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裡兩點收拾完行李,看著丫丫熟睡的臉龐不禁覺得有些恍惚。一切好像都是那麼匆匆,仿佛昨天她還是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一轉眼就變成了一個活蹦亂跳的小丫頭。而我在家裡寸步不離、陪伴她的時間不知不覺也有快三年了。
以前工作時出差飛來飛去是家常便飯,而由於生娃以後的變相「禁足」「隔離」,相信很多全職媽媽都體會過。別說獨自出門旅行了,孩子小時連去個遠點的商超飯館都是奢望。有時能勉強洗個澡、上個廁所也不容易。
久違的獨自旅行
因為一直沒請住家阿姨,即便白天能出門「放飛」一下,每天晚上7-8點還要掐著時間準時回家交接班,卸妝更衣、換上寬鬆輕便好帶娃的居家服和運動鞋,活成了現代版的「灰姑娘」。
時間久了,這種由自己情感羈絆和現實條件所鑄的鎖鏈也越來越往骨子裡鑽,孩子和媽媽,仿佛天然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爸爸在哪已不重要或無暇顧及,懷裡抱著那一團咿咿呀呀、熱烘烘軟乎乎的肉球才是夜晚最安心的事情。
出來以前陪她參加萬聖節活動
第一次送園體會到的那種失魂落魄,或許就是傳說中的分離焦慮。孩子離不開媽媽,媽媽更離不開孩子。其實我們何嘗不知道適當的分離是對彼此有益的呢,還不是找不到更穩定的支持系統,才把自己硬生生打造成孩子的銅牆鐵壁,提心弔膽、一步不敢離開。
然而孩子和媽媽都要成長,需要新鮮的空氣和面龐,需要在社會群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歸屬。這些是一個單一環境下的單獨陪伴者無法充分給予的。
仍然清晰地記得當初在探園時,一位老師說的那句「一個人不等於環境。」孩子不是媽媽的環境,媽媽也不能成為孩子的環境。想要成長,就必須有分離。長期共生的狀態對任何一方都是牽制。
看夕陽的孩子
幾經糾結後,我還是決定走出這一步,以參加上海一個兒童戲劇活動為由,「假公濟私」地給自己製造了這次「出差」。訂機酒的那一刻,有意抹掉腦海中孩子哭著找媽媽的畫面和撕心裂肺的聲音。然而也確保機票隨時可改可退,以免有任何突發情況,做好第一時間回到孩子身邊的準備。
但被這其間的糾結焦慮反反覆覆籠罩,卻是拖到了最後一刻,直到凌晨12點丫丫睡著,才開始收行李。
//
這幾天華坪女高張校長的一則新聞被炒上了熱搜,引起廣泛熱議關注。
我內心也有說不出的心塞和委屈。雖說不要對號入座,但和身邊的幾個全職媽媽都在默默互發連結和流淚表情包,這都是我們心中最敏感最觸痛的地方。
當全職媽媽快三年,我不敢說後悔,那是因為我被現實壓得抬不起頭,別無選擇。假如重新來過,我還是同樣的決定:短期內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職業前途和經濟收入。
即使現在孩子大點了,考慮復出也是顧慮重重,不想把她獨自丟在家,而丫丫又是一個那麼熱情開朗,喜歡人陪伴互動的孩子。睡覺時缺乏安全感到連燈都不敢關的地步,因為「黑燈就看不到媽媽了」……
在當今中國的男權社會和父職/夫職長期缺位、家庭結構縮小的語境和現狀裡,相信很多人面臨著比我更甚的困境。也沒有什麼辦法,期盼孩子快點長大吧。這些屈辱和不甘,都留給時間撫慰。
昨晚看到了成長藝術節【媽媽有力量】的主題講座和嘉賓陣容,包括各行各業的優秀女性以及母親,不由得感嘆雖說都是人生選擇,但對我這樣完全閒不住的人來說,總覺得還是得做點什麼事啊,密集母職不能也不該成為唯一的標籤,意真正的自由是實力帶來的。即使是三胞胎媽媽,人家也是才華橫溢的插畫家,誰比誰更容易?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把自己置於一種「忙得像個影帝,賺得不如群演」的狀態,就是拼命想要證明自己、求得一份存在感。想要拼命地在這團迷霧中跌跌撞撞,摸索辨認個方向出來。之前看講述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文學電影《掬水月在手》,提到是詩詞創作和研究讓她渡過苦難,成為向上託舉的力量。
葉嘉瑩先生
每一次深夜獨自望著窗外的我,每一次打開電腦寫作、翻開書本求索的我,也在尋找這種力量。哪怕如飛蛾撲火、汪洋稻草,都是一絲纖細卻寶貴的希望。
//
於是,廣州,再見!上海,我來了!
圖源:Summer
這個我曾經國內最想定居的城市,那裡優雅活躍的文藝氣息孕育滋養著數不清的好劇好展、美術館博物館、老宅小樓、書店樂廳,還有我兩個認識了近三十年的髮小閨蜜。有時覺得她們就是平行世界的另一個我,在替我過我沒有過上的夢想生活,這樣也很好。
東湖路的意式餐廳
臨出門前想帶上腕錶出發,才發現因年久失修,手錶早就沒有電了,仿佛我人生時鐘上暫停的時針。過去的時光雖然不能說是「被偷走的三年」,但靜心想想,真真正正屬於自己,心無掛礙的「Me Time」能有多少呢?媽媽們的時間版圖,早已被孩子稚嫩的小手撕得細碎如燼,無跡可尋了。可能這就是女孩成為女人,尤其成為媽媽要付出的甜蜜的代價。
無論如何,還是竭盡所能讓我們的鐘轉動起來吧,讓時間如冰雪般融化,春潮一樣緩緩流向前吧。
孩子需要成長,媽媽們也需要成長。不必再糾結一定要用同一張地圖,去一個方向。有時和孩子分開旅行,收穫的視野和心情會更多樣,分享的體驗也更豐美。
寶寶,媽媽要繼續替你看世界了!
明天,在黃浦江畔,一場盛大的劇目即將拉開序幕。
成長藝術節舉辦場地1862藝術中心(圖源:Summer)
我們的人生亦是如此,the show must go on。
噔噔蹬蹬!最後,明天的成長藝術節官方直播連結來了,兩天滿滿的乾貨日程大家感興趣的蹲一個哦。
最後也歡迎和我有共鳴共識的朋友加入我的讀者群。一起分享我們在親子教育上的心得與體會,我也會經常發一些精彩的兒童劇目資訊和介紹,包括這次來上海參加小不點兒童劇成長藝術節的見聞,都將在群裡跟大家直播分享、碎碎念一番。大家群裡見哦!
END
作者簡介:蒙古族,旅英工作生活十餘年,現定居廣州,家有兩歲戲精女寶,日常分享育兒話題、教育觀點、生活感悟及文藝評論。《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專欄作者。頭條號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數次青雲獎獲得者。合作推廣請添加微信:mayauk
馬背上的女超人
一個學商科的文藝女中年
一個有點勵志的家庭婦女
育兒心路|讀書電影|生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