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在哪裡 一起幫長眠東陽西山的烈士尋找親人

2020-12-13 浙江在線

2019-04-05 11:4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勇 蔣昊非

日前,東陽市實驗小學學生前往市革命烈士陵園,瞻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 攝影 孫振華

又是一年清明時,哀思如潮祭英烈。位於城區西山的市革命烈士陵園,長眠著349位烈士,其中有9位是在東陽犧牲的外地籍烈士,他們大多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剿匪反霸中,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而犧牲的。

記者從東陽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了解到,每逢清明等祭奠節日,大部分烈士的親人都會來到陵園悼念家人。而這349位烈士中,仍有13位烈士一直沒有親人前往拜祭。此外,9位在東陽犧牲的外地籍烈士也僅陳瓊和李厚坤、葛玉芳夫婦的親人到陵園祭掃。

「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烈士雖然有名有姓,卻與我們這些後人『失聯』了。」從今天(4月5日)起,東陽日報聯合市革命烈士陵園發起公益活動,為東陽市革命烈士陵園中13位烈士尋找親人。

這13位烈士分別是:張永水、金加寶、杜營彬、張旗(其)壽、金必心、林正柳、李海南、魯法周、南學民、朱世龍、王安度、陳選慧、王寶海。

東陽市革命烈士陵園原址在市區新安寺塘南側,始建於1953年。1986年10月,東陽市在西山新建烈士陵園,第一期工程烈士紀念碑和烈士墓地於1987年建成;1994年7月啟動第二期工程,於1997年清明節竣工。2002年12月,東陽市革命烈士陵園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多年來,為紀念烈士,東陽市不斷投入資金修繕烈士陵園,目前陵園已成為東陽市人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堅強陣地和環境優美的紀念場所。與此同時,從政府到民間,緬懷先烈、告慰英靈的祭掃活動也從未間斷。

「雖然每年清明節和國家公祭活動,我們都會舉行儀式悼念烈士,但是其他烈士都有親人來看望,這批烈士沒有,我們一直想幫他們找親人。」多年來,東陽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也嘗試尋找這些烈士的親人,但遺憾的是,由於只知道他們當時所在部隊和籍貫,沒有更詳細的資料,加之年代久遠,查找起來十分困難。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找到後代親人,告訴他們,英雄的功績沒有被忘記。」東陽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董瑞蘋表示,革命烈士不應該被遺忘,也許他們的後人並不知道他們長眠於東陽市革命烈士陵園,「希望這些烈士的後人或是親人,看到相關報導後,有機會來看看他們。」

如果你是這13位烈士的親人,或者知道相關線索,請與東陽日報聯繫。

聯繫電話:0579—86611000;東陽日報官方微信(ID:dyrbwx)。

近日,抗美援朝烈士李金民的弟弟李世龍到市革命烈士陵園祭掃。圖為其在烈士名錄前尋找哥哥的名字。攝影 陳勇

尋找烈士後人 傳遞紅色基因

近日,一篇名為「尋浙江金華烈士胡阿林後人,長眠撫州市烈士陵園,靜待親人」的文章在網絡上引起了東陽市民的關注,記者發現,文章的主角是一名東陽籍的烈士:胡阿林(1901年—1933年),浙江東陽人,1933年第五次反「圍剿」雲蓋山、大雄關戰鬥中彈犧牲,現安葬在江西省撫州市烈士陵園。

通過多方打聽,記者了解到,胡阿林原名胡俠民,巍山鎮胡村上宅人,是黨在東陽發展的第一個共產黨員,他參與創建了東陽歷史上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東陽獨立支部,積極組織和領導瑞山鄉農民運動。他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一軍團團政治委員,第十師、第二師政治委員等職,參加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3 年12月7日,在江西宜黃縣的大雄關戰鬥中,胡阿林不幸中彈,經搶救無效犧牲。當時的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紅星報》曾發表文章稱「胡阿林同志不僅是蘇維埃紅軍的最英勇的戰士,也是共產黨最好的幹部」。

「作為陵園的工作人員,我非常希望這些曾經為國家、為革命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先輩,有後人前來祭掃。」撫州市烈士陵園負責人王建軍說,尋人啟事發布後,胡阿林的侄子胡英其輾轉得知這一消息,便立即動身前往。

胡英其今年已74歲,是胡阿林大哥的兒子,也是巍山鎮胡村人。早在2012年,他去了一趟江西省宜黃縣神崗鄉——胡阿林一生光榮而又艱巨的生存終點。「去江西不是旅遊,我想沿著叔叔走過的路,到他浴血奮戰過的地方看一看,找尋叔叔的信息。」可惜的是,這趟旅程一無所獲,一行人在大雄關戰役的紀念碑下默默哀悼,獻上了從故鄉帶去的花圈、花絮和輓聯。

2019年,獲悉相關情況後,胡英其在3月21日前往撫州,這次,他在撫州烈士陵園裡看到了刻有胡阿林名字的烈士紀念碑。胡英其說:「陵園建得宏偉且莊嚴肅穆,巨大的石碑上刻著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字,共有九千多人,叔叔的名字在第三個。」

在虎鹿鎮孫宅村,我們找到了胡阿林的直系親屬——他的外孫孫寶洪。

「胡阿林是我的外公,在五兄弟中排行老二,外公生了兩個女兒,我是其中大女兒的兒子。母親跟阿姨都已於前幾年去世。」孫寶洪今年64歲了,對於外公的唯一記憶,源於過去家中外公的一張照片。對孫寶洪來說,外公胡阿林的英雄形象早已根植於腦海中,家人常常會對他講起外公的事跡,外公是一名偉大的革命烈士。

長大後,孫寶洪也成為了一名軍人,並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孫寶洪說,在自己當兵期間,外公的兄弟四外公常常來部隊看望他。孫寶洪記得,四外公非常想念自己的哥哥,「他生前曾說,一定要找到自己哥哥的下落,不然死也難以瞑目。」

在獲悉胡阿林烈士的相關消息前,他的後人曾建造了一座衣冠冢,裡面放有胡阿林生前的照片和所穿的衣物。孫寶洪說:「每年的清明節等日子,我們一家都會去掃墓祭拜。此次得知外公在江西撫州烈士陵園的消息後,我們已經計劃一起過去看看他。」

多年來,許許多多烈士遠離家鄉,長眠在他們曾經戰鬥過的土地上。但時空阻擋不了親情,距離隔不斷血緣,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不會忘懷這些為國捐軀的英烈。

1554435621000

相關焦點

  • 為73年前犧牲在新安的沁陽籍烈士尋找親人,以慰烈士英魂
    > 一群年輕人遠赴戰場 卻埋骨他鄉 73年來 當地村民接力守墓 只為幫他們找到親人 魂歸故裡 …… 在我縣青要山鎮郭佔村一處偏僻的山林裡,長眠著兩位沁陽籍貫烈士閆希山、閆希順,當地村民接力守墓73年,希望找到兩位烈士的親人,讓他們魂歸故土。
  • 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
    2020-04-01 08:1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紅色文化看傳承·為英烈尋親活動啟動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李子俊) 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
  • 原籍臺安的黃永峰烈士家屬 你們在哪?
    22歲就為祖國奉獻了生命的他,長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烈士陵園內52年了,有誰知道這位鞍山籍烈士的親人在何方?「向烈士致敬,為烈士尋親。」2020年3月,廣西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發起「尋找烈士後人」公益活動,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助力長眠八桂大地的英烈魂歸故裡。在陵園東南一隅,屬於烈士黃永峰(鋒),在前面的深色大理石墓碑上,只雕刻著一個名字:黃永鋒。
  • 60歲老伯幫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久而久之,他們都像是我的親人
    如果是遼寧地區的烈士,楊寧會馬上行動,到烈士家鄉拜訪當地民政部門或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繼續核對原籍地登記的烈士信息,再據此尋找烈士家屬。可貴州對於當時的楊寧來說,太遠了。「面對行政區域劃分的變更、不盡準確的信息、陌生的環境,我只能暫時把信息整理好,等待時機。」楊寧說。
  • 一封封「尋親信」 讓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
    歷時13年 給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願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尋找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親人和家屬,十三年間在他的幫助下,已經累計有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找到了親屬。
  • 一封掛號信寄給犧牲72年的烈士,老兵5年發出千餘封信為烈士找家
    「姚遠道是位烈士,無論如何我們要幫他找到家!」抱著這樣的想法,沈寶棟又踏上了他熟悉而又陌生的「死信復活」路。他想到了第二個辦法——在微信朋友圈和當地論壇擴散信息,並請公司領導和同事一起轉發尋找。隨州市郵政分公司總經理馬海龍知道後,也發動全公司幹部職工廣泛參與尋人。
  • 長眠他鄉72年!江都籍烈士終於找到「家」了
    韓兆民說:「雖然不知道他的家在哪裡,但烈士犧牲在俺們大韓莊,從此他就是大韓莊的人。」大韓莊村黨支部書記韓佃華告訴記者,2018年,大韓莊納入臨沭經濟開發區,村莊整體拆遷。兩年多來,全村所有祖墳已全部動遷,但唯獨保留了這座烈士墓。「我們有個強烈心願,希望能找到張姓烈士的親人。」2019年5月,張廣世走進了大韓莊。
  • 13年,為400餘名烈士尋找家屬,這位60歲的老人做到了
    2020年10月 遼寧省錦州市解放錦州烈士陵園 迎來了一群來自貴州的特殊訪客 長眠於此的16名 貴州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
  • 臨沂測繪員「翻譯」地址幫烈士回家,有兩位烈士親人住址跟他說的...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8月8日訊(記者 李立紅)「讓思念發光 幫烈士回家」大型尋親活動啟動以來,大眾網·海報新聞的「烈士尋親」熱線線索不斷,其中臨沂一地理信息測繪員周厚彪來電幫忙「翻譯住址」,糾正了9位烈士的地址信息。
  • 犧牲70年 13位無名烈士知是誰?
    在這場戰鬥中,負責警衛的紅二連13名戰士在血戰中壯烈犧牲,長眠於陽城。   他們姓甚名誰?他們的家鄉在哪裡?如今還有親人嗎?70年過去了,13位烈士的事跡,被駐晉城市陽城縣東哄哄村的扶貧隊員白軍社無意間發現。11月15日,他通過新浪微博發出「尋找十三位無名烈士」的帖子,幫助尋找13位烈士的部隊、家鄉和親人。
  • 遼寧60歲老人輾轉8個省份 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
    他們大多來自貴州農村,此行第一次來到錦州,是為祭拜去世多年的親人。 「大外公劉定芳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我們一直在網上搜不到他的名字,直到今年他出現在一份名單裡。」烈士親屬鍾明梅手捧一束鮮花早早來到陵園。而這份名單,出自遼寧鞍山市臺安縣的一位志願者——楊寧。
  • 博山下莊烈士林30位烈士中 已有8位找到親人
    「我們一家一直在找你們,這次終於圓了我們全家的心願。今後,我們就是親人了。」緊緊握住王清江侄子王洪山的手,薛雲亭的侄孫薛永剛熱淚盈眶。此時,距離薛雲亭和王清江犧牲已經過去80年了。當日,烈士李文軒的孫子李德偉從臨朐縣趕來,到下莊烈士林祭奠烈士。
  • 行走在徐州市經濟開發區大廟村,尋找山東泰安的無名烈士親屬
    歲嫁入這個村莊,家裡早已兒孫滿堂,平常有兒媳及其子女照顧,安度幸福晚年,老奶奶的住房離這個墳地僅有二、三十米,現在這個墳地的周圍都是農家大院,早年這裡都是低矮的房屋,現在這處墳地雜草叢生,當地村民都不知道這座墳的來歷,都認為是一座極為普通的墳墓,因為不知道來歷,也不知道墳墓裡埋的是什麼人,也沒有人進行打理,也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開展,大廟村很快將面臨整修,我們這次尋訪,希望能尋找到烈士的後人及親屬
  • 關注 甘肅甘谷縣陳永泰老先生尋找1950年進軍西藏英雄先遣連烈士親屬!
    1951年3月西北軍區授於先遣連為''英雄連''的旌旗5、「三反」運動中,英雄蒙冤,連長曹海林因所謂「叛國集團」案經受了三次巨大災難,平反後對一位採訪他的記者說:「當娘的有時也會錯怪自巳的兒子,我們不能因為娘錯怪了我們就去抱怨她……」6、1966年,在西藏阿里地區首府獅泉河鎮修建了烈士陵園,與烈士們一起長眠的還有黨的好幹部一孔繁森
  • 下莊烈士林的故事引國家級媒體關注 又有兩位烈士「找到」親人
    我也是最近幾天,才確認這裡長眠的就是我大伯。」烈士陳洪一的侄子陳昌永一直住在博山城裡,12月17日是他第一次來到位於博山鎮下莊村的這處烈士林。當天,劉榮增烈士的兩個侄女和兩個侄女婿也從萊蕪趕來,劉榮增的弟弟今年82歲,尚在人世,但也從來不知道大哥葬在此地。本報對下莊烈士墓的連續報導持續了一個多月,目前已有7名烈士的後人來到這裡祭奠親人。
  • 天津烈士陵園文管部部長顧連成:用忠心守忠魂 為烈士尋親人
    原標題:天津烈士陵園文管部部長顧連成:用忠心守忠魂 為烈士尋親人 ——題記 「爺爺,您看看,這是我們全家人的照片,家裡生活都好了,您就放心吧……」又是一年清明時,4月2日,天津烈士陵園文管部部長顧連成特意取出烈士劉振義的骨灰,視頻連線了劉振義的孫子一家。視頻的另一端,遠在內蒙古,因為疫情的原因他們沒能到天津祭掃,也沒想到幫他們找到爺爺的顧連成幫他們考慮得那麼周到。
  • 坦尚尼亞華人為異鄉逝者尋後人:80年了,中國親人你們在哪裡?
    中國僑網11月28日電 題:坦尚尼亞華人為異鄉逝者尋後人:80年了,中國親人你們在哪裡?2013年,在坦尚尼亞工作的華人小夢,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葬著中國人的公墓。公墓位於坦尚尼亞三蘭港市一個路口,建於1950年。
  • 一封信上貼著20張再投和改退條 退伍老兵堅持11年為無名烈士「找家」
    十餘年時間,1000餘封退信,尋遍大半個中國……近日,張景憲幫烈士尋親的故事頻頻在朋友圈刷屏。7月31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烈士們長眠的墓園,專訪了守墓人「老兵」張景憲,聽他講述十餘年來為無名烈士尋親的酸甜苦辣。  【他們是誰?一本花名冊,他找了6年】  31日上午,從菏澤市區驅車約半小時車程,記者來到了趙王河畔的張和莊烈士陵園。
  • 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11年間,她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
    13年間,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烈士的妻子是怎麼挺過來的。直到幾天前,一位志願者告訴錢報記者,葉慶華這些年一直在默默幫抗美援朝烈士尋親。11年間,她已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21日,金華家中,孟祥斌烈士的妻子葉慶華接受了小時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
  • 尋找一幅志願軍烈士的照片
    此後,姚鈞鑑的來信中斷了,不久,姚家收到了部隊寄來的烈士證書。  家人知道,他們的親人已長眠在朝鮮的金達萊花叢中。  姚存林說,父親從朝鮮寄回來的信中,曾夾帶過兩張照片:一張是他和一位戰友的合影,大概攝於1949年10月前後。另一張是個人照,父親手握衝鋒鎗,站立在懸崖峭壁的山坡上,頭上戴一頂大沿帽,英姿颯爽,好像是在朝鮮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