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讀過的書和遇到的人,我們不能在該讀書的時候選擇放棄。要在該讀書的年紀珍惜和努力,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
讀書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但讀書是低風險高回報。能夠改變出身劣勢,且最為公平的出路。對於山裡貧困家庭的孩子,讀書才是唯一有效改變命運的途徑。學習是成本最低的投資卻是一生的高貴。
98愛心助學務行真善,用愛心點亮大山裡的希望,無私奉獻,奮發有為,以實際行動詮釋人間真愛!從我做起,身體力行,不忘初心,與愛同行!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鐵路已成為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了一堆網絡攻略,教你窮遊走遍世界,各種逃票和蹭車蹭吃蹭喝的方法,然後是一堆亡命天涯的女青年拼命出書,聲稱她們一直行走在路上,在藏區,在東南亞,在印度,只有這樣她們才拋卻了世間的喧鬧,得到了靈魂的淨化。
小編想說:請不要再誤導所有涉世未深的年輕人!
一個年輕姑娘,單身站在通往藏區的無人公路上要求搭車,長的醜壓根沒有人停下來,長的漂亮很有可能就被姦殺了。
之前某論壇上很火的帖子,說那些什麼號稱88元去西藏的文藝女青年。大家都很好奇怎麼去的,文藝女青年絕不會告訴你她做免費炮的事實,這樣的話,別說88元去西藏,最後帶8800回家都有可能。
然後還要寫個書來文藝一下,告訴大家她遇到了多麼善良的司機,多麼善良的藏民。
不否認好人存在,但是也不要誤導了別人,不是所有人都會全程遇到每個人都是善良的,要是遇上哪個司機帶你去了某個人煙稀少的地方,說自己要解決下生理需求,姑娘你不幫忙解決就不好帶你出去了……
然後還有驢友在那些經濟落後地區找戶人家蹭飯吃,怎麼就不覺得臉紅!人家用這些本來就不寬裕的糧食來滿足了你當文青的理想,省了幾塊錢,你看著那些滿臉褶子的老人,心裡過意的去麼?
這就是所謂的驢友們,節儉是必須的,但如此這般的厚顏實在讓人難以認可。
如果你真正要體驗自虐的樂趣,全然的靠自己,將花費降到最低,我絕對的佩服。但如果只是將自己的摳建立在別人的犧牲上,這樣的旅程,實在讓人鄙視。
逃票,就是要不走尋常路,藏區的山路有多危險,為了幾百甚至是幾十塊錢的門票失去生命的代價值得嗎?且不說父母哭死,自己做了鬼也會不甘心悔不當初吧!
街上好多男男女女騎行的,沒錢吃飯了,找個人多的地一坐,就理所應當的開始向行人要錢。
憑什麼要用別人的錢來為你的理想買單?這和要飯的有什麼區別?就算乞討者有的還寫寫字,唱唱歌呢。
不是說徒步不可以,但至少要對自己的能力有足夠客觀的認識,適當的同伴,足以支持旅途的經濟,專業的裝備,戶外運動的經驗,突發危機的處理能力。
你什麼都沒有,看了幾篇XX攻略就覺得世界是你的,你要出發了,你是文青了,這不是深井冰麼!
如果窮,請先去賺錢
不要窮遊,要旅遊,請遊的有尊嚴,尊重他人也保護自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內忽然吹起了「窮遊」這股熱風。一時間「1500元玩轉馬來西亞」,「雲南800元16天」這樣的字眼鋪滿了網絡,也成了許多文藝青年的裝逼標籤。
出版商、新媒體、青年旅社甚至賣自行車的都借著這顆搖錢樹賺的樂開了花,這種現象背後,商家在笑,誰又在哭呢?
可是,我想問,窮遊真的無限榮耀嗎?
首先說自助遊,這些年窮遊喊得最火的就是自助遊,1000塊錢走新疆,88塊錢去西藏,最近又出來一位95後小姐,說每到一個地方徵一男友,只要男子包吃包住,陪什麼都可以!真是節操碎了一地,毫無下限~!~
還有驢友在那些經濟落後地區找戶人家蹭飯吃,怎麼就不覺得臉紅!人家用這些本就不寬裕的糧食來滿足了你當文青的理想,省了幾塊錢,你看著那些滿臉褶子的老人,心裡過意的去麼?
沒錢,就去賺,然後,去實現高尚純潔的旅遊夢!
再說跟團遊,窮遊就更可恥了。
飛機、大巴、火車、住宿、吃飯、導遊、司機,幾天下來,只有188元,288元,您說,可能嗎?
報團的時候,說,有購物,有自費,大概800-1000元,請您配合,你點頭如搗蒜。
到了當地,立刻翻臉,說,誰讓我購物,我跟誰急,誰對我態度不好,我投訴誰,誰惹我,我揍誰!
於是,投訴導遊,罵導遊,打導遊的事件,層出不窮。為什麼?因為導遊是一線服務工作者,最易碰觸你們的經濟底線,也是最沒有後臺的服務人員。
不花錢,還理直氣壯,比自助遊的蹭吃蹭住,更可恥,這是欺騙,是欺詐!在報團的時候,旅行社說的大概消費,你都清楚,到了當地,卻翻臉不認帳!
最可恥的是,還以弱勢群體的姿態,去獲得群眾的憐憫,使導遊被社會誤解,歪曲導遊的形象,實在是可恨之極!
窮遊,憑什麼哪?
如果你是領導,有人願意買單,你隨意;如果你是殘疾人,需要扶助的人,有人想幫你,也可以。
但,你是一個沒人為你買單的正常人,憑什麼窮遊,憑什麼無償佔有別人的資源?
你去農家吃一口飯,人家辛苦的糧食就少一分,你去旅行社混一個團,人家導遊就要為你墊付團款,都有家,上有老下有小,都要吃飯,憑什麼就要給你一個有手有腳的人哪?
你有窮遊的夢想,別人也有拒絕的權利!
當然,窮遊賣身,是交換,願打願挨,就不說什麼了,但請不要誤導年輕的女孩子!
如果你正好準備窮遊西藏,請做好攻略,生活不僅僅只是文藝與美好,那些躲在路上骯髒的潛規則,你該怎樣避開?
1、不要隨便蹭吃蹭喝蹭車!
雖然徒步,搭車的經歷,會非常的美好,但是該付費的,還是得付費,不拿不佔,不蹭吃蹭喝,對於願意好心搭你一程的師傅表示感恩,但是對方若是覺得因為搭了一程你就該有所表示,那麼不要心疼你的錢,該給的還是得給,到了可以借宿的地方,晚上就不要繼續前行啦,安全第一哦!
2、儘量結伴前往
去西藏的路很遠,很長,風景很美,危險與魅力並存,一個人走在路上,遇到什麼事也沒有人幫忙,所以,儘量幾個人結伴前往,這樣住宿,吃飯,也能一起平攤,費用也不貴,更重要的是比較安全。
另外關於西藏的一些習俗也要了解一下哦:
1、在藏區偶見身掛紅、黃、綠布標的牛羊徜徉於郊野,可不要隨意驅逐、損傷,那是藏民敬神祭品。切勿以獵槍對準鷹鷲,藏民忌諱損傷他們的神鳥。
2、未經贊同不行入廟,入廟後不行吸菸。廟內物品觀看不妨,不行私行接觸佛像、經文、攝影。有些當地不行以逆時針方向跋涉,有些秘宗的當地制止婦女進入。
3、步入藏民的帳篷、居室,不行用腳踩門檻,也不行在別人面前吐痰。在室內要盤腿端坐,腳底不要朝著人,不要東張西望。
4、藏地人伸舌頭,是表明尊敬而並非訕笑;合十則是一種禮節。
5、西藏的喇嘛教徒不抽菸,在寺院區內也不能。不過在牧區的婦女乃至少女也往往抽菸,問道遞煙、喝茶敬煙等都屬禮尚往來。當然了,關於內地進藏的遊客而言,高原氧少,以少吸菸多呼吸空氣為佳。
6、關於天葬:西藏政府和旅行組織都不鼓舞遊客去看天葬,藏族人尤其是死者家屬,不肯漢族人觀看,這是民族習氣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您有時機見到,請自重您的言行。
雖然現在窮遊西藏沒有以前那麼危險,但是壞人無處不在,作為一個女孩子,不管你是女漢子,還是老司機,都應做好萬全準備,不要看到別人的窮遊多麼美好,你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自以為很文藝,其實很危險。
當然,大多數人還是很淳樸善良的,只要做好萬全準備,一路上,你會碰到很多為了心中聖潔的西藏,至美的景色,踏上這艱辛的旅程的友友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了一堆網絡攻略,教你窮遊走遍世界,各種逃票和蹭車蹭吃蹭喝的方法,然後是一堆亡命天涯的女青年拼命出書,聲稱她們一直行走在路上,在藏區,在東南亞,在印度,只有這樣她們才拋卻了世間的喧鬧,得到了靈魂的淨化。
一個年輕姑娘,單身站在通往藏區的無人公路上要求搭車,長的醜壓根沒有人停下來,長的漂亮很有可能就被姦殺了。
之前某論壇上很火的帖子,說那些什麼號稱88元去西藏的文藝女青年。大家都很好奇怎麼去的,文藝女青年絕不會告訴你她做免費炮的事實,這樣的話,別說88元去西藏,最後帶8800回家都有可能。
然後還要寫個書來文藝一下,告訴大家她遇到了多麼善良的司機,多麼善良的藏民。
不否認好人存在,但是也不要誤導了別人,不是所有人都會全程遇到每個人都是善良的,要是遇上哪個司機帶你去了某個人煙稀少的地方,說自己要解決下生理需求,姑娘你不幫忙解決就不好帶你出去了……
然後還有驢友在那些經濟落後地區找戶人家蹭飯吃,怎麼就不覺得臉紅!人家用這些本來就不寬裕的糧食來滿足了你當文青的理想,省了幾塊錢,你看著那些滿臉褶子的老人,心裡過意的去麼?
這就是所謂的驢友們,節儉是必須的,但如此這般的厚顏實在讓人難以
認可。
如果你真正要體驗自虐的樂趣,全然的靠自己,將花費降到最低,我絕對的佩服。但如果只是將自己的摳建立在別人的犧牲上,這樣的旅程,實在讓人鄙視。
逃票,就是要不走尋常路,藏區的山路有多危險,為了幾百甚至是幾十塊錢的門票失去生命的代價值得嗎?且不說父母哭死,自己做了鬼也會不甘心悔不當初吧!
街上好多男男女女騎行的,沒錢吃飯了,找個人多的地一坐,就理所應當的開始向行人要錢。
憑什麼要用別人的錢來為你的理想買單?這和要飯的有什麼區別?就算乞討者有的還寫寫字,唱唱歌呢。
不是說徒步不可以,但至少要對自己的能力有足夠客觀的認識,適當的同伴,足以支持旅途的經濟,專業的裝備,戶外運動的經驗,突發危機的處理能力。
你什麼都沒有,看了幾篇XX攻略就覺得世界是你的,你要出發了,你是文青了,這不是深井冰麼!
如果窮,請先去賺錢
不要窮遊,要旅遊,請遊的有尊嚴,尊重他人也保護自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內忽然吹起了「窮遊」這股熱風。一時間「1500元玩轉馬來西亞」,「雲南800元16天」這樣的字眼鋪滿了網絡,也成了許多文藝青年的裝逼標籤。
出版商、新媒體、青年旅社甚至賣自行車的都借著這顆搖錢樹賺的樂開了花,這種現象背後,商家在笑,誰又在哭呢?
「窮遊」者典型心態1:再不去西藏我們就老了
你先別笑,有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我們多少都被這種口號洗腦過,當然,接不接受這種觀點是咱們自己說了算。
但它出現的頻率之高,絕對不亞於早年流行在搖滾圈兒的「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文青們一看這個異常煽情的相冊名,再點開看看裡面的單反大照,立馬淚流滿面被鼓舞的不行,那種熱血青年式的壯志雄心全被勾出來了,哭著喊著說媽媽我也要去西藏。
年紀輕輕的就該去旅行才不負青春——也不知道是哪個腦子被門擠了的瑪麗蘇才能說出這種矯情語錄。
這些窮遊者總是有一顆「拋棄你現在的一切立刻上路吧朋友!」的人生導師心,好像他經歷了人生千百回的起起落落,早就看破了一切似地,誰都沒他聰明,誰也沒他活的明白。
某社交網站有個著名討論大組就叫「休學辭職去旅行」,小哥實在覺著這類輿論導向真的太容易讓人誤入歧途了。
怎麼著?旅遊就該不顧一切?班兒也不上了?書也不念了?甚至逃課、退學、騙父母要錢才叫真性情?你在唐古拉腳下被藍天白雲和升華的自己感動的哭成了傻逼,你可想過家中的老媽媽?
不是所有棄學的孩子都叫韓寒,你在選擇放棄了被動人生的同時,要十倍努力地去在喜歡的事上獲得自我實現,這才是活著的意義。碌碌無為還拿看破紅塵說事兒,那叫Loser。
「窮遊」者典型心態2:誰說沒錢就不能旅行?
首先得說這種價值觀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窮遊」者們經常錯誤解讀以及把概念偷換成「沒錢也一定要旅行」。(注意是「旅行」不是「旅遊」)
大部分窮遊者都存在一種「錢花多了那還叫什麼窮遊」的奇葩優越心理——我的攻略是全網最低價,所以我比別人牛逼。這就是為什麼各大窮遊網站上這些驢友寫的價格永遠能刷新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節約是美德,在旅行上亦然。每天華爾道夫或者費爾蒙我消費不起,那我就住我認為性價比高的酒店,等我達到一定的經濟基礎,我再去享受壁爐、香檳和落地窗外的雪山美景。
這樣不是很好嗎?咱幹嘛非要起去仇富,成心跟自己過不去呢?
別人頭等艙時你花了數倍的時間去坐綠皮火車;別人吃著分子料理喝著Grand Cru時你啃著2塊錢都嫌貴的麵包;你為了去心中的天堂朝聖日夜忍受著骯髒的床墊和一屋子磨牙打呼嚕的人。
旅行帶給人的應該是放鬆和享受,而不是整天擔心下一頓吃什麼明天住哪裡。縱使風景再無雙,這背後你承受了多少痛苦和心酸,只有你自己知道。
倘若這些並不使你覺得難過,你卻享受這過程,那麼我佩服你,你是一個真正的「窮遊」榜樣。
「窮遊」者典型心態3:只有我敢說走就走
有雞湯言:人生有兩件必須要做的事,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於是「說走就走」就成了所有瀟灑英雄的漂亮話兒,旅行對於他們來說似乎毫不費力,任何功課都不做就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在路上。而勇氣則是他們唯一的籌碼,當然這在他們眼裡已經足夠,簡直能當錢來使。
可現實哪兒容得下這股初生牛犢的精神,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沒有利益交換就行不通的地獄。窮遊者說,唐三藏西天取經,走那麼遠也沒花錢啊!
有小夥伴答:可他不也給妖精摸了個遍麼。這番諷刺真是太機智,天底下哪兒有免費的午餐,你捨不得金子,就得犧牲別的。
多少姑娘為了搭車幾次失身,在麗江跟別人酩酊大醉醒來又不知道睡在誰的床上,捨不得在airbnb(旅行房屋租賃社區)花錢而迫不得已的跟房主繾綣纏綿……這樣的旅行,這樣的人生體驗,您有什麼值得炫耀的?
所以,出發前請準備好一切,除了金錢與勇氣之外,也多花花時間去了解你的目的地。獨自「窮遊」存在很大危險性,城市裡其實是相對安全些的。但總有人要另闢蹊徑,覺得景點人多又俗。
非得走不尋常的野路子,去深山老林上天入地一番才能彰顯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先不說變態殺人魔這種小概率橋段,就是被蛇咬一口你也基本玩兒完了。若不是戶外經驗豐富,還是儘量要找同伴出行。
所謂的「窮遊者」們,請不要拿你們的無知當個性、無恥當榮幸!
請不要再誤導所有涉世未深的年輕人
節儉是美德,「旅行」需要錢,沒錢請賺錢。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吃飯付錢,天經地義!
時下流行窮遊,張嘴閉嘴就是「窮遊光榮」,好像此生不窮遊,對不起生命!
可是,我想問,窮遊真的無限榮耀嗎?
首先說自助遊,這些年窮遊喊得最火的就是自助遊,1000塊錢走新疆,88塊錢去西藏,最近又出來一位95後小姐,說每到一個地方徵一男友,只要男子包吃包住,陪什麼都可以!真是節操碎了一地,毫無下限~!~
還有驢友在那些經濟落後地區找戶人家蹭飯吃,怎麼就不覺得臉紅!人家用這些本就不寬裕的糧食來滿足了你當文青的理想,省了幾塊錢,你看著那些滿臉褶子的老人,心裡過意的去麼?
沒錢,就去賺,然後,去實現高尚純潔的旅遊夢!
再說跟團遊,窮遊就更可恥了。
飛機、大巴、火車、住宿、吃飯、導遊、司機,幾天下來,只有188元,288元,您說,可能嗎?
報團的時候,說,有購物,有自費,大概800-1000元,請您配合,你點頭如搗蒜。
到了當地,立刻翻臉,說,誰讓我購物,我跟誰急,誰對我態度不好,我投訴誰,誰惹我,我揍誰!
於是,投訴導遊,罵導遊,打導遊的事件,層出不窮。為什麼?因為導遊是一線服務工作者,最易碰觸你們的經濟底線,也是最沒有後臺的服務人員。
不花錢,還理直氣壯,比自助遊的蹭吃蹭住,更可恥,這是欺騙,是欺詐!在報團的時候,旅行社說的大概消費,你都清楚,到了當地,卻翻臉不認帳!
最可恥的是,還以弱勢群體的姿態,去獲得群眾的憐憫,使導遊被社會誤解,歪曲導遊的形象,實在是可恨之極!
窮遊,憑什麼哪?
如果你是領導,有人願意買單,你隨意;如果你是殘疾人,需要扶助的人,有人想幫你,也可以。
但,你是一個沒人為你買單的正常人,憑什麼窮遊,憑什麼無償佔有別人的資源?
你去農家吃一口飯,人家辛苦的糧食就少一分,你去旅行社混一個團,人家導遊就要為你墊付團款,都有家,上有老下有小,都要吃飯,憑什麼就要給你一個有手有腳的人哪?
你有窮遊的夢想,別人也有拒絕的權利!
當然,窮遊賣身,是交換,願打願挨,就不說什麼了,但請不要誤導年輕的女孩子!
沒錢,請先去賺錢!旅遊本就是奢侈品,是在經濟到達一定程度,才應該有的活動,你窮,你遊什麼哪?在家好好賺錢,然後,再出去旅遊!
不要用你所謂的夢想,去沾貧苦善良人的便宜!
老祖宗說,窮家富盤纏,有錢再出門!
錢雖是俗物,比不上你高貴純潔的旅遊夢想,但,沒有錢,你,不配旅遊!
在昆楚高速公路上,有一群手舉旗幟或牌子的青少年突然湧到馬路上。
他們向疾駛而過的車輛示意搭便車,結果導致現場交通混亂。
原來,這個少年團隊冒險攔車,只為完成一次搭順風車「窮遊」昆明至大理的體驗。
然而「窮遊夢」沒成,就被當地高速公路的交警護送出高速公路,並批評了一頓。
旅行,本是開闊眼界,放鬆身心的活動。
可現在,它慢慢變了味,披著洗滌心靈的外衣,成了一場自欺欺人的苟且。
這個「偽旅行」,正掏空著不少中國年輕人的身心。
「窮遊」,文青的另類標籤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句話從網絡爆紅後,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顧一切踏上了旅行的道路。
爬雪山,把珠穆朗瑪峰踩在腳底下,體驗「一覽眾山小」的磅礴壯觀。
去漠河北極村,在極晝中遇見異彩紛呈、絢麗多姿的北極光,浪漫又童話。
徒步到拉薩,雙手合攏叩拜神聖的布達拉宮,與這座偉大建築進行一場深度對話。
……
作為一名自帶仙氣的文藝青年,怎麼能不走過紅塵歲月,看盡世界繁華。
沒有過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經歷,都愧對自己文青的身份。
可對大部分人來說,一路上的衣食住行,得花費不少血汗錢啊。
偷偷看了一眼自己的錢包,不得不感嘆現實的殘酷,卻又按耐不住自己的蠢蠢欲動。
於是,一些響亮的口號開始傳播開來,直擊錢包幹癟又想浪跡天涯的年輕人的心。
「40元騎行滇藏線」、「148元遊遍中國」、「300元搭車玩遍尼泊爾」……
「窮遊」的風潮,在人群中悄然蔓延。
其實「窮遊」,要追溯到國外,其本意是以最高的性價比,去完成一段自由自在的旅行。
2016年,美國兩個電影製片人身上不帶一分錢,在南美洲旅行了10周。
他們製作了紀錄片系列《Free Ride》(不花錢遊南美),原意是考驗人類善良的本性。
兩位流浪青年在毫無物質基礎之上,一路上磕磕絆絆,艱難完成了旅行。
但這一場刺激的社會實驗,卻成了觀眾「窮遊」的榜樣。
「窮遊」傳到國內,風行至今,令一批又一批學生、白領前僕後繼。
逃出朝九晚六的機械性圈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擁抱詩和遠方。
然而網上流傳的,什麼瀟灑自在,風語如歌,都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
所謂「窮遊」,只是一個偽精緻的騙局。
精彩背後,是一塌糊塗的狼狽
我的一個朋友思思,去年剛畢業就到小縣城裡當教師。
縣城雖小,經濟也落後,但教師工作穩定,4000多的工資還算過得去。
她特別喜歡旅行,一有小長假就要出趟遠門,感受別樣的風土人情。
去年寒假,我又在朋友圈刷到思思的旅遊美照,她到哈爾濱去了。
天空白得耀眼,雪地一望無垠,樹上掛滿銀條兒,片片雪花緩緩落下,如同仙女揮過魔術棒。
那些旖旎的風景加上她的美麗身影,讓人心生羨慕。
後來我和思思聊起她的東北遊,她才忍不住跟我哭訴。
原來這些光鮮的旅遊照背後,都有著難以向別人提起的心酸。
冬天正是哈爾濱的旅遊旺季,很多旅遊達人都到這個冰雪大世界打卡。
從廣州到哈爾濱,單程機票就要兩三千,為了省錢,思思只好坐幾百塊錢的火車。
車廂很嘈雜、很髒,要坐長達36小時,到哈爾濱時,思思已經累成狗。
她住的是青年旅店,和幾個陌生女孩分享著狹小的公共空間。
室內粗陋,密不透風,還隱隱約約聞到室友髒衣服的臭味。
床被也髒臭,一蓋上身,就像有蝨子咬一樣,令皮膚發癢。
半夜,合住的室友有的在大聲聊天,有的睡覺打呼嚕,讓已經很疲憊的她無法入睡。
第二天外出,人生路不熟的思思報了一個「雪鄉兩日遊」,按照它的線路走景點。
一路上,黑導遊向她提出一個又一個「好建議」,後來才發現,那只是騙錢小伎倆,坑人沒商量。
重要景點還沒欣賞夠,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輾轉於一個又一個購物點。
結果,這次旅行的開銷比預算中高很多,還幾乎斷糧,靠家人微信轉帳接濟。
對思思而言,這趟旅行的確看到了很多美麗的景色,感受了異域的風情,也磨練了她的生存技能。
但這次旅行並沒有讓自己脫胎換骨,反而是拖著一身疲憊回到原來的生活。
美好底下,是醜陋人性的暴露
窮遊的可怕,不只有背後的狼狽不堪,還是一場暴露人性醜惡嘴臉的實驗。
當年一個「83元走川藏線」的帖子火遍各大論壇,成了無數人心中的神話。
加上很多雞湯文給讀者洗腦,「西藏是一個聖地,30歲之前一定要去一趟西藏!」
所以很多沒去過西藏的人,對它充滿各種幻想。
一個人背著行囊,一路搭車、住民宿,在打工中了解風土人情,遇到志同道合的人,還能邂逅一段浪漫的姻緣……
可現實卻狠狠打臉許多偽文青,特別是涉世未深的年輕女孩。
25歲的北京白領胡佳(化名),被網上的西藏美景所迷,就決定放下工作去窮遊。
她與網上認識的一位「驢友」鄭冠(化名),詳細制定了只花5000元往返拉薩的旅遊攻略。
但她們絕沒想到,後面會用「心酸」和「屈辱」來形容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兩人坐火車到達成都後,就按照網上說的,在路上截順風車免費到達目的地。
可胡佳先後攔了三十多輛車,沒有一個司機願意免費搭乘。
最後她驚訝地發現,只有解開衣服扣子,才有司機願意停下來。
網上有「驢友」吐槽,「都說窮遊西藏搭車特容易,但我一男的攔了N輛都沒人理。女生搭車容易,特別是美女,大家都知道什麼現象。」
川藏司機一般都是男性,俗稱「老司機」。
他們專挑一些天真的年輕女孩上車,企圖做出越軌行為。
可能有女生反駁:我不願意,他也不能硬來啊。但這些老司機也會變相強迫你。
他通常會把車開到無人區,然後告訴對方車熄火走不了,並暗示對方那個。
如果對方拒絕,那這車就永遠熄火。
無例外,胡佳也遇到過這種事。
一次搭車到晚上,司機把汽車開到偏僻的山路上,然後突然停車表示車壞了,只能等第二天通知修理人員來修。
雖然這種情況讓胡佳又驚又怕,但過於疲憊的她實在堅持不住睡著了。
結果下半夜時,胡佳迷迷糊糊中感覺有一隻手在自己身上。
司機威脅說,「老實點,不然誰也不知道你怎麼消失的。」
驚恐之下,她只得暫時妥協。
一路走來,胡佳一邊在朋友圈風光曬圖,也一邊經歷著一段段難以訴說的血淚。
可是,為了維持網絡上光鮮的面子,胡佳都把淚水往肚子裡吞。
她感嘆道,「『窮遊』有時候只是看上去很美,我不能再為朋友的讚美而犧牲自己了。」
沒人能否認詩與遠方的美好,但在追求詩與遠方的同時,我們不能丟失尊嚴。
裝逼不能讓自己鶴立雞群,虛假的優越感很快就會被現實打臉。
因為只有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讓配得上所得到的一切。
「窮遊」是怎麼被汙名化的?
窮遊的主要人群的學生或工作不久的年輕人。
他們收入不高,又想多出去看看,找找情懷,就以低成本的方式出行。
也有小部分人經濟狀況不錯,喜歡體驗冒險,窮遊只是一個獨特的愛好。
但這麼一個個人化的選擇,卻慢慢成了盲目跟風的自娛自樂。
到某個著名景點打卡拍照,把精修過的圖發上朋友圈,再配上一段文藝的遊覽心得,迅速獲得無數個贊,一條條羨慕的評論。
漸漸地,發一波漂亮的旅遊照,成了很多普通年輕人跟上潮流與彰顯自我的手段之一。
幾年前,一位被網友吹捧為「窮遊女神」的貓力走紅。
她在窮遊網發布了一篇遊記,講述自己如何積攢資金,畢業後與男友瘦肉一起旅行的故事。
該帖子閱讀量過千萬次,這對網絡情侶也由此名聲大噪,成為年輕人的「窮遊」典範。
可後來,貓力被扒皮。
這段令人夢寐以求的旅行,其實是一場商業策劃。
貓力被包裝成獨自一個人上路打拼的女孩,堅強美好又純粹,使無數女生心生嚮往,不少宅男讚美驚嘆。
但原來,這個美麗傳說的背後是一堆製作團隊,有贊助商資助食住,有攝影師專門拍照。
窮遊?就是逗著我們玩。
可很多天真的年輕人卻信以為真,頭腦一熱,毅然踏上了一場偉大的徵程。
殊不知,「窮遊」路上也會埋藏著數不盡的危險,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大學生窮遊中國掉入傳銷組織;
寧波姑娘在前往西藏墨脫的路上逃票進入派鄉後失蹤;
廣州女孩魏茵搭車獨行川藏,於滇川交界處失蹤兩個多月,最終證實遭人劫殺………
一條條觸目驚心的新聞,使美好的「窮遊」蒙上一片陰影。
你以為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卻不料這個「夢想」會害了自己。
原來窮遊也要講智商的,並不是想像中簡簡單單的瀟灑自在,無拘無束。
不顧生活,不顧現實的任性,等待自己的只有苦不堪言。
旅行有什麼意義?
沒有!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旅行有意義嗎?」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旅行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做你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才是最大的意義。」
金庸一生寫下十五部武俠小說,書中提過許多地方,其中「襄陽」出現最多,一共260次。
很多書迷覺得,他肯定經常去襄陽,才能把襄陽的美景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嚮往。
可事實上,金庸從沒去過襄陽。
金庸先生熱愛閱讀,世上很多景色的千姿百態早已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裡。
所以哪怕足不出戶,他也能構建一個宏大又栩栩如生的武俠世界。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旅行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仿佛是人生必經的一場修行。
大家都說,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可旅行不是取悅別人的炫耀品,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膏藥。
旅行的滋味,不一定要出門才能感受,當我們享受閱讀,也能擴展視野,獲得旅行的體驗。
正如《旅行的藝術》這本書告訴我們:
我們從旅行中獲取的樂趣或許更多地取決人於我們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我們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如果我們可以將一種遊山玩水的心境帶入我們自已的居所,那麼我們或許會發現,這些地方的有趣程度不亞於洪堡的南美之旅中所經過的高山和蝴蝶漫舞的叢林。
不一定要苦行萬裡,才能尋找到生命的意義。
食用的五穀雜糧,每天乘坐的擁擠地鐵,看過的人世百態,都是比遠方更大的學問和智慧。
所以,在此勸告所有年輕的朋友,不要相信毒雞湯裡說的「人生至少有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
世界的美景一直都在那裡,不會改變。
如果還沒準備好就輕易踏上陌生的旅途,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當我們賺到足夠的錢,能乘坐安全的交通工具,吃上熱騰騰的菜飯,住在舒適的房間裡時,再出發也不遲。
畢竟「窮遊」不是隨便一個普通人都能玩得起,夢想需要切合實際。
內心豐盈的人,哪兒都有詩,哪兒都有遠方。
而那些天天喊詩和遠方的人,估計到了遠方也找不到詩吧。
「窮遊」者典型心態1:
再不去西藏我們就老了
你先別笑,有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我們多少都被這種口號洗腦過,當然,接不接受這種觀點是咱們自己說了算。
但它出現的頻率之高,絕對不亞於早年流行在搖滾圈兒的「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文青們一看這個異常煽情的相冊名,再點開看看裡面的單反大照,立馬淚流滿面被鼓舞的不行,那種熱血青年式的壯志雄心全被勾出來了,哭著喊著說媽媽我也要去西藏。
年紀輕輕的就該去旅行才不負青春——也不知道是哪個腦子被門擠了的瑪麗蘇才能說出這種矯情語錄。
這些窮遊者總是有一顆「拋棄你現在的一切立刻上路吧朋友!」的人生導師心,好像他經歷了人生千百回的起起落落,早就看破了一切似地,誰都沒他聰明,誰也沒他活的明白。
某社交網站有個著名討論大組就叫「休學辭職去旅行」,小哥實在覺著這類輿論導向真的太容易讓人誤入歧途了。
怎麼著?旅遊就該不顧一切?班兒也不上了?書也不念了?甚至逃課、退學、騙父母要錢才叫真性情?
你在唐古拉腳下被藍天白雲和升華的自己感動的哭成了傻逼,你可想過家中的老媽媽?
不是所有棄學的孩子都叫韓寒,你在選擇放棄了被動人生的同時,要十倍努力地去在喜歡的事上獲得自我實現,這才是活著的意義。碌碌無為還拿看破紅塵說事兒,那叫Loser。
「窮遊」者典型心態2:
誰說沒錢就不能旅行?
(「旅遊」沒錢怎麼行?不見人民幣上都是風景嗎?)
首先得說這種價值觀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窮遊」者們經常錯誤解讀以及把概念偷換成「沒錢也一定要旅行」。(注意是「旅行」不是「旅遊」)
大部分窮遊者都存在一種「錢花多了那還叫什麼窮遊」的奇葩優越心理——我的攻略是全網最低價,所以我比別人牛逼。這就是為什麼各大窮遊網站上這些驢友寫的價格永遠能刷新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節約是美德,在旅行上亦然。每天華爾道夫或者費爾蒙我消費不起,那我就住我認為性價比高的酒店,等我達到一定的經濟基礎,我再去享受壁爐、香檳和落地窗外的雪山美景。
這樣不是很好嗎?咱幹嘛非要起去仇富,成心跟自己過不去呢?
別人頭等艙時你花了數倍的時間去坐綠皮火車;別人吃著分子料理喝著Grand Cru時你啃著2塊錢都嫌貴的麵包;你為了去心中的天堂朝聖日夜忍受著骯髒的床墊和一屋子磨牙打呼嚕的人。
旅行帶給人的應該是放鬆和享受,而不是整天擔心下一頓吃什麼明天住哪裡。縱使風景再無雙,這背後你承受了多少痛苦和心酸,只有你自己知道。
倘若這些並不使你覺得難過,你卻享受這過程,那麼我佩服你,你是一個真正的「窮遊」榜樣。
「窮遊」者典型心態3:
只有我敢說走就走
有雞湯言:人生有兩件必須要做的事,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於是「說走就走」就成了所有瀟灑英雄的漂亮話兒,旅行對於他們來說似乎毫不費力,任何功課都不做就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在路上。而勇氣則是他們唯一的籌碼,當然這在他們眼裡已經足夠,簡直能當錢來使。
可現實哪兒容得下這股初生牛犢的精神,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沒有利益交換就行不通的地獄。窮遊者說,唐三藏西天取經,走那麼遠也沒花錢啊!
有小夥伴答:可他不也給妖精摸了個遍麼。這番諷刺真是太機智,天底下哪兒有免費的午餐,你捨不得金子,就得犧牲別的。
多少姑娘為了搭車幾次失身,在麗江跟別人酩酊大醉醒來又不知道睡在誰的床上,捨不得在airbnb(旅行房屋租賃社區)花錢而迫不得已的跟房主繾綣纏綿……這樣的旅行,這樣的人生體驗,您有什麼值得炫耀的?
所以,出發前請準備好一切,除了金錢與勇氣之外,也多花花時間去了解你的目的地。獨自「窮遊」存在很大危險性,城市裡其實是相對安全些的。但總有人要另闢蹊徑,覺得景點人多又俗。
非得走不尋常的野路子,去深山老林上天入地一番才能彰顯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先不說變態殺人魔這種小概率橋段,就是被蛇咬一口你也基本玩兒完了。若不是戶外經驗豐富,還是儘量要找同伴出行。
最後,小編想說:
所謂的「窮遊者」們,請不要拿你們的無知當個性、無恥當榮幸!
請不要再誤導所有涉世未深的年輕人!
節儉是美德,「旅行」需要錢,沒錢請賺錢。
時下流行窮遊,張嘴閉嘴就是「窮遊光榮」,好像此生不窮遊,對不起生命!
沒錢,請先去賺錢!旅遊本就是奢侈品,是在經濟到達一定程度,才應該有的活動,你窮,你遊什麼哪?在家好好賺錢,然後,再出去旅遊!
沒有錢,你「憑什麼」旅遊?!
版權說明:轉自:網絡,感謝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飛行狗機票便宜當天約80%航班價格優惠於其他平臺* 溫馨提示 *
1、【98愛心助學】推廣非授權轉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授權轉載文章分享請註明出處或聯繫作者
2、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公益分享。
3、感謝將【98愛心助學ID:YN201598】公眾號設置白名單轉載分享原創文章
4、遵守微信公眾平臺規範,共創健康綠色的運營環境。
【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雲南萬愛古韻自主品牌