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6歲讀小學開始學英語,遇到一些英語學習上的問題。
學校用的是朗文教材,是貼近母語的教學法。上了一年多英語,跟著學校的節奏按部就班,感覺課堂吸收率很一般。
我英語學得還不錯,現在仍在用英語工作。不過以前是外語學習法,對母語學習法,缺乏足夠了解。
和英語老師取過經,還是輸入量不夠。去年,仔細翻看了幾個北外牛媽輔導孩子學習英語的記錄,對6歲英語起步的路線圖有了一定的認識。
看了英語牛媽們的經驗,才知道母語學習法,學前至少要掌握2000-3000的聽力詞彙,才能比較好的銜接。
大寶入學前的英語基礎基本為0,聽了些英語兒歌,看了一些英語動畫,幼兒園學的英語內容很快就忘得差不多了。這與兩三千聽力詞彙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了。
從這個角度,大寶6歲學習英語確實有些晚了!
人生之難,就在於現實世界對人的要求是多維度的。既要......又要......還要......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幾科並舉,學的東西有些多。明明知道問題在哪兒,也知道解決辦法,但就是騰不出手來解決。
疫情期間的居家學習,算是提供了一個改變的時機。相對自由的時間安排,可以做一些取捨來達成目標。
結合英語大咖們的經驗,應該可以通過1-2年的努力,具備自由聽讀的能力。這樣就可以發揮大寶愛聽故事的特點,更好地利用碎片時間去聽原版英語書。最終在小學段,有望達到美國小學三四年級的聽讀水平。
居家學習,最容易完成的就是聽讀輸入。
我們選擇繼續精聽精讀朗文教材。這套教材故事性強,孩子比較喜歡,後期還能跟著課堂繼續深化。目前進展還可以,全12冊差不多讀完了,還有幾篇難度較大的說明文,留在最後解決。
朗文總共2100詞,算是勉強補齊了前期的差距。學到後期明顯感覺自然拼讀運用更嫻熟了,還順便自學了音標。
我沒有急於讓孩子去做配套練習冊。時間有限,如果太細化,速度上不來,就解決不了最根本的聽讀輸入不足的問題,更無法做到聽力領先閱讀。
測試會影響用英語去學習的體驗。孩子正津津有味地看一本書,如果你這時告訴孩子看完要測試,孩子立馬興致全無,敗興!
泛聽選擇了幾部對話較多的動畫片,先看再聽。選片兒的難度還比較大。容易聽懂的太低幼,不喜歡看。喜歡看的又聽不懂。選到喜歡看又差不多聽得懂的動畫,需要費點兒腦筋。所幸平時接觸電子產品較少,一有機會就飢不擇食,降低了不少難度。
用學語言的方法去學英語,過程必然是低效痛苦的。把英語當工具,用英語去學習,更容易累積足夠量的輸入和輸出。
量,是專業與業餘分水嶺。積累到足夠的量,很多問題自然就消失了。具備了自由聽讀能力,輸入量急遽提升後,以前的難題都進入舒適區了,刷題的痛苦指數會急速下降。
孩子6歲起步學習英語是不是晚了?其實是個偽命題。無論什麼時候開始學英語,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問題的學習那就是浪費時間。但只要用心去解決,辦法總比問題多。
不管對孩子還是家長,成長,在於長期而持續的積累。
———全文完,多謝閱讀,歡迎留言交流。
在焦慮的時代,靜下心來,陪孩子一起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