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眾人議事廳」關注主題公園建設
主題公園應避免「無主題」
設在東湖公園裡的森林城市體驗館主題鮮明,是市民了解森林知識的平臺。
「我家離蘭石公園比較近,經常和家人去那裡散步。聽說這個公園是我市植物園的一個園區,但好像就看到過一塊植物園的宣傳牌,裡面也沒有什麼植物科普知識介紹。」說起主題公園建設,家住蓬江區山湖雅苑的董女士說,「感覺植物園的特色太不明顯,公園裡植物不少,就是叫不上名字,要是能把各種花木介紹下就好了。」
董女士遇到「主題公園特色不突出」問題在我市不少公園都存在。近期,市政協「眾人議事廳」調研組實地走訪了江門兒童公園、南坦葵林生態溼地公園、蘭石公園、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多個公園,發現我市主題公園數量較少,且大部分仍以見綠、休閒為主,科普功能未充分發揮,遊客參與感不強。如何避免主題公園「無主題」,通過增加科普教育、主題互動等功能,讓主題公園真正發揮主題教育、宣傳等作用,成為委員們探討的焦點。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嚴建廣
走訪 科普功能未充分發揮
在位於蓬江區杜阮鎮的蘭石公園入口處,記者見到了江門市植物園的牌子。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植物園就位於蘭石公園內,是江門市植物園的一個園區。然而,在公園裡轉了一圈,記者也沒有見到植物園的影子。在工作人員指引下,記者才發現,在公園入口處附近有一條綠植帶,花木上面掛著一張簡單的品種介紹牌子。
「經常來這裡玩,但從來沒有想過這是植物園。我還以為植物園是個很大的地方,集中了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還有植物知識展板。」在公園裡散步的趙先生說。在他看來,作為植物園的蘭石公園和其他公園沒有區別。
「我們到市區好幾個溼地公園、植物園等主題公園調研,總體感覺確實像市民說的那樣,科普功能未充分發揮。在一些綜合類公園中,科普知識宣傳的配套設施比較少。」市政協委員、五邑大學文學院老師郭景儒說,「小鳥天堂成為國家級溼地公園試點近5年了,至今還沒有建成溼地科普館。蘭石公園、圭峰山綠護屏作為我市植物園的兩個園區,也沒有配套相應的科普場館或專門的科普知識宣傳。」
「主題公園的宣傳活動也比較單一。」市政協委員、廣東新時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穆曉敏表示:「靜態展覽多,互動活動少。公園應該要加強與群眾的互動,這樣才能提升公園的吸引力,才更有科普效果。」
建議 要有更多科普元素
「主題公園就應該有主題,如果只有綠樹、山水,只能休閒散步,就不是主題公園了。」市民嶽小姐說,「到主題公園,就是希望能在玩樂中增長些見識。今年暑假,我帶小孩去了肇慶的星湖國家溼地公園,裡面的科普館做得非常好,不僅有溼地植物、溼地動物知識宣傳和標本展示,還可以通過科普館的大屏幕,實時觀看溼地內鳥兒覓食、孵蛋、嬉戲等情景,孩子們在遊玩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我覺得可以把小鳥天堂國家溼地公園打造成這樣的科普基地。」
對於市民的建議,郭景儒也表示贊同,他建議相關部門在推進我市溼地公園和綜合性公園建設的過程中,著力補上科普功能的短板,讓市民特別是小孩子,在遊玩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自然,樹立愛護自然、愛護生態的理念。
穆曉敏建議,主題公園要有更多科普元素,讓市民不僅能休閒,更能學習知識。「新會南坦葵林溼地公園是目前新會唯一保存較完整,且具有上百年歷史的連片葵林,而葵扇是新會的一個特色產業,可以在公園內定期舉辦葵扇製作教學體驗活動,增加市民和遊客對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體驗。」穆曉敏說。
措施 推動各類公園 增強科普功能
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自然資源局等部門了解到,目前我市建成的公園主要以綜合性公園為主,主題公園較少,但綜合性公園中也融合了各類主題,如東湖公園設有森林城市體驗館,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地方。在東湖公園、北園公園、盆趣園等城區公園中,都設置有介紹植物特性的二維碼,市民只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輕鬆查看關於該植物的形態特徵、生態習性、園林用途等相關知識。
針對政協委員和市民提出的科普元素數量和互動效果尚存在不足的問題,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市計劃在東湖公園北園區開闢一塊都市菜園、建設垃圾分類科普館,推動各類公園增強科普功能,還將逐步推進植物園和綜合性公園的植物品種掛牌工作,加強科普宣傳。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小鳥天堂國家溼地公園正在高水平籌備建設溼地科普館和自然教育課堂,計劃明年春節後完工交付使用。科普館將從「人」「樹」「鳥」和諧共處的角度出發,努力將小鳥天堂打造成中小學課外素質拓展、家庭周末遊及高校實訓基地,形成以新會為核心、輻射江門周邊城市的溼地公園宣教中心及業內範本。南坦葵林葵文化宣教保護工作也在謀劃當中,計劃以蒲葵植物景觀為主,統籌周邊魚塘、農田、河流等,打造一個以葵文化為主題的生態溼地公園,對溼地保護知識和葵樹的特性、葵樹製品的製作工藝等進行統一的展示和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