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60歲老人輾轉8個省份 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遼寧60歲老人楊寧輾轉8個省份 他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傳承·紅色基因 時代風華) 本報記者 辛 陽 胡婧怡 清晨,遼寧錦州市解放錦州烈士陵園裡迎來一群特別的訪客。在前來祭拜的人群裡,60歲的楊寧頭髮花白,身材精瘦,默默用手機記錄著烈士親屬前來祭拜的一幕幕畫面。13年來,楊寧見證了無數這樣的時刻,他的足跡遍布8個省份大大小小烈士陵園200餘處、村屯184個,為400餘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找到了親屬。
-
60歲老伯幫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久而久之,他們都像是我的親人
他們大多來自貴州農村,此行第一次來到錦州,是為祭拜去世多年的親人。「大外公劉定芳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我們一直在網上搜不到他的名字,直到今年他出現在一份名單裡。」烈士親屬鍾明梅手捧一束鮮花早早來到陵園。而這份名單,出自遼寧鞍山市臺安縣的一位志願者——楊寧。在前來祭拜的人群裡,60歲的楊寧頭髮花白,身材精瘦,默默用手機記錄著烈士親屬前來祭拜的一幕幕畫面。
-
一封封「尋親信」 讓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
歷時13年 給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願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尋找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親人和家屬,十三年間在他的幫助下,已經累計有400多位烈士魂歸故裡,找到了親屬。
-
犧牲70年 13位無名烈士知是誰?
在這場戰鬥中,負責警衛的紅二連13名戰士在血戰中壯烈犧牲,長眠於陽城。 他們姓甚名誰?他們的家鄉在哪裡?如今還有親人嗎?70年過去了,13位烈士的事跡,被駐晉城市陽城縣東哄哄村的扶貧隊員白軍社無意間發現。11月15日,他通過新浪微博發出「尋找十三位無名烈士」的帖子,幫助尋找13位烈士的部隊、家鄉和親人。
-
信陽老人義務守護烈士墓70年求助,豫川兩地媒體聯動,幫忙尋找烈士...
11月1日,大河報第AⅠ05版以《義務守護烈士墓70多年的信陽老人向各方求助,希望實現兩個願望:給烈士立碑為烈士尋親》為題,報導了信陽市商城縣老人餘信炎70多年來義務為劉鄧大軍烈士守墓,並不斷尋找烈士親屬的故事。
-
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11年間,她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
13年間,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烈士的妻子是怎麼挺過來的。直到幾天前,一位志願者告訴錢報記者,葉慶華這些年一直在默默幫抗美援朝烈士尋親。11年間,她已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21日,金華家中,孟祥斌烈士的妻子葉慶華接受了小時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
-
[瀏陽]一老人酒後想輕生 60多人尋找到凌晨
3月8日晚,接到市民求助電話後,瀏陽市公益救援隊派出三個中隊,60餘名隊員,沿106國道尋找至凌晨1點,直到家屬告知老人已找到。 瀏陽市公益救援隊的資金是自籌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普通市民,有個體商戶,也有身家千萬的大佬。從成立到今年2月,該救援隊開展救援行動526起,其中水上救援與巡邏行動185次,火災救援178次,車禍救援行動163次。
-
老民警為烈士尋親15年:探尋142座墓碑,妻子稱其自討苦吃
犧牲的戰士年紀最小是18歲,最大的52歲。 他用手數了一下,15排,142座。 在後來的十五年裡,餘發海為了探尋墓碑背後的秘密,寄出了100餘封「查無此人」的信件,獨自走了幾萬公裡的「長徵路」,為墓碑的烈士們帶回了67個家庭。 為此,他把家裡的老本基本都花光了,甚至變賣了兒子的婚房。
-
一封掛號信寄給犧牲72年的烈士,老兵5年發出千餘封信為烈士找家
再一看後面的出生年月日:1919年7月20日巳時,和信封上標註的「1947年28歲犧牲」也完全吻合。一圈人都按捺不住狂跳的心,歡呼了起來。但宗譜顯示,姚遠道並無後人,只有一個弟弟姚遠貞。沈寶棟請姚聞斌在姚姓家族中幫忙打探,希望能尋找到姚遠道烈士的親人,自己也通過其他渠道尋找。
-
關注 甘肅甘谷縣陳永泰老先生尋找1950年進軍西藏英雄先遣連烈士親屬!
1963年我向國防部寫信查清了他的下落,原來他在13年前進軍西藏時犧牲了。1973年南疆軍區給我家補發了《烈士證》,此時,父親己犧牲了23個年頭。2009年11月29日,我應邀赴山東聊城參加「孔繁森同志殉職十五周年」紀念活動時(孔繁森與我的父親和他的戰友們同眠在阿里獅泉河烈士陵園),發現時過60年,與父親先後犧牲的63位烈士家屬至今絕大多數還不知道親人犧牲的情況。
-
為73年前犧牲在新安的沁陽籍烈士尋找親人,以慰烈士英魂
樊作榮今年61歲,他說,在他們村裡有兩座烈士墓,烈士閻希山、閻希順於1947年犧牲,墓地被村民保護至今。由於村民們已搬遷移民,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將烈士墓保護起來,並宣傳烈士的英勇事跡。 高保軍查詢1955年版的新安縣烈士英名錄,在非新安籍英名錄中找到了烈士的名字,分別為閆希山、閆希順,但墓地的位置沒有記錄。
-
92歲山東老人為抗日英雄守墓74年,終於等到奇蹟出現
為打敗侵略的敵人,他們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也沒有絲毫的退縮,有些人就在戰場上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去阻止敵人的侵略!因為戰亂,有些烈士沒有能夠留下墓碑,就這樣的長眠與地下,但是大家始終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也有人一直在為烈士尋找故鄉,讓他們落葉歸根。
-
中國抗美援朝烈士197653名 首批志願軍遺骸安葬
43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民政部、外交部、總政治部、遼寧省委省政府、瀋陽軍區、瀋陽市委市政府等及抗美援朝烈士家屬、老戰士和社會各界群眾代表800餘人,來到陵園隆重安葬今年3月28日以國禮迎回的在韓志願軍烈士忠骨。記者從儀式上了解到,現已確認的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
-
88歲老人義務守護無名烈士墓34年:「只要我活著,就要堅持下去」
原標題:88歲老人義務守護無名烈士墓34年:「只要我活著,就要堅持下去」 「我又來看你們了。」清明前夕,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北曹莊村88歲的曹穎老人,踩著細碎的步子,早早地來到村北的48烈士墓前祭奠,這次掃墓已是他堅持為烈士掃墓的第34個年頭了。
-
原籍臺安的黃永峰烈士家屬 你們在哪?
22歲就為祖國奉獻了生命的他,長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烈士陵園內52年了,有誰知道這位鞍山籍烈士的親人在何方?「向烈士致敬,為烈士尋親。」2020年3月,廣西英烈褒揚事業促進會發起「尋找烈士後人」公益活動,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助力長眠八桂大地的英烈魂歸故裡。在陵園東南一隅,屬於烈士黃永峰(鋒),在前面的深色大理石墓碑上,只雕刻著一個名字:黃永鋒。
-
天津烈士陵園文管部部長顧連成:用忠心守忠魂 為烈士尋親人
一座高31米的花崗巖革命烈士紀念碑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 顧連成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他已經在這工作了36年。 1984年,22歲的顧連成開始在烈士陵園上班,負責園林綠化。從年輕時,他就沒把這當工作,而是當一份責任。每逢天津戰役勝利日的1月15日和清明節,都會自己祭奠烈士。
-
老人150瓶保健品當水喝身亡 家屬索賠76萬餘元
老人被勸3天內喝下150瓶保健品,出現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後,銷售人員郭某竟稱是「排毒」現象,推薦老人堅持服用,致老人死亡。後郭某因犯過失致人死亡罪獲刑2年。8月13日上午,該案民事部分在北京豐臺法院開庭審理,老人家屬索賠76萬餘元。
-
60年後公開尋找家屬
泰國60年前有位瘋狂殺人魔,在4年間犯下了6起連續殺人案,最終遭判死刑,後來遺體被製作成木乃伊公開展示,提醒後人千萬別以身試法。這名殺人魔「細偉」(Si Quey)的屍體被展示了60年後,當地醫院決定尋找他的家屬,若1個月內還是沒人來認領,那醫院將擁有他遺體的永久管理權。
-
豫川兩地媒體聯動共尋烈士親屬
本報此前關於餘信炎老人為烈士尋親的報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鑫通訊員姜烽烜 本報信陽訊11月1日,本報AI·05版以《給烈士立碑為烈士尋親》為題,報導了信陽市商城縣老人餘信炎70多年來義務為劉鄧大軍烈士守墓,並不斷尋找烈士親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