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小朋友的教育問題,除了當仁不讓的語數英,如今STEM也絕對是重中之重了。一說STEM,我們首先想到的八成是各種機器人課程與層出不窮的實驗盒子。
好玩是真好玩,爸爸媽媽也是跟著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但這些實驗數量往往有限,而且還要正襟危坐地看視頻指導,手裡還要擺弄道具儀器的,不一定每個孩子都喜歡,也不是每個實驗都正中娃下懷,玩過一次後很多更是沒興趣再玩,所以性價比上往往也會打點折扣。
這時,如果能有一套實驗盒子,可以讓爸爸媽媽有更多和寶寶「同玩」的機會,還能持續不斷地激發孩子的興趣,讓他沒事就想看、隨時動手就可以玩,一次性也不會佔用太多時間就好了!
小樂這次又發現了一套跟以往不一樣的實驗盒子!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這款《家庭實驗室》就做到了!它好像一部孩子們可以參考而且實踐的百科全書+行動指南!
小樂收到這本書的時候,發現它分量很大!真的好重!
● 圖文並茂、操作性強:用有趣的動畫與簡單且實操性強的各種小實驗給孩子們解釋各種科學知識與萬物運作原理!
● 周周有的樂、全年有的玩:身體、影子、建築、滾動、鏡子、味道、空氣、水、磁鐵、化學、感官等12個主題,被分解在一年12個月、每周2個的小實驗中,讓孩子在有計劃有步驟成系統的實踐中,體會科學知識有趣與實用價值,一年玩足104個實驗!
哎,這個家庭實驗室是本書?不是實驗盒子?那怎麼和孩子做實驗啊?還要自己配材料可太麻煩了!
別急!最初看到這套《家庭實驗室》的時候小樂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一番研究下來發現,其實,這也正是這套《家庭實驗室》區別於目前市面上所有實驗盒子最大的特點:
首先,它並不以實驗器材的精緻豐富取勝!
在這套《家庭實驗室》裡,孩子感受到最多的是從生活場景中、從熟悉的日常用品裡,甚至是從自己的身體上……尋找材料,執行試驗,而且全家人可以一起玩!
比如:蒙著眼睛餵對方喝酸奶?單手剝香蕉皮?雙腿緊貼著牆壁撿信封?孩子一邊大叫著這有什麼難的一邊馬上就動起來,一邊動還一邊念叨,哎,真的不行哎,怎麼會這樣呢?這是怎麼回事?媽媽你也試一試,你看看你行不行!你也不行,哈哈哈哈。可是,為什麼呢?
小小的一頁紙,幾乎什麼都無需準備的幾個小遊戲,不但全家人玩得超級歡騰,還激發了孩子對於身體機能的極大好奇!
其次,它並不以實驗效果的新奇炫目吸引眼球!這套《家庭實驗室裡》,一開始你甚至可能會對其中其貌不揚的小實驗感到嗤之以鼻,然而真的仔細閱讀並嘗試實踐幾個,你就會驟然發現小中見大的微妙,從而無比上癮!有些實驗內容和解析,很多原理相信大人都是第一次聽到!
左手右手、食指中指什麼的是不是都特別熟悉啦,即便冷不丁被人給出個指令是不是也不會伸錯手,出錯手指?不要太過自信喲~不信,一起來玩玩這個遊戲:
第三,它不是一本用過即忘或者用完即棄的實驗操作手冊,而是一本可以放在案頭隨時翻閱參考,既可以當故事,又可以當漫畫來讀,同時又具備實踐指導意義的工具書!
當然,《家庭實驗套裝》還是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些必備的實驗材料與器材。爸爸媽媽們可以省心又放心地把這一年的STEM學習任務交給這本《家庭實驗室》,孩子既可以按照目錄順序,一個主題一個主題的嘗試,也可以隨性而至,每次選擇不同的主題與任務!還有很多需要爸爸媽媽參與其中的項目,看到你們也投入其中,孩子對科學的興趣一定會愈加濃厚!
12個主題,12個月,每周2個,全年104多個小遊戲小實驗,真心是沒有任何「實驗盒子」可以與其相提並論呀!
生活需要實踐,科學需要冒險!和孩子來一場說開始就開始的科學探險旅行吧!
《家庭實驗室》是一套非常有趣的可以帶領孩子在家中進行STEM實驗的厚厚的百科工具書。精選了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身體、建築、聲音、空氣、味道、水、化學、感官、滾動、影子、鏡子、磁鐵等12個主題實驗內容,讓孩子在玩中體會科學知識,增強動手能力,在實驗中獲取科學知識,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
☞家庭實驗室書籍一冊(386頁)
☞實驗材料包
☞手工操作紙模具
❶ 每周兩個精彩紛呈的科學實驗,每月一個妙趣橫生的科學主題,還有百餘個腦洞大開的科學知識,一年365天,讓家變成實驗室,讓科學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天。
❷ 帶領小朋友完整體驗建構科學知識最重要的三步驟:提出問題、進行實驗、形成結論。
❸ 特別設計親子信紙、實驗記錄表、小星星貼紙、好爸爸獎章等趣味內頁,讓孩子在學知識、玩科學的同時,擁有最美好的親子時光。
❹ 附贈材料包,讓尋找實驗材料不再成為孩子踏進科學大門的阻礙。
❺ 榮獲歐盟最佳科普作家獎、法語最佳科普讀物獎、中國臺灣最佳童書獎;被譽為歐洲經典科學實驗書、法國國家級的科學實驗書、法國最專業的科學實驗書,在法國暢銷突破10萬冊,版權銷往多個國家和地區。
下面,咱們就來給大家詳細說說這套《家庭實驗室》吧:
貼近生活 簡單易操作
在躍躍欲試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水是孩子永恆玩不夠的主題。水中可也蘊含著眾多科學知識。比如:「船」的趣味競賽,在浮力、壓力與平衡之間,怎樣才能讓最多的乘客上船呢!別說孩子,大人也未必能夠一步到位吧?
關於聲音,孩子們大概都見過在同樣的玻璃杯中裝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打玻璃杯,可以聽到高低起伏的聲音,這個遊戲不稀奇,咱們今天換成玻璃杯裡放水、酸奶、果凍和米粒,你覺得自己會聽到什麼樣的聲音呢?用手波動梳齒可以發聲小朋友肯定玩過,但是它真的能奏樂哎,那必須得試一試!
這只是小編從《家庭實驗室》裡面隨便抽取的幾個很吸引眼球的小遊戲。講真,別說是孩子,大人看到也是躍躍欲試。覺得親子互動無聊?有了這本行動指南,絕對不可能!
引發好奇 實驗試錯 驗證真理
小遊戲養成科學思辨新模式
小朋友們天性散漫、思維跳躍、天馬行空。如果只是停留在玩實驗,《家庭實驗室》也不會博得我的青睞!
4-8歲,正是小朋友的思維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期,而做實驗,是幫助孩子梳理思維,在想像與本質之間建立有效關聯,同時促進邏輯思考特別有益且有效的方式!
這套書不但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簡單有趣又別具教育與探索意義的遊戲,讓孩子們玩得歡,它更有意識地在遊戲的準備與進行過程中,引導孩子養成科學、嚴謹的思考方式:
P235:提出問題:蘋果、羽毛與牙刷,誰會浮起來,誰會沉下去?
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個記錄表格不僅僅讓孩子記錄了它按照最初要求準備的三樣物品,還給出了不同類別的多種物品,有意識地去引導孩子對比那些尚未拿到手中的物品與已經試驗操作有結論的物品之間的共性與不同,從而形成新一輪的猜想與預判!當然,它也有助於直接刺激孩子進行更多的實驗、對照、思考與結論!
利用圖表來歸納總結,讓散亂的信息變得更加清晰明確,同時,通過對數據的觀察與分析,看到數據表象之外更大的世界或者更深的內容!
講真,小編還真沒怎麼見過在針對小童的書籍裡就做這樣有益的思考引導的,然而你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會讓孩子受益終生的思考與學習方式,越早掌握越受益!
材料源自生活 觸目即是 觸手可及
越簡單越專注 聚焦觀察與思考
前面說到,這套《家庭實驗室》玩的就是隨地取材,不拘於用各種新奇的實驗器材與原料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估計有的媽媽還存疑,小編在這裡也具體來展示一下!
比如,建築這個主題:孩子們需要的是牛奶盒或者果汁盒、吸管、鞋盒、舊報紙,甚至沒有膠水都可以用果醬、芥末醬、蜂蜜來代替!
聲音主題遊戲,需要的也是盒子(玩過建築主題的牛奶盒子也可以拿來用喲)、彈珠、小米、硬幣、玉米粉(沒有就用麵粉)。
比如化學實驗裡面的奇怪混合物大測試,真是就是這本書裡面需要準備的材料很複雜的實驗了,來看看都需要啥?除了沙子大概還得小區裡抓一把,其它的在廚房裡面就湊齊了吧?
越是這樣簡單的、觸手可及的材料,其實越會激發孩子那種我可以無所不能的自我認同感與探索欲,也會讓孩子更專注地將思考放在現象本身,而不會被太多新奇物件所幹擾!
當然,全年的實驗中,必然會有一些特殊主題或者特殊的手工製作需要一些家庭中可能不常備的材料,別擔心,完全不用您糾結購買材料,套裝內也是給孩子們都準備到位啦!
比如學習人體的後期,實驗內容有一個是要製作一個叫做阿骨的動態小人,模型和雙腳釘套裝內一應俱全!
講到磁性這個主題的時候,兩塊具有明顯標示南北級的紅藍小磁鐵塊也是在套裝中靜待有機會出場大顯伸手!
此外還有製作萬花筒的鏡面、體察氣體動力的氣球、讓水晶樹開會的特殊化學物質等也都是一站配齊!
而且還有親子信紙與超級爸爸大獎章為各種實驗與親子同樂添姿添彩!
媽媽廚房裡的瓶瓶罐罐,爸爸外出裝酷的太陽鏡,倉房廢棄閒置的舊紙箱……都可以變為最佳實驗道具,為孩子開啟探索與求知的大門。
而且小樂還有一個突出感受就是,這本《家庭實驗室》,孩子不但把它當百科全書、操作指南、更因為圖畫採用的可愛手繪風,孩子還把它當畫書來看!
反正就是擺在案頭,閒了就翻翻,有時候是拍案而起馬上就動起手來,有時候就是津津有味自己坐著翻上半天還若有所思,總之自打拿回來家來那真是利用率超高!
52周,104個有趣好玩,常常讓你打開腦洞的小試驗,讓孩子從幼兒階段就掌握課堂必備的物、化、生等小知識,充分挖掘孩子的學習潛能!一起來打卡吧!
【產品名稱】:《家庭實驗室》精裝1本+實驗材料包
【產品作者】:
【法】戴爾芬·葛林堡 等/著
【法】約克·默爾 等/繪
趙佼佼 等/譯
【出版機構】:新蕾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
【產品開本】:20開
【適合年齡】:3-12歲
【市場價格】:238元
【團購價格】:1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