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測繪員「翻譯」地址幫烈士回家,有兩位烈士親人住址跟他說的...

2020-12-13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8月8日訊(記者 李立紅)「讓思念發光 幫烈士回家」大型尋親活動啟動以來,大眾網·海報新聞的「烈士尋親」熱線線索不斷,其中臨沂一地理信息測繪員周厚彪來電幫忙「翻譯住址」,糾正了9位烈士的地址信息。目前,活動已幫助四位臨沂籍烈士找到親人,記者發現,其中兩家人的住址信息與周厚彪糾正後的地址完全一致。

8月8日上午,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聯繫到劉世元烈士的侄子劉珂發,他說,劉世元是臨沂市沂水縣崔家峪鎮西荊山頭人,家人在得知他犧牲後給他立了墓碑。劉世元烈士的家人非常感謝相關部門、好心人的幫助,讓他找到親人。在最初發布的烈士尋親名單中,劉世元的地址為「沂中縣荊山頭」。8月2日,周厚彪致電大眾網·海報新聞,稱劉世元的地址應為「沂水縣崔家峪鎮東(西)荊山頭」。在記者與蒙陰縣坦埠鎮郵遞員王德建等人共同努力下,劉世元烈士終於「回家」。

此前的8月2日,臨沂市沂南縣68歲的白慶瑞趕赴菏澤,來到菏澤市張和莊村烈士陵園白玉檏烈士墓前,為尋找了70多年的大伯祭掃行禮。白慶瑞說,多年來,自己和父親一直在尋找大伯白玉檏的安葬地,在此次「讓思念發光 幫烈士回家」大型尋親活動中,一家人終於圓了「團圓夢」。根據周厚彪的來電,白玉檏烈士的家庭住址「沂南縣城子區陸家哨」應為「沂南縣湖頭鎮陸家哨村」,這與烈士家人的實際住址一致。

在糾正的其他烈士地址信息中,周厚彪說,王兆會烈士的地址「沂南縣垛莊區桑園」應為「蒙陰縣垛莊鎮桑園村」;趙起升烈士的地址「沂東縣梁水區蘇村」應為「沂南縣蘇村鎮蘇村」;孟清山烈士的地址「沂南縣岸堤區大砦村」應為「蒙陰縣坦埠鎮大寨村」;徐太友烈士的地址「沂南縣崖子區高家莊」應為「蒙陰縣垛莊鎮高家莊村」;郭常仁烈士的地址「萊蕪縣茶葉區桑棵」應為「萊蕪區茶業口鎮桑科村」;蔣則舉烈士的地址「萊蕪縣苗山區田家樓」應為「萊蕪區苗山鎮田家樓」;呂德常烈士的地址「萊蕪縣顏莊區後朱山」應為「濟南市鋼城區顏莊鎮後朱山」。

目前,尋親活動仍在繼續,線上、電話徵集線索與線下實地尋訪同時進行。關於烈士本人及相關住址信息等線索,請網友們繼續轉發倡議、幫忙找尋,共同努力,幫烈士回家。

多一個轉發,多一份力量!

如果您身邊的親友,有下面這75位烈士家人的相關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網上線索徵集郵箱:wennuan70_2019@163.com

(0531)66661234,15063381514

山東籍未找到烈士名單

王金支 山東省廣饒縣二區田家辛莊 24歲(已找到)

李向林 山東省單縣 21歲

袁金鐸 山東省莒縣青山區郭家英河 26歲

魏元勝 山東省萊蕪縣十區方下村 30歲

呂萍 山東省萊蕪縣

郭常仁 山東省萊蕪縣茶葉區桑棵 24歲

劉西瑞 山東省萊蕪縣二區港裡村 18歲(已找到)

蔣則舉 山東省萊蕪縣苗山區田家樓 24歲

許化水 山東省萊蕪縣義封區幸炎莊 20歲 (已找到)

陳芘友 山東省萊蕪縣汶陽區戈林莊 23歲

呂德常 山東省萊蕪縣顏莊區後朱山 23歲

趙起升 山東省沂東縣梁水區蘇村 29歲

劉世元 山東省沂中縣荊山區荊山頭 21歲(已找到)

徐太友 山東省沂南縣崖子區高家莊 22歲

王兆會 山東省沂南縣垛莊區桑園 22歲

白玉檏 山東省沂南縣城子區陸家哨 21歲 (已找到)

張道樂 山東省沂水縣金井區南桃嶺 30歲 (已找到)

馮士修 山東省沂水縣金井區西家洞 26歲

張德清 山東省費縣三區茂峪村 28歲 (已找到)

孟清山 山東省沂南縣岸堤區大砦村 32歲

王玉春 山東省陽信縣六區辛莊 23歲 (已找到)

姚樹田 山東省陽信縣二區幾大莊 31歲 (已找到)

牛成文 山東省陽信縣 32歲

邵紀勝 山東省威海市蔣西區巨野村 20歲

張登雲 山東省臨朐縣三區胡家莊 25歲 (已找到)

李福順 山東省安丘縣七區陳家劉莊 23歲

賈學周 山東省益都縣仕和區上莊 31歲

馮學堂 山東省

亓洪槐 山東省沂源縣歷山區田莊 26歲

任守忠 山東省新泰縣岔河區東都村 19歲 (已找到)

徐慶功 山東省新泰縣東關 18歲 (已找到)

時成伴 山東省蓬萊縣石金河 19歲

蘇成福 山東省淄川縣三區馮家莊 19歲

山東省外尋親烈士名單(38位)

1.趙帝水 廣西省桂林市太城區桓莊 30歲

2.陳永海 安徽省霍邱縣三區黃家莊 22歲

3.孫炳貞 浙江省杭州市城裡 27歲

4.唐陸棟 福建省永春縣王鬥村 39歲

5.李英 浙江省永國縣九區海墩村 23歲

6.劉國勝 河南省新華縣八區平山村 28歲

7.牟宗川 湖南省榮林縣玉風區牟家洲 22歲

8.施明山 廣西省永勝縣南寧區大興村 36歲

9.唐標 河南省邵陽縣一區李聖村 36歲

10.熊振義 湖北省長陽縣金泉區津洋村 18歲

11.王明高 廣西省建來縣白少區鹿榮村 35歲

12.王洪福 安徽省仙申縣生家莊 26歲

13.王兆榮 江蘇省泰州城區城裡 21歲

14.楊學義 安徽省臨泉縣二區楊莊 27歲

15.張志誠 山西省龍縣五區店子 25歲

16.榮忠孝 廣東省何晉縣二區大朵莊 36歲

17.盛阿炳 浙江省沂建縣五齊村 27歲

18.潘成槐 安徽省鳳臺縣城區潘家村 23歲

19.朱聘宣 安徽省肥東縣一區朱莊 18歲

20.黃成雲 湖南省慈利縣朝鄉本鎮 20歲

21.甫士國 湖南省柴江縣隆業鎮 30歲

22.簡金川 湖南省石門縣子良街 37歲

23.張法本 湖南省華容縣冷澤鄉 35歲

24.張光明 廣東省冰縣西南鄉西南村 26歲

25.蕭石湘 湖南省豐陽縣壽鄉享下村 32歲

26.張現先 江蘇省淮陰縣四紅區大寺後村 17歲

27.於彬常 浙江省涉陽縣城區杏村 25歲

28.周士珍 江西省上饒縣六代區六代村 21歲

29.李明光 河南省陳留縣區興鎮良村 25歲

30.劉玉生 湖南省芝葉縣四區丁家村 35歲

31.趙明哲 湖南省展谿縣新厚區趙家村 20歲

32.呂相賢 河南省登封縣三區趙家崗 28歲

33.張彬 浙江省金華縣城裡 36歲

34.梁壽起 廣東省福順縣七區朱窯寨 24歲

35.王有興 浙江省任縣二區仁信村 25歲

36.鄭少華 貴州省正安縣五區石家堡 40歲

37.萬子斌 湖南省常德縣安鎮小河街 21歲

38.陳思聰 福建省南安縣 19歲

相關焦點

  • 為73年前犧牲在新安的沁陽籍烈士尋找親人,以慰烈士英魂
    魂歸故裡 …… 在我縣青要山鎮郭佔村一處偏僻的山林裡,長眠著兩位沁陽籍貫烈士閆希山、閆希順,當地村民接力守墓73年,希望找到兩位烈士的親人,讓他們魂歸故土。
  • 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
    2020-04-01 08:1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紅色文化看傳承·為英烈尋親活動啟動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李子俊) 倪進宏、李捷、王鰲溪烈士,親人們等著你們「回家」!
  • 下莊烈士林的故事引國家級媒體關注 又有兩位烈士「找到」親人
    文/圖 記者 李波「我父親跟我說,大伯是在南博山王家莊犧牲的,我們去過好多次,但是一直沒有找到。我也是最近幾天,才確認這裡長眠的就是我大伯。」烈士陳洪一的侄子陳昌永一直住在博山城裡,12月17日是他第一次來到位於博山鎮下莊村的這處烈士林。
  • 你們在哪裡 一起幫長眠東陽西山的烈士尋找親人
    位於城區西山的市革命烈士陵園,長眠著349位烈士,其中有9位是在東陽犧牲的外地籍烈士,他們大多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剿匪反霸中,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而犧牲的。記者從東陽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了解到,每逢清明等祭奠節日,大部分烈士的親人都會來到陵園悼念家人。而這349位烈士中,仍有13位烈士一直沒有親人前往拜祭。
  • 一封封「尋親信」 讓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
    歷時13年 給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願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尋找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親人和家屬,十三年間在他的幫助下,已經累計有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找到了親屬。
  • 查無此人、地址不詳 寄給烈士的上千封信如何送達?
    收信人是那些原籍住址可查的烈士,寄信人是張和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景憲。一些信被反覆退回陵園,一些信最終達成使命。  截至目前,他已經幫11位烈士找到家人  七十多年前的慘烈一戰,136位戰士以身殉國,成為「無名烈士」。
  • 3代人打探72年苦尋先人忠骨 一封陌生掛號信幫烈士「回家」
    尋找爺爺花玉琢烈士埋骨處成為3代人的重任,歷時72年後,終於在一封陌生掛號信的幫助下,全家人達成了心願。3月30日,家住鹽都區臺創園程實村(與原野花村合併)的花寶祥突然收到一封來自阜寧的陌生掛號信,信封上地址寫的是:鹽城縣葛武公社野花大隊第四生產隊花玉琢烈士後人收。「這是70年前的地址,花玉琢烈士是我的爺爺。」
  • 博山下莊烈士林30位烈士中 已有8位找到親人
    截至目前,下莊烈士林的30位烈士,已經找到親人的有8位烈士,他們分別是:薛雲亭、南方禹、徐文華、王清江、李文軒、陳洪一、韓俊秀、國承典。此外,畢可為、梁維仁兩位烈士的故鄉有了初步消息,詳細情況還在進一步落實中。
  • 一封信上貼著20張再投和改退條 退伍老兵堅持11年為無名烈士「找家」
    1000封退信與重投20次的找尋】  有了家庭住址,給烈士尋親總算有方向了,張景憲開始通過寫信的方式幫烈士們「找家」。  「有了名單就好找了吧?我當時是充滿希望的。」張景憲回憶,烈士的資料有了,該如何找到烈士的家?他想到了電話、寄信等很多辦法。山東、河南、江蘇、湖南、湖北、貴州、廣東……張景憲一開始,根據烈士花名冊名單列印了86封幫烈士尋親信件。
  • 老兵11年前決定幫136位烈士尋親:寄信近千封(圖)
    不過,郵政工作人員發現,信封上的地址已經不存在了。當地派出所聽說此事後,加入到烈士尋親行動。通過查詢烈士家譜、查閱當地檔案等進一步詳細核查,派出所的民警最終確認,信封上的「王慰華」原名王殿華,並找到了他的親人。   這是山東菏澤54歲的張景憲,在過去11年中,找到的第11位烈士親屬。   2008年起,每天去張和莊烈士陵園轉轉,成為張景憲的習慣。
  • 天津烈士陵園文管部部長顧連成:用忠心守忠魂 為烈士尋親人
    「我太爺爺曾說在天津戰役之前見過我爺爺,他受了傷,腳趾都沒了,我太爺爺讓他回家,他說要等到勝利以後,沒想到天津戰役就犧牲了……」顧連成查遍了館裡的資料,發現了曹軍的名字,顯示犧牲在西青區大任莊附近,但並沒有骨灰的信息。他分別聯繫了天津其他9個烈士陵園,也沒有查到。
  • 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11年間,她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
    一有時間,她就從村裡走到縣城,再從東陽走到金華,把所有的烈士陵園都找遍了,就是沒找到兒子的墓。後來,周邊很多人都蓋房子了,奶奶堅決不同意,說兒子在這出生,把房子變了,怕他找不到回家的路。奶奶臨終之前,望向家門口,一直沒有閉眼……憶起這段故事,葉慶華數度哽咽。
  • 菏澤退伍老兵為烈士找家10餘載 寄信千封被退回九成
    在山東濟南、江蘇南京等全國11個省市,都有人收到了印有「幫烈士找到家」字樣的信件,而這些信,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山東省菏澤市張和莊烈士陵園。在山東省菏澤市張和莊烈士陵園,136位不知姓甚名誰、不知家在何方的無名烈士,埋身於此72載。
  • 一封掛號信寄給犧牲72年的烈士,老兵5年發出千餘封信為烈士找家
    收信人是「姚遠道烈士」,寄件地址為山東菏澤市張和莊烈士陵園。信封上有一段附言:「該烈士(28歲)於1947年12月犧牲於菏澤戰役,望郵遞員同志再辛苦一下,幫烈士找到家。」看到這幾句叮囑,沈寶棟頓感責任重大,但是「湖北省應山縣五區二合莊」這個收信地址讓他犯難。
  • 60歲老伯幫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久而久之,他們都像是我的親人
    他們大多來自貴州農村,此行第一次來到錦州,是為祭拜去世多年的親人。「大外公劉定芳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我們一直在網上搜不到他的名字,直到今年他出現在一份名單裡。」烈士親屬鍾明梅手捧一束鮮花早早來到陵園。而這份名單,出自遼寧鞍山市臺安縣的一位志願者——楊寧。在前來祭拜的人群裡,60歲的楊寧頭髮花白,身材精瘦,默默用手機記錄著烈士親屬前來祭拜的一幕幕畫面。
  • 跨越62年終了卻心願 烈士朱隆準親人淚灑晉江
    11日下午,在一場由晉江市退役軍人局組織的集體祭掃活動上,不少黨員志願者和小學生代表都見證了這感人一幕:兩位從浙江趕來的烈士家屬難掩淚水,一邊擦拭著墓碑,一邊絮絮叨叨地向烈士介紹著家裡情況。  「朱隆準是我的三伯公,常聽外公說他的英雄事跡,多年來我們一直都在打聽他的消息,卻始終沒有線索。」
  • 隴南市各界幹部群眾迎接郭啟王佛軍兩位烈士回鄉側記
    >接英雄回家,迎親人歸來。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一條條橫幅在風中獵獵飄動,表達著隴南人民對烈士的不舍和敬意。計程車司機王紅榮說,「今天我們的心情非常沉重,全市675輛計程車列隊,共同迎接英雄回家。」在沿途人流的簇擁下,靈車緩緩沿著長江大道向東駛去,前來悼唁的人們追趕著英雄歸家的足跡,向白龍江畔的5·12地震紀念公園聚集,送英雄最後一程。
  • 谷振忠烈士的侄子找到了!
    昨天,本報報導了廣西南寧市舊圩村潘氏三代人為67年前在剿匪戰鬥中英勇犧牲的冰城籍烈士谷振忠、劉芬守墓,並希望尋找兩位烈士的親屬以慰英靈的事跡後,引起各界關注。根據民間組織「尋找親人英烈團」提供的線索,本報記者和賓縣地方志副主編張福平一起,驅車趕到賓縣民和鄉太和村,終於找到了谷振忠烈士的親侄子谷永清。75歲的谷永清老人聽到自己二叔的墓還在,淚水奪眶而出。
  • 遼寧60歲老人輾轉8個省份 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
    楊寧說,「當年打仗時,錦州地區有野戰醫院,大量受傷的戰士從前線運到這裡,有些因傷勢過重去世了,很多原始記錄可能都是戰士在彌留之際口述的,有的還混雜著方言,導致記錄下的文字可能是同音字,甚至是不準確的,需要反覆推敲。」 如果是遼寧地區的烈士,楊寧會馬上行動,到烈士家鄉拜訪當地民政部門或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繼續核對原籍地登記的烈士信息,再據此尋找烈士家屬。
  • 公務員面試熱點,楊連山為烈士尋親終歸故裡
    每份證明書上都有烈士的姓名、犧牲時間、地點等,而所有烈士的籍貫都是南陽縣。  看著這些幾十年前的烈士證,楊連山的心中五味雜陳,毅然買下後,他決定開始為烈士們尋親,楊連山把烈士生前的部隊番號、性別、姓名、職務等線索一一列出,再查閱軍史、黨史,進行實地打探,四年間他已為6位烈士找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