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1月28日電 題:坦尚尼亞華人為異鄉逝者尋後人:80年了,中國親人你們在哪裡?
2013年,在坦尚尼亞工作的華人小夢,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葬著中國人的公墓。公墓位於坦尚尼亞三蘭港市一個路口,建於1950年。據一些尚存的碑文記載,埋葬於此的華人赴坦時間至少可追溯至明末清初。
墓主大多來自廣東省開平市赤坎鎮,其中以「司徒」、「關」和「勞」姓居多。另外,還有部分墓碑上寫著主人來自廣東臺山、廣東三水等地。這些逝者卒年最早為1920年,最晚為1974年。
被發現時,公墓已經許久無人打理,墓地周邊已成垃圾場,公墓內部被當成流浪漢的臨時居所,甚至是公廁,到處是垃圾和糞便。
這樣的情景讓小夢非常難受,她決定儘自己的一份力,呼籲坦尚尼亞的華人伸出援手。她與提供志願服務的華人、華人機構一同,在2013年到2014年間,對墓地垃圾進行清理,對公墓大門、圍牆進行修繕,並以每月600坦尚尼亞先令的工資,聘請當地的教師兼職看顧墓園。
今年,小夢回國結婚,不得不將墓園交由坦尚尼亞華助中心主任朱金峰管理。朱金峰接手後,不止一次地去了解情況。經清理統計,共有35名逝者安葬於此。
看顧公墓的當地教師表示,在小夢接手的5年間,從未見過有逝者後人到公墓探望、祭掃。朱金峰也特別留意過節假日和清明節等特殊的日子,但是都沒見到過到公墓祭掃的人。
「我在想,是不是因為當時出現了什麼變故,迫使這些人的後人離開了坦桑。再或者,我擔心的是,這些早年背井離鄉的華人,其家人根本不知道他們身死國外,葬身於此。」朱金峰說,他想幫助這些長眠於此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逝者尋找到後人,「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看到他們在這裡無依無靠,我的心裡也很難受。」
坦尚尼亞華僑 朱金峰
朱金峰和小夢的努力,也引起了中國大使館的關注。駐坦尚尼亞大使館辦公室主任朱建鄭稱,使館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支持。
我們真誠地希望,這些葬在遙遠異國的孤魂,能夠找到在中國的「根」,他們的故事,不應當從記憶中被抹去。
小僑了解到,像這樣讓人無法釋懷的「尋根」故事,還有很多:
2010年9月,加拿大女作家蘇珊·柯雷(Susan Crean)曾赴廣東,幫助去世多年的家丁黃宗旺尋親。
上世紀,黃宗旺通過繳納人頭稅到加拿大謀生,在蘇珊的家中工作長達37年。對蘇珊而言,黃宗旺是從小陪伴、呵護她長大的家人。所以,蘇珊要幫助他達成生前的最後願望。
今年9月,菲律賓著名僑親黃年榮終於確認,其祖籍地就在福建泉州南安市碼頭鎮豐聯村下寮自然村。
而距離他的祖父上一次回南安,已相隔近百年。促成此次菲華僑親尋根之旅,是菲律賓歸僑陳少峰等人穿針引線的結果。
2017年,75歲的印尼老華僑盧聯金在同鄉的牽線搭橋下,戲劇性地在一天時間內找到7位親人,回到自己念念不忘的故鄉……
常言道,倦鳥歸林,落葉歸根。你身邊有精彩的「尋根」故事嗎?歡迎和小僑一起分享哦!
(來源:中國僑網官方微信,作者:羅丹,ID:qiaowang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