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谷永清講述二叔谷振忠的故事。
昨天,本報報導了廣西南寧市舊圩村潘氏三代人為67年前在剿匪戰鬥中英勇犧牲的冰城籍烈士谷振忠、劉芬守墓,並希望尋找兩位烈士的親屬以慰英靈的事跡後,引起各界關注。根據民間組織「尋找親人英烈團」提供的線索,本報記者和賓縣地方志副主編張福平一起,驅車趕到賓縣民和鄉太和村,終於找到了谷振忠烈士的親侄子谷永清。75歲的谷永清老人聽到自己二叔的墓還在,淚水奪眶而出。他說:「有了二叔的消息,爺爺奶奶可以瞑目了!」
案頭溯源
在賓縣誌上找到「谷振忠」的記載
看到本報報導後,一個由烈士後代自發組織的「尋找親人英烈團」組織者之一、作家白玉芳與記者取得聯繫。
出生於雙城的白玉芳,其父親曾隨四野南徵北戰,目睹了無數犧牲在他鄉的英烈被就地掩埋,與家人失去聯繫。受到父親的影響和囑託,她與眾多愛心人士積極為身葬異地的烈士尋找親人。
按照谷振忠、劉芬烈士墓上的記載,二人均來自「東北省遼江縣」。但大家幾番查詢,都沒有發現遼江縣的記載。根據潘世榮妻子蘭志英回憶,兩位烈士曾稱是黑龍江人、部隊番號是四野152師454團。
根據白玉芳等人掌握,152師是1948年在雙城成立的,戰士絕大多數來自哈市及周邊縣市。於是,白玉芳等開始對哈市周邊的烈士名錄進行逐一篩查。此時,賓縣地方志副主編張福平在翻閱《賓縣誌》(1881—1985)「人物」中,查到了這樣一段記載:「谷振忠,賓縣民和鄉太和村人,1924年生。1947年4月參軍,1950年於廣西剿匪戰鬥中犧牲,時年28歲」(應為26歲)。這些信息與廣西方面提供的情況基本相同,讓大家格外高興。
入村尋人
村長隨口說出「老谷家有位烈士」
時隔60多年,在太和村裡還能否尋找到谷振忠烈士的家人?記者與張福平決定前往太和村一探究竟。
民和鄉位於賓縣以北約30公裡,臨近松花江,是一個以農業種植為主的鄉鎮。驅車穿梭在鄉村公路上,兩旁綠油油的大豆田一望無際。為了提高效率,張福平不停地用手機聯繫當地的熟人,希望能得到一些烈士親人的線索。此時,太和村黨支部書記孟廣範正在鎮裡辦事,得知有記者來採訪,答應當嚮導一起回村。
62歲的孟廣範在太和村當了幾十年的村委會主任和黨支部書記,對村裡600多戶居民了如指掌。坐上車,聽說記者一行的目的,立即說:「老谷家確實有一位烈士,犧牲很多年了,這個事村裡的老人都知道。」
傾聽著孟書記講述的往事,汽車直奔谷家而去。
這是一座普通的東北村居磚房,外牆貼著瓷磚,前後院都種著小園菜。孟支書一邊叫著「谷大哥、谷大哥……」一邊推門而入。屋裡迎出一位老人,雖然頭髮花白、略有駝背,但面色紅潤、精神矍鑠。
報名參軍
「二叔『搶』了我父親的名額」
「谷大哥」名叫谷永清,75歲,一直生活在太和村,父親叫谷振峰,十幾年前去世了。「我二叔叫谷振忠,解放的時候當兵犧牲了……」
記者向老人講述了廣西潘氏三代人守護谷振忠烈士墓的情況。聽著聽著,谷永清的眼睛溼潤了,繼而淚如泉湧,手也有些發抖。「真的嗎?」「能聯繫上潘家嗎?」「終於有了二叔的消息,爺爺奶奶可以瞑目了!」老人嘴裡不停地叨咕著……
心情平復後,谷永清回憶起當年的一幕幕往事。
谷永清說:「1947年,二叔當兵時,我才四五歲。爺爺奶奶原本讓我父親去參軍,後來讓二叔給『搶』了去。當時二叔單身,而我父親已經結婚,並有了兒子。二叔怕當兵打仗萬一有個三長兩短的,自己沒有拖累。因此,爺爺奶奶也就同意了。」
參軍頭兩個月,谷振忠一直在賓縣訓練,因上過私塾還當上了班長。此後部隊開拔,一家人就再沒有相見,只有幾封家書聯繫。
直到1950年,好久沒有收到谷振忠來信的谷家,意外在村裡聽到一個消息:同村去當兵的高鳳才在寫家書時,在信紙的背面寫下了「谷振忠已犧牲」字樣。谷家人怎麼也不相信這是真的。直到有一天,收到了一份「烈士證書」時,一家人才相信,不幸真的降臨了。
犧牲過程
為鄉親追牛中土匪埋伏自殺殉國
谷振忠的犧牲給谷家打擊特別大,母親整日以淚洗面,父親則愁眉不展,幾次跑到縣民政局追問二兒子到底犧牲沒有。
經過核實,當年的民政局幹部還原了谷振忠犧牲的過程:當時谷振忠所在部隊在廣西剿匪。一天土匪下山搶鄉親的牛,谷振忠帶著戰士向山裡追。結果中了埋伏,被土匪包圍。谷振忠派出戰士突圍,請求大部隊前來支援,一舉剿滅土匪。可是土匪很兇,大部隊還沒有趕到,谷振忠等人就已經被打散。撤離時,谷振忠的腿部中槍,眼看著就要被俘,他舉槍自殺,英勇就義。
烈士後人
兩個侄孫子都參軍報國
當時,谷家聽說谷振忠被埋葬在廣西曹州府。後來,谷家也打算去廣西上墳,但打聽了很多人,也沒人知道「曹州府」在什麼地方。
「每當一個人時,就落淚。沒幾年,奶奶的眼睛就哭瞎了……」谷永清說,看咋勸也不行,爺爺怕奶奶睹物思人,把二叔的照片、證書、遺物等所有物品,全部給燒了。
父親曾提出把谷永清過繼給弟弟當兒子,也算是有了後人。後來在爺爺奶奶的反對下,這事也就沒再提起。
這段傷心事,谷家很少提及。唯獨在過年前,谷家都會在十字路口給遠方的谷振忠燒些紙錢。「上面寫著二叔的名字。以前是我來燒,這幾年,孩子們給他們二爺燒……」谷永清說,自己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受到先烈的影響,有兩個兒子都參了軍,其中小兒子現在還在部隊,是副團級幹部。
今年88歲的李清連老人是谷振忠的髮小,兩人先後參軍,在不同的部隊。李老講,谷振忠大高個、團團臉、特別精神,為人處事特別仗義。去當兵時,由於報名時間不同,二人沒有分到同一個部隊。當他從朝鮮戰場回家後,才知道谷振忠已經犧牲了,為此難過了好久。
得知二叔的下落,谷永清既驚喜、又意外。「二叔,我們一直都在想你。這回有了消息,我們只想感謝為二叔守墓67年的廣西潘家人……」谷永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