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為400餘名烈士尋找家屬,這位60歲的老人做到了

2020-12-17 騰訊網

2020年10月

遼寧省錦州市解放錦州烈士陵園

迎來了一群來自貴州的特殊訪客

長眠於此的16名

貴州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

70年來,首次迎來了親屬的祭拜

一封來信

這些烈士的親屬之所以能找到親人

離不開今年3月

鞍山60歲的志願者楊寧

寄給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的

一封與眾不同的「尋親信」

5年前

楊寧聽說錦州烈士陵園

安葬著400餘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

當年立下的墓碑

經過幾十年的風雨侵蝕

墓碑上的字

有些已經模糊

楊寧告訴我們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這裡的500多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

其中5位當中就有1位貴州籍的烈士

這位滿頭白髮,身材消瘦的老人

穿行於墓碑間

把陵園中不完整的信息

或沒有聯繫到親人的烈士名字逐個抄下

在貴州省多個部門的幫助下

已有20多位貴州籍烈士親屬的身份被確定

他們的家屬也與楊寧取得了聯繫

一種堅持

為烈士尋找親人這條路

楊寧已經走了13

2007年,在縣博物館工作的楊寧

偶然發現了一份關於烈士信息的記載

這些烈士埋骨他鄉,卻無人祭掃

這讓楊寧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從此,各地的縣誌、烈士陵園

甚至是路邊書攤

都成了楊寧線索的來源

這13年來

他近路騎行,遠路乘車

自費十幾萬元

足跡遍布全國多個省市縣

120多個村屯、200餘座烈士陵園

很多烈士的家人已經漸漸老去

終於等到了這遲來幾十年的

來自遠方親人的消息

2014年

楊寧遠赴長春市革命烈士陵園尋找烈士信息

看到 「李繼堂」 這個似曾相識的名字後

他決定前往民政局尋找線索

埋首於浩如煙海的記錄幾小時後

他終於從重傷員檔案材料中

找到一張發黃的卡片,上面寫著:

李繼堂,遼寧臺安縣黃沙坨鎮新發村

確定了烈士信息之後

楊寧走遍整個新發村

終於為李繼堂找到了親屬

「50多年了,

我們都以為他死在了朝鮮……

原來他埋在長春!"

尋找範圍從最初的臺安籍烈士

逐漸擴大到為外省籍烈士

通過13年的努力

楊寧已經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

楊寧在各地尋訪時,常有人問他

「大老遠跑來,你是烈士什麼人啊?」

楊寧總回答說:

「是親人!」

「起初是為了方便找線索,

久而久之,

就真把自己當成了他們的親人。」

楊寧展示整理的烈士墓碑照

楊寧堅持為烈士尋親的足跡

已經踏遍了萬水千山

一生從事考古相關工作的他已經退休

而為烈士「考古」尋親的故事

仍在繼續……

來源:央廣軍事綜合自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聞直播間

整理:孫亦陶

編輯:翁倩悅

編審:張鄉林

主編:朱西迪

監製:呂錫成 孫利 譚淑惠

據說鐵粉都會點亮「在看」

相關焦點

  • 遼寧60歲老人輾轉8個省份 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遼寧60歲老人楊寧輾轉8個省份 他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傳承·紅色基因 時代風華) 本報記者 辛 陽 胡婧怡 清晨,遼寧錦州市解放錦州烈士陵園裡迎來一群特別的訪客。在前來祭拜的人群裡,60歲的楊寧頭髮花白,身材精瘦,默默用手機記錄著烈士親屬前來祭拜的一幕幕畫面。13年來,楊寧見證了無數這樣的時刻,他的足跡遍布8個省份大大小小烈士陵園200餘處、村屯184個,為400餘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找到了親屬。
  • 60歲老伯幫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久而久之,他們都像是我的親人
    他們大多來自貴州農村,此行第一次來到錦州,是為祭拜去世多年的親人。「大外公劉定芳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我們一直在網上搜不到他的名字,直到今年他出現在一份名單裡。」烈士親屬鍾明梅手捧一束鮮花早早來到陵園。而這份名單,出自遼寧鞍山市臺安縣的一位志願者——楊寧。在前來祭拜的人群裡,60歲的楊寧頭髮花白,身材精瘦,默默用手機記錄著烈士親屬前來祭拜的一幕幕畫面。
  • 一封封「尋親信」 讓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
    歷時13年 給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願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尋找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親人和家屬,十三年間在他的幫助下,已經累計有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找到了親屬。
  • 犧牲70年 13位無名烈士知是誰?
    在這場戰鬥中,負責警衛的紅二連13名戰士在血戰中壯烈犧牲,長眠於陽城。   他們姓甚名誰?他們的家鄉在哪裡?如今還有親人嗎?70年過去了,13位烈士的事跡,被駐晉城市陽城縣東哄哄村的扶貧隊員白軍社無意間發現。11月15日,他通過新浪微博發出「尋找十三位無名烈士」的帖子,幫助尋找13位烈士的部隊、家鄉和親人。
  • 信陽老人義務守護烈士墓70年求助,豫川兩地媒體聯動,幫忙尋找烈士...
    11月1日,大河報第AⅠ05版以《義務守護烈士墓70多年的信陽老人向各方求助,希望實現兩個願望:給烈士立碑為烈士尋親》為題,報導了信陽市商城縣老人餘信炎70多年來義務為劉鄧大軍烈士守墓,並不斷尋找烈士親屬的故事。
  • 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11年間,她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
    13年間,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烈士的妻子是怎麼挺過來的。直到幾天前,一位志願者告訴錢報記者,葉慶華這些年一直在默默幫抗美援朝烈士尋親。11年間,她已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21日,金華家中,孟祥斌烈士的妻子葉慶華接受了小時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
  • [瀏陽]一老人酒後想輕生 60多人尋找到凌晨
    3月8日晚,接到市民求助電話後,瀏陽市公益救援隊派出三個中隊,60餘名隊員,沿106國道尋找至凌晨1點,直到家屬告知老人已找到。 瀏陽市公益救援隊的資金是自籌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普通市民,有個體商戶,也有身家千萬的大佬。從成立到今年2月,該救援隊開展救援行動526起,其中水上救援與巡邏行動185次,火災救援178次,車禍救援行動163次。
  • 老民警為烈士尋親15年:探尋142座墓碑,妻子稱其自討苦吃
    犧牲的戰士年紀最小是18歲,最大的52歲。 他用手數了一下,15排,142座。 在後來的十五年裡,餘發海為了探尋墓碑背後的秘密,寄出了100餘封「查無此人」的信件,獨自走了幾萬公裡的「長徵路」,為墓碑的烈士們帶回了67個家庭。 為此,他把家裡的老本基本都花光了,甚至變賣了兒子的婚房。
  • 一封掛號信寄給犧牲72年的烈士,老兵5年發出千餘封信為烈士找家
    再一看後面的出生年月日:1919年7月20日巳時,和信封上標註的「1947年28歲犧牲」也完全吻合。一圈人都按捺不住狂跳的心,歡呼了起來。但宗譜顯示,姚遠道並無後人,只有一個弟弟姚遠貞。沈寶棟請姚聞斌在姚姓家族中幫忙打探,希望能尋找到姚遠道烈士的親人,自己也通過其他渠道尋找。
  • 關注 甘肅甘谷縣陳永泰老先生尋找1950年進軍西藏英雄先遣連烈士親屬!
    1963年我向國防部寫信查清了他的下落,原來他在13年前進軍西藏時犧牲了。1973年南疆軍區給我家補發了《烈士證》,此時,父親己犧牲了23個年頭。2009年11月29日,我應邀赴山東聊城參加「孔繁森同志殉職十五周年」紀念活動時(孔繁森與我的父親和他的戰友們同眠在阿里獅泉河烈士陵園),發現時過60年,與父親先後犧牲的63位烈士家屬至今絕大多數還不知道親人犧牲的情況。
  • 為73年前犧牲在新安的沁陽籍烈士尋找親人,以慰烈士英魂
    樊作榮今年61歲,他說,在他們村裡有兩座烈士墓,烈士閻希山、閻希順於1947年犧牲,墓地被村民保護至今。由於村民們已搬遷移民,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將烈士墓保護起來,並宣傳烈士的英勇事跡。 高保軍查詢1955年版的新安縣烈士英名錄,在非新安籍英名錄中找到了烈士的名字,分別為閆希山、閆希順,但墓地的位置沒有記錄。
  • 92歲山東老人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終於等到奇蹟出現
    為打敗侵略的敵人,他們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也沒有絲毫的退縮,有些人就在戰場上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去阻止敵人的侵略!因為戰亂,有些烈士沒有能夠留下墓碑,就這樣的長眠與地下,但是大家始終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也有人一直在為烈士尋找故鄉,讓他們落葉歸根。
  • 中國抗美援朝烈士197653名 首批志願軍遺骸安葬
    43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民政部、外交部、總政治部、遼寧省委省政府、瀋陽軍區、瀋陽市委市政府等及抗美援朝烈士家屬、老戰士和社會各界群眾代表800餘人,來到陵園隆重安葬今年3月28日以國禮迎回的在韓志願軍烈士忠骨。記者從儀式上了解到,現已確認的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
  • 88歲老人義務守護無名烈士墓34年:「只要我活著,就要堅持下去」
    原標題:88歲老人義務守護無名烈士墓34年:「只要我活著,就要堅持下去」  「我又來看你們了。」清明前夕,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北曹莊村88歲的曹穎老人,踩著細碎的步子,早早地來到村北的48烈士墓前祭奠,這次掃墓已是他堅持為烈士掃墓的第34個年頭了。
  • 原籍臺安的黃永峰烈士家屬 你們在哪?
    22歲就為祖國奉獻了生命的他,長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烈士陵園內52年了,有誰知道這位鞍山籍烈士的親人在何方?「向烈士致敬,為烈士尋親。」2020年3月,廣西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發起「尋找烈士後人」公益活動,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助力長眠八桂大地的英烈魂歸故裡。在陵園東南一隅,屬於烈士黃永峰(鋒),在前面的深色大理石墓碑上,只雕刻著一個名字:黃永鋒。
  • 天津烈士陵園文管部部長顧連成:用忠心守忠魂 為烈士尋親人
    一座高31米的花崗巖革命烈士紀念碑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 顧連成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他已經在這工作了36年。 1984年,22歲的顧連成開始在烈士陵園上班,負責園林綠化。從年輕時,他就沒把這當工作,而是當一份責任。每逢天津戰役勝利日的1月15日和清明節,都會自己祭奠烈士。
  • 老人150瓶保健品當水喝身亡 家屬索賠76萬餘元
    老人被勸3天內喝下150瓶保健品,出現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後,銷售人員郭某竟稱是「排毒」現象,推薦老人堅持服用,致老人死亡。後郭某因犯過失致人死亡罪獲刑2年。8月13日上午,該案民事部分在北京豐臺法院開庭審理,老人家屬索賠76萬餘元。
  • 60年後公開尋找家屬
    泰國60年前有位瘋狂殺人魔,在4年間犯下了6起連續殺人案,最終遭判死刑,後來遺體被製作成木乃伊公開展示,提醒後人千萬別以身試法。這名殺人魔「細偉」(Si Quey)的屍體被展示了60年後,當地醫院決定尋找他的家屬,若1個月內還是沒人來認領,那醫院將擁有他遺體的永久管理權。
  • 豫川兩地媒體聯動共尋烈士親屬
    本報此前關於餘信炎老人為烈士尋親的報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鑫通訊員姜烽烜    本報信陽訊11月1日,本報AI·05版以《給烈士立碑為烈士尋親》為題,報導了信陽市商城縣老人餘信炎70多年來義務為劉鄧大軍烈士守墓,並不斷尋找烈士親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