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全職帶孩子憋了快三年,我終於定了一張獨自飛往上海的機票

2020-11-05 馬背上的女超人

昨天夜裡兩點收拾完行李,看著丫丫熟睡的臉龐不禁覺得有些恍惚。一切好像都是那麼匆匆,仿佛昨天她還是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一轉眼就變成了一個活蹦亂跳的小丫頭。而我在家裡寸步不離、陪伴她的時間不知不覺也有快三年了。

以前工作時出差飛來飛去是家常便飯,而由於生娃以後的變相「禁足」「隔離」,相信很多全職媽媽都體會過。別說獨自出門旅行了,孩子小時連去個遠點的商超飯館都是奢望。有時能勉強洗個澡、上個廁所也不容易。

久違的獨自旅行

因為一直沒請住家阿姨,即便白天能出門「放飛」一下,每天晚上7-8點還要掐著時間準時回家交接班,卸妝更衣、換上寬鬆輕便好帶娃的居家服和運動鞋,活成了現代版的「灰姑娘」。

時間久了,這種由自己情感羈絆和現實條件所鑄的鎖鏈也越來越往骨子裡鑽,孩子和媽媽,仿佛天然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爸爸在哪已不重要或無暇顧及,懷裡抱著那一團咿咿呀呀、熱烘烘軟乎乎的肉球才是夜晚最安心的事情。

出來以前陪她參加萬聖節活動

第一次送園體會到的那種失魂落魄,或許就是傳說中的分離焦慮。孩子離不開媽媽,媽媽更離不開孩子。其實我們何嘗不知道適當的分離是對彼此有益的呢,還不是找不到更穩定的支持系統,才把自己硬生生打造成孩子的銅牆鐵壁,提心弔膽、一步不敢離開。

然而孩子和媽媽都要成長,需要新鮮的空氣和面龐,需要在社會群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歸屬。這些是一個單一環境下的單獨陪伴者無法充分給予的。

仍然清晰地記得當初在探園時,一位老師說的那句「一個人不等於環境。」孩子不是媽媽的環境,媽媽也不能成為孩子的環境。想要成長,就必須有分離。長期共生的狀態對任何一方都是牽制。

看夕陽的孩子

幾經糾結後,我還是決定走出這一步,以參加上海一個兒童戲劇活動為由,「假公濟私」地給自己製造了這次「出差」。訂機酒的那一刻,有意抹掉腦海中孩子哭著找媽媽的畫面和撕心裂肺的聲音。然而也確保機票隨時可改可退,以免有任何突發情況,做好第一時間回到孩子身邊的準備。

但被這其間的糾結焦慮反反覆覆籠罩,卻是拖到了最後一刻,直到凌晨12點丫丫睡著,才開始收行李。

//

這幾天華坪女高張校長的一則新聞被炒上了熱搜,引起廣泛熱議關注。

我內心也有說不出的心塞和委屈。雖說不要對號入座,但和身邊的幾個全職媽媽都在默默互發連結和流淚表情包,這都是我們心中最敏感最觸痛的地方。

當全職媽媽快三年,我不敢說後悔,那是因為我被現實壓得抬不起頭,別無選擇。假如重新來過,我還是同樣的決定:短期內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職業前途和經濟收入。

即使現在孩子大點了,考慮復出也是顧慮重重,不想把她獨自丟在家,而丫丫又是一個那麼熱情開朗,喜歡人陪伴互動的孩子。睡覺時缺乏安全感到連燈都不敢關的地步,因為「黑燈就看不到媽媽了」……

在當今中國的男權社會和父職/夫職長期缺位、家庭結構縮小的語境和現狀裡,相信很多人面臨著比我更甚的困境。也沒有什麼辦法,期盼孩子快點長大吧。這些屈辱和不甘,都留給時間撫慰。

昨晚看到了成長藝術節【媽媽有力量】的主題講座和嘉賓陣容,包括各行各業的優秀女性以及母親,不由得感嘆雖說都是人生選擇,但對我這樣完全閒不住的人來說,總覺得還是得做點什麼事啊,密集母職不能也不該成為唯一的標籤,意真正的自由是實力帶來的。即使是三胞胎媽媽,人家也是才華橫溢的插畫家,誰比誰更容易?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把自己置於一種「忙得像個影帝,賺得不如群演」的狀態,就是拼命想要證明自己、求得一份存在感。想要拼命地在這團迷霧中跌跌撞撞,摸索辨認個方向出來。之前看講述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文學電影《掬水月在手》,提到是詩詞創作和研究讓她渡過苦難,成為向上託舉的力量。

葉嘉瑩先生

每一次深夜獨自望著窗外的我,每一次打開電腦寫作、翻開書本求索的我,也在尋找這種力量。哪怕如飛蛾撲火、汪洋稻草,都是一絲纖細卻寶貴的希望。

//

於是,廣州,再見!上海,我來了!

圖源:Summer

這個我曾經國內最想定居的城市,那裡優雅活躍的文藝氣息孕育滋養著數不清的好劇好展、美術館博物館、老宅小樓、書店樂廳,還有我兩個認識了近三十年的髮小閨蜜。有時覺得她們就是平行世界的另一個我,在替我過我沒有過上的夢想生活,這樣也很好。

東湖路的意式餐廳

臨出門前想帶上腕錶出發,才發現因年久失修,手錶早就沒有電了,仿佛我人生時鐘上暫停的時針。過去的時光雖然不能說是「被偷走的三年」,但靜心想想,真真正正屬於自己,心無掛礙的「Me Time」能有多少呢?媽媽們的時間版圖,早已被孩子稚嫩的小手撕得細碎如燼,無跡可尋了。可能這就是女孩成為女人,尤其成為媽媽要付出的甜蜜的代價。

無論如何,還是竭盡所能讓我們的鐘轉動起來吧,讓時間如冰雪般融化,春潮一樣緩緩流向前吧。

孩子需要成長,媽媽們也需要成長。不必再糾結一定要用同一張地圖,去一個方向。有時和孩子分開旅行,收穫的視野和心情會更多樣,分享的體驗也更豐美。

寶寶,媽媽要繼續替你看世界了!

明天,在黃浦江畔,一場盛大的劇目即將拉開序幕。

成長藝術節舉辦場地1862藝術中心(圖源:Summer)

我們的人生亦是如此,the show must go on。

噔噔蹬蹬!最後,明天的成長藝術節官方直播連結來了,兩天滿滿的乾貨日程大家感興趣的蹲一個哦。

最後也歡迎和我有共鳴共識的朋友加入我的讀者群。一起分享我們在親子教育上的心得與體會,我也會經常發一些精彩的兒童劇目資訊和介紹,包括這次來上海參加小不點兒童劇成長藝術節的見聞,都將在群裡跟大家直播分享、碎碎念一番。大家群裡見哦!

END

作者簡介:蒙古族,旅英工作生活十餘年,現定居廣州,家有兩歲戲精女寶,日常分享育兒話題、教育觀點、生活感悟及文藝評論。《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專欄作者。頭條號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數次青雲獎獲得者。合作推廣請添加微信:mayauk

馬背上的女超人

一個學商科的文藝女中年

一個有點勵志的家庭婦女

育兒心路|讀書電影|生活旅行

相關焦點

  • 在家帶娃半年,我終於理解了全職媽媽的艱難……
    因為疫情的原因,這半年一直在家帶娃,單位的工作也全部都是遠程,每天的行動範圍就是臥室到客廳,日均步數不超過1000步,偶爾下趟六樓買點東西,再回家都要喘個半天,昨天忽然摸到腰上的肉,從來對身材毫無要求的人也瞬間崩潰到想去撞牆。
  • 把握4個要點,一個人帶孩子的全職媽媽也可以留孩子在家獨自出門
    我一方面表揚她做得不錯,既冷靜又禮貌,同時又跟她復盤總結,告訴她最好不要把家人的行蹤說得太具體,可以說:「大人下樓了,或者剛剛外出了,一會回來。」晚上,女兒奴爸爸聽我說這件事的時候,有點不太高興,他擔心孩子自己在家不太安全,萬一孩子給陌生人開門了怎麼辦?我笑笑說:「孩子一天天長大,總有一天要獨立面對問題,早點教會她基本的安全知識,學會自我保護,畢竟不可能時刻都陪著孩子。」
  • 寶媽就應該全職在家帶孩子嗎?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研究生畢業,與老公7歲就認識,在一起10年,24歲生了孩子就一直在家娃。婆婆是個兒子奴,老公是個媽寶男。每次我這個朋友一給孩子買點東西花點錢,婆婆就會說「太貴了」,「我兒子天天晚上加班掙錢太辛苦了」。孩子兩歲之前,婆婆說是給帶孩子,但一天都沒看過,我朋友在孩子1歲半的時候,有了輕微的抑鬱。
  • 做了這4件事後,全職帶娃的我終於不再焦慮了!
    為了調整這種狀態,我約了很多相關圖書,也跟很多」過來人媽媽「求教取經,終於在各種努力下,我不再焦慮,而是開始享受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自己利用碎片化時間繼續成長的時光。 我是認同的。 你如果一心想要做職場女強人,那就僱傭育兒嫂來帶娃,如果你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關鍵期,那就乾脆辭職做全職媽媽。兩種選擇都是一旦做了,就不再糾結後悔,因為每一種都有得有失。
  • 「不就在家帶個娃,能有多累?」硬核寶媽的做法,讓丈夫感同身受
    後來通過相親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兩人結婚後不久小周便懷孕了,因為婆家出於各種原因無法幫忙帶娃,小周懷孕後就辭職在家,準備當全職媽媽。可誰知這一當就遙遙無期,如今孩子已經三歲,可她依然「堅守陣地」。每天獨自面對這些問題,還要操勞家務,丈夫不在身邊,連個幫手都沒有,其實辛苦的程度一點都不比丈夫輕,甚至壓力更大。最近小周忍不住跟丈夫抱怨帶娃辛苦,可丈夫頭也不抬吼了句:「不就在家帶個娃,能有多累?」這話讓小周十分氣憤,當即收拾行李箱,訂好機票,第二天一早對丈夫說:「在家帶娃不累的,你來試試吧。」說完就拎著行李箱回了娘家。
  • 全職媽媽一個人帶孩子,留孩子在家獨自出門可以嗎|先做到這5點
    我一方面表揚她做得不錯,既冷靜又禮貌,同時又跟她復盤總結,告訴她最好不要把家人的行蹤說得太具體,可以說:「大人下樓了,或者剛剛外出了,一會回來。」晚上,女兒奴爸爸聽我說這件事的時候,有點不太高興,他擔心孩子自己在家不太安全,萬一孩子給陌生人開門了怎麼辦?我笑笑說:「孩子一天天長大,總有一天要獨立面對問題,早點教會她基本的安全知識,學會自我保護,畢竟不可能時刻都陪著孩子。」
  • 全職媽媽崩潰痛哭:獨自帶娃的苦,只有過來人才懂
    導語: 很多人對全職媽媽有著一定的誤解,認為全職媽媽是一個非常輕鬆的差事兒,不用每天苦逼的工作,也不用面對任何人,只用在家裡好好帶娃就可以。但事實上,全職帶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上班還是有時間的,到了下班時間就可以休息。但全職媽媽不是,她們也許24小時都無法休息。
  • 全職媽媽獨自帶娃,「猝死」兩天三夜無人知,孩子:媽媽睡著了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文丨小敬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社會,很多女性都在經歷著「喪偶式婚姻」,獨自帶娃,獨自承擔著所有的家務,辛苦不說
  • 全職寶媽在家獨自帶娃,買圍欄後悔了嗎?
    什麼是「1+1+N」模式1個在外努力賺錢的爸爸,1個在家裡全職帶娃的媽媽,1個或N個可愛的小寶寶。家裡面大小事務,基本上都落在了寶媽的身上。這只是佔大部分的寶媽,看著實屬不易,但還有小部分寶媽她們也是隻身一人,既能輕鬆帶娃,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她們是怎麼做到的呢?那是因為她們為孩子買了寶寶圍欄。
  • 韓國全職媽媽背後:在家帶孩子,我不配有尊嚴
    不知何時起,韓國的年輕人把「沒把小孩管教好的年輕媽媽」,叫做媽蟲,這是一個極度貶低的詞彙,後來慢慢延伸成沒有收入、花老公錢、在家帶孩子的全職太太。穿著光鮮的年輕人步伐匆匆,瞥一眼地鐵上抱著小孩的媽媽,輕蔑地丟下一句:「媽蟲」。這句話如同利劍,刺痛了《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的心。
  • 寶媽用自拍杆記錄獨自帶娃,背著「小包袱」的全職媽媽不輕鬆
    文|福林媽咪「你一天天的在家就帶個孩子,又不用上班,你有什麼好抱怨的?你有什麼可累的?」一位爸爸對著自己的老婆這樣吼道。呵!男人!你們真該看看獨自帶娃的女兒面臨的是什麼樣的環境,又是什麼樣的狀態。曾經就有一位俄羅斯寶媽,就用自拍杆記錄下了獨自帶娃的一天,這一天她是怎麼過得?1.
  • 全職帶娃,孩子不好就是媽媽沒做好,孩子優秀全是爸爸的遺傳好
    最後家裡人商量著讓她乾脆辭職,全職在家照顧孩子。朋友的老公很能掙錢,經濟上不存在任何問題,可她卻堅決不同意,覺得女人必須經濟獨立,在家帶孩子就是沒出息。回到家裡,真正有時間管娃了,想著孩子一身的臭毛病,可以好好立規矩管管他,可慢慢發現,不管還好,一管起來天天慪氣,一言不合就吵起來。最可氣的是老公,老好人一個,誰也不想得罪,最多等我剛剛平息下來之後,補上一刀:你看你,整天在家沒啥事,光管個娃都管不了。那段日子裡,只要我一聽到「你整天在家沒事」就炸毛。
  • 辭職在家帶孩子,到底對不對?先想清楚這3點再做「全職媽媽」
    我家雙胞胎快2歲時,我選擇了辭職,開始在家帶孩子。我覺得對辛勞帶人的長輩來說是對的,對我們家庭的和諧穩定是對的,對我自己的重新規劃發展也是對的。而你們,是否甘於辭職在家帶孩子,也得考慮如下三個方面:家庭經濟因素、媽媽是否喜愛全職主婦這個角色、全職媽媽如何提升自我價值。
  • 「你就在家帶帶娃,居然要2000塊!」全職媽媽的悲哀,誰能理解?
    全職媽媽的生活,只有體驗過的人才懂得有多麼的心酸與辛苦。朋友徐婭是二線城市一個公司的普通員工,一個月工資6000塊左右,雖然不高但是也沒有拖家庭的後腿,生活過的小資又有情調。她懷孕之後,丈夫曉東就不讓她上班,讓她在家安心養胎,生孩子以後就在家做全職媽媽,不用再操心賺錢的事。
  • 整日在家爸爸們快「憋瘋」,網友:苦中作樂!宅家帶娃爸爸攻略
    零食吃膩了,動畫片也看夠了,孩子們整日纏著父親,終於給爸爸們「憋瘋」了。廚藝派:有開發新菜系的,這位爸爸就給全家奉上了一道「爆炒橘子」,金黃色搭配代表生命的綠,簡直是生意盎然啊,仿佛春天都來了!然而,不敢輕易下咽啊!
  • 二胎全職在家帶孩子的生活
    全職這個詞可能被大多數人看不起,我認為任何事都需要人付出,我之前也在上班,生了二胎以後就辭職一個人在家帶兩個孩子,曹先生一個人上班養一家人,雖然壓力大,但是我們各自都在做好自己應該付的責任, 我每天帶著小寶接送大寶上學、放學,輔導作業,照顧好家裡的一切,曹先生下班回家比較晚,每天晚上7點多才回家,基本每天都是我一個人在陪著兩個孩子,生活
  • 全職4年,終於把娃送去幼兒園,老公卻以「沒工作」為名和我離婚
    全職媽媽4年最後卻被逼離婚,丈夫強勢爭奪撫養權,態度囂張「她沒有工作」此前看過這樣一片分享,讓人不禁為全職媽媽的境遇唏噓。寶媽小莉已經辭職在家4年,在這4年裡她認真地扮演者賢妻良母的角色。在法庭上,小莉的丈夫拿出了自己的工資流水、工作證明以及本地戶口,他趾高氣揚地說「我有學歷,有工作,有帶給孩子更好生活的能力。而她卻連個工作都沒有。」小莉聽著丈夫的貶低,終於無法忍受。「你有錢有工作,那你有時間嗎?你知道孩子的喜好和小習慣嗎?你知道孩子對哪些食物過敏嗎?
  • 18萬元一張機票立馬售罄,回國機票為何賣到這麼貴?
    近日,海航旗下的金鹿公務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鹿公務」)推出的倫敦飛上海航線,每張機票18萬元起,卻迅速售罄。一張機票憑什麼賣出18萬元的天價? 3月以來歸國人數不斷增加境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斷攀升。
  • 全職媽媽談獨自帶倆寶過程,二胎你們敢生嗎?
    自己獨自帶孩子,你敢要二胎嗎? 前些天隔壁鄰居串門對我說:「你一個人帶倆個孩子,還把家裡收拾的那麼整潔,真厲害」! 她說她和她家婆倆個人帶孩子,都特別累,做飯都是她婆婆做,她只照顧孩子就是了。但是有時候面對孩子的無理由哭鬧,還是挺受不了的!所以現在帶一個都很累了,根本就不敢要二胎!
  • 倫敦回上海的機票已高達18萬元一張,40個座位秒搶
    機票暴漲,高達18萬一張 回國成為一種奢望文/綠蔭上星期我寫了一文,提到美國飛往中國不經疫區的票價高達12萬,有些人不明白,以為是空穴來風。倫敦回上海的機票已高達18萬元一張,40個座位秒搶!機票暴漲,航班取消,籤證受限,安置遇困,一票難求,回國成為一種奢望。現在是我國40年最大規模的華僑大撤離! 我們國內冠狀肺炎病毒,在全國上下一致努力抗擊下,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新增患者和疑似病人幾乎歸零,廣袤城鄉升騰起復工復產熱浪,逆行白衣天使已圓滿完成使命,帶著自豪的欣慰有序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