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魂歸五年 親屬來沈祭奠

2020-12-20 東北新聞網

  周金霞、周波姐弟在烈士英名牆前緬懷周少武烈士。張文魁攝

  目前,由退役軍人事務部牽頭髮起的為志願軍烈士遺骸尋找親屬活動,正在全國範圍展開。周少武烈士在韓國土地等待63年,又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等待5年。今年4月4日,周少武烈士的親屬,來自河南濟源的周金霞、周波姐弟來沈祭奠他。周少武成為第一位有親屬來祭奠的歸國在韓志願軍烈士。

  等了68年的「相聚」

  據退役軍人事務部發布,周少武烈士在瀋陽的遺物包括一枚尺寸為3.5cm×1.2cm×1.2cm的長方形印章,一個水壺、一袋子彈、八粒紐扣、三塊鞋底碎片以及一些皮帶碎片,遺骸存放於270棺槨,且在2014年第一批遷回我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437具遺骸中。周少武生前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79師235團2營4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東線突擊作戰中犧牲,年僅19歲。

  3月28日,周少武烈士的侄孫周波找到了。

  4月3日上午,記者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見到手捧周少武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的周波時,他說:「爺爺一輩子牽掛他的哥哥,來瀋陽終於可以了卻爺爺的遺願了。」

  周少武犧牲時,他的弟弟周觀富當時只有14歲,也是他唯一的親人。周觀富是在2014年——就是在他哥哥遺骸歸國那一年去世的,直到死他都不知道哥哥埋在何處,臨終給後輩留下遺言:「找到哥哥去墳前告訴我一聲。」

  周波說,大爺爺周少武17歲就參軍了,沒有留下照片,家裡只有一張他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這張保存了63年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雖然歷經多次搬家,但長輩們一直珍藏在家裡的箱子裡。後來,因年代久遠破損,爺爺專門到鎮上請人做了一個玻璃鏡框,用來保護證明書。

  證明書載明:「周少武同志於1949年12月參加革命工作,在二三五團二營四連任戰士,不幸於1951年6月在第五次戰役光榮犧牲。除由我軍奠祭英靈外,特懷哀悼之情,敬報貴家屬並望引榮節哀。持此證明書向濟源縣人民政府領取撫恤金及革命犧牲家屬光榮紀念證,其家屬得享受烈屬優待為荷。此致周狗毛先生。落款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和政治部,時間為1956年。」

  周波解釋說,證明書上的周狗毛,是他爺爺周觀富的小名,周少武是他的大爺爺,周少武還有一個名字叫周觀義。他是3月28日收到大爺爺遺骸安放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消息的。3月29日,他們全家8口人就來到爺爺墳前,告訴爺爺這個好消息。他們決定,由周波和姐姐周金霞帶著爺爺的遺像來沈祭奠大爺爺。

  英名牆前的訴說

  4月4日上午,周波手捧大爺爺周少武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周金霞手捧爺爺周觀富的遺像來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在寫有周少武名字的烈士英名牆前,他們有很多話要和大爺爺說。

  周波動情地說:「我是你弟弟周觀富的孫子,也是你的侄孫周波。我小時老是聽爺爺講,你們的父母去世早,兄弟倆相依為命,感情很深。爺爺一直惦記著你。你17歲參軍時,他才12歲,不得已獨自一人外出逃荒,直到多年以後才回濟源坡頭鎮到店留村,重新開始生活。家裡一直擺著大爺爺你的牌位,每年清明爺爺都不吃飯,他太想你了。2014年他去世了,一生都在掛念你,至死都沒有你埋在何處的消息,帶著遺憾走了。」

  「你的侄子,也就是我的父親,1979年在參與引沁濟蟒工程修建水庫時,不幸因公犧牲。當時我只有1歲多,我們家並不寬裕,但我們全家都因為你是烈士而感到光榮。從小,爺爺就喜歡跟我們後輩人講,大爺爺參軍打仗了,還會時不時拿出那張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給我們看。你留下的精神財富,我們後輩永生銘記。」

  「今天我從大爺爺安息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帶一捧土回去,我們帶你回家,讓你看看家鄉的變化。」

  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周賢忠

相關焦點

  • 一封封「尋親信」 讓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
    歷時13年 給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願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尋找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親人和家屬,十三年間在他的幫助下,已經累計有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找到了親屬。
  • 救火英雄魂歸河南!追悼會一幕看哭親友,兒子:爸爸咋來這上班了?
    救火英雄李道洲魂歸故裡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正權 李鑫 通訊員 姜烽烜 文圖 天氣陰沉,細雨朦朧,萬物垂淚。昨日15時許,經過近3個小時長途跋涉,救火英雄李道洲魂歸故鄉信陽光山。魂歸故裡萬人送別李道洲生前的老師、同學、朋友、親友來了,還有駐光山的消防戰士、解放軍官兵以及四面八方趕來的群眾,站滿了通往烈士陵園7公裡長的道路,他們含著熱淚祈祝:英雄一路走好。
  • 革命英烈魂歸客家祖祠:「他們盡忠,我們盡孝」
    客家祖地寧化600年劉氏祖祠舉行「把紅軍英烈接回家,讓魂歸故裡世代緬懷」活動。圖為活動現場。 呂明 攝中新網寧化1月10日電 題:革命英烈魂歸客家祖祠:「他們盡忠,我們盡孝」中新網記者 林春茵「共和國有今天,正是他們當年出走革命的初衷。
  • 濱海法院:解審判檔案紅色密碼 了烈士親屬73年心願
    該院聯合縣新四軍研究會,破譯了一位又一位革命烈士的紅色密碼,幫助烈士們尋找家鄉、親人、部隊、戰友,同時確定兇手、了卻心願、伸張正義。、地點以及殺害烈士的罪犯情況。江長滿烈士曾擔任天場陶河村中隊長,於1947年農曆2月27日犧牲在抗擊偽匪入村搶劫的過程中。
  • 關注 甘肅甘谷縣陳永泰老先生尋找1950年進軍西藏英雄先遣連烈士親屬!
    就在這次活動中發現時過60年,先遣連烈士親屬絕大多數還不知道親人犧牲的情況,從此,開始了尋找烈士親屬的工作。截止目前,歷時三年多時間,63位烈士中現已找到親屬的有17人(我找到15人,其中1人名冊上露登),加上新疆和靜縣民政局有登記但聯繫不上親屬的7人,家屬知道親人犧牲的共有24人,尚有40位烈士的親屬需要繼續尋找。
  • 對越自衛反擊戰烈士犧牲30年後家人才知葬何處 母親生前幾乎哭瞎
    據東方網今天(4月25日)報導,3月28日,廣西省防城港市,來自全國26個省份的對越反擊戰參戰老兵及民兵、烈士家屬等共計4500多人來到城北烈士陵園,祭奠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為紀念杜福強,家人在祖墳邊修了一座衣冠冢來祭奠他。2008年家人獲知杜福強墓地在防城港城北烈士陵園,遺憾的是而這時離杜母逝世已經過去五年。 杜福強的侄子侄女們對於這個從未謀面的叔叔,他們也感到非常自豪。而已經去世的奶奶經常對他們說的一句話就是要記得你們的三叔,他是英雄。每逢清明或是春節,他們都會記得到三叔的兩個墓前去祭掃,包括海角上的那座空空的墳塋。
  • 祭奠英烈的話語簡短寫給烈士的一句話 清明節網上祭奠英烈作文
    1、向烈士致敬,是您喚醒了沉睡的中國,是您用鮮血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您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10、義勇軍進行曲當著優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響起,你是否想過,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闊的,那就是我們革命先烈辛苦奮鬥得來的,他們用了多少革命烈士的獻血換來的幸福生活,換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11、我們懷著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南山寺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烈士陵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 70年的思念 讓親人們夢繞魂牽
    核心提示: 《當年血戰中條山6人至今屍骨未歸近2000村民盼烈士魂歸故裡》,7月28日,本報報導的此消息引發強烈關注,兩天後,《三秦都市報》、《揚子晚報》、《三晉都市報》三地媒體聯動,在陝西、江蘇、山西尋訪6位英烈,8月6日找到其中1人的信息。
  • 關於清明節的寄語10字20字 祭奠烈士緬懷先烈句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清明節的寄語10字 祭奠烈士緬懷先烈句子 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每一位為國家利益獻出生命的英雄,都值得敬仰。無論接英烈回家,還是舉行哀悼儀式,都讓全體國人讀懂了生命的尊嚴,讀出了國家的溫情,感受到國家鮮明的價值坐標。
  • 紅色教育進校園 祭奠吳澄烈士
    11月26日上午,昆明市女子中學舉行了「紅色教育進校園 · 祭奠吳澄烈士」的活動,重走紅色道路,緬懷革命英烈,重溫革命歷史
  • 老兵11年前決定幫136位烈士尋親:寄信近千封(圖)
    11年來,張景憲寄出近千封信,幫11名烈士尋找到了家人。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山東菏澤市一社區黨支部書記,11年前決定幫136位烈士尋親;寄信近千封,找到11人的親屬   「該烈士(20歲)於1947年12月,犧牲於菏澤戰役,望郵遞員同志再辛苦一下,幫烈士找到家。」兩周前,江蘇南京郵政六合區分公司雄州投遞部收到一封信件,信封上的收件人信息為「王慰華烈士」。
  • 為73年前犧牲在新安的沁陽籍烈士尋找親人,以慰烈士英魂
    73年前 一群年輕人遠赴戰場 卻埋骨他鄉 73年來 當地村民接力守墓 只為幫他們找到親人 魂歸故裡 …… 在我縣青要山鎮郭佔村一處偏僻的山林裡,長眠著兩位沁陽籍貫烈士閆希山
  • 原籍臺安的黃永峰烈士家屬 你們在哪?
    22歲就為祖國奉獻了生命的他,長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烈士陵園內52年了,有誰知道這位鞍山籍烈士的親人在何方?「向烈士致敬,為烈士尋親。」2020年3月,廣西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發起「尋找烈士後人」公益活動,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助力長眠八桂大地的英烈魂歸故裡。在陵園東南一隅,屬於烈士黃永峰(鋒),在前面的深色大理石墓碑上,只雕刻著一個名字:黃永鋒。
  • 洪江區40首詩詞悼烈士,讀完已淚目
    捐軀救國為民主,烈士英靈萬世垂。悼烈士七言(注)歌偉大,烈士上靈臺。稽首心凝志,搖風葉落哀。天災降魔鬼,川火毀英才。科技當跟進,祥和萬世來。(注):七言指當時悼念亭柱上貼的對聯"忠骨長撐嵩嶺碧,丹心更證杜鵑紅『』。
  • 雨花魂•清明祭,190位烈士家屬在南京雨花臺憑弔親人
    來自50多個雨花臺烈士家庭的190位家屬在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默哀,敬獻花圈,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和對親人的哀思。   成文是成貽賓烈士的第三個侄子,他告訴交匯點記者,今天一共來了20多個家人,雖然叔叔這輩的老人都已經過世了,但是他這一輩和他們的孩子都沒有忘記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
  •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烈士女兒磕70個頭祭奠先父
    邵瑞麟犧牲至今已有73年,昨天,邵英子來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按照滿族的風俗祭奠家父。「爸爸,我從重慶嘉陵江畔,千裡迢迢地來祭拜您了。」直到1942年1月22日,那天,邵英子怎麼也等不來自己的爸爸。第二天,空軍少校邵瑞麟壯烈犧牲的消息,登上了當時多家報紙的頭條。那一年,7歲的邵英子,永遠地失去了她的爸爸,留在家裡的,是精神崩潰的媽媽和3個年幼的弟妹。
  • 網上祭奠何日方能大眾化
    這個時候,不禁有點想念「網上祭奠」。  近年來,為了給那些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人「追思」先人、寄託哀思,一些觀念比較開放的網站便開設「網上祭奠」。逝者的紀念館建成後,只要能上網,無論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可實現足不出戶、超越時空地為逝者上香獻花、祭酒送歌、寄託自己的思念與哀悼。
  • 圖:湖南抗冰三烈士魂歸故裡
    圖:湖南抗冰三烈士魂歸故裡 2008年03月05日 10: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4日,羅海文、羅長明、周景華三位抗冰搶險烈士骨灰送行儀式在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舉行。
  • 豫川兩地媒體聯動共尋烈士親屬
    》為題,報導了信陽市商城縣老人餘信炎70多年來義務為劉鄧大軍烈士守墓,並不斷尋找烈士親屬的故事。此後餘信炎每年都會按照當地的習俗,為馬積明烈士掃墓、送燈。    上世紀60年代中期,當地重新安葬了馬積明烈士。移墳期間,墓碑上的碑文丟了。幸好,餘信炎已將木質簡易墓碑上的字深深刻在腦海裡,並記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四川省彭縣紅巖鄉第七自然村馬積明烈士之墓。    70多年來,餘信炎老人除了沒間斷守護烈士墓,還私下通過多種渠道尋找馬積明烈士在四川省彭州市的親屬。
  • ...軍人事務局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和線下祭奠...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避免現場祭掃人群聚集增加感染風險,切實保障好烈士親屬和退役軍人等祭掃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通知要求,花都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結合轄區實際,將從即日起至4月30日,通過「網上祭祀」方式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