。1986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使用稅暫行條例》,除了牌照稅之外,自行車還要「自行車車船使用稅」了。這個暫行,也暫行了19年。以上倆暫行直到2005年實施了一個新的暫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暫行條例》。該條例規定,自2005年7月1日起,機動車車船稅將隨交強險一同繳納,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等非機動車輛免交車船稅。看來,到了2005年自行車才真的是不值錢嘍!實際上,也有人說,並不是自行車不值錢了,而是這稅,稅務局根本收不上來。有一位善良的北京市民這樣回憶道:

「為了方便騎車人納稅,每年稅務局都要在大街上設點,就像每年春節期間銷售煙花爆竹一樣,在大街上設置簡易房,從各單位抽調一些工作人員來賣稅牌。二十多年前,朝陽北路上就有三四處,騎車人上下班停一會兒,交2.5元買個稅牌很方便。政府收稅在大街上設點,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從各單位抽調」……在大街上設點……這些都不要花錢的嗎?所以,核算下來,發現徵稅成本比收上來的稅還多……後來索性就不收了。請大家仔細看北京的自行車稅票,是由地稅局來收。

這似乎也能作為一個佐證。據內部小道消息人士透露,不好收的稅才歸地稅管。這是不是真的目前已經不重要了,國、地稅又雙叒叕合併了!

再後來,我很不懂事地跟我大姨開口要了一輛自行車,我也沒愛護好,畢業時給丟了。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那是我姨夫送我表姐的生日禮物,在她心目中非常珍貴。少不更事的時候,輕易地開口跟別人要東西,卻又不懂得珍惜,是很要命的毛病。

五、研究生時代

再後來讀研究生的時候,自行車多了起來,基本上是一個宿舍至少有一輛吧。相應地,北京偷自行車都成了有鏈條的產業。

我一個同學跟我說,她同學的通訊本上記有一個手機號,前面的聯繫人姓名一欄中赫然寫著:賊。

這個時候的自行車故事就開始有更多的主角加入了。記得第一次騎車帶豆娘出去,就把豆娘最心愛的裙褲之一給絞進車輪子裡去,弄破了。我施展我娘教的針線手藝,給縫起來了。肯定能看出痕跡,遠達不到天衣無縫的地步,但在豆娘看來,已經是男友力十分MAX了:)

還有一次有趣的自行車經歷就是,騎車帶著豆娘順著北三環回法大。一輛公交車從我們右邊駛過,等這一輛長——長的車終於開過去之後,我們悲催地正好停在交警面前。警察叔叔想裝看不見都做不到了——罰款10元!

丟車的故事仍在變著花樣上演。2000年,為了寫(gan)論(shi)文(mao),我們去中關村騙子一條街買聯想電腦,還找了一位清華學計算機的大拿同去。買了電腦出來,大拿同學的自行車就不見了。我們只好帶著大拿同學去著名的金五星,為他重新買了一輛自行車。

六、工作啦!

畢業沒多久,自行車就丟得不剩啥了。

新買了一輛車之後,病急亂投醫,想著上個牌照,這樣是不是就不容易丟了。因為依稀記得自行車牌照是公安機關為了防盜需要,所以才要登記,登記了,被盜了,好找回來。

我就把自行車推去派出所。派出所的人很客氣:「上牌照,去車管所啊!」後來,我沒找到車管所。其實,找派出所我都費了老勁了,還是在去金五星揮霍的路上偶然發現的。再後來,自行車就又丟了。說實在的,直到我今天才反應過來,他特麼好像是在調侃我吧?!我書讀得多,你不要騙我!我還能去起訴要精神損害賠償不?

不過,貌似直到我畢業剛上班的時候,交警都還是會查自行車的牌照的。那天,下班回家途中,在北師大南門路口等紅綠燈。警察叔叔問我旁邊的大爺:「牌照呢?」大爺特淡定:「在家呢,我家就在前邊。我拿來給你看。」警察不幹,說:「有?那你嘛不掛上?」大爺特神:「掛不住,老掉!幹嘛?你殺了我?!」

因為我車也沒牌照,於是吧,「拜拜了您內!」不知道這倆後來打起來沒有,新聞裡沒說。

2008年11月1日以後,我就很少騎自行車了。

七、在他鄉

偶然的機會,去年在異國他鄉居住了一段時間,因為車輛駕駛左舵與右舵的差別較大,所以沒法在那裡開車。又因為所住的地方公交不發達,家屬的公司還專門給配了自行車,所以我們又必須重拾騎車技巧。

本來以為把公司給配的自行車去自費加個兒童座椅就好。因為我們見有人在同樣的車上裝過同樣的兒童座椅。

不成想,交了錢買了兒童座椅後,把自行車推進來要加裝的時候,人家直接把錢退給我了。語言也不通,不懂是啥原因。只見店員一個勁兒地雙臂交叉,作奧特曼狀……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說公司給配的車,質量太輕,本身就不是載重車輛,根據法律規定不允許加裝兒童座椅,不能帶人!仔細看車身上,還真有載重限額的標識,是漢字的,能看懂。只好重新買了一輛能載重的自行車,加裝了一個兒童座椅,又捎帶一個兒童頭盔。

這才算是符合了全部關於自行車騎車帶小孩的法律要求。為了買一輛自行車,折騰了四五趟,也真是醉了

孩子第一次坐在自行車後座的安全座椅上的時候,興奮得呀:)

回國的時候,自行車沒有託運回國,留給了繼續在異國工作的同胞。負責託運物資的海運公司員工好詫異的:「NO bicycle?」"NO!""A?"你國的自行車的確不錯,不過,我扛回國又不騎,中國滿街都是共享單車,何苦呢?託運半天,過海關還要交稅……

我與自行車的故事暫告中止。

相關焦點

  • ​My Bike 我的自行車丨外教講故事
    今天,我們要講的小故事是《我的自行車》,一起來聽吧!My Bike每天一個英語小故事磨耳朵文末有福利My Bike我的自行車我有一輛漂亮的自行車。我媽媽買給我的。The bike is very beautiful. I like it. It is blue(藍色的) and black(黑色的). The bike is small, but I can ride the bike very fast.這輛自行車很漂亮。我喜歡它。他是藍黑相間的。
  • 藝考故事例文:紅色自行車
    老林也開始遲疑了,男孩見狀拼命地在紙上寫,老林被搞得有點惱火,一下奪過男孩的本子;「你趕緊給我走!」男孩拼命去爭奪自行車一下子絆倒了自己,連著自行車跟著他的身體摔倒下來——這把嶄新的自行車就這樣撞壞了——男孩起身不顧自己的傷口拼命地護著車。
  • 我的大學中醫故事-49-騎自行車跟土樞四象
    我還以為我自行車怎麼樣了呢,也沒發現有什麼問題。阿發說,強仔你可別失神哦,騎車可別鬧著玩,摔破了臉可沒人替你負責。強仔說,我是在觀物取象,跟透視完全是兩碼事。一個是現實可以做到的,一個是一種神話。向明說,那你說來看看啊。強仔說,我們現在騎著自行車,你們看,自行車是怎麼動的?
  • 若晴繪本故事之麥克自行車
    #若晴繪本故事# 在美麗的雲南西雙版納有兩個隔河相望的村莊:普洱村和柑橘村水牛湯姆在航運過程中,將自行車這個新奇的商品帶到當地,引發了小猴麥克的興趣,看到自行車廣受歡迎帶來的商機,小猴開始請水牛代購零件,在當地辦起了自行車組裝廠,結果大獲成功。自行車的熱銷,引發了新廠家加入競爭,小猴的麥克自行車遭遇重大危機,不得不需找降低成本等等解決辦法。*終,由於一味打價格戰的競爭不能長久,加上小猴麥克積極降低成本開拓思路,麥克自行車終於起死回生。
  • 故鄉故事_騎自行車
    騎自行車,大概是我們農村那個年代的人必備技能了。但是騎自行車不是生下來就會的,要有人指導學習而且家裡還要有輛自行車;我大概是9歲的時候,由哥哥教回我的這個技能;那個時候,家裡有這種自行車(上圖)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數孩子學騎車基本上就是從這個開始的,所以對這種自行車的記憶最深刻。
  • 懷遠文學:宋文武《自行車的故事》
    後來,為了節省一點路費,我借了家在城裡的同學的自行車一路騎回家,來回約有一百二十裡。在返回縣城的時候,老西門供電局附近有查車的——查自行車的。幾個戴紅袖箍的人招手攔下了我,一把抓住我的車把,說我騎的自行車沒有鋼印,也沒有執照,要罰款兩塊。我的天哪,我來回的車票只需要一塊三,這一下子就罰了我兩塊錢!我乖乖地交了罰款,從那個時候起我十分懼怕戴紅袖箍的人,心裡落下了陰影。
  • 學生作品 | 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
  • 我不會騎自行車
    「你不會騎自行車?!」若是換成這個,似乎就嚴重多了。但真的就是有人20、30歲了,都不會騎自行車,或者剛剛學會。不會騎自行車,或許不只是一項技能缺失那麼簡單。這是關於五個現在或曾經不會騎車的人的故事,還有他們的回憶。
  • 那些年,我是怎麼學會騎自行車的?
    那時候,實話實說,我家都買不起一個自行車……所以每當我看到別人騎著自行車就特別羨慕,不亞於現在打工者看到開著勞斯萊斯土豪的感覺……後來媽媽發現我的這個心情,就從鄰居借來了一輛大梁自行車給我。>但是後來,我越騎越好,技術含量那是相當高了,所以我特別珍惜我的那個「大梁自行車」。
  • 五年級作文: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說起騎自行車,我還有個故事呢!一起來聽我講一講吧!那天,陽光明媚,空氣很清新。穿完衣服,吃完早點,媽媽對我說:「今天我教你騎自行車吧!」我心裡想:家裡哪有自行車啊!難不成要去騎外面的「共享單車」嗎?媽媽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說:「我帶你去看看姐姐初中時候的自行車吧!」聽完媽媽的話,我像小貓一樣溜了出去。我和媽媽走進柴房,媽媽推出自行車擦了擦灰。我的眼前頓時一亮,她有著粉紅色的外衣,像是一個羞羞答答的小姑娘。車坐下還掛著一個小鐵牌,上面寫著「漢中四中」四個字。我興奮地坐上了車,左腳踩著地,右腳輕輕地放在踏板上。
  • 騎自行車上學的小女孩,大多有一段「故事」
    有一個沒人接送的小女孩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小學五年都是在村口的小學上的。那時候從家到學校大約二裡路,我都是步行上學。不僅沒人接送,每天回到家還要挎籃子去割豬草或者牽著家裡餵養的山羊去放羊。偶爾有個沒人接送的,那一定是個「有故事」的孩子。我女兒上小學的時候,同班就有一個這樣的小女孩。一開始是她姥姥接送,後來就自己步行。我問女兒原因,據說是因為這個女孩姥姥的身體不好,不能接送了。她開始自己騎車上學了時間一久,我和別的學生家長就常常順帶接送這個小女孩。
  • 「了了&雪瑩講故事」水下自行車 | 培養孩子的類比思維
    親子閱讀送給父母和孩子的禮物陪寶貝聽完故事比如故事中的獾,他會為每個動物設計自己的專屬自行車。比如,鼴鼠常常待在地下,獾就設計了一個有閃亮車前燈的自行車;蛇沒有手和腳,獾就設計了一個類似平衡車樣子的自行車……二是聯想,即由新信息引起的對已有信息的回憶。
  • 我學會騎自行車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出來學騎自行車。我不想騎,因為我不會騎自行車,媽媽就鼓勵我說:「只要你學會騎自行車,我就給你到迪卡農買一輛新自行車。」我高興地答應了。      首先,一隻腳踩到腳踏板上,另一隻腳踩在地上,然後飛快地走,重要的是掌握平衡。
  • 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我是在奶奶的自行車上長大的。那時候,每天下午,奶奶都會騎車帶著我去公園、超市。看慣了奶奶騎車時的樣子,於是對自行車有了一種特別的愛。 終於,我可以學騎自行車啦!我迫不及待地推出媽媽給我買的新自行車,躍躍欲試。可這輛平時「乖巧」的自行車,仿佛變成了一個「小調皮」故意和我做對,總是想把我摔下來。
  • 第一次騎自行車——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前兩天,我學會了騎車,今天我就給你們講講我學自行車子中的趣事吧!前兩天的晚上,我的媽媽忽然說要讓我學騎車子,一開始我是拒絕的,然後我看見我身旁的小夥伴都會騎自行車,所以我決定痛下苦心學習自行車。一開始,媽媽讓我左腳著地,右腳踩著腳蹬子,就這樣不一會我的左腳就可以踩著腳蹬子了,雖是可以踩著腳蹬子了,但我還是踩不穩,我只可以踩穩連5秒也不到,但是有小夥伴扶著的情況下我還是可以騎一段的。
  • 我的第一輛自行車
    那是一九七六年,我有幸被公社選拔參加了禹城縣組織的農業學大寨工作隊,成了一名村人都羨慕的工作隊員。我被分派到本縣張莊公社前黃大隊住村。從我家到前黃,30裡地遠,因為沒有自行車,家去家來的,我是唯一來回走著的工作隊員。雖然並不多麼勞累,但我卻感到很無顏面。
  • 《我學會了騎自行車》400字作文,學自行車作文
    我們班裡好多同學都會騎自行車了,我決心也一定要學會。  有一天,我對爸爸說:「我要去學自行車!」我們推出車子,發現輪胎沒有氣,扁扁的。爸爸說:「兒子,去拿氣筒,給它充一下氣。」我問爸爸:「為什麼要充氣?」爸爸回答:「第一:沒有氣車子騎不快。第二:容易把氣胎壓壞。」  充好氣了,爸爸還在車子的關節上抹了點潤滑油。
  • 一輛26寸的鳳凰牌老式自行車的故事
    作者 |鳳不群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愛的夕引力# 圖一是一輛26寸的鳳凰牌老式自行車,圖二是一串小五帝錢。我之所以把它們放在一起,是因為在我眼中它們是有一些關聯的,看到它們使我想起了以前的一段往事,容我慢慢道來。這事大約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當時,我就職的單位在蘇州高新區,離家有十多公裡路。我每天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單程要一小時左右。後來,換了一輛地產的變速山地車,上下班變得稍微輕鬆點了,淘汰下來的自行車就閒置在樓道裡。那時單位裡來了不少打工人,他們大都來自如皋、安徽等地。
  • 70年前,那個偷自行車的男人,身上有你我的影子
    故事情節很簡單,二戰後義大利陷入經濟低迷,失業潮席捲整個城市,主人公安東比較幸運,等待了好久後終於找到了一個貼海報的工作。但是要得到這個工作,必須有一輛自行車,而安東以前確實有過一輛自行車,不過被他典當了。為了得到這份工作,安東的妻子將家裡的六條床單送去了當鋪,換回了那輛自行車。
  • 沙烏地阿拉伯少女騎上自行車有多艱難?看看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面對這種現實,《瓦嘉達的自行車》顯得難能可貴。雖然講的沙烏地阿拉伯的故事,但是故事中小女孩對夢想的追逐,對周圍阻力的反抗仍然令人動容。這個故事改編自哈伊法·曼蘇爾導演的電影《瓦嘉達》,該片曾獲威尼斯電影節電影未來獎最佳影片、雪梨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亞太電影獎最佳兒童影片(提名)等,代表沙特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國際上備受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