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考第一天,語文作文一直是社會熱議的焦點。上午語文考試結束後,燕趙都市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春雷、語文特級教師張麗鈞、衡水中學首席教師王小銘,對河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進行了解析。一起來看一看,2019年高考作文該怎麼寫才能不跑題得高分?
2019河北高考作文題目是這樣的
↓↓↓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名家名師高考作文評析來了
↓↓↓
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春雷
心悟與體悟
務虛與務實,理論與實際,空談與實幹,是每一個創業者和成功者終生必須面臨的課題。
「勞動」,是一個既有傳統繼承,又有現實意義的話題。今年的高考作文聚焦於此,意在給予學生們獨特的啟迪。一般說來,傳統的「勞動」更多聚焦在被視為「財富源泉」的生產活動與被認為是「幸福源泉」生存活動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產業分工的日趨細密,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脫離或者是被「剝離」出了具體的生產活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或者說是逐漸成長起來的新生一代如何認識「勞動」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現在的中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好,父母更寵愛。隨著科技發展,智能化正在全面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些孩子們從出生到現在,幾乎都處在技術與智能「統治」與「代勞」的全面包圍之中,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盡得其便,樂享其成,成為雙手不沾陽春水的「甩手小皇帝」。
殊不知,這對於有志者,是一個最大的陷阱。
當今社會已經逐漸進入智能化時代,很多方面雖已不需人們親自上陣,但更多方面仍離不開人類身體力行地攻堅克難。特別是一些高端前沿的課題,必須手腳並用,心力齊下地去完成。
而這一切的基礎,便是人類的實踐能力,也就是「勞動」。
勞動,是從理論到落實的必經之路。沒有強大的動手操作能力,一切都是空談。學生們坐在教室裡,暢談古今,學習物理、生物、化學等各類學科的各種知識。但他們應清楚地意識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們所習得的各種知識都屬抽象,甚至不如走到田間地頭去拔一棵草那樣真實、具體。對於他們來說,不僅要「心有所悟」,更要通過勞動、實踐,讓自己「體有所悟」!這就是我們在當下仍然要強調勞動的真實寓意。
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年的高考題目雖然貌似樸實,卻是別有寓意。
雨果說:「富人憑藉客廳裡的寒暑表判斷冷熱,窮人卻只能依靠自己的皮膚去感受。」青年們是永遠的「窮人」,只有扎紮實實地走進實踐,用自己的皮膚去體驗,去體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親手操作、勞動,從「走近」到「走進」,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知行合一」的成功者。
作文如做人,既要學習理論,更要參與實踐。親愛的青年朋友們,你們要記住,不管以後走進大學、走向社會,勞動、實踐都是最寶貴、最值得信賴的品質!
個人簡介:國家一級作家、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邯鄲學院終身教授。曾獲魯迅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蟬聯三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蟬聯四屆)、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蟬聯五屆)、孫犁文學獎等。系中宣部確定的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歲》,長篇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搖著輪椅上北大》等19部,中短篇報告文學《木棉花開》、《夜宿棚花村》和《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等200餘篇。
全國十佳教師作家張麗鈞
考生不易偏題想出彩難上難
一、回應熱點。
近來,國家把勞動教育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但是,如何進行勞動教育,什麼才是好的勞動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們一直思考的問題。
習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中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在這次大會上,習總書記重提「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突出了「勞」的重要性。全國一套作文題很好的把勞動教育融入了進來,回應了這個熱點。
二、考生不易偏題。
據筆者在現場的觀察,發現考生多將題目擬為《勞動光榮》《吃苦就是吃補》《轉嫁勞動可恥》《勞動者最光榮》等題目,可謂正中靶心。
三、想出彩難上難。
筆者發現多數考生都在泛泛地談勞動的重要性。對勞動本身的深度解讀、對勞動價值的全面考量、對勞動予人的精神撫慰等闡釋得較少甚至沒有。這與他們慣於寫不走心的「聖誕樹作文」有關,更與他們對勞動這一議題的相對陌生有關。
四、這個作文題更是出給家長的。
希望考生家長和所有的學生家長朋友們在這道作文題前好好思量:你究竟給孩子提供了幾多勞動的機會?你怎樣做才能真正讓孩子寫作這類題目時有話可說。
個人簡介:語文特級教師,中國作協會員,全國十佳教師作家,《讀者》雜誌籤約作家。出版個人文集二十餘部,文章被選入高考、中考試卷二十餘次,有九篇文章入選大陸、香港、新加坡《語文》教材。
衡水中學首席教師王小銘:
變中求穩,穩中又有新變
從整體來看,今年的作文變中求穩,穩中又有新變。變化主要體現在第一次把「勞動」教育這個嶄新的命題放入語文試卷中進行考察。不難看出,其依據正是2019年考綱相比2018年在《總綱》部分增添的「高考考試內容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的要求」、「科學構建基於德智體美就勞全面發展要求的高考評價體系」等相關內容。考綱剛剛做出這樣的調整,今年全國一卷的作文就以關注勞動教育的缺失,倡導「熱愛勞動」的價值作為核心命意,響應不可謂不迅速。
但儘管主題新穎,但敏銳關注時代熱點,積極貫徹立德樹人的命題大方向沒有任何偏離。命題形式尤其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從2017年以來,全國一卷高考作文的構成都可以分拆成三個部分,一是緊跟現實的材料,二是具體可感的情境,三是指向明確的「任務」。比如2017年材料為十個中國關鍵詞,情境為與外國友人對話,任務為介紹自己了解的中國。2018年材料為一段編年史,情境為給2035年的18歲青年寫一封信,任務為書寫自己與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的聯想與思考。今年材料為勞動價值的文化淵源和當下的傳承危機,情境為學校內的一次演講,任務為倡導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只要學生仔細分析過之前的考題,一定不會感到無從下筆。
當然,如果想寫好也未必容易。考綱在寫作部分的要求一直是「能寫作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這樣的命題,區別於北京卷的「議論文」「記敘文」二選一,也不完全等同於之前命題要求的「文體自選」,全國一卷這樣的命題形式等於是巧妙地把三種文體的考核要求都融合到了一起。一篇合格的演講稿,必然是要兼具論述類文章的內容充實說理透徹和文學類文章的形象生動感情充沛,才能達到「說服聽眾,感染讀者」的實用目的。所以要求學生在平時多讀書,多讀各種門類的好書,才能培養全面而深厚的語文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也要多關注時代,留意社會熱點新聞和身邊生活萬象,這樣才能把文章在合題的基礎上,寫得切題。也就是要全面切合材料限定的寫作範圍,情境限定的寫作對象和任務限定的主題內容。高考作文命題總是在追求開放性與限定性的平衡。開放才能保證考生都有話可寫,限定才能確保閱卷者有標尺可依。要做到想得開放,寫得限定,除了離不開語文知識表達素養,也需要有健全的社會生活常識做支撐。
現在已經過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不管是人才培養的客觀需求還是心智成長的內在需要,都要求學生從只關心如何做題,到關心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高考改革的一大方向,就是讓考試也成為課堂,讓考題也成為課本,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尤其學生的努力方向形成正面的引導和激發。
今年的作文題目依然高高舉起了立德樹人的旗幟,並昭示著改革與更新的腳步不會停下。
個人簡介: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河北衡水中學語文中心教研室主任,年級語文學科主任,年級教學主任,衡水中學首席教師。曾榮獲全國優質課一等獎和最佳教學儀態獎,河北省優質課一等獎,獲河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獲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有多篇論文發表,所主持的課題順利結題。主持編寫和參與編寫多部論著,多次受邀去廣東、廣西、安徽、河南、江蘇、山東、江西等地做報告。
光明日報今天刊發了命題組專家的權威解讀
↓↓↓
命題組專家權威解讀:這則作文材料既著眼於勞動思想的歷史溯源,也關注問題的現實呈現,以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勞動的箴言、警句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勞動精神的深刻闡釋作為總領,將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秀傳統與當下社會一些對勞動的偏差認識、錯誤態度進行對比,引導青少年學生對這一現象及勞動本身進行深入思考,自覺弘揚勞動精神,以期在全國青少年乃至全社會中形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參與勞動的良好風氣,充分發揮高考作文在推動勞動教育方面的導向功能。
來源/燕趙都市報、光明日報
文/燕都融媒體記者劉傑
編輯/吳光豔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