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衡水中學每年高考前後一定會受到媒體和廣大網友的高度關注,主要因其「恐怖」的高考升學率而被冠以「超級中學」等名號。據統計,衡水中學已經連續14年成為河北省高考升學率第一的中學,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也能佔據全省招生人數的一半左右。
2014年,衡水中學的一本上線率更是高達86.6%,穩居全省第一。之後的幾年高考,衡水中學一本率更是節節攀升,連續幾年達到90%以上。
衡水中學高考的成功主要來源於這所學校所創立的「衡水中學教育模式」。並引發其他學校爭相效仿。
然而這種模式因為與現階段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相違背,因此社會把&34;的這樣的超級中學稱之為「高考訓練營」,或者是「考試機器加工廠」,給予了眾多批判。
但實際上,學校和學生的目標就是通過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學,衡水中學也不例外。
衡水中學的成功不僅僅是體現在其教育模式上,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則體現在資源分配上。以高考成績的好壞作為標準,頭部高中必定會獲得更多更好的優質資源。衡水中學被稱為「超級中學」,不僅僅是高考的成功,更是因為其資源配置能力的強大,集中了一個地區乃至整個河北省內最優秀的學生和教師以及教育條件。
現如今在整個河北高中的現狀就是」衡水中學「就像「黑洞」,吸收其他學校的能量,從而破壞了教育整體的生態平衡。衡水中學的存在已經導致其他高中辦學能力衰弱。
一位縣中學的老師曾說:「原來縣裡的中學每年都有一些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可是近年來,優質生源都跑到衡水中學去了,老師們費很大的勁,都培養不出一名清華、北大生。」在這種資源配置制度安排之下,學生家長只能「擇校」,千方百計把學生送到這種超級中學來。另一方面超級中學也千方百計地增強自身的資源配置能力,獎勵優秀生源,重獎優秀教師,等等。這也會導致其他高中更加的弱勢。
而為了獲得政績,地方政府也通過土地、經費以及政策等措施支持這些超級中學,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在當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格局下,衡水中學是資源配置的獲益者。
此消彼長之下,對於整個河北其他沒有能夠得到優質資源的高中來說,這又是很不公平的。衡水中學集中了河北省內最好的學生和教師以及教育條件。將最好的老師和教育資源引進的同時進入衡中的門檻越來越高。這就註定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夠得到衡中的教育資源。
那麼河北其他的高中,特別是一些縣級市的高中,他們的學生因為衡水中學等超級中學的高門檻和黑洞效應必定得不到更多優秀的老師和資源。這也就導致了最好的資源只用在了極少數的學生身上,而極大部分的學生卻因此得不到最好的培養。
但是歸根結底衡中以及河北省內的其他優質高中培養的只是河北省內極少部分的學生,而更多的高中和學生更需要這樣的資源。
在衡水中學取得成功後,河北很多高中都開始學習衡水的教學模式,但是這能從根本上去改變現在資源向超級中學集中的局面嗎?
各位網友覺得該從哪些方面改革才能打破這種態勢,讓教育資源更加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